关于中医中药的讨论,在知乎上不可谓不多。
从我个人来说,我不喜欢给病人开中药,中成药,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中药太贵。中药早已经脱离普通百姓,其昂贵的价格,让我对他越来越敬而远之。
比如临床常见两大神药,蓝芩口服液和蒲地蓝口服液。蓝芩口服液12支一盒,每天需要口服6支,两天一盒,每盒价格是30左右,算算一个星期需要多少钱?开这个药的时候绝大多数医生都是搭配着抗生素比如头孢地尼分散片,他敢不敢单独使用蓝芩口服液?不敢。加了蓝芩口服液效果会更好吗?可能会好一点,但是为了这一点,花费这么多钱,是不是遵循了循证医学,有没有违背医学的初衷?
中药更不用说了,多少野路子的老中医,打着中医治本的名号,开药动辄几个月,一个星期吃下来好几百,这有没有违背古代中医的初衷?
中医肯定有一些有效成分,但是比起合成的西药,它太贵了,目前大多数常用西药价格很低,比如降血压降血糖药物,一个月花费不过百。这也是中医目前不断萎缩的一个原因。
中医不是无效,而是有效成分和纯度不如西药强足。用中药去FDA做临床实验,会被安慰剂给黑惨,没别的,就因为安慰剂的效果实在太突出了,你跟它做比对实验,完全就没有统计学意义,甚至很多指标还弱于安慰剂,那怎么给你通过批准呢?
中国人习惯了中药的慢效,而且中国的临床实验用的安慰剂又比你想提交的产品弱,那一对比自然就有统计学差异了,于是你会说明明是有效的药,美国人就是歧视中药,不给通过和承认。大自然中多的是有药效成分的动植物,比如肝素钠就是从猪小肠提炼出来的,但若按中药的方法,你就是怎么做也做不到西药的纯度,那药效怎么拼?中药能在偶然情况下治好一部分病人,但又会对另一部分病人完全不见效,就因为剂量和纯度或者对症状的细分不够,许多病大体上看是一个大类的,但其实有很多亚类,用的药也完全不同,但中医药就是一个君臣佐使的变化和用量的加减,这未免太过粗糙和不够科学了,毕竟不是所有医生都有神医功底的。但西医就有个好处,它有标准流程和标准答案可选,藉此减少了事故率的发生,提高了医生的短板上限,在中医,很多人就很可能成为庸医,但在西医,那些资质平平的庸医就可以成为按部就班无功无过的大夫,因为他们按照诊疗指南来做,不会出大错,也有一定的疗效,纵然成不了医术精湛的大咖,但也不至于断送自己的职业生涯。
中医有种药叫做甘草,在细胞层面,甘草提取液对很多疾病都有治疗作用。比如,抑制骨坏死中脂肪化的成骨细胞的增生,抑制肝肿瘤细胞的增生,等等。
但是你能用甘草治疗股骨头坏死或者肝癌吗?
医学不是要找到有用的方式——有用的方式有很多——而是要找到最有效的,或者说,效率最高的那个。
说句实在话,在细胞层面,你都能观察到自来水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因为它有细菌嘛!
但用自来水治疗癌症,你敢吗?
大叶性肺炎,你吃中药和静脉注射抗生素,都有效,哪个更快?
股骨头坏死,你吃中药可以减轻疼痛,然后一瘸一拐走路或者是拄拐走路,你也可以关节置换,然后上山下涧健步如飞。都有效,你选择哪个疗效?
中药,它固然有它的有效成分。但是,在现代医学框架下,在科学的认知下,它的问题就在于,效率太低——几乎是全面地被西医碾压。
而你知道效率太低的医学,它的最大弊端在哪里么?覆盖的人群太少。
也就是说,如果现在在中国全面废除西医,推行中医,那么除了达官贵人能得到有质有量的医疗服务,其他的普通人,根本就得不到标准化的医疗服务。
普通人也当然就没机会在这大言不惭地问:为什么中医明明有有效成分,还有那么多人质疑中医?
这跟那帮吃着袁隆平又骂着袁隆平的人有什么区别?
白眼狼!
咱们不聊高深的医学理论,也不聊大量的临床经验。
今天咱们只聊常识。
比如说我得了感冒,这世界上是否存在某一种或几种动物、植物、无机物相组合的方式来治疗我这个感冒呢?
一定有。
所以理论上,中医能治病这件事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这些昆虫、动物、植物、无机物并不是天生就为了给我治感冒而存在的,它们不是纯粹的感冒药。那么就产生了一系列疑问——
以上这些,还都是基于“全知全能”的前提下做出的常识性思考。
关于中医的形成说来话长,但长话短说,就是通过临床实践不断探索甚至杜撰理论。所以中医对“干什么能治什么”非常了解,却对“为什么能治什么”一无所知。这就导致除了上面提到全知全能的场景,还有许多一知半解甚至“无知无能”的场景。
比如一个人流鼻涕,就把这个人的鼻粘膜和淋巴用药物腐蚀掉,从而达到治疗鼻涕的效果。结果鼻涕治好了,其他更大的副作用却出来了。还有一些吃中药调理,调理着调理着却把胃、肝或者肾脏调理毁了的。这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并不是甩锅于医者的医术不精就可以坦然忽视的。
虽然有句广告叫“西医治标,中医治本”,但事实上,缺少理论支撑却有着丰富临床经验的中医更看重治标。就像老生常谈的马兜铃,一直都是治疗肺热咳嗽的良药,因为这玩意也真的是立竿见影的有效。但是它严重的致癌和致肾衰竭还是2000年后才被广泛认可的。所以缺少理论的中医,对治标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却对药物的长期、慢性副作用缺少基本的认知。中医能治好病,却还要患者承担一系列慢性、不可见的负影响乃至副作用。这才是当前中医最大的瓶颈所在。
所以中医的未来也很清晰,从浑沦吞枣式的中草药,到中草药活性成分提纯,再到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不断减少“无效物质”和“负影响物质”的负面影响,增强药物的定向治疗能力。
如果中医可以走到这一步,才算是做到与时俱进。
事实上,lamer的海藻精粹、科颜氏的角鲨烷、屠呦呦的青蒿素这些东西都是在走有机物提纯或有机化合物合成的路线。
让你用十年前的智能机?让你用20年前的电脑?让你用50年前的传统西医?我们身边的方方面面都要经受住这个时代的科学的考验,而不是几百年前的玄学的考验。我相信未来终有一天,我们当下的医学也会被迭代甚至推翻,但基于目前这个时代,相信这个时代的科学是我们的最优解。
你和他讲科学,他和你讲哲学,哲学之中还混杂着玄学。自此,一些人眼中的中医无敌于天下。
真正阻碍中医发扬光大开启崭新一页的,除了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之外,更重要的是那些中医粉故步自封式的狂欢。
某中医粉的求锤时间:
但事实上:
我老婆是初中老师,她有一天收到了一张把所有选项都涂黑的答题卡。
请问:这张答题卡明明选了正确答案为啥还是零分?
因为这些人明白这样一个道理:
古埃及传统医学的药物中,一样能“发现可以治病的有效成分”,
但这并不能证明古埃及传统医学就是“可信”、“可靠”的。
世界上哪个传统医学的药物,完全不含“可以治病的有效成分”?
难道这些传统医学都可信可靠?
中药是中药,中医是中医。
中医的理论基础是阴阳五行。明白吧。
2022.2.12更新
很久没看知乎了,看评论区发现之前的措辞确实不严谨和歧义,甚至有违科学性,所以稍作修改。
本人是坚定的现代医学支持者,如果有错误欢迎大家指出。
先补充个结论,不少植物中确实有可以治病的有效成分,但在没经过提纯的状态下大部分都达不到有效的标准,更不用说中医阴阳五行论和植物中含有的有效成分八竿子打不着。
###
原回答
举个例子
番泻叶
中药药典里面是这样描述的,药性寒,药味甘、苦,归大肠经,主治热结便秘,腹水肿胀。
现代医学出现后我们对番泻叶的有效成分进行了提纯和分析,发现其中的蒽醌类可以刺激肠道以达到腹泻的目的。又经过长期的跟踪实验,发现长期使用这类刺激性的泻剂会产生依赖性和导致结肠黑变病。
再看看现在是怎么治疗便秘的。
促动力药:如莫沙必利,通过刺激肠肌间神经元,促进小肠和大肠的运转,可长期间歇使用。
剌激性泻剂(番泻叶、酚酞),渗透性泻剂(乳果糖),膨胀性泻剂(聚乙二醇),润滑性泻剂(甘油)。其中乳果糖可以长期服用,聚乙二醇被用于肠镜检查,副作用和依赖性很小。
肠道益生菌。
中药有用吗?可能有像番泻叶这样误打误撞能起作用的,但它有效也不是因为中医的阴阳五行论。
同一个病,现代药物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小更明确,原理明明白白的写在说明书上,选择也更多,这时候中医再跳出来说:“我们中医包治百病,直接治本,你看中药发现了这么多有效成份”,那为什么不能质疑?
我国实在是有必要推行12年义务教育。至少学了2年物理1年化学怎么还有这么多人圣质如初。
研究中药有效成分的反应机制并进行提取/合成以方便量产、降低成本以及尽量减少副作用对不同人群的影响才是正道。
代表:青蒿素,阿司匹林大概也算这类的。
以上步骤被称为废医验药。
因为今时今日的许多病症不是靠口服药物就可以治好的。感冒严重了,还要去打个点滴消炎呢。
我来歪个楼。
奶奶家乡下以前有一个非常出名的中医。
他用的就是中药。凡事去找他看病的,基本上几服药下去,身体就好了。见效之快不输西药。
而他最擅长看的就是糖尿病,病人来了之后,几副药下去,血糖都会比原来低很多。
后来,这位名医被抓了,理由是非法行医。当时许多不明就里的人,就为他鸣不平,人家虽然没有医师资格证,但是要的确是有效的呀。
然后警察就说出了让人大跌眼镜的事情,它的中药有效是因为它在中药里面掺了西药!
尤其是糖尿病,他往那几幅所谓的中药里掺的就是最普通的降糖药二级双胍。病人等于在服用过量的降糖药,血糖能不低吗?
这种药的成本很低,但他卖给病人的中药却可以往上翻个十倍。
也许正是因为有这么多人面兽心,不把患者健康当一回事的败类,冒充中医行医,中医的可信度才会降低吧!毕竟这一群骗子是无法冒充西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