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假如我写了本真正的杰作,怎么把书在当今中国市场卖500万本? 第1页

  

user avatar   novelist.wenfeiyu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真的是艰辛。

宋野亮策划在知乎上发表小说并争取出版,这个事情,我是看在眼里的。不久前的提问,发出来之前,我们也讨论了许多。怕作品本身不够硬,结果新读者八九成是好评。怕知乎风向带节奏乱喷,结果反而一些有流量的大V主动点了赞。怕火不起来,结果几个小时里就浏览量快破万了。

临了临了,居然是知乎关闭了问题,理由是私人求助。

然而知乎的写作区,本就是由私人求助构成的。我虽然对许多求助者的水平不看好,却也不能否认这类问题才是写作提升的关键。策划了许久的大动作,在眼看着要大火的情况下,就这么被一个死板的规定给泼了冷水。这让我很烦躁。好的作品就是应该得到更多关注。

一句“问题已关闭”,让我们体会到了从大获全胜到一败涂地的大起大落。

所以没什么办法。跌倒了就只有再爬起来,而且是马上再爬起来。

怎样让实体书在国内大火?首先不能放弃。各位现在看到的这个提问,其实是无奈的措辞,发的人就是宋野亮,目的也仍是找读者和出版人。既然宋重新发了,那我就把我的评价《时间之树》这部小说的原答案也重新发出来。

我也是疯了,放下自己山一样多的事情不做,无偿来管这档子事。


有这样一件倒霉的事。大半年前,题主宋野亮在知乎上私信我:

“嗨。有篇小说,鉴赏下?”

我说:“好的呀。”

同时在攻读学位、修改长篇小说、有全职工作、还试图摆脱单身的我,就是这样被拉进了一个天坑。大半年里,我看到这部小说的标题变了又变,字数也从7万变成17万又到了现在的19万。他找上我也并非偶然。从因为讨厌数学而选择了文学本科,到因为真心热爱文学而读了硕士,到毕业后从事图书馆工作,到现在又去读图书馆专业,我跟阅读打了十年交道。知道了这件事,宋野亮就缠上了我,隔三岔五就逼我把全书或是选章的最新稿重新细读,一周之内给出感想。甩也甩不掉。一开始,是因为我碍于面子和自己的软心肠。

后来,是因为实在是忍不住要帮他。

首先,这个稿子还没有经历最后的修改。让作者急于在知乎上发布的原因,是他在将底稿传给朋友们阅读和评论时,其中一位失联了。不考虑离谱的可能性,这部书稿已经面临被盗。这是任何一个创作者都痛心疾首的事情。

然而我不会只因同情而帮助别人。宋也不是一个幻想着靠博同情就脱颖而出的人。这个面临严重经济危机的人,为了实现梦想而制定了周密的计划,甚至还为此制作了表格。在公众平台上,他作出一副尖酸刻薄的寡语模样,私下里却会花好几个小时、甚至好几天,给找上门来的人提出有价值的意见。这人为了激励自己在死线前把新稿子赶出来,居然对我立下“赶不上就给你发十块钱红包”这种奇妙的毒誓。后来我说,实在要立誓,那这样:如果不把稿子按期限给我,我就搁置一个月再读。

然后他在微信里仰天咆哮(字面意思),一天之后就把稿子交给了我。是最难写的点题章节,而且质量相比前一稿有极大的飞跃。

宋野亮是一个有趣的人。

其实,决定要帮他到底,是在那更早之前就发生了的。大体时间是在我无奈之下给了他我的微信号的两天后。那时他给我传了个稿子,我怀着速速扫过、敷衍一下的心态点开,看了三十秒后改变了想法,而那个新想法从此再未变过:

妈的,棋逢对手。

在知乎,我见过许多立志写作的人。有些人不学无术而不自知,我的态度只有无奈,不予理睬。有些虽有闪光点却自高自大,我唯有当头棒喝去骂醒。有些孩子有天赋也有虚心却暂不成熟,我会私下去交流,希望我的批评和鼓励能给他们一个参考的方向,也带动我自己的成长。我看到的知乎求评作品中,有太多掉入了过期的套路,少数有可圈可点的实验性,只零星才有几篇颇有瑕疵的好初稿。

而宋野亮的稿子,却让我感到了压力。

所谓压力,是指如果现在的我全力写一部作品,几经修改,精益求精,仍无法全方面压制。在我所有现实中或网络上看过的、未在纸媒出版的稿子里,这种情况一共发生过两回。在知乎上,这是头一次。

其实哪怕加上成名作品,这种情况发生得也越来越少了。作为参考,最近一年里读过和重读过的书中,莫言和贾平凹依然让我有文字浓度方面的压力,刘慈欣的《死神永生》则让我感到了格局上的压力。当然,这不是说宋野亮已经赶上了这几位,但他的确是达到了一个优秀作家的入门标准。至少是这样。

《时间之树》让我感到了故事节奏上的压力。那不是什么“每个场景都要有冲突”之类肤浅的东西,而是在更深层面上的。而在最新一稿里,我竟然看到了一个和半年前的那个稿子截然不同的故事结构与立意。从这立意中,我读到了开启一个新时代的潜力。这使我发现,这部书的作者有为了更好的作品而自毁长城、壮士断腕的决心。

在尚未出版过的新人当中,竟然还有这样梦想不灭、厚积薄发,而又勤奋上进的人,实在是让我他妈的热血沸腾。

被宋野亮拉进这个坑里,大体就是这么一回事。我觉得我在帮的不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狂人,而是中国文学的未来。这句话说出来,近乎可笑。然而宋野亮的的确确就是这样一个有趣的人。

想到此处,也许这件事也不是那么倒霉了。


接下来,我分三节讲一讲《时间之树》这部小说的稿子。

这里是目录:

1. 导读:偶然来到这里寻书者,你是幸运的

2. 书评:从小径分岔的办公室里飞向日出

3. 展望:致梦想与未来与弑父的少年人

第一部分是导读。如果你在犹豫要不要读,或者说想要带着一些学习与参考的目的去读,这一节会帮到你。很简短,因为无剧透。

第二部分是书评。这里涉及大量剧透。我希望各位在读过之后再回来讨论。

第三部分是对未来的展望。《时间之树》与它所代表的东西,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它之于社会是什么?以及,它之于创作者来说是什么?

除此以外还有个第四节:

致作者,我的笔友宋野亮

毕竟这家伙邀请我写这篇稿子也邀了半年了,总得说道两句。


导读:偶然来到这里寻书者,你是幸运的

首先,这是一部有趣的书。有趣的人写出有趣的书,顺理成章。

近二十万字的反映当代年轻人的小说,从未有过让我感到无聊的地方。因为符合角色塑造而又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台词,也因为对于现代人生活的真实描写,书中多处让我捧腹大笑。小说中的有些情节近乎于荒诞,然而荒诞之外总有真实得令人心酸的解释,真实之外又有别出心裁、令人拍案叫绝的剧情设计。角色饱满而有活力,真正达到了角色与剧情浑然一体的境界。

文字方面,小说体现了有厚重感的通俗文字所应有的表达方式。阅读体验流畅,句子逻辑清晰,收放自如。对于所谓“低俗”元素,小说的运用极为成熟,而对于“低俗”的接受程度,也正是我国出版现状以及读者态度所欠缺的。文字风格大体延续了极简主义,不在无谓的地方拖泥带水,却在必要处多有点睛之笔。

中国文学的作品和读者群,正有内卷的趋势,甚至已经发生了。为了抵抗这一潮流,寻找能用通俗的方式传达严肃而深刻的理念的作品,是所有读者和作者的共同目标。《时间之树》的确就是这样一部雅俗共赏的优秀作品。阅读它,会是一次绝妙的体验。

最后,虽然这一点显而易见,但我还是应该指出:这个稿子虽然完成度很高,但终究是底稿。在与编辑的合作中,从接触到磨合到定稿,会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经过这道程序,小说在逻辑上和文字上还会变得更加光滑。对于书里的一些瑕疵,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应该是对于读到这个底稿的人最有帮助的阅读方式。

和其他80后的代表作家相比,我的判断是,这部书的文学水准可以藐视郭敬明,比韩寒的最优秀作品高一些。当然,由于我和作者的相识,这个判断也许过于友善。但我的阅读经历告诉我,这个判断亦不会有过于巨大的偏差。我不屑于给出用数字表达的评分,更不会将这种死气沉沉的标准强加在一个未完成稿上。我只是清楚地感到,《时间之树》是一部好作品,甚至有潜力成为划时代的作品。而能在它出版之前读到它,是读者的幸运。

这里有一段我比较喜欢的文字摘录:

哈欠连连的我和十三坐上了小宁静开的雷克萨斯车。我和十三上车后在后排继续睡觉。十三说他早就想试试在飞驰的汽车上把脚伸出窗外的感觉,今天终于有机会实践了,头在我大腿上枕着,十个脚趾在窗外迎风招展的蠕动着。

他说啊,雷克萨斯真舒服,有钱真好。

小宁静说,你会有钱的。

十三说,嗯,我会有钱的。

这时天开始亮了。十三若有所思的让小宁静把天窗打开。然后他踩在座位上,探出身体,伸开双臂,迎风招展的面对东方的地平线。

“日出!”

他兴奋的叫道,混杂在大风中勉强可以听清。然后他叽里呱啦的每隔一会儿就给我们汇报一下进度,太阳出来一半了。太阳大部分都出来了。太阳出来了。由红变黄了。直到他连续打了三五个喷嚏。

“快回来,我关窗户了。我也冷了。”

十三照办了。待所有的窗户都关上,车内没有风的乱流,我的眼睛才能保持睁开,看到十三一幅意气难平的表情。

我问他,你怎么了?

他说,我刚刚突然意识到一件事。那就是过去的五年,我每天都起床很早,但我居然从来没有见过日出。

我说,为什么?

他说,因为我每天早上跳绳,都有意的面朝西方,保护视力。因为我每天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跳完绳就赶紧去做别的事情。天啊,我是一个画家,一个天天天不亮就起床的画家。但我居然没有看过日出。

“你错过的又何止日出呢?”小宁静头也不回的说。

十三说,是啊。

悲凉之中我却心潮澎湃,感到日出一样充满希望,仿佛身边这个男人也在冉冉升起。

书评:从小径分岔的办公室里飞向日出

接下来要剧透了。小说的一些情节发展,很出乎意料。如果你还没读过,为了各位的阅读体验,我建议暂时跳过本节。

接下来我留一些空行再开始写。写完书评后,我会再留一些空行,供各位空降使用。空降坐标是,展望:致梦想与未来与弑父的少年人。

已经读过的各位,继续往下一点即可。

.

.

.

.

.

好,怕剧透的都走了,那我们悄悄聊一下。

看到书中对“时间之树”这个概念的解释,我想各位会联想到博尔赫斯的《小径分岔的花园》。不同于博尔赫斯对于玄学层面上的现实分支的隐喻,宋野亮的用法是强调“机会成本”。考虑到小说中对游戏的提及,这里的时间之树,其实也就是要小心:角色的技能树不要点歪了。

这么一说,似乎忽然格调就很低。

然而我国应试教育的现状就是如此。无论是社会的就业岗位情况,还是学校的资源分配,再到家长的态度,最终到受这一切影响的孩子们,都迫使着孩子们不顾自己选择的角色职业和喜好,强行将点数都加在“功利”二字上面。

所以《时间之树》吸引我的地方,首先是它是一部反功利主义小说。

这对于我们的艺术创作现状意义尤其重大。纸媒出版社需要在应对政策的同时取得收入。网文作家和网文平台都在为如何获得更高的利润而牺牲一切可以牺牲的艺术追求。当艺术都屈服于功利之时,我们还剩下什么?

按这部小说作者的想法,我们唯有飞得高些,看清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对于这种功利主义的原因和现状,小说有着深刻的认识与剖析。其中最令人感叹的,是成长于上世纪末的成年人,由于自身机会的丧失,便将自己的希望寄托于孩子身上。也就是“角色扮演”。这便无可避免地牵扯到我国文化中的父子关系。在我们的孝道文化中,道德标准是要孩子无条件服从父母。父母对孩子的付出往往是不可限量的,这也使得这种孝道文化变成了天经地义的等价交换。然而如果孩子只能作为家长所建立的角色,按家长的意图塑造技能树,就终究只能变成家长想象中的最佳形态。

那是上限。无法达到这个上限才是人生的常态。孝道文化,在让我们的社会更加稳定的另一面,使得我们对于创新而畏手畏脚,对于闯荡与开辟有着怀疑甚至抵触的态度。最关键的,是这种文化让我们对于暴力有了莫名其妙的认同感。

作者很在意暴力的不同形式。在小说中,自然有张家那种激烈的肢体暴力,也有薛家那样冷血的威压暴力。除此以外,则是林家所展现出来的我们最容易认同的“爱”的暴力。林家几乎从未对林清北有任何肢体上的摧残,甚至言语上的摧残也较为少见。然而“十三”显然过得并不快乐。林家对十三的暴力,是无形的控制,是道德的绑架,是有整个社会为之摇旗呐喊的灵魂的禁锢。从起名就可以看出来了。为了他们的角色扮演,十三的本名是清北。清华。北大。这就是他被规定好的人生目标,而且仅此而已。

没人能说父母过得不辛苦。小说里最动人的一段,正是描写父母为了支持十三与雯雯而在餐厅中工作的情景。他们劳动得快乐,近乎孜孜不倦,然而也正是这份快乐让读者,尤其是在都市中产阶级家庭中长大的读者,感到一股难以抵挡的悲酸。也正是这份情感,使得我们难以对这样的父母进行任何道义上的指责。而这也恰恰是问题之所在。

道义永远是对的。父母养育孩子一辈子,孩子自然需要在社会中立足,为父母养老。这是天经地义。

然而“天经地义”这个词里,是没有“人”的。

对于单独的人来说,往往是道义错了。

我们该如何对抗功利主义?我们当中没有人是十三。宋野亮不是。同样自视甚高的我也达不到那种程度的天赋与努力。现实生活中的林清北,恐怕也成为不了十三的。即便那样的人真的存在,对于我们这整整一代人来说,也无法起到借鉴的程度。因为如果我们要从一个虚构的努力型天才身上借鉴成功的经验,就注定会为自己提前找好失败的借口。

十二失败了。他变成了一个庸人。

薛曦豪失败了。他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于是看来看去,似乎只有一个角色适合借鉴:张雯雯。小说在对于张雯雯的处理上,有着极为开明而包容的态度。小说将功利主义所排斥的所谓“低层”的工作岗位提升为有尊严、有空间的出路,因为现实就是如此,也本该如此。张雯雯的功课虽然不算顶尖,她对于生活的选择却有着应试教育所抹去了的大智慧。她看到了时间之树。她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里,也知道该怎么过去。她也知道,如果要到达那个目标,她就需要挣脱道德的绑架。

也许,我们该羡慕姚静好。岁月静好的生活似乎一直陪伴着她。或许也正是因为这样,才只有她有条件为读者讲述这个故事。然而姚家也恰恰是小说里最接近理想状态的家庭。姚母在大是大非上的选择,几度让我眼眶湿润。有这样的教育和包容,姚静好才有了这样一段平凡却美满的人生。

我们该做的,并不是羡慕姚静好。

而是要为了我们的下一代,构建一个又一个更像姚家的家庭,让他们生活在一个我们无法抵达的未来。

然而小说又一次告诉我们,这并不是我们唯一该做的。

十三他放弃了吗?

失去惯用手,失去多年来存积的全部作品,失去英俊的外表,失去了那居于虚构与真实之间的“图记”能力之后,十三放弃了吗?

他没有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因为我们的青春还远远没有结束。

小说因此给了十三一个近乎于完美的结局。十三,这个远超现实的天才,竟然被塑造得和每个不是天才的人一样有血有肉。而这个有着血肉之躯的年轻人,在小说的结尾却又获得了艺术的升华。亦真亦幻。十三所追求的,并不是“成为漫画家”这样一个实际的梦想。漫画家只是他毕生追求的具现化。

他所实际追求的,是智慧,是挣脱枷锁,是对自由的追求,是对表达的渴望。于是他选择了成为一个作家。的确,他在小说最后留给读者的作品,还没有到达世界一流的水准。但我们不难看到一个人重新启动人生时,那翅膀拍动的声音。

这样做并不容易。十三留给读者的最后的文字,借由水中行动的意象,描绘的正是他有心无力的绝望。但小说末尾的留白似乎暗示着,或者说,它让读者宁愿去相信,那份绝望并不永恒。如果十三再失去一只手,他依然会重新回来。如果他双目失明,就会去创作音乐。如果他双耳失聪,仍会在永恒的寂静中寻找只有他人能够听见的诗句。

飞出功利主义和孝道文化的束缚,也许就会离日出近一些。太阳融化掉蜡的翅膀之前,总会让人感到温度。而那温度,是失去了视觉、听觉、四肢也依然清晰可辨。

很明显,这不是我们打一个响指就能完成的目标。小说对于道德的评判,虽然借由一些文字有着决定性的表达,它的剧情却总让评判道德变得复杂。读完全书,我们很难确定对错。

那没有关系。

一部优秀的作品该做的,是开启对话,而非结束它。

有了对话,才有了打破固有规则、探索多元的可能性,正如俯瞰小径分岔的花园,属于我们每个人的时间之树。

.

.

.

.

.

.

.


展望:致梦想与未来与弑父的少年人

先前我说,曾让我感到压力的未出版作家,一共有两个。宋野亮是第二个。

另一位,也是我现实生活里的挚友,是一个白人血统的古巴人。阿德比尔·加西亚与我是大学同学,年纪相仿,却不住在一个城市。每当他回到我所在的城市里时,我们会找个深夜食堂或是咖啡厅,聊写作的事情,从午后聊到凌晨。阿德比尔是一个实打实的天才。他对卡斯特罗时期的古巴的描写细致入微,故事真实而动人。他在文学的先锋表达形式上有独特的见解,有一些作品的构思让我叹为观止。当然,对话就是有来有回。与他对坐长谈的我,也不是庸碌之辈就是了。

然而无论是我还是阿德比尔,以及宋野亮,在世界文学的领域中,都还只在一个仰望顶峰的程度。让我感到压力的我们这几个人,在整个世界范围里,平平无奇。这倒无妨,毕竟我们都还没有发表。可是我环顾四周,看看还有谁和我们一样来到了山脚,正跃跃欲试,茫茫人海中却看不到几个黑头发、黑眼睛的中国人。也许是我孤陋寡闻了。我从未见过有哪个用汉语写作的新人,有我的朋友阿德比尔那样的水准。难道我就如此幸运吗?难道我恰巧就认识了一个比全中国的写作新人都要更加成熟的天才在身边吗?

拥有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我们,拥有世界上唯一一个至今延续的古文明,拥有在我心目中任何写作者都会梦寐以求的艺术原材料——汉语——的我们,有能力又有胆量去攀登的写作者,竟然如此之少。

原因或许是多样的。

然而多样的阻碍并不该是放弃的理由,而应该是告诉我们如何改变现状的指引。

《时间之树》并不是一部完美的作品。它是优秀的作品,但在写作上的缺点以及所传递的价值观上,都有我觉得应该做建设性讨论的地方。当这部书正式出版时,我也会毫不客气地把这些地方都指出来吧。

但阅读《时间之树》的意义,并不只是判别一部小说的优秀与否。它在表达一种我们这一代人所正在丧失的生活态度。之于如何不变成鹅卵石,之于如何绝境中重生,这部书在呐喊。

我们能改变的,首先是自己。各位立志于写作的你,你有没有紧紧抱住梦想?你是否曾被安于现状的庸人或是鬼面佛心的前辈批评而点头哈腰,为了作出谦逊的姿态而将自己贬低到一文不值?应试教育和现实压力是否让你将自己的放弃正当化,将放弃梦想视为成熟,将劝他人也放弃梦想作为安慰?你是否,当有人问你“初心何在”时,给出一个自以为俏皮的答案,用不屑一顾掩饰内心的空虚?

然而仅仅拥有梦想是不够的。出版、出名方面的困难姑且不论,我不说各位也心知肚明。更为关键的是,各位立志于写作的你,你要如何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准?甚至,你知不知道自己应该提升写作水准?你是否因为一些初稿中的闪光点而沾沾自喜,在知乎上提问,假装“求喷”,实则在等一个“你是个天才”的赞扬?你是否正在抵触阅读,因为你的作品已经无需受到千百年来世界名家的任何影响?你是否放弃了对文字的追求,对语言的艺术嗤之以鼻,坚信小说的读者有别,小说水准的判别是纯粹的主观,因此无需向高水准的作品看齐?

我希望各位要自信,而不自满。这种自信,是自信能够持续学习下去,提高下去,初心不泯,而不是安于现状,从贬低与自己能力相仿的人那里获得廉价的满足。

之前说过,我从事阅读相关的学习与工作十年,这让我对自己的步调有一个相对于他人而言更有准头的预估。我的估计,是再过十年,年近不惑时,我可以半只脚踏上世界级文坛。

而我正在以每周阅读两部长篇小说名著的速度补完着自己的阅读面。

宋野亮想必也有他的努力。如果他没有这种心态,就不会有小说中的林清北。

所以,各位读了《时间之树》和没读的朋友们,你们是立志于写作的人也好,别的什么艺术的也好,或是与艺术无关的梦想也好,希望你们在看过了《时间之树》中的日出之后,感受日光鞭挞在烧红的脸上的热辣,问一问:

我可有勇气?我可有勇气?

你可有勇气拔起千斤重的大理石喷泉,抱着它蹒跚行走在禁锢的走廊,用它砸破窗户,飞越疯人院?

你可有勇气在一个陌生的长安里住下,不顾街坊邻居的指指点点,专心致志,明知毫无结果却还是日复一日地寻找无双?

你可有勇气年复一年,在屈辱中在痛苦中在百般无赖中,用周密的计划和惊人的毅力,在没有道路的地方给自己打通一条道路,爬出恶臭的管道,完成你肖申克的救赎?

你可有勇气“弑父”?

我热爱中国近代和现代文学。鲁迅让我寒毛倒竖。莫言让我血脉喷张。贾平凹让我胃酸翻涌。王小波让我心惊肉跳,笑容忽隐忽现,出门遛个弯嘴里都念叨着“众所周知……众所周知。”

可是啊!这帮老头子们,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了!他们该死了。有的人已经识趣地死掉了。中国二十一世纪的作家,不该再活在这些人的影子里。我们该去模仿他们,把能学到的都学来,然后不留情面,狠狠把他们踩在脚下。新世代的人有新世代的冲突与和睦,也有新世代特有的表达形式。我们该有勇气,继承前人的精神,保持与前人的情谊,却在事业与梦想上与前人一刀两断。

我们该有勇气,要让作品无愧于时代。

宋野亮是有这个勇气的。

不然,也不会发出如此这般,犹如赤身裸体地挑衅一排粪桶般的提问。

被粪桶淋了满身污秽之后,这个人会笑笑,找个地方冲洗一下,西装革履走进出版社编辑部的办公室。我对此深信不疑。而我这一辈子深信不疑的事情,只搞错过一次。上一次是因为爱情,所以应该不作数。

而这次是关于梦想。人的梦想不会完结,所以我这次一定不会搞错。



最后,致作者,我的笔友宋野亮

与有梦想的人讨论梦想,与有水准的人共同进行一个将梦想付诸实际的计划,一晃半年,大梦一场,实在是平生快事。素未谋面的朋友,既然你跨出了这一步,那就让我为你饯行:

祝小说底稿大热。

祝读者赞不绝口,即便有批评的建设性意见,也都有理有据,方式得当。

祝有眼光有胆魄的出版人纷至沓来。

祝被盗稿只是虚惊一场。

祝嘲笑者自惭形秽。

祝庸碌者张口结舌。

祝我们真正相会时,都正在前往文学巅峰的崎岖路上。

当然,我会先到那里。

祝你一如既往,对这宣战布告嗤之以鼻。

祝来日的中国文学由奋勇上进的梦想家主导,用纤绳拽出个血淋淋的太阳,开启火热的新天空,让优质的作者与优质的读者成为常态,让出版的流程更加开放而成熟,让这提问中的“三百万”承担下世俗对梦想最后的冷嘲热讽,让未来的少年人可以时不时轻松地抬头利用这个太阳看看方向,不必为了那些被现实打败的成年人而将稚嫩的梦想放下。

祝成功。

祝天空海阔,来日方长。


问非语,二零二零年八月五日


被关闭的原提问在这里,算留个纪念吧:




  

相关话题

  中国现在为什么不能出一部类似《红楼梦》《战争与和平》的宏伟小说? 
  请问有没有一款这样的应用或软件程序,能发布的时候同步我的文章到不同的博客? 
  为什么一些文笔幼稚、逻辑稀烂且剧情漏洞百出的网络小说卖的这么好? 
  高一表弟以后想搞文学,这个文笔有希望吗? 
  为什么我总感觉用白话文进行自夸感觉特别造作,感情显得不够真挚? 
  汉语中有没有四字短语分别是一二三四声? 
  有哪些邪典、构思奇特,风格怪异的小说? 
  “翦商之战”中,微子启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如何提高看书品味? 
  网络小说中有哪些不走寻常路的优秀设定? 

前一个讨论
《原神》调整角色外观为什么会选莫娜、琴、罗莎莉亚、安柏?未来会进行其他角色的修改吗?
下一个讨论
我为什么是我,不是别人,我为什么会出现在我这个身体里?





© 2024-11-0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0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