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高分留守女孩回应「报考古没钱途」,称喜欢就够了?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zhu-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是在2000年初参加的高考。那时候,高校的热门专业是什么呢?这里有一个人民网2003年发的盘点:

这里面人民网列出的九大热门专业分别是生物工程、国际贸易、工商管理、环境工程、新闻学、法学、公共事业管理、物流和小语种。

如今再看这份名单,是不是就像一个笑话?

假如一个考生在2003年上大学的时候是18岁,那么今年他刚好是35岁。

35岁,你知道我想说什么。

(对于有人说国贸是好专业的,我没说2000年初的时候国贸不是好专业啊。可现在呢?一个18岁上大学的人,今年刚好35岁,就这两年的外贸形势再加上今年的疫情……有多少人能撑过去?)

理性一点来说,选专业有点类似于炒股,会买的人都是在股票将涨未涨的时候买,当所有人都知道股票要涨的时候,股票肯定还会涨,但能涨多久那就是另一回事。

格雷厄姆怎么说的来着?牛市是大多数人亏损的最主要原因。

相比于所谓的“热门专业”,冷门专业最大的特点是行业生态非常稳定,不会大起大落。个人在其中的发展轨迹是可预期的。各位劝这个人选热门专业的人一定要记住,这位小姑娘要到四五年之后才能就业。你敢拍胸脯说所谓热门行业的就业环境,还跟现在一样好?


user avatar   shan-yang-y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愿叫这位女孩一声老师。

为什么?因为我佩服她,年纪轻轻,就已经克服了三重关隘,真正接近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境界。

具体怎么讲呢?

首先,一个十八九岁的女孩,就知道自己将来喜欢做什么事,已经很难了。这是第一重关隘。

更难的是,她还在这个年纪,就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依靠任何外界资源,为自己搏来了一个做这件事最好的机遇。这是第二重关隘。

而最难的是,在她掌握这个机遇,能够从容选择众多看起来比这件事更有前景和钱途的事时,她仍然坚持选择了当初的这件事。这是第三重关隘。

让我们再回头看看这三重关隘。

承认吧,咱们大多数人,可能一辈子都迈不过第一重关隘,做不到明白自己最初喜欢什么。说自己没混明白,可能过了,但谁敢真的拍胸口说自己混明白了?

而明白的这少数人里,又有太多人,因为种种缘由,抓不住做自己喜欢的事的机遇,只能终身在第二重关隘边,和自己真正喜欢的事隔岸相望。有人说种一棵树最好的时候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这话理不糙,但真的掰扯一下,十年前是风调雨顺的处女地,现在土里埋得都是啥,咱自己心里清楚,种出来的结果一样吗?更何况,有些机遇,就和有些气候一样,就是一辈子一遇的。

最后剩下的一些人,的确明白了,也抓住了,却在命运抉择当口的第三重关隘前,动摇了。他们哪怕之后如何飞黄腾达,心中永远会落下一个无法解答的疑问和遗憾,如今要么只能每每梦回当初,要么只能一生隔靴搔痒。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真正能实践这句话的人,极少。人倘若能方得始终,真的做什么都不亏,更何况是好风凭借力的情况下。韩愈在《师说》里曰过: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综上,这位女孩在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道理上,用实际行动为我上了宝贵的一课,因此我愿真诚地叫她一声:老师。


user avatar   yw-yt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在20年前,这样的娃真的会被家里甚至整个族群反对的。但是,现在时代已经不同了。连她的父母都表示支持。

当晚,50多名老师乘坐9台车,抱着烟花炮竹走了30多里乡间道路到村里报喜
高考成绩获湖南省文科第四名的钟芳蓉是一名“留守儿童”。据其父亲回忆,因经济原因,在钟芳蓉还不到一岁的时候,他和妻子就外出打工了,孩子一直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谈及未来,钟芳蓉表示自己从小就喜欢历史和文物,受到樊锦诗的影响,想报考北京大学考古专业
平日里在广东工作的钟先生夫妇,成绩出来后也赶回家里为女儿庆祝。对于孩子的专业选择和未来就业情况,钟先生坦言有担心过,“但我们还是相信她,让她自己做选择”。

考古的就业什么的不讨论。我可以确认的是,她的父母能这样支持她,一定是不担忧自己的未来。只有自己无忧,才能不对孩子太多限制。

我查了一下,耒阳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全市人均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29471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124元,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159元,增长8.8%。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019元。

比城乡人均收入比湖南的平均收入高1000多。算是不错。父母外出广东打工,相信年收入大于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吧。另外,读的学校,是当地升学率最高的学校,而且是私立。

可以说,这是一个农村的留守儿童,在农村内横向比,也许经济条件不差。但放在全中国,一定是中下的。但她在中国,她的家庭说不上衣食无忧,但这个国家给这样的家庭的有足够的信心。可以接受孩子凭着兴趣,不去选不那么“来钱”的专业。

这就是全民脱贫的力量。一个人均GDP1万美元,放在全世界人均GDP中下的国家,能让这个国家里面中下的家庭的唯一的孩子,可以不那么在乎钱。

我之前说,以后中国航天业内的低工资也不见得有多大问题。因为现在一二线城市很多家庭,可以让儿女凭着兴趣去干航天,不用考虑太多钱的问题。

当时我说这话的时候,其实心里是有那么点庆幸的。觉得自己在一线城市,给娃娃还是多了一些机会的。

但是看到这个留守状元的选择。我才知道自己想多了。我们一线的父母自以为能给到娃娃的安稳选择权。并没多大优势。但是,我欣慰的接受这点打击。


user avatar   li-xiang-1-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建造于2015年年初的“川湘食府”,于15年4月份开始营业。卫永刚和朋友们,每天白天在饭店做生意,晚上十点准时关门挖地道。
经过6个月的不懈努力,他们终于将通往开元寺塔的地道挖好。
自挖好地道的那天开始,卫永刚和其同伙,先后在开元寺盗墓三次。
盗取金棺、银棺、石棺等一级宝物四件,此外还有二级、三级以及一般宝物数十件,获利数千万元。


user avatar   zhi-an-3-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本硕都在华南某双一流985读考古专业,看了这个问题下面的一些答案,心中五味杂陈。目前对于这位女生报了北大考古专业的原因众说纷纭,有说兴趣的,有说被诱导的,也有说受敦煌研究院樊锦诗先生影响的。在有最终定论之前,我暂且抛开这位学妹,谈谈我自己的经历和一些想说的话。


首先,我是怎么走到学习考古学的道路上来的?八个字:阴差阳错,半推半就。


填志愿时,我稀里糊涂的报了我校的“人类学”专业,被录取后又稀里糊涂的读了一年“人类系大类培养”。(我在看招生手册前从来没听说过这个专业。)也是在大一时,我才听说我校考古学专业划在人类学系里的,出于中学时代的历史天然的兴趣,我在大二分专业的时候选了这个历史学的兄弟学科。我对考古专业形成的一些基本认识,也完全是本科阶段逐步培养起来的。在具备了专业知识和学科兴趣的双重前提下,我继续留在本校读研。


结合我与我大部分同学的情况,可以说,在学习这个专业之前,不了解甚至对考古学有着错误认识的同学占了大多数,这可能是社会上对这位留守女孩因兴趣选择考古专业的担忧所在。就我“朴素兴趣,被动选择”的经历来看,我至今仍不后悔学习了这个专业,起码我能在研究这个领域时找到乐趣和成就感所在。至于另一部分出于物质生活前途的担忧我放在后面说。


其次,北大考古学文博学院是什么样的存在?


1952年,苏秉琦先生在北大创办了新中国第一个考古学专业。苏公是新中国考古学的奠基人,也是中国考古学高等教育的开创者,俗称“祖师爷”。而后,由北大培养出的考古学者在全国开支散叶才有了如今各高校的考古学专业。就像“天下武功出少林”那样,用“天下考古出北大”形容北大考古专业是很贴切的。也就是说,在其他考古学学生眼中北大考古专业是身不能至,心向往之的殿堂级存在(虽然这个基数不大,但也远超北大招生名额的十倍以上)。因此,当看到某些回答说北大考古专业需要蹭一个全省第四名的热度,名额经常招不满的时,我心中充满了酸楚乃至愤懑。


再说说目前全国高校考古学专业的格局,顺便回应为什么说考古专业人才紧缺但开设考古学专业的学校却很少的问题。


除北大以外,考古学专业的另一巨头是吉林大学。吉大崛起是以苏公最重要的弟子张忠培先生赴吉大主持考古学专业为背景的,在张先生的努力下吉大考古学大有与北大分庭抗礼之势。除了这两个学校之外,国内开设考古学专业的学校主要分两类,一类是文物大省属下的高校,如郑州大学,西北大学,一类是国内排名较高的综合性大学如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等。还有一些学校,如复旦,虽然不开设考古专业但有相近的文物与博物馆专业。


这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从事考古学本专业的学历要求相对较高,基本是硕士起步,博士平均。对于实力较弱的高校来讲,如果仅开设本科专业显然得不偿失,或者说只有综合实力较强的高校才能承担起硕士点、博士点一条龙服务。相对高的学历要求也解释了当前专业人才紧缺的问题,毕竟谁会花十年的时间完成考古的本硕博学业呢。与这种情况类似的是医科专业,从业者也基本是博士平均的,但我相信谁也不会将社会对医学与考古的需求相提并论。


再次,谈谈考古学专业是否冷门,以及它有什么用?


考古学在中国可以说生的伟大,并且受到的学术界相当的重视。试举两例管窥,1925年清华大学搞文科建设,创办清华国学门,有陈寅恪、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四大导师,威名如雷贯耳,而与这四位巨人同执教鞭的还有一位年轻的人类学讲师,他就是由哈佛大学学成归来的李济。1926年,李济赴山西夏县西阴村开展了中国第一次考古发掘工作,对于中国考古学人来说,李济先生还有一个的名字:“中国考古学之父”。


另一位洞见考古学重要性的学者是梁启超先生,梁先生次子思永赴哈佛留学时,先生专为他挑选了考古学专业,思永先生后来成为我国第一位科班出身的考古学者,以其发现的著名的“后冈三叠层”名垂学术史。


梁启超先生的选择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期待考古学在中国生根发芽的迫切愿望,因为当时存在着两个动摇中华民族历史记忆和民族记忆的问题。一是顾颉刚先生在反思文献史学的基础上提出的“层累的造成古史”说,对夏商的存在提出了质疑,在文献史学无法解释这个问题的情况下,挖出当时的东西成为了唯一的希望,于是才有了史语所主持的在安阳殷墟的数次发掘,最终通过出土甲骨中商代帝王的世系与《史记·殷本纪》的对照证实了商的存在。


二是瑞典人安特生通过对仰韶村的发掘提出了“中国文化西来说”,即认为仰韶发现的史前彩陶是西方传入的,这对中华文化的本原提出了质疑。一时间在中国引起轩然大波,由于事涉史前,传统历史学家们的乱拳都打在棉花上,于是又只好寄希望于中国人自己的考古发掘能推翻安特生的说法。可惜这个结果来的晚了一些,1945年夏鼐先生在甘肃阳洼齐家文化遗址的发掘更正了安特生对仰韶文化年代的排序,否定了“中华文化西来说”。可以说,考古学在初生时大有拯华夏文化于水火的架势。


从以上两个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考古学究竟有什么用,在历史时期它可以证经补史,在史前时代则完全需要考古学来构建史前史,失去了考古学的话语权,我们可能就只能任西方学者在祖先的祖先坟头点外国蜡烛。总得来说,考古学对我们的吃穿住行没有用,对快速进入6G时代没有用,但对我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存续很有用,为了我们不至于失掉自己的民族品格和记忆,考古学者在不断努力着,所以请各位谈到这个专业的时候少一些冷眼和同情吧。


最后,谈谈考古专业的工作前景与志愿的选择。


第一,赚大钱是永远不可能赚的。


第二,对于本专业从业者来说,硕士是必要的,博士是要争取的,有高等学历背书,无论在博物馆、高校还是考古所获得一份相对体面的工作是不成问题的。如果不苛求在北上广,再加上北大出身的光环,这位疑似被诱导学了考古学专业的留守儿童也可以实现如某些回答中所说的改善父母生活条件。


第三,如果发现这个破专业实在货不对板,转专业、毕业改行、跨考都是可行的选择。以我已经完成的本科教育经验来看,现在的大学本科越来越接近素质教育,文科专业尤其如此,各专业能够学到的干货少之又少,学生获得的是平台、眼界、分析问题的能力。更进一步说,有求职经历的同志应该能有体会,除了特别专业的领域,用人单位似乎也不太看重你的本科专业,因为我们的确屁也没学到。


我从来不把高考当做一次阶级跃迁的工具,而是我广阔人生的第一次选择,在选择的时候想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是高车驷马,灯红酒绿,还是庙堂巍巍,折冲樽俎,抑或南山悠然,晨光熹微。当我还是十八岁的少年的时候,我更希望听从内心的决定,而不是向车贷、房贷、老婆本下跪,那是三十岁的我要做的事。


最后的最后,用美国著名考古学家张光直先生1993年接受《中国文物报》采访时所说的一段话与这位即将进入北大的学妹共勉:


“有大才、有大志的年青人,很少有学考古学的。我有时白日作梦,梦见天资好,人又天真又用功的中国青年,志愿以考古为终生事业,来问我这个老年考古学家对他(她)有何指示,这虽然只是梦境,我还是将答案准备好,以防万一。


首先,我要向他道喜,因为他选择了一项前途无量的学科。不能说考古比别的学科都有出息,但是我可以说这是一门比较年青的学问,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多,人人有机会作突破性的贡献。同时,要考古一定要做田野工作,我想不出比田野考古更大在精神上的享受了。可是,换过来说,我也要警告他,你假如想发财,最好去作别的行业。”


user avatar   shu-bao-56-8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认识六七个这次高考的孩子,现在知道所报高校的有五个,一个是北京师范大学,一个是北航,一个是原哈军工,一个是北工大,一个是香港城市大学。

报考理由基本都搞清楚了,还是比较有意思的,可以一一说说。

报北师大的,本来目标是清北的,但是考砸了,老北京孩子,家庭条件非常好,孩子自己说既然没考上清北就没有奋斗的必要了,打算一辈子教书,一辈子清静无为了。我大概算了一下,未来这孩子能有最少五千万财产,如果找个家底厚能对等的老婆,家庭财产过亿都是有可能的。

报北航的,这孩子妈妈就是北航毕业的,也从事相关工作,这个孩子打小目标就很明确,能上天的东西就是他此生最爱,别的都不重要。这个孩子父母都不是北京人,也没什么太多家底,就是普通科研京一代,估计这孩子未来也不会太有钱,老婆大概率跟他妈一样,也是科研工作者。

报原哈军工的,太爷爷是进城军人,爷爷被太爷爷安排进了军营,算是大院子弟,有军人情怀,也有军队根基,多的不说了,这是个家族意愿实现的故事。这个家族的家底不清楚,可能超出我的想象,还是不敢多说,从目前看,这个孩子未来老公大概率也是圈子里的人。

报北工大的,原因有两个,第一是分数够,第二个离家近,过马路就是,这个孩子从上学到现在就没离开过北工大一公里。这个孩子的家境是最差的,父母都是工人,重视教育但有心无力,世代老北京,所以对家门口有极深的依恋,孩子充分继承了老北京所有的习性。这个孩子未来老婆百分百会是北京人,至于其他的就不好预测了。

报香港城市大学的,这是孩子自己的决定,孩子之前去过很多次,非常喜欢香港文化,这个孩子有很好的艺术天分,但是没走艺术道路,算是个文艺青年。孩子父母都是在北京奋斗的京一代,打拼了几十年,有一些家底,但也就是五环外的两套房而已,虽然他们非常优秀,还是远不及一个拆迁户,这可能就是时代的悲哀吧!目前看这个孩子未来一定会拥抱世界,但世界怎么拥抱她就不知道了,至于她未来的老公是最难以猜测的。


上面就是五个孩子大致的大学和未来,很有意思,看了这些我就特别理解问题中的孩子了,现在的孩子都是很有主意和眼界的,家长尊重他们就好了,自己的世界自己开创就好,每个人的命运反正都不一样。


user avatar   Fred_Pagliar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点儿业内行情吧…在如今阶级固化,别的专业也未必能赚多大钱的今天,选择北大考古是非常明智的选择,可以看出钟姑娘比同龄人早熟睿智的多。

北大考古是目前全国高校系统中少有的…成体系成规模的,自己最优秀的毕业生可以留校任教的高校院系。整个北大都没有第二个学院有如此保证,其他院系招聘要不只要海外的,要不就只认某某课题组。

此外,北大考古给最优秀的本科生提供本科直博的机会,直博的话,五年就可以毕业,且给提供选择的导师,都是业内大佬。五年博士期间如果英语水平好,还可以去国外联合培养一两年,合作高校也都是世界名校,合作导师也是世界级大佬,即便最后不留在本校任教,基本国内其他985高校也会争相要走,即便没有出国经历,文科传统名校或者一本的考古学专业名校,也会争着要走,相对于其他文史哲专业而言,找教职难度小太多,且目标高校质量也好很多,关键是读书年限可以大大缩短,即便可以延期,也比其他需要读硕士的人文学科,能享受到的福利多很多。

另外,北大考古自身的优势资源丰富,师资雄厚自不待言,讲课层面,基本覆盖国内考古全学科名师。考古田野实操层面,可以实践的考古基地众多,考古现场众多,周原、良渚、平粮台,每一个都资源丰富。金手铲奖得主雷公亲手辅导,刘绪先生再点播一二,绝对让每一个学生受益终生。

即便小姑娘没有毅力最后没有读博,除非特别要去工作的,保研也是一个途径,北大考古研究生毕业,是可以去全国重要的省考古所、一二线城市的重要市考古院,直接应聘助理馆员、助理研究员的,不需要读博也能进入学术体系,都是稳妥的铁饭碗,如果遇到考古大省成果多,那需要整理的材料根本整理不完,课题数量比普通高校,可以获得的多太多了。熬过前两年的田野实习,不到五年是有希望提职称,成为副研究员(馆员)的,成为副研究员之后,就有机会可以去其他高校了,比其他人文社科专业的晋升途径也多,方便钟姑娘未来找到好工作,并且让他们一家人在大城市扎根下来。

我的一位挚友就是北大考古硕士出身,自己原来就是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北京打工,家里姐弟三人都很争气考上了北京211的大学,留在了一线城市工作。他本科还不是考古学的,跨考两年考到北大考古名师门下,之后毕业的时候就有两个知名省所要他。他后来选了某一线城市考古院工作,三年就提职称了,他说如果是北大本科毕业的话,更受单位器重。故而相对一般人来说北大考古出身很容易拿到城市户口。

另外,北大考古和北大本校的中文系、历史系还有艺术学院的艺术史专业交往密切,每年到了研究生保研/保博阶段,如果学生志趣有所变化,保研转这几个专业的也很多,只要钟姑娘成绩还可以,到时候研究生换方向也比别的专业容易的多,北大的保研率也是全国最高,相信无论是那条路,对她而言都是光明的前途。

虽然考古专业也有自己的苦,比如从大四开始,每年暑假和秋季学期的半年就都呆在考古工地田野,每天就是挖土画图加课,每个月只有盼着老天下雨,才能休息,睡得少休息少,卫生条件差,一般城市姑娘很难熬得住,但是钟姑娘本身就是农村孩子能吃苦,物质需求相对减少,应该可以熬过考古田野天天住毛坯房,饮食单调,难以洗澡的寂寞与尴尬,不过考古工地姻缘也多,现在考古实习都是全国几大高校一起联动,基本每个工地最后都能喜结连理一两对,比起其他专业女博士脱单难来说,实在是太划算了。

北大考古之所以叫做考古文博学院,是因为到了研究生阶段会分为考古,文博、文物保护技术、建筑考古四个专业方向,除了以上所说的考古专业的就业以外,文博专业可以去当博物馆的策展人,可以去电视台拍文博纪录片,16年秋天,我在北大考古旁听过一门考古纪录片的课程,他们邀请了央视纪录频道的整个团队来讲如何做纪录片,让人大开眼界。现在还有一些自媒体,做博物馆特展的测评工作,还有专业讲解工作,有一个考古学普及领域的著名公众号“挖啥呢”,就是北大考古毕业的人开发的。

文物保护技术就是我们看的故宫纪录片里面的那些,未来不仅可以去博物馆,体制外的话,包括各大拍卖会许多拍卖品都需要很好的保护技术加持。

建筑考古专业,可以保护古建,未来还可以去建筑设计院相关的古建保护专业工作,还有设计院的中国风建筑设计也可以相关。

只是大众不了解,考古专业比历史专业找工作赚大钱都容易太多了。

总之,单纯从赚钱而言,考古比不上很多专业,但是对钟姑娘来说,即便金融有钱,但是她的家庭给她立足大城市不能带来任何额外福利,那么选一个更容易在大城市扎根的专业,的确是她能力所及最好的人生选择。

人生很多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钟姑娘是一个有大智慧的好姑娘,她看的长远,想的周到,即便她不清楚我上面提及的这些福利,那么她的选择,也非常明智!一定有一条康庄大道为她敞开,那些讽刺说考古不赚钱的人,大多鼠目寸光,不足挂齿,不必理会呀!


user avatar   zhi-ye-zi-xun-shi-jacky 网友的相关建议: 
      

考古学是一个很冷门很小众的专业、即使把相近专业文物与博物馆学、文物保护技术也算上,社会上能提供专业对口的工作很少。至于如高校,研究所,博物馆等体制内的坑更加少。这些单位,基本上每年吸纳的新人几乎等于每年退休人员的数量。所谓一个萝卜一个坑,所以,即使一路读研读博,甚至出国留学,也不一定保证能谋到一份这样的工作。专业冷门,小众并不以为竞争小。实际上,类似考古这些专业,本科毕业,默认是找不到专业相关工作的。依照目前的大学研究生,博士生继续扩招的态势,很快硕士也难找到相关工作了。下面举几个案例说说这个专业的就业方向,以及薪资待遇怎样。

高校/研究院

男 硕士 6年工作经验

XX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考古人员 8K/月
行业类别: 学术/科研
公司规模: 20-99人
公司性质: 事业单位
工作描述:

1.考古发掘主要涉及对外联络和对内管理两部分,对外主要与工程方、各级政府部门联系协调,对内主要管理科研团队,统筹安排发掘事宜。从项目立项、行政审批、方案制定、人员选择、计划执行到应急预案、技术支持、后勤保障等多方面,都需要统筹考虑。
2.考古科研是一项宏观与微观结合、有历史纵深、有当代价值,多学科、多元化的学术活动,需要从发掘过程中揭示一个古代遗址的内涵,需要从出土文物中解释过去的历史和故事,需要将发掘到的所有资料整理提炼成研究成果。
3.考古发掘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护和利用,因此会涉及到遗址公园、博物馆、考古展馆的建设,以及展览、公众普及、媒体推广等。

女 硕士 6年工作经验

XX文化遗产研究院 文物保护工程所综合管理岗 12K/月
行业类别: 文化艺术/娱乐
工作描述:

主要工作: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行政综合管理工作,二是业务工作。
行政管理方面:主要负责上传下达,任务督办;党建活动组织及保密检查;绩效测算、人事管理;财务报销、单据审核;固定资产管理、档案管理、后勤保障、福利派发等。
承担业务工作方面:参与援巴基斯坦考古勘察机构可行性研究、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遴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整理校核、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整理等项目。


文物鉴定中心/博物馆

女 硕士 三年工作经验

XX市博物馆 展览策划 10K/月
行业类别: 文化艺术/娱乐
工作描述:
● 展览学术资料的搜集和梳理:负责协助馆长筹备2018年深圳博物馆《改革开放40年展 大潮起珠江》陈列展览,包括展示空间、内容设计、形式设计与制作等,具体为有关展览主题的权威的学术资料的梳理与储备和有关展览主题和内容的较完整的实物展品资料的整理分类与研究;
● 展览内容的策划设计:协助项目有关专家进行展览内容文本的策划设计,遵照博物馆展览的传播目的和受众需要分析,按照博物馆展览表现的规律及其表现手法,将前期的学术资料、展品形象资料转化为可供展览形象设计和创作的展览内容剧本;
● 展览及其展品展项的形式设计:部分负责展览形式设计,对展览主题和内容、文物展品及展览特定空间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形象思维,对展品和材料进行取舍、补充、加工和组合,塑造出能鲜明、准确地表达主题思想和内容的陈列艺术形象系列。

拍卖行/古董收藏鉴定企业

女 硕士 1年工作经验

XX拍卖行 公关助理 10K/月
行业类别: 贸易/进出口代理/拍卖
工作描述:

熟悉奢侈品各项品类,撰写宣传文字;于公司官方微博发布拍卖及拍品的信息;起草并翻译官方媒体通稿;协助策划预展活动;接待来访媒体;制定预展及开幕式日程计划

历史教师、古籍图书出版、影视策划(省略)

值得一提的是,考古学专业在建筑文物保护领域也能有所建树。也就是说本科学土木工程,然后硕士读考古学这样专业跨度很大的毕业生也能找到很贴切很对口的工作。尽管这种工作是冷门中的冷门,少之又少的存在。

古建筑保护规划

男 硕士 3年工作经验

XX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城市规划设计 12K/月
行业类别: 土木工程建筑
工作描述:

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文物保护所,担任文物保护工程师一职。参与项目为国保单位(不可移动文物、历史文化名城、传统村落)的保护规划、修缮设计、环境整治及展示工程的提升。
本科:土木工程专业,工学学士。期间参与了河南省古建院主持的《XX文峰塔保护修缮设计》、《XX墓石质文物的修缮与加固》。
硕士:考古学,历史学硕士。选修课程:《考古学理论与方法》、《博物馆与文化遗产专题》、《宋元明考古专题》、《建筑考古专题》、《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专题》、《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文化遗产学专题》、《不可移动文物保护规划与修缮设计》。期间,有两年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旁听研究生课程,并有幸参与山西早期古建筑的实习与踏查。



user avatar   waltery-5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知道网上的愤青们不一定都会参军,但是我知道网上的那些蛆虫一定不会参军,而且会用各种文章来给自己洗白。中国现在有200w现役加上后备役差不多一千万,这里面的大部分人都是思想觉悟的,他们会为了祖国的一切包括那些咒骂他们的蛆虫而战。加上志愿兵,中国差不多会有一只1800w人左右的部队。如果你想参军就参军,不想参军就用自己的能力为大后方搞生产,总之不要当蛆虫就是了。如果是敌人已经开始入侵本土了,做好两个准备,要么牺牲一切,要么成为国家重建的力量。总之不要当叛徒。

——————————————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敌人用刺刀

杀死了我们,

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

“看,

这是奴隶!”

———————分割线———————

本回答不包括侵略战争,中国也永远不可能打侵略战争。

不想去没打仗人没人逼你去对不对,但是你不去还要在舆论上给你很高的评价,这就是你的不对了。人家题主只是想讨论普通人能在战争时做什么。而且要支持国家,安顿家人。绝大部分普通人移不了民,想安顿家人只能帮助国家不把战火烧到家人那里对不对?

至于我说的蛆虫,就是会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帮助侵略者残害自己同胞的人。

不关评论,想骂我的就骂,多脏都可以,我不会举报的,全当做社会出气筒帮社会做贡献了。虽然我知道有人会说我词穷了,你说是就是吧。


user avatar   di-ta-ye-qiu-f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类的大脑实在太神奇了。

我出生以来,它24小时不间断工作,但却偏偏在考试的时候,大脑会猛的开始循环播放各类沙雕歌曲。

不会的题越多,想起的歌词越多。

题目越难,想起的歌词越沙雕。




     

相关话题

  我是2020高三考生,想复读一年,可否告诉我复读将承受什么吗? 
  民国时期的教授工资真的比现在大学教授高吗? 
  为什么教师不能和学生走太近? 
  为什么会有人觉得青年大学老师是最轻松的工作? 
  如果请你担任高考作文命题人,你会出什么题? 
  高考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有哪些不容易察觉的错误观念? 
  怎样看待因为高考没考好而自杀的学生? 
  饱受质疑的青少年科创大赛为什么这么火? 
  为什么中国高考不用同一张答卷,同一分数线?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小米官宣放弃 Mix Alpha 手机?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特朗普“如果拜登当选,美国家庭将永无宁日,混乱与流血将蔓延至国家的每一处”的言论?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