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6月28日全球累计新冠确诊超过1000万,后续疫情形势、各地区疫情爆发点走向会如何?有哪些注意事项? 第1页

  

user avatar   rewrgf 网友的相关建议: 
      

接下来全球疫情走势,很大程度取决于美国

美国现在实行的是实际上的群体免疫政策,这个不必多说。但美国有大量的外籍人士,非法移民集中营人士等,美国公民也想自由地去世界的其他国家。


与美国关系足够好的国家,能够在不触怒美国的情况下,或者与美国关系足够差,能够无视美国的外交施压,或者与美国交往足够少,能够阻止美国的本国公民,以及美国公民回国,或者将这些人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那么这些国家就能控制好疫情。

对于其他国家,(尤其是中美、南美的小国们),控制疫情完全没有意义,因为即使控制住了,也会因为美国的倒灌(比如强制要求接受装满非法移民新冠患者的飞机等)而无法清零,而无法清零的情况下,除非持久地进行封城,把传染率维持在1以下,否则一旦解封疫情立刻会死灰复燃,之前的努力全部成为无用功。

所以,这些国家唯一的出路就是被美国裹挟着,一起"群体免疫”。


user avatar   bj3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1、以前西班牙大流感是一共经历了水平3连

新冠很可能会是垂直3连。


2、起初我们以为欧洲现在是渣渣了,新冠一来,直接躺平。

现在看来,欧洲老牌强国还是老牌子。虽然要受些损失,如今,大部分欧洲国家疫情已经好转,只剩瑞典这个群体免疫逗B,曲线越振越剧烈。

而新兴国家,巴西、印度、俄罗斯、南非,不堪入目(俄罗斯相对好点),满目苍夷。

而非洲,可能由于检测能力的关系,现在疫情什么情况,根本无法预测。

这次美国的表现,和一个新兴国家的水平一样(巴西,俄罗斯等)。

抗疫表现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动员能力、工业能力、国民素质。

可以看到,像德国、韩国变现不错,体现了这两国确实充满潜力。

我国,嘿嘿嘿。


3、美国的疫情极可能和美国的国债没有希望偿清一样,根本无法结束。

第1波还没有结束,第2波的来临十分明显。

目前疫情呈现明显反弹的,有两个典型的国家。另一个是伊朗。

说明美国是一个腰缠万贯,但百病缠身、精神不举、回天乏术的老财主

中东也没有希望。

4,这个疫情俨然无法控制住了。

无能的国家太多。像美国、巴西、瑞典这种反智的,还有印度这样一摊烂泥、一坨烂S的。还有广大非洲情况不明的。

水桶效应,短板太多。

上面已经定调:做好疫情“常态化”的准备。

5,中韩、中德,以及疫情控制得相对较好的儒家文化圈已经在进行商务人士快捷入境合作。将来这就是一种趋势,疫情控制较好的地方慢慢恢复往来,自发形成一个清洁者联盟。

昨天,欧洲已经拒绝了向美国开放入境。据悉开放了我国。(15个国家!欧盟自7月1日起有条件开放外部边境_疫情

欧洲不少国家也经历了痛苦的抗疫过程,绝不会轻易让疫情严重地区的人带毒入境。

美国自己玩儿去吧。

天下形势美中欧。如果美国的疫情持续个1年2年,那形势可就不是小好了。


user avatar   wang-hao-54-71 网友的相关建议: 
      

热榜疫情相关提问已经沉寂太久,未来一段时间要注意每天都看看有什么新问题。

美洲二次爆发,后续是一个重新探索社会承压点的过程。一爆期间,英国由于医疗能力不足,先放弃自由主义,改为隔离。但美国完好无损的挺过了一爆,社会整体非常安定。所以,二爆的主要目的,是探索美式医疗体系到底可以承受多少确诊数量。

副总统提到的年轻人比例高,就是一个重要观察指标。值得观察,是否仅由高龄感染人口数量决定医疗床位消耗。

总之,这又是一次波澜壮阔的伟大社会实践。


user avatar   bobo-1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贴数据,看下图右侧紫线,每天新增仍在不断增加,确诊从一月初的日增两位数到四月初终于迈进了日增10W的门槛,并且在前几天跨入了日增20W的加速状态。

之前根据SARS推断的:到了夏天就会自然不见 的说法已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热带,亚热带以及南半球国家的确诊数猛烈增长。

不管从哪一方面,COVID-19都远远超过了SARS和H1N1,之前的侥幸获胜只不过是病毒的探路者,事实上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人类与疾病在多次交锋中挫败记录居多。随着现代科技文明的进步,人类活动的范围和速度均比几百年前强了不知道多少倍,大量增加的人口也为病毒的培育与扩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这一次,人类又要跟病毒交战了,那么能否把全球化这一“劣势”转化为优势,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集合全人类的力量来消灭病毒呢?

从数据上看,这还很难,在孤立主义和利己主义占主导的世界上其他国家眼中,忙着甩锅和逃避责任才是常态,忙着连任和控制国民情绪才是工作重点,不管是确诊数,还是死亡数,都还没到能够让政客认同科学的地步。毕竟全世界最值钱的人命,在中国。

我们永远不知道政客的底线在哪,也不知道全球都能抛弃短期经济利益合力消灭疫情的日子什么时候能到来,我们只知道以目前的感染率和死亡率还不足以让这个世界齐心协力,在这场人类与病毒的战役中,对方已经冲入我们的阵地横冲直撞,我们却还在互相指责。


最后放一组全球感染数前20的增长率变化吧(截至北京时间2020年6月28日10:00)

感染数明显呈下降趋势且无反复的国家主要集中在欧洲。中东、南亚、美国以及拉丁美洲国家疫情的爆发为病毒在夏天的猛烈扩张提供了良好的温床。由此看来,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COVID-19病毒在2020年秋冬时期病毒的大爆发是不可避免的。1918年大流感带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可能又要在这世界上重演,既然人类无法团结一致,那么就只好独善其身,保证自身的不被感染与身边所有人的安全。


user avatar   li-lei-up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最让我关注的是:新冠到底有没有后遗症?

关于这个事情,可以说是众说纷纭了。

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没有后遗症,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自从疫情爆发以来,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否会引发后遗症的问题讨论一直是业内十分关注的问题,而且分为两派。

1)认为有后遗症的人,是从病毒及发病机制的角度。

引发非典的病毒是SARS-Cov-1,引发新冠的是SARS-Cov-2,二者同属于SARS病毒,且属于同一个species[1]。此外,在致病机制上,二者也非常相似,同样是Spike蛋白,同样是ACE2受体,可以说,在某些方面,两种疾病相似度很高[2]。而非典当年可是留下了很大的后遗症,比如肺部损伤,这些也让很多人对新冠同样抱有警惕。

(新型冠状病毒和SARS都可以大量结合ace2受体)

2)反对有后遗症的人,则是从治疗的角度。

当年我们对非典的治疗过程中,使用了不少抑制免疫的药物,这是无可厚非的,因为众所周知,这种病毒进入人体后会有一个潜伏期,大量复制,而这个时候如果免疫系统没来得及反应,那么最后病毒开始爆发的时候,免疫被大量激发,并且不断释放更多的免疫因子,招募更多的免疫细胞过来,形成了级联反应,结果就是免疫因子风暴,最后免疫在干掉病毒的同时,也把人干掉了[3]。因此应对免疫风暴是危重症患者治疗的一个重中之重,其中就要使用大量的免疫抑制剂,而不少是糖皮质激素类,这些药物,是有严重后遗症的,这也是回溯非典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总结。但是这次新冠治疗过程中,在无数医护人员和科研人员的努力下,我们筛除了大量的药物,很大程度避免了病情的恶化,降低了皮质激素类的使用,因此后遗症应该没那么多。

双方可以说都有道理,但是我们无法肯定,因此,目前是个迷。

二、个例有多大代表性?短期还是长期?

我们同时看到了大量的个例说出现了一些不适。

比如嗅觉和味觉的变化

比如视力

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表示自己最近视力明显减退,他认为这与之前感染新冠病毒有关。但目前世卫组织暂未把视力减退列为新冠症状之一。

再比如之前对生殖相关的研究

来自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副教授张铭等人在MedRxiv上传了一篇临床研究。论文的题目是《Effect of SARS-CoV-2 infection upon male gonadal function: A single center-based study》,翻译成中文就是:新冠感染对男性性腺功能影响的单中心研究。研究发现,新冠患者(FSH)相对LH的比值显著降低。尤其是催乳素,患者组高达24.07,而普通人才7.82.我看了下,貌似这个数据都超过标准了,标准是,男:<20μg/L。催乳素过高可能会导致促性腺激素减少。

而ACE2受体在体内多个组织都有表达,那么,这种情况下,是不是会出现许多组织都收到影响的结果呢?

三、期待系统性研究

就像上面反复提到的,新冠感染,到底有没有后遗症,到目前是个非常大的争议,但是似乎有意无意被忽略了。

新闻媒体的报道,到底是广大后遗症的代表,还是沉默的大多数根本没后遗症?

1 Zhou P, Yang X L, Wang X G, et al. A pneumonia outbreak associated with a new coronavirus of probable bat origin[J]. Nature, 2020, 579(7798): 270-273.

2 Ou X, Liu Y, Lei X,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spike glycoprotein of SARS-CoV-2 on virus entry and its immune cross-reactivity with SARS-CoV[J].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0, 11(1): 1-12.

3 Yao, Xueting, et al. "In vitro antiviral activity and projection of optimized dosing design of hydroxychloroqu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20).


user avatar   waltery-5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知道网上的愤青们不一定都会参军,但是我知道网上的那些蛆虫一定不会参军,而且会用各种文章来给自己洗白。中国现在有200w现役加上后备役差不多一千万,这里面的大部分人都是思想觉悟的,他们会为了祖国的一切包括那些咒骂他们的蛆虫而战。加上志愿兵,中国差不多会有一只1800w人左右的部队。如果你想参军就参军,不想参军就用自己的能力为大后方搞生产,总之不要当蛆虫就是了。如果是敌人已经开始入侵本土了,做好两个准备,要么牺牲一切,要么成为国家重建的力量。总之不要当叛徒。

——————————————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敌人用刺刀

杀死了我们,

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

“看,

这是奴隶!”

———————分割线———————

本回答不包括侵略战争,中国也永远不可能打侵略战争。

不想去没打仗人没人逼你去对不对,但是你不去还要在舆论上给你很高的评价,这就是你的不对了。人家题主只是想讨论普通人能在战争时做什么。而且要支持国家,安顿家人。绝大部分普通人移不了民,想安顿家人只能帮助国家不把战火烧到家人那里对不对?

至于我说的蛆虫,就是会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帮助侵略者残害自己同胞的人。

不关评论,想骂我的就骂,多脏都可以,我不会举报的,全当做社会出气筒帮社会做贡献了。虽然我知道有人会说我词穷了,你说是就是吧。


user avatar   li-jie-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真的,筛查频率要是上来了,隔离的功效也就那么回事。

我们武汉从上周五到本周五,七天筛了六遍核酸(刚接到社区通知,今晚又要筛),等同于七天筛七次,而且是全市一起筛,对于应检尽检而不去检的人群,会赋予“灰码”,除了医院,哪儿都去不了,无处可逃。

筛到这种程度,隔离期的长短甚至于隔不隔离也就这么回事了。


user avatar   li-hao-yi-80-3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根据世卫组织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美国的平均寿命是78.5岁,是唯一平均寿命不足80岁的发达国家。比如德国平均寿命81岁,英国平均寿命81.43岁,韩国平均寿命82.66岁,加拿大平均寿命82.81岁,澳大利亚平均寿命82.9岁,法国平均寿命82.95岁,日本平均寿命84.17岁。为什么会这样呢?

1.垃圾食品摄入量大。

美国的垃圾食品大家都知道,麦当劳、肯德基、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因此许多美国人就每天以汉堡薯条炸鸡作为一日三餐,餐后躺在沙发上看电视,这就是英文单词couch potato的由来。

当然有人问了,难道加拿大澳大利亚人不吃垃圾食品吗?可他们的平均寿命也比美国长好几岁啊?

那就要说到另一件事。

2.贫富差距大。

下图是一些发达国家的基尼系数,美国的基尼系数是发达国家里最高的,意味着美国的贫富差距是发达国家里最大的。


这和之前的问题有关系吗?

当然有关系,那些吃垃圾食品躺沙发上看电视的人主要都是低收入人群,中产阶级和富人是非常注意养生的。

美国的贫富差距远大于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所以美国低收入人群占比远高于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所以美国吃垃圾食品躺沙发上看电视的人群占比也远高于澳大利亚和加拿大。

3.肥胖率高

由于前面提到的两个因素,美国的肥胖率高居世界第一。如下图所示。相信去过美国的人都能在街上看到许多胖子。


这些就是美国平均寿命比其他发达国家短的原因。




  

相关话题

  医生手术时聊天会影响手术吗? 
  女朋友过生日, 是陪她的第一次生日,该送什么礼物更有意义? 
  春节打算就地过年,如何维持过年的仪式感? 
  意大利 4824 名医护人员感染新冠病毒,24 名医生殉职,目前意大利情况如何? 
  怎么擦屁股才是最正确的? 
  怎么样及时缓解偏头痛? 
  2 月 1 日全国新型肺炎累计确诊 14380 例,死亡 304 例,目前防治情况怎么样了? 
  什么样的牛奶是才是高品质的,有营养的纯牛奶? 
  俄罗斯确诊破4万,到底是怎么控制的? 
  如何看待近日南京提出3+11的防疫措施?外地来(返)宁人员需居家健康监测三天,完成九次核酸?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很多男人用七八年谈一场无疾而终的初恋,却能够一年就与另一个女人走向婚姻?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观察者网回应“人民富豪”的说法?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