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作家方方? 第1页

                       

user avatar   michael-62-3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不喜欢看书,所以也没看过她的书。

但目前的网络环境,只有维维同志那样天天鼓吹中国的才不会被骂。

然而他拿到钱却移民了。


user avatar   ding-wei-hang-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反复说健康的社会不能有一种声音的是她,不让别人评论的也是她。反对特权的是她,享受特权的也是她。为医护人员鸣不平的是她,未在前线却享有夏先生专程送来的20个N95口罩的也是她。富有质疑精神的是她,质疑她的却是极左、是红卫兵、是要“搞”她的人。为什么总是她又总不是她?

结论:健康的社会只能有方方的声音!


user avatar   jiang-sen-die 网友的相关建议: 
      

疫情发生的这两个多月里,我的思想也经历了各方面的敲打,最终总结出一个奇怪的规律。

经历过八十年代反思潮的人,天然地认为一切抨击政府的行为都是正义的,即使缺乏事实依据,即使漏洞百出,但是由于“出发点”的是无敌的,这个行为必然是可以被接受的。

事情源于我妈转载了一篇文章,标题为“WHO专家表示疫情在中国的二次爆发是大概率事件”。里面以艾尔沃德的一篇采访背书,说由于中国漏洞百出的机场检疫程序,疫情在中国的二次爆发是大概率事件。我看到这标题的一瞬间就立刻觉得没有哪个专家会说这么没脑子的话。于是到time.com把采访Bruce Aylward的视频和原文看了一遍,以下引用一段英语原文:


Is there reason to be concerned about a second wave of infections in China?
Absolutely, and China is concerned. As we traveled around China, one of the most striking things that I found, especially in contrast to the West, as I spoke to governors, mayors, and their cases were plummeting—in some of the places they were down to single digit cases already—as I spoke to them and I said, “So what are you doing now?” They said, “We’re building beds, we’re buying ventilators, we’re preparing.” They said, “We do not expect this virus to disappear, but we do expect to be able to run our society, run our economy, run our health system. We cannot end up in this situation again.”


翻译过来就是:


是否有理由担心疫情二次爆发会在中国发生?
当然有理由,并且中国非常关心这个问题。当我们在中国各地巡察的时候,其中一件非常震撼我的事是,尤其在西方国家的做法的对比之下,当我和他们的省长市长交谈时,他们的病例数正在以很快的速度下降,有些地方甚至已经到了个位数,但当我跟他们交谈的时候我问道,“那你们现在在做些什么呢?”他们回答道,“我们在增加病床,我们在购入呼吸机,我们在做准备”他们表示,“我们不寄望于病毒消失,但我们要寄望于做好准备使我们的社会,经济和医疗系统运行起来。我们不能再次陷入这种情况。”

而且在我ctrl+F China看到对中国的评价都是正面的。

然后在我表示WHO专家没说过这话,是作者在哗众取宠之后,我们开始了以下争辩:

我妈说这个作者说得不无道理,

我说他不应该移花接木把自己的话强加在WHO专家身上,

我妈说这个作者说得不无道理,

我说这是一篇报道类的文章需要基于事实出发,

我妈说这个作者说得不无道理,

我。。。


最后我们在一番争论之后,以她往我头上扣了一顶被gcd洗脑的帽子结束。

哦对了,我妈也是方方日记的忠实拥护者。

我说到这里你们一定觉得我妈是个不学无术,没有知识只会被忽悠的中年妇女。

但不是的,我妈是一名医生,她从小就很爱读书,总是不经意间就引用了某句诗词歌赋,四大名著,明清各种小说,世界名著,她都头头是道。她紧跟潮流,网络用语和表情包根本不输我。她可能是我见过我的上一代中最开明的中国家长之一。


然而就是在我眼中如此优秀的人,依然做不到实事求是。依然觉得反对方方的人要么是zgzf派的,要么是被洗脑了的。依然观点大于事实。


而我,只为真正在报道事实的媒体而感到悲哀。

我们的媒体话语权,竟然被一个天天坐在家里,既不是医生,也不是社区工作人员,更不是基层公务员,张口闭口“听说”,扭过身去大搞特权的人抢夺了去。

我也为我们的专家和科学家感到悲哀。

明明应该用科学解答的事情,就因为这些总想搞个大新闻的人不择手段的春秋笔法,让人分不清什么是真什么是假,谣言满天飞,以至于看一篇报道还要我自己去查来源。

早期的武汉,大家为lwl医生痛心,大家痛骂whF4,有谁反对了吗?难道今天被方方打成“极左”的人没有lwl没有为wh发声吗?

不是因为我们如此悲壮,所以要不顾一切地抨击当权者。

难道不是应该因为我们如此悲壮,所以更要尊重科学,从事实出发吗?


一点想法。


以上。


user avatar   li-jie-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既没骂过她,也没赞过她。

问题并不在于她写得有多真,多好还是多假,多渣,仅仅是因为我们跟她不是一路人(看了几篇之后发现的)。

关键点是她有否造谣吗?

显然不是。

她的命门不在这里。

她心里门儿清,就算细节与具体个例对不上又如何?

“从宏观上而言”,谁又敢否认武汉(湖北)的惨烈和牺牲呢?

她只需要站住“确实惨”这个基本盘,你再怎么纠结“具体如何惨”也打不穿她。

死亡患者三千多,绝大多数在湖北,其中又有一大半在武汉。

封城导致城市几乎停摆,附加伤害骇人听闻(比如因无法透析而自杀的老爷爷,因家人被隔离而死亡的脑瘫儿)。

这些都是事实,甚至官方新闻都有报道。

我跟我老婆,都有病,都要吃药,都差点断药,一家老小六口人,最困难时一顿饭只吃3个素菜,这也是事实(参见我其他答案)。

我外婆去世了连丧事都没法办,只能眼睁睁由“有关部门迅速处理”,都是事实。

我们从不否认,也不掩盖。

谁家还拎不出几件惨事?

有没有“殡仪馆满地手机”,“我一个医生朋友给我发了照片”这些细节很重要吗?

那么,为什么明明在“惨”上面是有共识的,我们最终还是没有跟她一路呢?

因为,我们不能靠哭丧过日子,正如同不能靠躺在功劳簿上过一辈子。

人民群众是人,会有情绪。当然会因惨而痛。

人民群众是人,也会有脾气,也会因痛而怒,会批评,会监督,会声讨,会呼吁追责。

但是!当人民群众集合起来,还是一股伟大的力量,更会痛定思痛!

我们跟方方(们)的区别就在于:

他们止步于倚靠着触目惊心的现象卖惨,哭丧。

而我们受惨状刺激,会进一步采取行动,为了防止悲剧一再发生而拼命自助,自救。

而这种拼命,方方(们)是不写的。

他们会写医院里没有空床位,病人只能躺在走廊的地上,但火神山,雷神山,方舱医院,应测尽测,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宁可床等人,不能人等床,他们不情不愿的写。

他们会写“我一个医生朋友(或殡仪馆熟人)告诉我又死了多少人”,但更多的医生朋友冒着危险插管救人,想尽一切办法探索有效诊疗手段(从俯卧位更有利于病患到风闻瑞德西韦可能有效而火线上临床试验),他们又不老实写。

他们会写“有两口子面临断药风险”,但药店从总库调货,又给续上了,以及开通网络问诊平台,为疫区提供求医问药服务这些后续,他们还是不完整写。

他们会写“物质匮乏,生活无着”,但小区业主自发搭建团购群,拉菜贩子进群,绞尽脑汁谋物流,保供应,一直撑到形势好转,爱心肉,爱心菜,爱心鱼,爱心水果,爱心鸡蛋等援助到位这些变化,他们依然不跟踪写。

他们会写“无助的人在阳台上敲锣”,但社区自查自纠,转变工作作风,深抓细节(比如微信群服务青壮年,纸质小本本统一登记汇总求购信息服务用不惯微信的中老年人),指挥部陆续开通专门针对其他病患(如尿毒症等)的医院,他们总是不详细写。

他们会写“孕妇忐忑的摸着肚子”,但社区统一登记孕产妇信息,想办法安排产检和妇产医院(有些条件好的社区干脆还安排专用车辆),省妇幼保健院绝不接受新冠肺炎患者,连发热门诊都不设立,专门为孕产妇及小生命保留一方“净土”,他们照样不认真写。

(特别说明:我专门研究过她的《封城日记》,从刚出来就开始看了。上述很多不情愿,不认真,不完整……集中表现为即便写了些“正能量”,但又会在别的篇幅的字里行间夹带句“这次应该不会被删除吧”,“加上去应该能发表吧”之类的,仿佛写点儿正能量还是不情不愿迫不得已似的,关键是那些正能量确实是真的,又没叫她编,有啥不情愿的……)

不写不要紧。毕竟言论自由,毕竟是真的惨烈,写悲剧又不犯法。

但他们只允许自己写悲惨,却不让别人写悲壮。

他们写悲惨,要夸,要赞,要捧场。叫良心,吹哨。

别人写悲壮,要反对,要批判,叫丧事喜办,粉饰,粉红。

她的命门,不在造谣,在于讲故事只讲半截,然后,依据半截来筛选受众,划分立场。

你说她敢于批判?勇于问责?但有几篇涉及到“F4”的日记又表现得颇为温情脉脉,甚至还关心他们“疲惫的面庞”,“帽子”,“未卜的前途”,“辛勤的工作”……

很奇怪,很对不上的感觉。

春秋笔法?

这还有得谈吗?还能合得来吗?

我们跟这样的“半边人”,永远没办法同路。


user avatar   song-xiao-7-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最开始,我以为方方说的是武汉

到后来,我以为方方说的是中国

再然后,我以为方方说的是东亚

到最后,我终于看出来了,方方说的是欧美


一个优秀的作家

她的文字

就应该具备这种穿透时间与地域的力量

直指人心


检验一个国家的文明尺度,从来不是看你楼有多高、车有多快,不是看你武器多强大、军队多威武,不是看你科技多发达、艺术多高明,更不是看你开会多豪华、焰火多绚烂,甚至也不看你有多少游客豪放出门买空全世界。检验你的只有一条:就是你对弱势人群的态度。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称,方脑壳


user avatar   lin-xian-sheng2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家无非写个日记,你觉得她哪里错了,指出来就好了。要么你可以选择不看。像那种写大字报式的人身攻击,令人齿冷


user avatar   liu-kai-94-14-8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文化系统太需要一个郭沫若这样的扛鼎之人。

否则,文艺界永远都难站起来。


user avatar   BizarreAdventur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前的时候

有很神奇的事情

就是东欧和苏联的掌权者掏钱掏名利请一些作家啊导演啊之类的挖东欧挖苏联的根

西欧和美国就直接拿一些惠而不费的奖励给这些作家导演,苏菲玛索那时候还和东欧导演谈朋友

后来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西欧和美帝的资本家赚的盆满钵满,东欧和苏联的掌权者也摇身一变从官员变成了合理合法世袭罔替的金融寡头。

这时候,寡头们也不给这些作家啊导演钱了,西欧和美国也不给奖了,苏菲也和他分手了。


最早的时候我觉得导演和作家们蠢,只有东欧和苏联存在,他们才能源源不断的获得金钱利益和名誉。

这是第一层

后来觉得东欧和苏联的掌权者蠢,还给钱给物资给便利

这是第二层

最后发现他们从退休了享受的东西就得交回去变成了金融寡头,世袭罔替,想干啥干啥,他们还真不蠢。

这是第三层

作家和导演们自己知道自己的本事有限,是靠外力推上去的,也知道会被卸磨杀驴,所以在被推上去的时间拼命捞取好处,以后被卸了还能吃老本,起码还能维持生活。而中国的驴们也学精了,方厅长到时候也是小寡头

这是第四层

其实最可怜的还是受到了煽动,自己把自己资产大幅缩水的普通老百姓了。


我劝同志们多读点书,免得受知识分子的骗。

…………李老师


user avatar   shierl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不评价立场和屁股。

方方是中国少有文笔创作的绝顶高手,原来我挺喜欢龙应台的,最后才发现,方方写作能力确实强,龙女士对比方方差了三四层楼的高度。


举例:

龙女士,文章标题:得梅毒的母亲

母亲和梅毒挂钩,读者被震住了,这特么没见过这么泼的文风,其实她骂的是乱扔垃圾,说台湾人乱扔垃圾,台湾这个母亲得了“梅毒”。

标题党属实。

时任台湾文化局局长的龙应台女士写新冠疫情:河里捞上来的、厕所里发现的、陋巷公寓里无声无息的…遗体,全部成为官员嘴里一个号码、案例。


方方写的是:

时代的一粒灰尘,落在个人身上就是一座山。

这文笔,直击心灵震撼我爹一整年。


所以说,没有政治信仰,越有文化越反动。




                       

相关话题

  7 月全国 100 城市中有 80 个房价都在上涨,你怎么看?房价未来走势将如何? 
  武松打完虎回到家发现自己哥哥武大是个“胸口能跑马,拳上能站人”倒拔垂杨柳超级猛人,后面故事怎么发展? 
  《红楼梦》中第七十回末众人放风筝的时候发生了哪几件事?有哪些寓意? 
  四个上联求下联怎么对? 
  读多了文学史和文学理论,会不会丧失原有的对文字的灵性? 
  我是一名初中生,我有没有达到诺贝尔文学奖的水平? 
  怎么样写出有“性张力”的文章? 
  如何看待西安3月12日做核酸发放卡通贴纸? 
  如何看待张家界一剧场所有观众均属高风险人群,涉及约 2000 人,座位无间隔?这会产生什么后果? 
  《围城》中,方鸿渐对苏文纨为什么没有好感? 

前一个讨论
上海和纽约有多少差距?
下一个讨论
如何从电影艺术的角度对比《长津湖》和《血战钢锯岭》?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