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元年,秦藩罪宗朱存栏在押解凤阳的途中逃脱,投入农民军王子顺所部,因为识文断字,成了王子顺的幕僚。
王子顺为陕西巡按李应期所杀之后,朱存栏率领一部分队伍投奔王嘉胤,随之一同进入山西,王嘉胤为叛徒所杀之后,他又先后追随王自用、高迎祥,随高迎祥杀入河南。
崇祯七年,朱存栏开始独立活动,进入南直隶地区,与黄文鼎、汪国华、张儒等人领导的桐城奴仆起义军会合,杀丁忧官员方孔炤。随即北上凤阳,“凤之穷民,远几百里相邀,具以册授贼:某家富厚,某处无兵。”杀死凤阳知府颜容暄,将在凤阳被囚禁的罪宗全部放出。崇祯震怒,调集大军围剿,朱存栏遂率部南下避入大别山中。
卢象升就任湖广巡抚之后,朱存栏在大别山中也无法立足,南渡长江,进入楚赣交界的大山中活动。崇祯九年,湘南临武、蓝山一带爆发了矿工起义,朱存栏率领的陕西农民军因为有大量边军逃兵,战斗力强悍,遂成为了矿民军的首领。起义军众达数万,一度围攻长沙,但是在长沙城下作战失利,不得不退入罗霄山脉之中。
由于湘南矿民军势力大张,武冈的明朝岷王勒逼百姓加高城墙,激起了民变和兵变,被百姓杀死,朱存栏乘势下山,与武冈民军合流,偏沅巡抚陈睿谟引军来剿,被朱存栏击败。陈睿谟自杀,总兵闵一麟被斩,副总兵尹先民投降。朱存栏攻陷衡州,擒获桂王朱常瀛一家。
五省总理熊文灿决定调新招安的张献忠、罗汝才所部来围剿朱存栏,张罗两部俄延不进,朱存栏趁机南下广东,接连攻克连州、南雄、韶州,控制了北江上游,威胁三水。山贼王兴、奴仆组织首领刘保二人与朱存栏相通,派遣人员潜入广州城内,里应外合,突然打开城门,朱存栏派来的三百精骑、一千步卒趁机攻城,一举夺下了广州,总兵陈谦被杀,其部多降。随后发兵肇庆,两广总督张镜心接战不利,悬梁自尽。
崇祯十二年,张献忠、罗汝才复反,崇祯杀熊文灿,新上任的杨嗣昌暂时无力顾及两广,朱存栏趁机扩张势力,东取潮惠,西占高雷廉琼(收降髡贼数百)(划掉),向广西进军。巡抚方震孺御之于梧州,兵败自杀,又克桂林,杀靖江王,总兵陈邦傅投降。
此时,朱存栏占据两广及湘南,拥兵十万,遂自称秦王,立桂王朱常瀛为监国,自摄朝政。因缺少偏沅兵相助,又在长沙的防御上投入了过多的兵力和经费,杨嗣昌在鱼腹山之战被李自成击败,崇祯十三年,李自成杀入河南,克洛阳,杀福王及其世子。
李自成、罗汝才与陕西明军会战于中原,张献忠转战湖广、南直隶,与左良玉、黄得功、刘良佐等交战,朱存栏遂专心经营湖南、江西。明军调郑芝龙剿灭粤贼,郑军频频袭击广东沿海,登陆劫掠,但是在江西战场上,郑鸿逵、郑彩遭到惨败。朱存栏派出大将王兴,连克汀州、漳州、泉州,围困安平,郑芝龙不得不求和,双方达成密约,两不侵犯,郑氏得以继续垄断沿海商贸。崇祯十四年年末,李自成攻占襄阳,开始建立根据地,到第二年春天,九江、岳州、福州都被朱存栏部占领,左良玉的生存范围被压缩在了武昌一隅。张献忠在潜山之战中遭到黄得功、刘良佐夜袭,意外战死,徐以显、潘独鳌率领其部渡江归降朱存栏。八月,朱存栏大举进攻武昌,左良玉兵败身死,部将金声桓、马进忠、徐勇、张勇、李国英、董源、王世忠、罗成耀、惠登相等皆降。
崇祯十五年,李自成大破孙传庭,席卷陕西,朱存栏决定乘势直下江南,与史可法、刘良佐、黄得功、马士英会战于荻港。刘良佐临战先退,途中落水溺毙。黄得功率领亲兵冲阵,死于乱军之中,史可法自尽,马士英被擒。朱存栏攻克南京,扬州、杭州、庐州等地先后平定,朱存栏遂于崇祯十六年正月初一于南京拥立朱常瀛称帝,国号仍为大明,改元永历,史称南明,相应地称北京朝廷为北明。派出李定国、刘文秀收取四川,招降杨展、曾英、甘良臣、谭文、秦良玉等部及摇黄十三家。
李自成平定陕西之后,称大顺皇帝,横扫山西,南明军队也向北进攻徐州,清军也趁着松锦大战的余威入关劫掠,崇祯的北明政权只剩下直隶、山东两省之地,岌岌可危。山东总兵刘泽清龟缩东昌,农民军首领袁时中抗清战死。眼看清、顺、南明三家都势不可当,崇祯决定与皇太极议和,并希望阿巴泰指挥的入关清军抵挡已经逼近徐州的南明军。皇太极认为千载难逢的良机终于到来,遂倾巢入关,裹挟关宁军吴三桂、高第等部,迎战从山西进攻北京的顺军。
李自成、朱存栏分别被皇太极与阿巴泰击败,损失惨重。李自成、刘宗敏战死,由于姜瓖、董学礼等人的反叛,山西迅速沦陷。田见秀在西安拥立李自成之弟李自敬为帝。而皇太极也于此时暴病身亡,经过了短暂的权力争夺之后,多尔衮成为了摄政王,总揽朝政,占领北京,囚禁崇祯一家,派阿济格进军陕西,多铎进军江南,企图一举消灭明顺两朝。
由于福王一家在洛阳被李自成一锅端,崇祯又成了阶下囚,桂王一脉成为了无可争议的大明正统。阿济格在陕北陷入拉锯战,多铎被南明水师阻隔于长江,三国军队僵持不下。永历二年春,多尔衮决定集中兵力,对陕西发动进攻,又勾结西套蒙古进犯甘肃,朱存栏趁机北伐,虽然夺到徐州,但是在山东境内被豪格击败。顺军在陕西失败,李自敬、田见秀战死,顺军败退至襄阳,汉中的贺珍与顺军主力失去联系,遂降于刘文秀。李过、高一功、刘芳亮、袁宗第等人决定联明抗清,接受南京朝廷改编。云南土司吾必奎、沙定洲趁机作乱,被李定国平定。
南京明廷据有南方十省,北京清廷据有北方五省,很显然清军利在速战。永历三年,多尔衮再次发动大规模攻击。以多铎指挥东路军,沿大运河南下攻打徐州,博洛指挥中路军,攻襄阳,豪格指挥西路军,攻汉中。王兴、李过死守徐襄二城,清军不能得手,在陕西,留在敌后游击的顺军郭君镇、王文耀等部纷纷下山,明军旧将孙守法、王永强,甘肃的回族将领米喇印、丁国栋等人皆起兵响应。李定国、刘文秀、贺珍挥兵北上,与清军会战于五丈原,清军接战失利,绿营牛成虎、左光先两部本就是被裹挟投降,见此情形立刻逃至渭河北岸,并纵火烧毁了渭河上的浮桥,绿营各部及吴三桂藩下兵马发觉后路被断,军心大乱,豪格麾下八旗兵马也被影响。李定国趁机放出战象十余头,清军大骇,争相遁逃,推搡践踏,坠入渭河者不计其数,水为之赤。豪格、吴三桂二王皆被斩于阵中。
永历四年正月,明军大举北伐,李定国北叩保德,刘文秀东出潼关,朱存栏亲自统兵,由徐州西击归德,令艾能奇袭击山东腹地,孙可望从武昌北上,李过从襄阳北上。山东义军谢迁、宫文彩、马应试等部竞相响应明军,绿营海时行部反正。多尔衮亲率八旗主力南下河南,朱存栏、孙可望、李过、刘文秀四路兵马集结,与清军决战于朱仙镇。双方鏖战十三日,伤亡均重,清军难以支撑,退回黄河以北。博洛、尼堪、勒克德浑三人率部死战断后,杀伤明军近万后全军覆没,令多尔衮的主力得以撤回河北。
大同总兵姜瓖闻讯,当即开城降于李定国,山西义军蜂起,争相杀官夺城。此时满洲丁口已死伤近半,多尔衮弃怀庆、卫辉、彰德、大名、广平、顺德等地,退守京畿。由于李定国从大同抄其后路,多尔衮决定尽弃关内土地,携子女财帛撤回关外。清军于京师、通州、遵化、卢龙、滦州等地大肆屠略,将崇祯全家处斩,并于京师纵火,烧毁皇宫及大半城区。李定国、艾能奇分别从延庆、天津以轻骑急进,劫杀了代善所统的清军后队,解救百姓十余万。
永历五年,朱存栏自任征虏大将军,出关平辽,在辽西与清军接战十余次。清军迭遭伤亡,真满洲丁壮所余不足两万,汉军、蒙古纷纷叛离,朝鲜亦出兵袭镇江堡。济尔哈朗、阿济格、多铎相继战死,明军克复辽阳,直逼沈阳,多尔衮知事不可为,遂携清帝自焚,余众皆降,辽患遂平。
永历六年,永历帝朱常瀛病倒,皇子朱由榔为父祈福,自舍于寺院,出家为僧。
永历七年,朱常瀛病死。朱存栏就皇帝位,改元兴朝,中国最后一个封建朝代南明时代正式拉开了帷幕。
如果一年一年的仔细捋时间线,你就会发现以多尔衮之前的后金,在辽东那能以米计的龟速推进速度(倒是多尔衮上位的第一年,清军就直接快饮马长江了),最终让大明(南明)亡了不得不说是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情。。。
其实说不定有这样一个可能,大明的小机会其实原本像天上的星星那么多(1616-1644,光这一段就有28年336个月),只是全部被成功规避掉了。
1616年,努尔哈赤正式称汗,建立后金,向明朝宣战;
1617年,努尔哈赤积蓄力量中,貌似无大事;
1618年,努尔哈赤攻破抚顺,辽东总兵张承胤战死,成为明朝对后金损失的第一个总兵;
1619年,大明兵分四路讨伐努尔哈赤,在萨尔浒被努尔哈赤各个击破,后金渡过犁庭扫穴危机;
1620年,大明调兵遣将,派熊廷弼指挥各省兵马援辽,战事进入相持;
1621年,熊廷弼被弹劾去职,浑河之战明军再次战败,努尔哈赤趁势攻破沈阳、辽阳,袁应泰自杀,后金占领辽东大部;
1622年,朝廷重新启用熊廷弼经略辽东,然经抚不和,后金又攻下广宁,熊廷弼传首九边;
1623年,孙承宗继续坚守宁、锦,登莱袁可立军克复辽南三卫,毛文龙开辟东江战场,努尔哈赤一度陷入低潮;
1624年,双方对峙,貌似无大事;
1625年,努尔哈赤迁都沈阳;
1626年,努尔哈赤大举进攻辽西走廊,袁崇焕死守宁远,这一战功过且不论,这一年努尔哈赤的确死了;
1627年,皇太极即位,远征朝鲜,并再次攻打宁远、锦州,再度被袁崇焕击退;
1628年,崇祯即位,袁崇焕督师辽东,打出“五年平辽”口号;然而皇太极击走林丹汗,使得后金势力扩张到了辽河流域,终于绕开了关宁锦防线;
1629年,袁崇焕杀毛文龙,己巳之变皇太极破长城入塞兵临北京城下,随后回师。
至此,也就是从1630年代起,清军终于可以频频入塞攻入大明内地,但仍然只能劫掠破坏,以战养战。自萨尔浒之战后,后金看着是节节胜利,其实在几乎全民皆兵、穷兵黩武的条件下,已经整整耗费了10年120个月,10年啊,人生又能有几个10年。。。而且直到此时,后金所占领的国土仍然绝大多数都是关外苦寒之地,东亚膏腴地盘仍然基本全在大明之手。
当然,我们开了上帝视角已经知道了,接下来考验这两个国家极限的30年,才刚刚到来。。。但是有句话是谁说的来着,用延长线预测10年以后发生的事基本上等于放屁?
所以有种说法我认为有道理,如果不考虑300年王朝周期律这种神奇的东西,或者大明朝廷没有那么war wolf,政策能灵活一点的话,其实一切都不好说。。。毕竟40年时间可以改变太多东西了,唯一不能改变的或许只有魏忠贤和煤山战神的水平(当然也不光他俩的锅,李自成在入关那一年确实被多尔衮完全打懵了)。
人类的大脑实在太神奇了。
我出生以来,它24小时不间断工作,但却偏偏在考试的时候,大脑会猛的开始循环播放各类沙雕歌曲。
不会的题越多,想起的歌词越多。
题目越难,想起的歌词越沙雕。
题目问的是宋氏三姐妹,结果回答都在说宋美龄和宋蔼龄,咋没人说说宋庆龄?毕竟二姐名气最大,地位最高。
宋二姐跟孙中山在上海住过一段时间,孙中山一开始没有房子,是租房住的,一个月65块租金,肯定租不到什么好房。后来有前来拜访的富裕华侨,觉得堂堂国父住这样的房子不像样子,就一起捐了一个花园洋房给孙中山,这样孙宋夫妇才算在上海落户……先总理稳定下来以后还写信给孙科,叫他可以带老婆孩子也过来住。
后来先总理去世,死前特意写遗嘱,把房子留给宋庆龄,并请托何香凝照顾她,除此之外几无遗产。孙中山死后,广东省国民党政府给宋庆龄一笔1万元的抚恤金(对,是总共一万元),宋庆龄就靠这一万元的利息生活,大家数学好的自己算算一个月能拿多少利息咯?1927年412后,宋庆龄彻底跟蒋介石闹翻,同时跟宋美龄宋子文也闹翻了,不可能再从家里拿钱。最后在上海也呆不下去,就去了苏联,到苏联几乎用光积蓄,经常开完会坐车的钱都没有,也没有冬衣,就顶着寒风走路回去。
顺说,宋庆龄在上海的房子抵押过三次。
说实话,宋庆龄如果想要钱,哪怕是只想要过得好点儿,只要稍微对妹妹妹夫露点好脸,哪怕是对自己亲弟弟露点好脸,都会立刻被供起来。
然而她宁愿抵押房子,也不打算给亲戚好脸色。
宋二姐是天生的革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