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略懂明朝中晚期历史,随便说说。
就个人所见,在皇帝面前,明代的太监一般是没有“奴才”这种专门的自称的,比较常见的称呼大概是“奴婢”,但也不排除其他的一些称呼。
实际上太监和皇帝之间的对话、言行举止是很少有记载的,《明实录》中有限的真实对话也多是皇帝和文武大臣之间,和太监大多是以书面奏疏的形式。
宫廷里的这些东西还是得从《万历野获编》、《酌中志》以及当时的一些官员的个人著述和书信来寻找。
略举一例,嘉靖皇帝和太监于喜的对话:
而武宗升遐,肃皇入缵,素知其罪,仅在八党之下,偶一日问:“汝姓为于耶?”对曰然。
上又曰:“为俞、为余耶?”
对曰:“奴婢之姓,为干字跷脚者是也。”
上怒曰:“于为干字踢脚,汝敢为谩语侮我。”即剥其蟒玉,收系治罪,得诸不法,谪为孝陵净军,尽籍其家。
如上所见,于喜在嘉靖皇帝面前是自称奴婢的。
另外,在一些正式的书面奏疏中,太监对皇帝也是可以自称“臣”的,和一般的文武官员没什么区别,比如:
镇守太监杨友乃奏:“大兵失利,主帅遭掳,臣躬亲招抚,赚出吴达,然后进兵征剿,巡抚总兵不听臣言,掣肘难行,乞命豁臣罪。”
但这一般都出自真正的“太监”的书面奏报。这里要说一下,不是割掉鸡鸡的阉人就都能叫“太监”的,阉宦也是有级别的,比如太监、左右少监、左右监丞之类。
那么在和皇帝面对面的时候,地位高的太监在比较重大隆重的场合自称“臣”好像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如果是私下比较随意的话,可能多自称“奴婢”吧,但你也不能保证就不能自称“臣”。
实际上,也能在明朝的史料中发现“奴才”的身影,但没有像满清时期那样,变成部分满族官员和太监对皇帝的一种比较专属的自称用法。明朝的“奴才”就是指奴仆,含有贬义,有时候还用于骂人。略举两例:
近长垣李霖寰以少保忧归,服满续妇,时李年甫知命,新夫人则仅二八耳。结缡罢,出外宴客,则室中悲泣不绝声,其女仆辈劝慰曰:“主翁衣蟒围玉,坐八人舆,富贵已极,今夫人亦如之矣,何所苦而不怿?”
夫人叱詈曰:“汝奴才何知,八人舆可舁至枕上耶?”少保闻之长吁而已,乃知暮龄纳正室,真是多事。
这个讲的是五十岁的少保兵部尚书李霖寰续娶了个十六岁的新夫人,刚来就在屋里悲伤哭泣,她的女仆就劝慰她了一番,被她骂“你们这些奴才知道什么?”
顾侍御骧宇(龙桢)以行人入西台,出按广东,不甚谙吏治,而性刚戾自尊大。广州知府方遂者,以部郎出守,为其所詈,自罢去。其下郡僚令长,为所辱者接踵,以渐及于蕃臬。王迹斋(泮)为左辖,素以清直著声,至是已先为备。时庚子秋试,王以提调偕侍御入闱,王点名散卷毕,偶以一公事相争,遂诟詈,至以老奴才目王。王亦以恶声答之,因两捽于至公堂上,王奋拳击之,顾不能胜,堕冠弛带,以吉服而盘旋于地。
这个讲的是广东巡按顾龙桢非常嚣张跋扈,逮谁骂谁,一次秋闱,因琐事辱骂同事王泮为“老奴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