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特朗普执政四年,制造业回流美国了吗?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xiang-pei-8 网友的相关建议: 
      

0911更新一下,美国在芯片上的优势我就不讲了,华为的困境说明这个问题再合适不过了。

我说一下基础材料上美国的优势。

重型商用车离合器片的摩擦材料——芳纶,也就是做防弹衣的材料,目前主要的产能都在美国杜邦手里。重型商用车因为重载和恶劣工况,必须使用含芳纶的摩擦片。

而原材料这个行当,早期研发完成之后,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配合的其他产业并不多,而且主要都是大规模无人化的自动生产,以耗能为主,所以这部分的企业基本上都还留在了美国本土。包括大量应用于铁路,工程机械以及农机上的粉末冶金摩擦材料,美国的卡莱尔(Carlisle)和奥地利的米巴(Miba)牢牢占据了该行业的领先位置。

虽然道阻且长,但目前国内厂家在这两方面上已经有了部分的突破。我们的配套商生产的粉末冶金材料已经能够接近卡莱尔70%的性能;而烟台泰和新能在芳纶上也有了突破,希望有一天我们的摩擦片厂家可以用上国产的芳纶纤维。


之前在李建秋老师的回答下写了个简单的评论,在这个回答里扩写的详细一些。

我们理解的“制造业回流”应该是老美可以在美国本土或者至少在北美自贸区找到同等成本质量和交期相对稳定的制造业。

仅看账面数据,“制造业回流”这件事上川总还有部分海外华人确实有的吹;然而实际上制造业几乎永远回不来了。一是美国的产业体系已经垮了,二是在很多细分行业上美国已经全面落后了。

仅汽车行业上,中国厂家已经是碾压世界的存在了。

每年11月份拉斯维加斯的AAPEX是全美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售后展会,金沙会展中心的一楼是国际企业,其中90%都是中国厂家;二楼是美国本土企业,有些美国企业的宣传片上,产品上清清楚楚的标着“Made in China”。即使有些打着“Made in USA”的产品,行里人一眼就能看出来,上游的零部件基本80%以上都从中国来的。

如果说到细分产业,在中国的某个县或者镇上,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产业集群,也就是说不出50公里,厂家可以找到所有需要的配套商。去年在我们客户位于田纳西大农村的车间里参观了一下,曾经这个客户也是世界级的离合器制造商,结果车间里唯一有的一台加工中心还是1982年生产的,车间主任是个72岁返聘的老太太,人是很专业,就是感觉摔一跤怕她再爬不起来。

要工人没工人,要产业链没有产业链,像零部件制造业这种,美国企业咋回来设厂?

同时,在重型卡车的离合器上,美国伊顿还拉着几家主机厂搞技术壁垒,死守着北美市场,用这种又笨重又不好用的铸件盖的斜置弹簧离合器。

现在欧洲和国内的重卡主机厂已经全部采用冲压盖的膜片弹簧离合器。

2015年,采埃孚集团本想趁着沃尔沃和戴姆勒大举进军美国市场之际,在美国推行自家的膜片弹簧式离合器,结果被伊顿用自家在北美变速箱和离合器的垄断地位明里暗里搞抵制,最后在2018年黯然退出美国市场。

然而大势所趋,欧洲的采埃孚,沃尔沃还有奔驰都推出了新一代的重卡AMT变速箱。在结构上比原有分体式的分离轴承离合器系统更加的集成和智能化,从技术上已经领先了固步自封的伊顿一整代。目前北美福莱纳等主机厂新装的AMT车型已经部分采用了采埃孚和沃尔沃提供的新一代变速箱以及离合器。

伊顿只能在自动变速箱上被迫和康明斯合资才能维持得了生活这样子,伊顿试图躺着挣钱的市场壁垒正在逐步被蚕食。

连技术都落后了,人家就是回流也回去欧洲,回美国干啥呢?

不过我只是讲了制造业的一个侧面,实际上美国在很多方面还是有着行业里的垄断地位的,比如基础材料的产能和高端芯片的设计上。这都是我们需要大力补课的地方。


user avatar   glaxyrov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18年,郭台铭在一个演讲上说:一个世界,两套系统。

然后他又说,台湾可以分别给两套系统供货。

并且身体力行,宣称富士康要去美国建分厂。

郭台铭和懂王谈的条件是,100亿美元的投资、13000个就业机会。懂王盛赞:世界第八大奇迹。

能在全球顶级领导人之间游刃有余的企业家,有史以来都不多见。

时任威斯康星州州长的沃克承诺给予富士康为期15年,高达30亿美元的财政补贴,包括就业所得税减免15亿美元、投资所得税减免13.5亿美元、美元采购建筑材料营业税减免等1.5亿美元。

结果,他在2018年11月竞选连任的时候失败了。新上任的州长托尼·埃弗斯认为这个承诺是挥霍纳税人的钱,要求重新签... ...

你能想象,在中国,上任引进的外资项目,下任会不认账吗?

在这种情况下,富士康只招到了原定计划不足18%的员工。

时至今日,美国富士康的建设成果呢?

富士康被迫不断的修改计划,工厂从原来的10.5代LCD工厂缩小到规模更小的6代工厂。富士康最后一次承诺的是,公司将建造一个更小的6代LCD工厂,最终仅雇佣1500人,一个生产制造自动化咖啡信息亭的“智能制造工厂”和一个数据中心。总体而言,新的建筑占地面积不过100万平方英尺。

经过一番折腾,富士康的规模仅为最初计划规模的二十分之一。

当然了,由于疫情的原因,这个二十分之一的规划,也没有完全落地。工厂和办公楼都处于闲置状态。

第八大奇迹成了第一大笑话。

就算这个二十分之一的小富士康开张,它还会遇到曹德旺遇到的问题,这一点知乎有很多讨论,我不再多探讨。

很多人,把平台的优势误以为是自己的实力,郭台铭正是如此。他在大陆的成功,有一部分靠自己实力,但更大的原因,是大陆这个基建狂魔提供的这个全球独一无二的平台。富士康工厂需要的任何配件,分布在全国各地的配件厂,都能在24小时内运输到位。这是绝无仅有的效率。

苹果想到印度发展,郭台铭跟着跑到印度建厂,结果投了50亿,印度工厂连吃水问题都解决不了,很多配件都要从中国空运过去... ...

于是,想明白的郭台铭悄悄地又跑到青岛投资搞芯片产业。

制造业回流,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不是你把福特通用的工厂从中国迁回来就完事了。

你的教育体系、物流体系、税收体系、城市规划建设、配套工厂... ...

美国曾经有这些完善的体系,但随着美元霸权的不断发展,很多环节缺失了。

2017年,库克在中国的一次峰会中说道,“这里的技术简直难以置信。”他说,制造生产苹果公司的产品,不仅需要最为先进的机器,还需要许多懂得如何操控这些机器的人才。

“在美国,如果把模具工程师们叫到一起开会,可能连一个房间都填不满,”他说,“但在中国,可能许多足球场才能容得下那么多人。


user avatar   present-is-gift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还是直接上图吧,这个数据来自联邦储备委员会的经济数据 (Federal Reserve Economic Data)图表是美国制造业GDP对整个GDP的百分比

我们再聚焦到懂王任期的表现:

17年第二季度到19年第一季度表现是最好的,提高了0.2%个点。我读书少,不知道懂王口中的“制造业回流”到底是什么意思。反正死亡率只比四个国家低在懂王嘴里就是美国防疫第一的意思。所以任内有两年制造业提高0.2%是不是就意味着“制造业回流”这个我就不知道了!

自懂王上台,我深刻地感受到我的英语水平实在太烂,永远都无法理解懂王的“真知灼见”,总是会误读他老人家,感到好羞愧啊!

各位读者,美国这四年制造业到底回流没回流?这个问题还是耐心等待特朗普跟红脖子们来给我解释吧。不过依照我对懂王的理解,我猜他的说法应该有三个

  1. FRED数据造假,俺们美国形势一片大好!FRED是假数据,是民主党人的阴谋。
  2. 没有我,制造业要跌破9%。
  3. CHINA!

程咬金三板斧,反反复复就这几招,可是就是管用!没办法呀!谁让美国人民没有担当呢,选这么一个怨妇当总统,把“全怪你”挂在嘴边,期待着闹闹别扭就能从天上掉下一个加了蛋的煎饼果子。挺好!




来来,大家再来看看金融业在美国GDP的占比

能躺着在电脑前买进卖出来赚钱,谁愿意跑到车间里去连线,调试,搬运?如果懂王继续让美联储放水撒钱,只会进一步加速制造业的萎缩。可如果不让美联储放水,遏制金融投机,那么股市就会大跌,懂王可怎么连任啊!


user avatar   li-jian-qiu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上海美国商会发了报告,报告大致如下:

第一,尽管2019年经济不算好,在华美国企业依然保持盈利

第二,尽管有新冠,但是32.5%的公司预计收入甚至高于2019

第三,监管环境改善,表示困难的公司从56.7%降低到40.6%,知识产权依然是最关注的问题。

第四,普遍对经济乐观,中国业务反弹良好,尤其是汽车,V型反弹,中国业务依然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

第五, 92.2%的受访企业“并无撤离中国市场的计划” ,70.6%企业表示连生产环节也不会迁出中国,14%企业表示部分生产环节迁到“美国以外的目的地”。只有3.7%表示把部分生产环节从中国迁移到美国。


在特朗普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下,这“3.7%”的企业把部分生产环节迁到美国,就是搞这么多年的成果。

这就是所谓的“美国制造业回流”。


《商业内幕》直接发了这么一个新闻:《美国公司无视特朗普要求与中国“脱钩”的要求》


折腾了四年,鸡飞狗跳墙。

甚至还联合波士顿咨询造假,说什么中国制造业成本都和美国一样了。

啥玩意都用尽了。

这3.7%就是全部的结果。


user avatar   ben-duo-zhong-h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更新两件事儿。

国内的人可能不知道在国外干制造业的难。昨质检部经理跟我说个事儿,我们送去实验室测试的报告少了几条标准,我们这边回去交涉,实验室很牛逼地说你这是教我做事啊。拒绝承认错误。这要在中国,只要钱给足,实验室怕是能给你半夜出报告。这儿全是大爷,全澳还只有这一家实验室能做我们要的测试。

还有我们从德国买原材料,贵不说,lead time九个月,九个月啊,等于我所有的生产计划都要提前一年做,客户不下单怎么办?生产线安排不过来怎么办,这么麻烦赚二十个点,不如都挪到东南亚中国去,那里的老铁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超nice的。

以下原答

先贤们设计一个制度的时候,是会考虑很多方面的,但一般不会考虑当权者是笨蛋或者国家充满蛀虫的情况。那种情况下,什么制度都没用。

美国搞全球化的时候,不过是想把低端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转出去,在这些产业中比较高端的劳动力如管理层和技术人员还是保留在本土。

但我亲眼所见外包深化的威力和资本的贪婪。为了一年比一年多挣钱,公司不断深化外包,第一年是低技术工人,第二年是技术工人,第三年质检,最后连工程师,财务和管理人员都外包了。

本土还剩个空壳子,一些销售和市场人员,几个必须的财务分析,几个头。而已。

有许多产业一旦没有工程师了,就真的没有了,因为市场会告诉大学生学工程找不到工作,于是学工程的人越来越少,到后来即使你要找工程师也找不到了。因为工程师这东西也得师傅带徒弟,不是今天你想要1000个工程师就能冒出来的。

财务也一样,你把低阶出纳都外包给海外了,指望忽然出现高级的会计,税务和分析人员,从哪里来? 天上掉不下来。

所以别说川普,林肯活过来也不行。你得重新从大学教育开始,先公费免费低费教育,政府带头重新开工一些大工程,带动私人产业,增加造血能力,同时降低房价,降低工资,提高国际竞争力。。。哎,太难了。川皇太难了。走正路太难了。只能逼得我皇走邪路,不是你的错,我们都知道。。。都是奥巴马的错!

现在我们看老美还行,不过是在吃最后一波老先生的福利,福西博士七十多,他可能三十多就很牛了,可以给你用四十年。

四十年以后呢?

我们别以为技术是一直进步的,宋代青铜弩机失传,明代宝船失传。技术反而退步了。

也许有天老美会再也造不出f22也不一定。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流失的是劳动生产率优势,强逼制造业回流会有用吗?

美国建国以来,经济出现四次重心迁移,新英格兰-五大湖区-加州-德州,既有产业升级换代,也有劳动生产率提高,但主要还是初代产业升级换代,所以劳动力还可以追逐着产业迁移而迁移,波士顿皮革厂工人拖家带口搬去芝加哥,勉强到汽车厂打工,培养儿子大学毕业出来做模具。如今威斯康星的工人手脚不如湖南妹子快,厂子关了,丢了饭碗,想到湾区大厂,连看大门的工作都找不到,找到了也养不活一家人,只能回密尔沃基做麦当劳。

当全球经济只是西方化的阶段,美国是发达国家粉碎机,福特制的流水线上,工人累得会出幻觉;当全球经济全球化的时候,中国成了发达国家粉碎机,富士康的女孩子们累得停了月经。这些都是人类劳动生产率的生理边界。

下一步,会是机器人,修机器人的工人会是抢饭碗者,而这需要博士学位。所以长期而言,教育才是经济的原动力。但各国教育政策的灵活性是非常差的,教师队伍僵化及阻力是最大因素,香港教育惨败就是明证。

教育政策的前瞻性,要提前二十年做准备,这里是指规模化教育,而非高端教育,对于才华天赋好的孩子,只需要点拨和满足钻研的条件,图书馆实验室等。大部分孩子需要规模制式教育,决定产业方向及就业效率。中国相对而言的成功甚至追溯到五十年代开始的旨在实现工业化的教育方针。

既然中美中美,那么中美两国的教育转型,都会是长期比拼的内力,美国是露了破绽,我们也未必占了上风。教育是把兽变成人进而变成神的过程,中式教育遍地兽形人,偶有神形人,美式教育人形兽遍地,偶有人形神。教育结果存在着的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决定了产业结构。其实原本ChinAmerica非常完美,可惜啊,尿不到一个壶里啊。


user avatar   chang-shou-9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制造业没有回流美国,这一点大家都看明白了。不过我想进一步问,美国需要制造业回流吗?我觉得不需要,因为美国的经济可以走英俄化这条阳关大道。

什么是英俄化英国不以制造业见长,经济特长是:金融,其他高端服务业,高等教育,流行文化等。俄国也不以制造业见长(至少不以民用制造业见长),经济特长是:自然资源,农业,军工。此外英俄两国都擅长利用情报部门为自己谋大利。再有,英俄虽然有少数高技术领域领先(比如俄国航天)但总体上已经不是世界高科技领袖了。

另一方面如果英国或者俄国想大力发展制造业,那就是走上了邪路。为何?他们就算努力,又怎能和中德日韩竞争啊?竞争不过不就是越投入就越亏损么?如果不竞争关起门来自己玩的话,体系太小长期看前途也很渺茫,苏联的教训还不够吗?

冷战后一度出现以美国为核心的全球化体系(在中国强势崛起前),英国过得很不错。俄国有点惨,但那是转型太匆忙以及美国坚决打压的结果,即便如此后来俄国国力也从谷底上升很多,靠的可不是搞制造业。如果90年代起,美国不仅不打压俄国还积极扶持俄国,如果美国利用自身资本和市场支持俄国搞稳健的经济转型,如果俄国遇上经济危机美国立马利用强大实力帮俄国顶住,如果美国要求欧洲日韩坚决配合俄国经济转型与发展, 如果美国邀请俄国和自己主持中东大局让俄国做自己的副手兼带薪打手,那么俄国很大可能也会过得好,不是吗?

而即便如此,俄国实力也肯定无法达到美国的水平,不是么?光是人口和经济就没得比了。类似的,二战后美国可以扶持英国法国这两个核国家,而他们也无法和美国叫板。

如果美国对俄国那么做了,无非是不能像90年代和21世纪初那样飞扬跋扈,但长远看是不是更有利了? 最起码,压制中国的成功可能性会大很多,这不仅是因为分化了俄国,也是因为不会在打压俄国和中东上面浪费时间给了中国战略机遇期。其他方面的利益也很多,比如不需要亲自打中东了,支持副手俄国上就行了。上了之后经济利益分配管够,顺便给俄国的“军界情报界百万漕工”一份长期工作免得他们折腾美国。。。

好了,我们算算账并总结一下。英俄两家合起来2亿人,美国3亿多。如果两家都投美国且美国积极接纳, 则如上所述冷战后两家都会过得好,而实现这种过得好根本不需要努力搞制造业!与此同时美国依然是老大,而且老大地位很可能会更长久稳健,维持起来也会更加轻松,美国人民幸福度会更高。

现在,我们再算一笔。美国3亿多人,中国14亿,这个差距远大于合体的英俄对美国如果美国投共且中国积极接纳,那美国经济上是不是就可以安安稳稳搞英俄化了呢?英俄擅长的那些东西:金融,高端服务业,高等教育,流行文化,自然资源,农业,军工,航天,情报部门,哪个不是美国现成擅长的呢?美国还需要大搞民用制造业吗?何必继续试图做全球高科技领袖呢?留给做题家去烧脑子不好吗?

在美国冷战后积极接纳英俄国的上述架空历史中(斜体字部分),请各位把英俄换成美国,把美国换成中国,把中东换成东亚,把中国换成印度,仔细品品,是不是行得通?是不是一旦实行了,美国就能像架空的英俄国一样较为轻松地过上稳定的好日子?是不是可能让国民长期认为自己是世界并列第一?而中国的东亚诸问题是不是迎刃而解?中国维持老大地位是不是又稳又轻松?印度对中国的长远威胁是不是就小很多了?中国是不是就因此很有动力去接受投共了?

当然, 两次博弈局面有一个重大不同。冷战后是英俄投美但美国不接受俄国投美。近未来是中国接受美国投共但美国拒绝投共。

两次大好事都被美国搞砸。他害自己两次。

我这样的亲美人士真是快被他的愚蠢给气死了。。。这不是讽刺,我是真的亲美。我以后会写一篇键政文解释为什么我认为“救美国就是救中国”,不是公知的版本。。。但一切的前提是美国不能那么蠢,唉。。。


user avatar   warmwin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发达国家给穷人发钱养懒汉是唯一解。

美国的问题是什么?

是本身作为一个发达国家,给屁民发钱又很吝啬。

美国梦的本质是什么?是勤劳致富,是用双手创造财富。

那么,当美国人的手比第三世界国家人口的手金贵的时候,你怎么可能让制造业回流呢?

在二十一世纪的地球,发达国家的低端人口是没有机会用双手创造财富的。

他们的成本高得离谱,不是他们自己要高的。


在发达国家继续坚持资本主义道路不变的话,零元购就会慢慢变成常态。

美国政府不发钱,他们就靠武德充沛的手去创造钱。

没有工作机会,就直接零元购。


可见,北欧模式是相对发达的人类社会唯一出路,北欧模式下,就不会瞎比比制造业回流了。

制造业不回流,低端人口没工作怎么办?

没工作就没工作,爷给你发钱,去花。

只要你花掉了,帮助了别人就业,你就是条好汉,爷明年再给你发。


当1个人的生产力可以养活10个人的时候,那么剩下9个人一定是没工作的。

就算他们一定要工作那也是浪费。

养他们就是养懒人。

不养他们,就打起来争夺谁来从事生产。

来,选吧。


user avatar   qianru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最近正好翻译了一篇相关的文章,

为什么中国牢牢把控住了制造业?一位美国企业家的亲身经历揭露了中美两国制造业的现状

这里摘录一段分享一下:

本文译自Quora,原标题:Why does China have such a lock on manufacturing? It can't be just lower wages and lack of regulation. What can the US do to compete?


Harry McKracken
Studied New York University, Tisch School of the Arts at New York University,Filmmaker, Inventor, Entrepreneur, Father & Husband,lives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曾就读于纽约大学蒂希艺术学院,电影制片人、发明家、企业家、父亲和丈夫,现居美国

简短的回答是:中国、墨西哥和东南亚国家并不是因为工资低或缺乏监管而继续占据优势。如果美国想的话,它可以与之竞争…但它不想,所以这种情况不会改变。

接下来是长回答。

我发明了一种高科技产品,在美国主导着三个行业。我花了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试图找美国制造商来制造这些部件,但我最终放弃了。相反,我在海外制造了几乎所有的零部件,并在美国白手起家建立了自己的装配厂。

我参观了至少50家美国工厂,电话采访了近200家工厂,在东南亚参观了250家工厂,并与近20名全日制工人一起工作,以下就是我所学到的。

1:继承的财富是改变美国的主要障碍

美国大多数代工工厂都是由第三代或第四代运营,主要是保守的白人。他们的曾祖父创办了这家公司,他们继承了工厂和客户等遗产。这对他们来说已经足够了,很少有人会对自己的工厂进行再投资。他们顶多会升级能让他们赚钱的核心机器,但浴室是肮脏的,灯光是昏暗的,墙上镶的是上世纪70年代的木板,他们不愿意把任何钱投入到他们的家族企业中。

他们大多数都不是称职的工厂经理,他们花了太多太多的时间打高尔夫球。我曾与芝加哥市中心的一家数控工厂合作,这是由一对第二代兄妹经营的数控工厂。哥哥彻底摧毁了它(running it into the ground)。我们的第一批测试组件(我们通常会先小批量地测试一下工厂)有“颤振问题”,这是由于驱动主轴速度太快造成的。我告诉他“只要改一下the G-code,伙计。这是一行代码,我的员工中有人能拨出正确的主轴转速”,他告诉我我们的标准太高了,于是我取消了合同,把工作转移到了海外…

…不幸的是,这影响了芝加哥地区的另外两家工厂,因为我们在CNC工厂附近的车间对这些部件进行了玻璃喷砂和软阳极氧化处理。所以,不可避免的事实是他让别人付出了代价。他在乎吗?我怀疑……他甚至不知道如何操作他车间里的一个HAAS工作站。

有人会说:“我知道一家工厂不是这样的!“我不否认有例外,问题是他们只是…例外。总的来说,在美国从事代工工作的工厂都遭受着管理人员不称职的痛苦。


2:过时的模具费和最小起订量(MOQs)

我访问过的每一家美国工厂的模具费用都比东亚、东南亚任何一家公司高出500-1000%。如果我想要一个挤压铝(extruded aluminum)的模具,在美国给我的报价是6500美元;在台湾省是2500美元,而在中国大陆如果我订购足够数量的延米(linear meters)的话模具费免费。我得到了各种注塑模具的报价;在美国,一个模具2万美元,在中国只要4000美元。我建立了一个背包生产线,在美国,模具费是2000美元,而在越南是免费的。

我试着花时间了解美国的工厂主,并向他们说明他们是如何因为一些琐碎的事情而失去我的生意的。“你们因为这么小的事而失去了我的生意。我打算在第一年订购一万到五万美元的零件,我们都知道你是怎么做模具的,我在模具工厂工作过。你的工程师将采用我的SolidWorks文件,在3-4小时内输出一个模具文件,用CNC来加工钢材,根据我们的饰面要求,你需要做大约10个小时的手工抛光。如果你收我人工费和钢材费,我还可以理解。但是,你现在是在参与全球竞争,你这样做没有竞争力”。

每次当我说上述这段话,我都被告知我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所以每次我只能把生意带到海外。

我们给工厂发了一份测试文件来评估他们的价格。测试文件是一个L形的支架,你可以在家得宝花大约1.20美元买到,但美国制造商的平均报价约为15美元,而东南亚工厂的平均价格是50美分,这还是小批量的,如果我订购500000个L型支架,那每个就只要几便士了。但是我不需要这么多,所以我想在不分享我们专有信息的情况下,了解一家工厂的价格是否有竞争力。美国工厂总是搞砸。

另一个问题是最小订货量。在美国,一家又一家工厂只对我们订购50000个或更多的产品感兴趣。我会告诉老板,“我是来建立关系的,我可以承诺在第一年订购5000个,我将与您签订一份为期3年的独家供货协议。但是,目前我还不知道我的产品的需求量,我无法承诺5万的起订量。再说,如果我需要5万套,我可以去任何地方订购”。其中一位是一家铝质器皿公司的老板,目前他的工厂的产能利用率只有50%,但他对我的订单毫不在乎。

在东亚和东南亚,我可以从低至500个的最低起订量开始,然后再扩大规模。


3:美国工厂抵制改进(Kaizen)/精益求精,尤其是在管理方面。

大多数东南亚工厂也抵制改进,日本和德国是唯一全面的改进/精益文化。但是,我发现地球上到处都有愿意改进的工厂。可悲的是,这在中国数量最少,其次是美国。

即使一家美国工厂认为这是一种改进,他们也不会做,除非管理层也进行改进,否则你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改进。如果老板自己不接受改进,它就永远无法把改进渗透到工厂,成为工厂的文化。

改进是降低成本的最简单和最便宜的方法,它减少了客户流失,减少了错误,减少了设备的磨损,让你的员工更快乐,在改进文化中一切都变得更好。

而且改进很容易实施!我告诉我的员工就当是“挠痒痒”。我的意思是,不要忽视痛点。每当你遇到哪怕是最小的烦恼,也要把它写在便笺上,并放在看板上。我14岁的儿子注意到一些小的问题,并把它们写下来,我已经实现了他的三个想法。每个工具都放在改进过的泡沫箱中,每个物体都有自己的位置,每个工具都是定制的,每个工作站都曾被评估为效率低下,人们开玩笑说“你要改进你的改进了”!我们就是这样做的。

这些都不难,也不贵。但是,通过这样做,我已经能够减少80%的生产时间。


4:美国工厂的位置很不方便。

在海外,加工车间和小工厂通常被定位在一个“中心辐射”的位置,一个大工厂支撑着成百上千个小工厂。加工过程是有逻辑的,挤出机相对靠近CNC设备,CNC设备靠近抛光设备,抛光设备靠近阳极氧化设备。这些地区通常靠近一个城市,通常在该城市指定的工业中心内。

但在美国并非如此。20世纪60年代,大多数工厂逃离市中心,迁往郊区。它们的位置是随机的。即使有一个工业园区,你也很少看到抛光厂隔壁就有数控车间。而且,这些工厂故意让公共交通很难到达,这是美国种族主义的代价。所有这些都使工厂间的运输变得复杂,并延长了我的产品上市时间。

一家著名的金属加工公司非常想与我合作……但是,我们需要的玻璃珠工艺只在他们的西雅图工厂而不是在他们的威斯康星州工厂提供。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上市时间会破坏我们公司的生意。我无法在威斯康星州制造零件,在华盛顿州抛光,然后在芝加哥阳极氧化。那太蠢了。


5:东南亚工厂更年轻

东亚和东南亚工厂大多是第一代或第二代企业,他们由工程师和机械师运营,他们从未在模具难以制造的文化或时代长大,因此他们在文化上不理解模具的过度收费。他们想要大量的最小起订量(MOQs),但他们已经习惯于做初始短期运行以获得外国客户。总的来说,他们的经济是出口驱动型的。所以,老板们选择参与竞争。我在菲律宾、台湾省、韩国、中国和越南认识50位CEO,其中80%是第一代,几乎所有人在开始他们的工厂之前都在另一家工厂工作,所有人都非常饥饿。

我最喜欢的工厂是台北的PCBA工厂,它的全体员工都痴迷于改进,他们坚持严格的“零错误率”政策。它位于一座不起眼的办公大楼的三楼,尽管它的价格比中国大陆的工厂高出约20%,但也只大约是美国的1/4。

我第二喜欢的工厂是深圳的一家数控设备厂。老板30多岁,玩电子游戏,开保时捷。他的灵感来自伊隆·马斯克。他的工厂地板是光滑的白色,他所有的数控工作站都是从日本进口的。为了让我的生活更轻松,他与邻近的工厂建立了关系;他负责CNC部件的所有抛光、精加工和阳极氧化。他的价格比其他中国工厂高出20%左右,但他的成本只有美国工厂的五分之一,而且我从未在美国找到一家像他这样好的工厂。


结论:

尽管存在上述挑战,但东南亚的工厂仍有两大障碍,美国工厂可以利用这两大障碍,要是他们知道该怎么做就好了。

1:穿越太平洋的成本和时间。

2:关税,特别是针对中国的关税。在我看来,无论谁是美国总统,对中国的关税都不会取消。

如果美国工厂明白这两件事,他们就会意识到他们只需要把成本控制在比中国工厂贵30%以内就可以了。如果一个部件在中国工厂生产的价格是5美元,那么他们就可以收取7美元并赢得合同。

但是,他们不会的。这是因为一般的美国工厂主懒惰、愚蠢、放不下身段、不会说中文、从未去过中国、不知道零部件在中国的成本、不知道从中国发货要花多少钱、不了解从东亚东南亚发货导致的上市时间延迟,在他们的工厂里从不进行改进,不重视自己的员工,只是假设他们现有的客户群永远不会消失……即使所有的证据都指向相反的方向。

一群白痴。

我在我的一个车库里创立了一家公司,然后把它搬到了一个900平方英尺的办公室,我把我们所有零件的制造都外包了出去,只在威斯康星州做装配。我每小时付给我的装配工19美元,然后以1.7亿美元的价格把我的公司卖了。我和四个员工一起做到了这一切,其中一个在台湾。我让十个人成了千万富翁,我的一个朋友在我的公司投资了6万英镑,最后他赚了120万英镑。

负责我们组装线的人,他曾是通用汽车、克莱斯勒和通用电气医疗公司的工厂主管,他讲的美国制造业内的白痴的故事让我哭笑不得。

归根结底,美国工厂主宰世界只是因为我们是唯一一个没有遭受二战蹂躏的工业化国家。欧洲和日本不得不重建自己。作为一种文化,我们不了解自己的历史。大多数人甚至不明白爱德华兹·戴明(W.Edwards.Deming博士是世界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他因对世界质量管理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而享誉全球。以戴明命名的《戴明品质奖》,至今仍是日本品质管理的最高荣誉)是如何教育美国工厂了解我上面列出的许多事情的。他试图向1950年代的四大汽车制造商解释,美国的制造业主导地位行将终结,除非它们做出改变,但底特律没有听。于是,戴明去了日本,日本人听了,他们重新命名了他的过程改进方法。然而,我认识的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所谓的“日本/丰田持续改进的过程”实际上是源自美国……这应该就是我们的命运。但是,我们的种族主义和傲慢使我们看不到显而易见的东西。

不过,如果你问一家美国工厂是否知道我在说什么,他们都会坚持说我是个白痴。同时,我的顶配特斯拉3将在10天后到达,我正在计划我的下一个公司。

美国能否与外国制造商竞争?当然可以!他们会吗?不可能。

-

Mike Wu

非常感谢。

我们亚洲人也要吸取教训。要避免无知和傲慢,并一直努力学习和提高。

-

Neel Kumar

我想知道你是什么时候提到戴明的。德明在日本被认为是神,而在美国,几乎没有人听说过他。10年前,我在日本和我妻子在那里的同事交谈,我一提到德明,他们的眼睛就亮了起来。他们不是在制造业。


这个问题下还有很多其他的回答,有兴趣可以看原文:


user avatar   chen-wen-bin-97-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逆熵而行,基本等同于逆天而行。

但是办法还是有的,在后面写出来,免费给川普用吧。

按照目前状态,正常来说,制造业回流美国需要以下前提:

1,100所以上的蓝翔(职业学校或者技工大学),用于培训技术工种,技术工人积累数量超过1500万。

2,各个制造业的完整产业链条,从材料到设计到制造到装配到运输。

3,用于容纳不同制造业产业链条的不少于5个城市群。

4,50个州每个州有独立的招商办、开发区,有三通一平的基础建设和高速的铁路运输网。

5,有联邦发展改革委员会作为项目审批引进核准的统一管理部门。

6,对制造业进行超额补贴和各种长期免税政策,使之可以做到:A能够高薪雇佣产业工人,使得产业工人可以一个人养一家人成为中产阶级;B制造业的利润率可以做到年化收益率超过15%。

7,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解禁。

以上基本做不到。

那么其实还有一条路,川普可以用。

联邦出钱,招标建立156个大型制造业项目。

寻找国际合作伙伴提供项目的设备、设计、培训、管理咨询、技术、专家。

将这些项目先期国有化,工人全部分配房屋、企业负责社保养老,从幼儿园到养老院生老病死吃饭上学都企业解决。

项目建立后,推出一些典型,成为劳模,白宫每年接见并颁发MAGA劳动奖章。

这样搞是完全可以在10年内复兴美国制造业。

只有两个五年计划而已。

唯一问题是要缓几年跟中国脱钩,因为估计156个项目得有70%让中国中标是性价比最高的。




     

相关话题

  拜登如果当选,他和川普在对华政策方面会有哪些异同点? 
  如何评价特朗普发推暴打头像为cnn的男子? 
  如何看待Jeb Bush 背书 Cruz? 
  特朗普为什么不受美国精英阶层的待见? 
  如何评价特朗普任命埃克森美孚董事长蒂勒森为新一任国务卿?会带来哪些影响? 
  日欧和美国的差距为什么越来越大? 
  特朗普废止TPP的目的何在? 
  有哪些古代人能做的东西,现代很难制作或者几乎制作不了? 
  如何看待特朗普躲避地下掩体? 
  特朗普拒绝承认大选结果,称选举远没结束,后续美国局势会怎样发展?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塞尔维亚科索沃在美国和解达成经贸协议并准备移除「不可靠的 5G 电信设备」?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中国2098》科幻系列作品水平?





© 2024-12-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