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古代有避讳这条缺德规矩……别说同字,有时连同音都不行
以下抄自维基百科 改字法避讳 部分:
- 秦始皇名政,“政”与“正”同音,所以秦代称“政月”为“正月”,“正”字改念平声,甚至改称“端月”。
- 避汉高祖刘邦讳,“相邦”改“相国”。
- 避汉文帝刘恒音讳,“姮娥”改嫦娥。
- 避汉景帝刘启讳,“启蛰”改惊蛰、“启封县”改开封县。
- 避汉武帝刘彻讳,“彻侯”改通侯。
- 避汉昭帝刘弗陵讳,否定词“弗”改“不”。
- 避汉宣帝刘询音讳,“荀卿”改孙卿。
- 避东汉光武帝刘秀讳,东汉孝廉“秀才”改“茂才”。
- 避汉明帝刘庄讳,庄姓者多半改成严姓。
- 避汉灵帝刘志讳,东观汉记的“志”改称“意”。
- 避晋宣帝司马懿讳,三国志将吴懿改“吴壹”。
- 避晋文帝司马昭讳,王昭君改称王明君,蔡昭姬改称蔡文姬,韦昭改称韦曜。
- 避晋愍帝司马业讳,建业(今南京市)改名为建康。
- 避唐高祖李渊讳,陶渊明改称陶泉明或陶深明。
- 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世”、“民”常改为“代”、“人”。例如,柳宗元《捕蛇者说》中句子“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中的“人风”实际上是指“民风”,是为此而改。
- 避唐高宗李治讳,文章内“治”字改为“理”。
- 避武则天(武曌)的讳,庐陵王(稍后的唐中宗)之长子李重照改名李重润。(曌为照的则天文字)
- 避后晋高祖石敬瑭讳,有些敬姓人士改为端姓,或拆字变为苟姓以及文姓。
- 孔子之名丘曾经是金朝的圣人讳,所以有些丘姓人士改为邱姓。
- 避明太祖朱元璋讳,“元年”改为“始年”、“原年”,“元来”改为“原来”。
- 避清康熙帝玄烨讳,故宫玄武门改神武门,而“玄孙”改“元孙”。
- 避清雍正帝胤禛之讳,兄弟字辈“胤”改“允”。赵匡胤通称为“宋祖”甚至改称赵匡续,王士禛改称王士正或王士祯。
- 避清乾隆帝弘历讳,曆常改为歷,而大清历法时宪历改时宪书,弘文馆改“宏文馆”。
- 避清道光帝旻宁讳,北京外城广宁门改名广安门。
——追加说明——
学术内容我也不懂= =我只是维基的搬运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