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又有高能所的同学来推销他们的对撞机,觉得有必要过来回答一下。
关于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的关系,过去已经回答的很多。我特地要强调的是,片面地将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对立起来,使其范畴局限于理论物理等少数学科的行为是错误的,对关键应用技术的基础理论共性原理的研究也应该是基础研究的范畴。
对手千方百计要阻止我们去搞的,正是当前最最紧迫的任务。
就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领域来看,我希望看到更多这样的研究课题
当前国内科研体制面临的最大命题,在于如何破除唯论文和影响因子的科研评价模式,打通基础研究向应用技术的转化路径,将广大科研单位和个人的目光吸引到关乎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和产业链安全的项目上去。
“生化环材”之所以在国内沦为天坑学科,正是因为面向论文科研模式下自身规模的无限扩张,学术界不顾国家社会的实际需要盲目追逐热点生产无效成果来迎合考核机制;孱弱的产业界无法通过有用的科研成果作支撑创造利润来反哺学术、吸纳就业,这是一种典型的恶性循环。
推崇举国体制是当前我们无奈的选择。作为后来者,我们的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去甚远,这决定了我们不能依靠单纯的市场竞争突围;作为一个与西方主流意识形态有巨大差异的国家,现实环境也没有给我们平等与其自由竞争的条件。然而,举国体制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最终的成果还是要交给市场机制来检验。如果举国体制被别有用心的人带偏,后果也是很严重的。
大背景是中美势不两立的新冷战,美国已经对中国的定位从“利益攸关方”到消灭中华人民共和国。我国形势犹如当年没搞出核武器时不断面对核讹诈的年代。美国则是打算效法当年扼杀苏联的路子,摧毁中国以华为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彻底扼杀中国产业升级。中国的对策则是重拾两弹一星为代表的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
先说说美国怎么在科技上干死苏联。苏联当年之所以能在斯大林手里二十年里迅速从一个农业国家崛起为两超之一的工业列强,离不开西方的技术转移。苏联充分利用西方国家各怀鬼胎,间于齐楚,从而有了获取先进技术和设备的空间。随着冷战铁幕拉下,西方社会以美国为首同气连枝,通过瓦森纳协定等操作,几乎完全断绝了苏联获取先进产业技术的渠道。导致苏联产业,尤其是民用工业部门,长时间得不到升级换代,生产产品傻大黑粗没有市场竞争力。而苏联内部,又实行计划经济,缺乏可持续的产业创新能力。结果就是苏联几乎丢了轻工业,也错过了第三次工业革命。
美国攻击日本,也是直接攻击日本的半导体产业。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在科技领域赶超美国态势明显,美国则应对乏术。 到1990 年初,日本的40种高科技产品中有90%已赶上和超过了美国,如半导体和激光器件。日本海空军已经具备在海上交通线1000 海里范围内保护“支援日本的”或“攻击苏联基地的美国军舰”。美国随即对日本限制技术转移,日本热钱无处投资半导体,于是只能流入房地产,吹大泡沫。以至于美国一举后通过广场协定一下子把日本打趴下。
所以,美国霸权有三大支柱:美元、美军和高科技。三者虽然相辅相成,但是只有高科技才是美国的核心竞争力。因为这完全是美国凭借自己的强大的创新能力带来绝对科技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的科技树越攀越高,加速拉大他与对抗国的实力差距。
美国现在开展对华技术封锁会当然严重阻滞我们的实力发展。如果中国当即不动手杀出一条血路,后果只能是和美国的差距越来越大。而且随着未来美国的长臂封锁越来越全面,这种困难会越来越大。现在反而是差距最小的时候。
现在中国集中全力举国体制攻克光刻机等技术难题,拿下完全国产化且处于世界一流水平的半导体产业链,对于政府来说要学陈毅元帅说的“把裤子当掉也要搞出原子弹”。中国应该在目前all in,因为目前反而是差距最小而且铁幕尚且不严实,成功率最高。倘若等几年,美国又一次统一战线,对中国全面封锁,那真是回天乏术。不要说不可能,我们的生死存亡不能寄托在和我们意识形态屡有冲突的西欧诸国的企业肯冒美国制裁帮我们这种虚幻上。
如果能两三年内就搞出半导体产业链需要的各种技术,我们就不但打赢了华为这场“上甘岭”战役,甚至美国的阳谋也会相当程度不攻自破。否则,只有打台湾拿到台积电先苟且几年是几年这条路了。
现在就应该开始战时体制全面动员了,全国的财力物力人力都该向芯片制造业倾斜。况且这怎么着也比打台湾便宜。可惜主流的声音还是绥靖主义,甚至还期望三个月后美国的靴子落不下来。要知道美国在霸权和自己半导体企业之间,是必然选择维护霸权的!真是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渊!
不懂政策,也不会解读政策,更没有能力去分析一个国家该怎么制定政策,对于“哪些领域有望得到突破?”我也给不出什么靠谱的回答。但是看到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有一股想说点啥的冲动。
我想,在目前疫情肆虐和美国对华为进一步打压的情况下,大家的关注点更多的是在“技术上”,政策里也说地很明显:
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使国家科研资源进一步聚焦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单位
这几年,大家也逐渐的意识到,虽然我国的科技力量发展迅速,但是在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上,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还是领先我国非常多,我们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受制于人。诚然,这需要我们在这些核心技术和关键领域加大投资力度和研发力度,但是,我还发现了这样一句话:
健全鼓励支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在重要领域适度超前布局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建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多元投入机制,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创新攻关
看到这句话我很欣慰,这也是我想说的“基础科学”的研究。对于基础科学的研究和投入,并不会帮助我们迅速击败眼前的疫情,也不会帮助我们迅速突破美国对我们的封锁。但是我认为对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视是国家发展攻关核心技术的重中之重。这次的疫情和最近美国对华为的封锁,确实反应了我们在技术上的不足与短板。但是,如果仅仅针对这些短板进行大量投入,就只是在打补丁而已。要想真正的实现自由,突破封锁,则需要从基础科学一点一点的打地基,一步也不能跳过。
我们总是说,因为知道某种科学研究对未来技术的影响而觉得其重要,但是我反而觉得,很多情况下,恰恰就是因为不知道现在的科学研究对未来有什么影响,才会让人想想更可怕啊,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这项科学研究就会导致某一个技术大爆炸。而我们现在享受的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有几个完全是当下科学技术的成果?我想很多都是几十年前甚至一百多年前就开始了基础理论上的研究,经过几十上百年的科学研究与技术沉淀,才让我们有了目前的生活。
我相信,现代电子技术对现代生活的重要性不需过多说明,那么促进现代电子技术出现和发展的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什么时候呢?是1958年9月,第一个集成电路研制成功?还是1947年晶体管的发明呢?这些确实是电子技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但是我想,如果没有20世纪初量子力学的提出与发展,基于量子力学发展起来的固体物理学就很难发展起来,而固体物理学发展的产物--晶体管--就更无从谈起了。而相对论的发展对卫星定位的重要性、计算机科学对现代计算机的影响等等就更不用说了,科学理论本身的发展往往远早于技术的发展。科学带动技术,技术反哺科学。
而说到“在重要领域适度超前布局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我就想说一下对撞机。这个主要是因为我本人是学高能物理的,所以对于对撞机这样的大型基础科学项目相对了解。当然,对撞机该不该建需要非常进一步的讨论,但是,如果仅仅因为看不到对撞机在科学本身的回报而否定话,则是非常短视的看法。
下面以对撞机为典型,说说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带来的主要好处:
如果对撞机建成,则会提供超过3000个高能物理岗位,在运行的几十年里,更会为整个社会培养输送大量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或许有人会说,这些高能物理的硕士博士对社会有什么用呢?我举一个小例子,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研制的时候,需要一个零件供应商制造一个高精度的零件,但是由于当时制造水平有限,精度一直无法达到要求。后来,对撞机团队直接把几个物理学家派到零件厂,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直接把零件厂的加工机器升级了,不仅决了高精度零件的制造问题,也提高了厂家的加工精度。 这家企业就是成飞,知友 @海伯利安 在他的回答中详细说名了这件事:
硕士博士,不仅仅是一个学历证明,证明学到了某种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了这样的能力:在面对一个没有任何人解决过的难题时,通过分析问题、搜索资料、思考讨论、尝试探索,最后把这个问题解决掉。哪怕每次只解决一个小小的问题,时间久了,进步也是不可估量的。实际上,高能物理每年都会有不少毕业生进入到其它领域而非科研院所,具有这种能力的一批人,不管在哪个行业与领域,都会带动其发展。最终,都会带动整个社会的科技进步与发展。
人类制造出来的最精密复杂的仪器是什么?航天飞机?CPU? 都不是,是位于欧洲核子中心CERN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而建设大型对撞机所需要的精密制造都属于顶级的,对与零件的加工制造精度要求是非常非常高的。
那么有现成的零件供应商嘛?实际上,对撞机的零件几乎都是定制化的。很多情况下,零件制造商无法达到这样的制造水平,这是因为普通的机器不需要这样的制造精度,研发高精度机床费用非常高,所以一般厂商没有动力进行这样的研发。而建造大型对撞机,资金和动力就都到位了。实际上,这样的企业与科研院所往往会有紧密的合作关系,政策中也给出了正面的导向:
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技计划形成机制和组织实施机制,更多支持企业承担科研任务,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科技创新绩效
最终就是大型对撞机的建设带动了国内高精尖制造业制造水平的提升,这是一个有利于整个制造业的项目,自然就有希望突破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
实际上,基础科学研究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新技术,这个在历史上已经发生过很多次了。比如,web网页技术就基于CERN的高能物理学家对更高效的数据分享与交流的需要而设计的,WiFi技术是天文学家在探测迷你黑洞信号的过程中受启发发明的,而治疗癌症用的放疗技术其设备就是粒子加速器。
如果有人关注对撞机、加速器等核科学技术以及高能物理的发展的话,就会发现,这些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对医学的发展也做出了有力的技术反哺,比如说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PET)、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仪( SPECT)是核成像硏究和应用中最具代表的设备[1]
另外,有人知道我国的第一条国际互联网是从哪连出去的吗?答案或许令人惊讶,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目的是连接CERN,方便高能物理实验数据的交换。也正是在这条线路上,我国第一次向世界发送了电子邮件
这三条是我个人认为对撞机的建设在科学意义本身之外的社会意义,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吸引国内外人次、拉动当地经济建设、提升国家形象等意义就不详细说明了。但是至少有一点,大型基础科技设施的建设对整个国家社会的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好处,尤其是从长远来看。我们投资的是未来。当然,此处我仅仅是以对撞机举例,其它类似基础科学装置也有类似的作用与意义,建不建对撞机不在此处讨论。
当然,这样的大投入与看不到的科学上的回报与直接的收益往往会让人觉得“性价比太低”。此处我想说高铁,高铁发展这么多年了,对整个社会的带动作用是有目共睹的,虽然,还有很多人在说高铁每年亏本,但是由于高铁的发展带动起来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又该如何计算呢?基础科学发展比高铁的带动作用还要强万倍,虽然,这样的带动作用我们依然没法定量的计算出来,但是历史已经给了足够的启示了。
也有人质疑我们的能力,是否能做到呢?航天技术、空间站、卫星定位、盾构机等等,面对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我们硬是靠着艰苦奋斗,打破了一个又一个壁垒。在科学上,王贻芳领导的中微子团队屡获世界大奖,潘建伟团队的量子通信技术,我们也是有领先世界的成就。虽然有些方面还是有差距,但是这足以说明我们能行,我们不用跟从西方国家,我们有能力引导世界!
现在的科技,奠基于过去;未来的中国,开始于现在!
正所谓,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最近,胖五发射成功,举国欢呼。
如果有人问,我们探索太空有什么用,那么我的回答就是:
没用!
一个真正强大的民族不会只看眼前的利益与得失,
因为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总有人张口就来,在不了解具体情况下就凭着臆想编造数据传播谣言;
总有人以为,现在我们在某些领域被钳制,只要立马在这些个领域加大资金和人员的投入就能解决;
总有人觉得,我们当下的被动是最近行为的结果;
总有人认为,看不到短期且明确的物质和利益回报的投资都应该被否决;
总有人坚信,这个世界是阴谋论的,一切现象的背后总存在某种利益输送;
总有人把自己狭隘阴暗的思想套在纯粹的科研与科研人员身上,
他们不相信这个世界上存在一批纯粹的人。
也是,狭隘之人该如何想象一个纯粹的内心呢?
我讲的明明是以对撞机为典型的大科学基础设施对社会带来的好处与长远利益,
但总有人认为我是对撞机利益集团的一份子,在这积极推销对撞机。
我欣赏理性分析的人,即使与我意见相左,但依然让我觉得心动。
君子和而不同。
然,我们都是“非浪”,本应积极团结,共同努力,却总有人以为自己是“后浪”,或想积极成为“后浪”。
反对权威,却想成为权威;
反对剥削,只因自己被剥削。
矛盾,存在大部分人的心中,却不自知,
专业问题,
专业人员回答,则是利益相关,屁股坐歪;
非专人人士,则是外行强大,胡扯八道。
我们天天宣传要理性思考,冷静分析,不要盲目地跟随某些“权威人物”,但是“杨老都否定了”、“杨老是权威”之论不绝于耳。
这就是矛盾。
我们总是崇拜英雄,为英雄在艰苦时代做出的壮举而欢呼,
但是,如果让我们真的为这些英雄贡献自己的利益时,有谁能做的到?
与其说崇拜的是英雄,
倒不如说崇拜的是“为英雄欢呼的自己”这一形象。
我们总是看的清远处的英雄,
而不知道自己就处在一个英雄与激荡的年代。
英雄就在眼前,我们却看不见。
或许,这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自己的观点有没有表达出来,
重要的是自己的内心有没有得到满足,
重要的是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存在有没有得到证明。
什么英雄与时代,
什么理性与客观,
这些太遥远了,
隔着的是一个屏幕,
隔开的是一个宇宙。
生活太无聊,人生太乏味,
总得找点东西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可悲的存在。
往乐观了想:
浅层次的乐观:求真务实,不立flag,不死要面子,争实惠而非慕虚名,肉闷在饭里吃。
深层次的乐观:欧美(尤其是美国)糟糕的疫情表现,促使国内反思西方理论(尤其是经济学)的权威性。反思构建在西方经济学基础上的某些指标(尤其是GDP)未必能准确全面衡量国家实力。再结合之前提过的“理论创新”,这可能预示着新的方向和道路。
当然,若想让乐观落到实处而非盲目乐观,需要群策群力。
我们再一次站在了历史的关口。
如果只是需要信心的话,知乎搜搜宁南山、李建秋、常凯申、马前卒、袁岚峰、冷哲、龙牙(一时半会儿想不起太多人的名字,以后慢慢补充吧)这些人的回答
或者看看金灿荣、温铁军、陈平(谢谢评论区提醒)等教授的视频
然后分别回去问问你老爸和你爷爷年轻的时候最担心什么、最希望什么
这几年央视拍的纪录片还行,带中国字眼的、带大国字头的都可以看看
当然不要盲目乐观,顺便看看社会上的黑点和喷点,特别是每隔五年这样往回看,看看后来都是怎么慢慢消失的
最后的最后,不用到2050,2030你就会有很清晰的结论了
还有谢谢关注和点赞的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