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陆军到底多强? 第1页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爷爷当年刚和奶奶结婚,部队就从河北省往内蒙古调动。爷爷当年是通讯兵,负责的是架线。在边境架完线之后,每天练的就是怎么抱着手榴弹往坦克下面钻。奶奶有足足一年多没见过我爷爷,连来信都没有。你可以想想看当年解放军里最有文化,有技术的一拨兵(基本是初中,高中学历)练的都是怎么抱着手雷炸坦克。所有的北面一线部队,都写了遗书,就为了防着苏联南下。爷爷告诉我,部队的士气很高,大家也不怕死,能拖住苏修们三天就是胜利,因为那个时候该转移的老百姓们也就都到后方了,他们死了也值了。

看了这题下面不少回答,我才知道,原来爷爷他们要对付的边境上的苏军,连正规军都算不上,心里有种说不上来的滋味。我最尊敬的爷爷在当年也就是百万分之一的一个炮灰,他们这些理论上会被牺牲的战士是我们共和国的脊梁,苏联再可怕,他们也顶住了。苏联给我们的帮助不能忘,但是那些张嘴闭嘴苏维埃一统天下,宇宙第一的,我劝你还是动动脑子再张嘴。苏联这种国家纪念下也就够了,他们还是解体了的好。


user avatar   gong-ke-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龙牙

坦克摩托化行军500公里才坏一半的话,那叫可靠性极佳,真有这本事,平推欧洲绝对如探囊取物好不好?

言归正传。

苏军拥有超大兵团的同时,还拥有无与伦比的大兵团作战经验。

军事科学不只是装备,组织、指挥、后勤、情报,处处是学问。不要低估大兵团作战的难度,要知道大兵团满盘皆输起来的速度,可远比小兵团要快得多。而巨型大兵团是根本无法通过演习来模拟的。

大兵团的集结,开进,展开,协同,进攻,撤退,保障,补充,变更方向等一切动作都是具有极高的难度的。稍有不慎,都会变成己方的巨大灾难。

能够有效使用大兵团乃至超大兵团作战的能力,是一种跟核武器一样强大的能力。

而能有效组织500万人以上大兵团作战的国家,迄今为止只有苏德两个。

连中国都没有组织过。

以我军为例,我军公认能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只有五个人——彭林刘粟陈。

而他们指挥过的“大兵团”,只相当于瓦图京,马利诺夫斯基,保卢斯,克莱斯勒一级的小方面军/大集团军。

而朱可夫,罗科索夫斯基,华西列夫斯基,博克,曼施坦因,莫德尔等人指挥过的方面军群/大方面军/集团军群级别的大兵团。对于中国这样一个陆军大国而言,都是迄今为止仍没有触碰过的领域。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缺乏组织超大型规模战役的能力,就意味着也不知道对方会怎么组织。就是说敌军知己知彼,己方既不知己也不知彼。不交些学费,是渡不过这个坎的。


user avatar   SiobhanChristin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苏联当年对欧洲的作战计划说起来跟弱智一样,

但是就是能让你听的心潮澎湃。

什么计划?


第一步,核弹洗地,把整个西欧炸成废土。

第二步,装甲集团军出击,在废土平原上撒欢赛跑,一路横推到英吉利海峡。

备注:如果遇到抵抗,请把以上两个步骤反复使用。


这个两步走计划牛不牛逼?

听上去是不是既弱智又刺激?


user avatar   shan-dong-de-xiao-er-ge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二战时期,苏联陆军很强大。诺门坎战役,说明了一切。

苏联阵亡了8000人,负伤了16000人。

国际社会认为,关东军损失近50000,依据是前线日军最后只剩下400人,整建制跑出来的只有骑兵联队400人。

其中,1936年5月28日,东八百藏中佐连队及伪满骑兵一部围攻蒙军,结果全军覆没。东八百藏被击毙。


user avatar   long-ya-57-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想了想,还是把这篇文章写完。


外强中干

苏联陆军本质上只是一支治安军,很难在华约国家之外投送足够力量,甚至没太大的威慑力。


拜托,尬吹苏联也要讲究基本法,要知道,军事里面最没用的东西就是“纸面数据”。苏联陆军到底有多强,看看结果就知道了。直到苏联被扔进棺材,抬到山上彻底埋葬,青山常在永垂不朽,这支军队都没有站出来为自己的祖国说哪怕一句话,都没有真的踏上北约的土地,都没有爬上黑龙江南岸,都没有越过阿尔泰山,一个南斯拉夫堂而皇之的就在他鼻子底下活蹦乱跳,也没见着苏联陆军炸毛。这就好比说你出去吹你家有一杆枪,老厉害了,打谁谁死,村里最厉害的就是你。结果你家房子都被人扒了,邻居就各种不服,也没见你扛出来。


一切都是套路而已。苏联陆军只是一条欺负自家人的狗。


当然了,不拿出点干货来,你还真以为我的军事学硕士学位是充话费送的。




谈苏联陆军,特别是二战以后的苏联陆军,就必须要知道苏联的本质,苏联到底是什么,华约组织到底是什么。


谈苏联和华约,就必须了解其存在目的是什么。


苏联之所以从来都是口号喊得山响,行动上憋屈的要死,根本原因在于就没人想要真的跟北约打一仗。冒着同归于尽的危险,死那么多人,花那么多钱,打垮北约,有什么意义呢?大国之间的战争不是儿戏,更不是街头不良少年争风吃醋炫舞扬威,没有好处的事情谁会去干呢?


华约的存在,目的是维系以苏联为既得利益集团的一个经济、政治体系,而北约的存在正好提供了这个借口。同样对于美国的北约来说也是一样。在这种互为借口的微妙平衡中,真正的获利者只有美国和苏联,一群仆从国是要服务于这两个老大的,也必须要服从。如果不服从,自有穿着皮靴子的大兵来“教”你服从。华约有布拉格之春,北约也有日本共产主义运动,大佬有一万种办法让你乖乖听话,但是军队尤其是真的站在地上干活的陆军才是最可靠也最保底的方案。


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北约的离心力没有那么强,而华约一直存在着很强的离心倾向。很简单,一个体系离心力太强,对外输出就不可能很强,大部分资源和力量都得用于维系自身的存在,内耗严重就没有输出。回顾整个冷战,苏联对华约以外世界用兵数量、质量都远远小于北约,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而独立于北约、华约以外的国家,我们可以笼统的称为“独立世界”,这个领域是华约北约双方极力争取的空间。一旦争取下来就能够拓张自己的势力范围,双方都非常热衷干这个事情。然而直到冷战结束,苏联也没有真正啃下几块肉,美国也是成绩乏善可陈,总还是比苏联强那么一点点。





最早看穿这个事情的人,是两位极其具有战略眼光的人:毛泽东和铁托。他们看穿了苏联陆军乃至于整个华约、北约的冷战游戏本质的第一个阶段:在冷战前期,双方都没有能力在自己体系之外投送足够力量,所以我们不但可以自己玩,还能玩得不错。


体系刚刚建立的阶段,是“专治不服”的阶段,双方都不可能有足够的资源向外投送,所谓的苏联“陈兵百万”不过是一种战略讹诈。战术上的重视与准备是一回事,战略上的藐视是另一回事,战术上当然要防备,大大咧咧露出破绽被苏联一波带走,那是傻子。战略上是非常清楚的,苏联要是真的把百万大军弄过黑龙江,华约的解体乃至于苏联本身的解体就指日可待了。东欧那帮人可不是好相与之辈,中国只要用战略纵深换取足够时间,苏联战略重心所在的东欧就会没法收拾。中国只要熬过一年时间,整个世界的形势就会完全不一样,中国需要做的工作就是想办法分一块苏联的尸体了。


苏联明白这个道理,毛泽东明白这个道理,只有现在的网友们不明白这个道理。




进入苏联所谓的“鼎盛期”,其实也就是苏联吞下了东欧,局势基本稳定,开始消化吸收的阶段。到了这个阶段,世界上回过味来的人越来越多,包括一些有战略眼光的西方领导人。消化吸收本身是需要消耗能量的,先有能量输入,才会有能量输出,而苏联能够投入的能量有限。“星球大战”计划正是基于这一判断。


今天很多人以为“星球大战”计划,乃至于更早的登月计划,是一种拍脑袋的奇思妙想,其实不是的。这两个宏大的计划是冷战铁幕落下以后美国和北约的一贯做法,目的在于阻滞苏联的消化吸收。苏联本身的体制严重影响了决策层的智商,愣是到解体都没能回过味来,一直在跟着美国的指挥棒起舞。因为华约组织本身的离心倾向,苏联不得不把主要资源投入在与美国的科技和军备竞争上,没有能够彻底完成华约组织的整合,到此为止,苏联的崩溃已经命中注定。




西方-81演习,则意味着苏联迈进最后的阶段,全世界为他打造了一口棺材,他自己躺进去了。很多人把西方-81演习观礼台上的西方军事观察家的表现描述得神乎其神,各种“震惊”、“吓尿”、“惊呼不可战胜”,这是扯淡的,即使真的有,可能表演的成分更多。


这次演习,实际上彻底暴露了苏联陆军的色厉内荏和外强中干。从既设战场的表现来看,苏联陆军的基本想定暴露无遗,他们居然寄希望于速战速决,寄希望于一波拿下整个欧洲,寄希望于核突击下的装甲集群冲击,完全没有考虑进攻受阻的情况。就像一个人打老虎,寄希望于一口把老虎吃了拉倒,都没想过自己嘴巴有多大,没想过活老虎在自己嘴里挣扎怎么办,没想过老虎扭头就跑怎么办。


如果我们假设苏联的参谋都还有脑子,就不能假设他们是犯蠢,而是他们不得不这样制订计划。


那么原因何在?


苏联缺乏二次进攻力量。题图那些密密麻麻的坦克,可是一大群油老虎,开500公里就会坏至少一半,别杠,履带车就这个德性,今天也一样。


苏联陆军就是个耗材而已,一次性用品,在熟悉的区域能够就地获得补给,还能炫武耀威人五人六的,一旦脱离就地补给,持续战斗力值得怀疑。




我能看得出来,西方更专业的军事观察家不可能看不出来。


所以,西方—81演习之后,整个世界非但没有被苏联吓倒,反而抓紧准备苏联的葬礼了,买寿衣的买寿衣,打棺材的打棺材,挖坟的挖坟。


美国拿出了星球大战计划,中国放心大胆改革开放向西方敞开大门,暴揍越南小兄弟,阿富汗都敢炸刺。


苏联陆军真的要是强,谁敢。


user avatar   gen-aleksandr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回答一下问题。

苏联陆军可以说一直是冷战期间最强大的陆军。其本身乃至整个华约陆军至少在1982-1983年之前,都对北约军居于攻势手段。即使到1983年之后,北约军也只能说能够在苏军攻势锐气耗尽之后对其发起反击,而不能说达成主动攻击。

就像 @Suyi控 君这篇回答所说那样,苏军、华约军与协同作战的空降军一样,为了在其主要预设作战场景就是在平坦、水系丰富的东欧平原上,以高度集中的兵力兵器与北约打高烈度全面核战争,而实现了全机械化。——苏军甚至在轻步兵的传统领域诸如空降兵、空降强击兵和海军步兵内都实现全机械化。苏军的山地部队同样是全机械化的。这些编制方式的影响甚至一直影响到今天的独联体各国中的数个国家的军队。

然而,在复杂地形条件下的作战中,比如面临治安事件-游击队-正规军的混合挑战的时候,这支军队的表现就不那么优秀了。然而苏联长期忽视或故意压制这种问题,因而直到阿富汗战争时期才发现早已身陷全军二十年来竟无一支专职山地战部队的窘境,被迫从头搞起,而且因为苏联解体,最后也没搞成。而这一恶果加之1991-1995年四年之内军队的迅速废弛,导致了1995-1996年在车臣的沉重失败,这种失败的后果直到2000年才得到弥补。然而问题仍然没有得到什么解决,在南奥塞梯和克里米亚危机期间,俄军发现己方用来承担轻步兵职责的只有特种部队。当然近期俄军似乎在组织一些新单位以使情况有所改观,至于结果如何,还要看进一步实战表现。

接下来是属于 @多看少说88 君的时间。

此公说他在某个问题下的回答能够用来“打脸”这个问题下其他答主。

那好,那我也把我在那个问题下反驳他的一段内容摘录下来改一改,作为给他的答复。

首先某人连挑战者都叫不出来吗?非得拿酋长说事?当然酋长Mk.10/11挂了层复合装甲确实可以用一用——大约和T-62M和T-55AM之类差不多吧。

至于梅卡瓦:

在梅卡瓦Mk2D出现复合装甲之前,梅卡瓦的装甲就这厚度,你让它玩什么?

另外,以色列国防军并不是北约一部分。美军有“返德者(REFORGER)”,以色列军队难道也搞过“返德者”?恕我才疏学浅,没听过这种咄咄怪事。

美军有M270,西德有LARS,可是苏军也有BM-27和BM-30。火箭炮兵恰恰是华约军而非北约军的优势。北约军反而是在身管火炮方面占据优势,吹都不会吹。

北约军有TOW和M47,华约军难道没有9M111、9M113、9M114和9M115吗?

另外,这个问题下 @KurtXiang 君和 @Suyi控@苏翻译 )君的回答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指望ATGM对抗坦克是不现实的。

这是他全文说得最有意义的一句话了。

是啊。可是越南的游击队也缺乏坦克、飞机和防空部队,为什么就把美军折磨得受不了了?摩加迪沙的索马里军阀也缺乏坦克、飞机和防空部队,为什么美军那么狼狈?

第一,车臣战争正是所谓的治安事件-游击队-正规军的混合挑战,这和正规战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第二,西欧地区是大面积的平原,公路网高度发达,如果苏军在西欧进攻,完全不需要进入城市,完全可以借助城郊的环城公路绕过城市将其围困起来慢慢吃掉,主力继续前进。而在格罗兹尼的治安战之中,俄军必须要拿下城中敌军。

第三就是俄军的素质相较苏军已经低劣很多。 @Suyi控 君在这篇回答里提到:

在冷战时期苏军的师分为满员师、缺编师、架子师、动员师四级,真正在平时就维持着满员状态的只有41个师……冷战的过程中,苏联地面力量可以说就是为进攻西德和低地国家而存在的,动员体制时刻处于紧绷状态,可以在瞬间内提供大量的预备役人员。缺员师的动员只需要1-2天,架子师则需要几周到一个月。不仅苏联如此,冷战前沿的小国更加夸张——北约华约的大部分一梯队国家全国总动员只需要48-72小时!
……
1989-1994年间苏军(俄军)驻外集群撤出东欧国家的过程后来被描述为“对军队最可耻的背叛”——苏军齐装满员的30个驻外集群师(在乌拉尔以西苏军地面力量全部的满员师)在完全混乱的状况下撤回国内,其结果是士兵、军官很快流失,有战斗力的部队一瞬间消失殆尽。驻阿富汗集群和驻蒙古集群的状况也半斤八两。因为冷战的结束,《欧洲常规武力条约》的签订和强力机关的瓦解,征召制度迅速崩坏,预备役人员的日常训练不复存在。

换句话说,2003年以后美军在伊拉克的治安战行动,我真看不出来比1999-2006年俄军在车臣的剿匪行动高出多少。

然而很可惜,T-64的产量可能达到1.3万辆以上,T-72仅苏联自身使用的就有1.1万辆。

另外用产量算部署量的办法真的笑死我了。即使不说部署在远东中苏边境的坦克,部署在中亚、西伯利亚、莫斯科、苏芬边境的部队也可能不会立刻抵达,部署在乌克兰、白俄罗斯的部队要到达也要一段时间,这怎么计算?真是胡来。

非要说的话这种算法比起来可靠得多。

具体的各部队装备情况这里有一些介绍。

东欧国家的兵员素质真的比北约国家差吗?我找不出有什么证据能够证明这一点。尤其是波兰、东德和捷克斯洛伐克部队。另外,北约一方的葡萄牙、西班牙、希腊、土耳其、比利时恐怕才是真的需要担心部队状况的,甚至法国和英国也不怎么让人放心。

另外DDR自身也不会制造坦克,它的坦克一大半还是从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的生产线上走下来的,难道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出于国际主义精神,给DDR生产了特供版坦克?奇妙深刻。事实就是T-72M和T-72M1分别对应T-72 Ural-1和T-72A,并不存在什么前者比后者削弱的情况。

又是产量算部署数的奇妙深刻算法。BTR-60之前都是敞篷,BTR-50是什么?另外嘲笑BTR-40和BTR-152之前,我得提醒一下,如果真要动员配备此类装甲运输车的部队的话,一些北约国家武库里面也有类似的车子……

至于说AAV,那东西是两栖登陆用的,LAV-150更不是打机械化战争的料子了——多看少说公这连美军序列编制估计都没看过吧……至于FV510那东西1988年才入役,比BMP-3还晚一年,86式1993年才开始列装,把这两个也能列进来,这双标我是很服气。

至于说““铁甲洪流”在车臣走到了末路”,且不说我上文提到的那些问题,在车臣的俄军甚至诸兵种合成都没有凑出来,除了少数摩步旅之外派出来的就是些孤零零的摩步团(因为那时候俄军各师内的人员、完备的可以出动的装备凑起来大约也就够凑一两个团)和独立坦克营,连整师都没有出现在战场上。至于说集团军级的直属队也根本没有凑起来,就这还拿来点评“钢铁洪流”?我看多看少说公到了美军的参谋部里说这话,怕不是给参谋长打一耳光,让他回去把这份FM-100-2-3里的编制表抄个几遍:

可以啊,要是等到北约部队跟杜达耶夫一样打仗的时候,北约就真的比车臣还惨10倍了。

至于说将校?俄军不但士兵大量流失,下级军官和士官也大量流失,中级军官也流失不少,而车臣战争中俄军主要以营、团级别投入战斗,这自然影响是很大的。另外1991-1994年间,确实很多原苏军军官被叶利钦清退了。

另外1985年以后北约不惧华约的进攻这还需要你说吗?北约自己都搞起接续部队打击(FOFA)了。

另外车臣军固然只有一百多辆坦克装甲车,可是俄军就有很多吗?俄军不过派出了几个摩步团、摩步旅和坦克营,部队普遍不满员,比车臣一方有优势是肯定,然而一定就有“钢铁洪流”?格拉乔夫固然不过庸人,然而他难道真的会蠢到把几千辆坦克开到高加索山脉上去?苏联时期高加索几个军区可也没有多少部队,装备也不如何。

说车臣没有空军自然也是错的。

我在这里已经提到,车臣一方并非某些人想象那样完全没有重武器,他们借助当地的军事仓库所储存的武器获取了大批装备。

俄军损失很惨,伊奇克里亚车臣共和国(Chechen Republic of Ichkeria)难道就好过吗?它的武装力量原本拥有108辆坦克和装甲车(T-62、T-72 Ural、T-72A、T-72B,各种BTR、BMP、BRDM之类)的装甲单位,甚至拥有一支不小的空军(5架MiG-15和MiG-17,94架L-29,52架L-39,6架An-22,5架Tu-134),24门重型火炮、24门火箭炮和19套地空导弹,可这些力量都在第一次车臣战争灰飞烟灭了。最为狂热的、技术上最熟练的那批车臣藩武士也都丧命沙场,就连杜达耶夫那个俄国吴三桂,也被俄军的炸弹送去领72个处女了。

另外,说用华约式的的思想体系打车臣战争当然有问题。你把美军驻扎在西欧那几个重型机械化师拉到越南水田里去打游击队,不出问题才怪。另外,我实在看不出格拉乔夫和叶利钦用了什么华约式的思想体系进行车臣战争。

这就更可笑了。

伊拉克的防空系统和俄军相差到了什么地步呢?

·伊拉克防空力量的编制与一般想象的不同,被编入独立的防空部队,陆军兵团则缺乏高炮以外的队属防空力量。这包括:6个SA-2、SA-3地空导弹旅;6个SA-6导弹营;4个“罗兰”导弹营;约20个SA-7导弹连;2个“霍克”导弹连;39个小口径(37)雷达导引高炮营;36个其他无雷达导引高炮营。

伊拉克军队的编制及装备可以参见这两份材料,再将其与上面的华约军编制相比。把华约军营以下用于防空的便携式防空导弹拿来当旅级甚至师级防空武器,把华约军的师级防空导弹拿来当直属独立防空单位武器,这也叫“能拿来对比”?你怎么不拿土耳其陆军、南越陆军对比美国陆军?

多看少说公最后干脆拿新闻消息来宣称俄军要裁军。然而很可惜的是,这篇新闻恰恰让他露馅了。

首先,俄军有什么“诸兵种合成旅”之类的单位?那叫“摩步旅”吧,另外摩步旅下属的也是坦克营而非坦克团,步兵旅属坦克团那都是伟大卫国战争时代的古老历史了

更可笑的是,尽管谢尔久科夫时代疯狂裁军,然而俄军坦克部队最多也不过裁减到了2000多辆。而绍伊古改革,乃至乌克兰冲突以来,俄军的规模恰恰是在扩张,甚至大量旅被改回师。

连这也不清楚,消息的不灵通程度实在让人吃惊。

更可笑的是,师改旅、裁军和放弃大纵深战略有何关系?

从以全面战争为目标,极大依靠动员的传统防卫型军队转型成了齐装满员、编制小而精的快反干涉型军队,并不代表着放弃机械化战争理念。美军裁到现在,那才是真的只剩下一两千辆坦克,可是剩下的那些个旅级战斗队,难道他们就不会打机械化战争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恰恰是更加合成化部队更适合打机械化战争。难道1941年那种臃肿的机械化军比之后组建的坦克军、机械化军和坦克集团军更适合大纵深战术?我是没看出来。

至于说“精俄”,很可惜,我的上一个号的时代,也曾经收拾过尬吹华约一方的:

然而很可惜,你从另一方的角度尬吹,我一样忍受不了。在知乎军版,我最厌恶的就是对冷战中华约和北约双方中的任何一方无脑跟风吹或者黑的人。所以很可惜,今天轮到你。

就说这么多吧。


user avatar   da-di-de-yong-b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时新中国刚刚在朝鲜半岛上硬刚了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但由于陆地接壤面对苏联陆军部队。战略是分散整个中国领导层去各个军区打游击。而各个战区领导哪个能活下来哪个不能根本不知道!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战略相当于把权利分散,各个战区都是封疆大吏。有很大风险变成清末军阀割据局面。也就是说硬刚了美国的中国要冒着从新分裂的局面去面对苏联陆军,更绝望的是,这是最优解。

欧洲。

要知道当时法德已经争霸了五十年期间二次大战,双方连续两代人相互厮杀。法国借助英美。成为赢家(代价很大),在面对苏联陆军的威胁时候。法国选择重新武装德国。只为了能增加一些抵抗力量给美军多点时间支援。整个欧洲大陆,根本挡不住苏联铁蹄。英法德三国陆军加上其他欧洲诸国军队唯一目标是挡住苏联陆军一个月的突击。用来等待美国数百万援军。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不惜利用核武器来制造无人区。说白了就是利用,核辐射能力制造一个横跨欧洲的长城。但也是为了争取时间。

而等待的援军,美国大兵。实际上在当时根本没机会运输百万级别的军队到达欧洲大陆。只能先保障英国这个桥头堡。欧洲大陆的作用也就是消耗苏联。然后利用海空军进行绞杀和防御反击。即使百万军队运到欧洲也就是打成凡尔登绞肉机这样的战斗。

最可怕的是双方都有核武器。也都有能力投放到对方集结地。

实际上当时真打起来。欧洲有可能被核平。现在的切尔诺贝利就是整个欧洲的现状。


user avatar   zhao-cheng-tong-6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时至今日,我们的民兵训练手册除去很大部分关于抢险救援的,其他的军事方面的训练很多都是针对前苏联大举入侵的!)

有朋友问我,为啥要把总理留在北京,在当时是一个确定无疑被占领的地方?原因很简单,当年大革命失败以后,总理留在白色恐怖的上海,组建中央特科,化名伍豪,开展情报工作。显而易见,总理势必要留在敌后,开展地下工作!

1969年,周恩来总理在形势最紧张的时候住进了西山指挥中心,毛主席去了武汉,林彪去了苏州,朱德董必武去广州,王震邓小平去南昌,陈毅去石家庄,徐向前去开封,聂荣臻去邯郸,叶剑英去长沙,谭震林去桂林,陶铸去合肥——总之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防止苏联一杆清台。

能让一群死人堆里打滚出来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分散安置,你可以想象当时的苏联陆军给我们造成的压力有多大!


user avatar   est_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一个偏门的,苏联坦克洪流,很多坦克手来自哈萨克斯坦。


这次2018 international army games 有如下新闻报道



2018年的“坦克两项”竞赛中,俄罗斯红星电视台在转播中加入了一些新元素,包括现场车速显示等,通过现场实际车速显示我们也可以看到,大部分代表队使用的T-72B3坦克虽然在竞赛中大多只能达到65公里/小时左右的速度,但哈萨克斯坦代表队凭着高超的驾驶技术,竟然超越极限,将坦克开到了71公里/小时,与中国队96B坦克的最大速度几乎拉平。俄罗斯国防部昨天还专门为此在网站上刊登文章,介绍目前能够在阿拉比诺赛场将T-72开到70公里/小时以上速度的,只有俄罗斯队和哈萨克斯坦队。这其中,哈萨克斯坦代表队使用的是使用840马力发动机的普通型T-72B3,俄罗斯使用的是安装1130马力发动机的T-72B3M专用比赛车。可见哈萨克斯坦代表队的驾驶技术确实可以说是达到了一种“境界”。


70码平推西欧,感受一下。


user avatar   wang-jia-48-3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中国的反应就可以看出来,为了防美国核打击,当年西安以东的城市直接都可以放弃。但是为了防苏联,“三线建设”的工业全部放在了大西南。

备战备荒实际上都是防苏联,父母说当年老百姓都在传北京在七十二小时内要转移全部重要部门,就是因为蒙古高原在苏联机械化陆军眼里也就是七十二小时突破。

有一个长辈文革在张家口当兵,那都是天天演练防坦克部队突击的。血色浪漫啊,激情燃烧的岁月都是内陆地区的部队。真正张家口就是前线中的前线,根本没那么悠闲。

当时防核打击完全都是防美国,因为无论是苏联还是我国都很清楚打我们陆军比核弹简单容易得多。

打越南自卫反击战,最精锐的部队实际上都留在了北方,南方都是二线三线部队,兵源装备都是短期补充的。当时小平同志已经看出来苏联态度不会进攻,仍然要最高级别战备。

当然后来阿富汗和越战体现出苏联的政治大方向,策略出了问题。陆军军事实力再强也阻止不了决策层失误。那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相关话题

  二战时欧洲的美军军纪如何?特别是面对美女时? 
  苏联的解体是必然的吗? 
  苏德战争的本质如格罗斯曼在《生活与命运》中所说,是两个集权国家之间争夺利益因素而非正义性居多吗? 
  在苏联这样一个极权专制国家,为何科学、技术、艺术都能蓬勃发展? 
  苏联解体已三十余年,为什么美欧仍然视俄罗斯为威胁? 
  二战后为何俄罗斯和波兰只用了数十年就同化了东普鲁士? 
  哈尔西和斯普鲁恩斯有亲戚关系(据说哈尔西是斯普鲁恩斯的姐夫)这种说法有何令人信服的证据? 
  假如波兰赢了二战,世界会怎么样? 
  电影《明日边缘》里,为什么男主穿的军服类似于二战时的美军? 
  请大家分析,二战时候的德国如果这样打可以赢吗?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中国古代史上只有朱元璋能够从南向北的统一全国?
下一个讨论
努比亚x值不值得买?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