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马斯克的星链计划会对 5G 产生重大威胁吗? 第1页

     

user avatar   a-shi-na-she-er-jiang-j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补充一点,有人在评论中质疑starlink对金融机构的意义。我就简单补充一下:

@李多多

以伦交所和纽交所为例,他们经营规模非常庞大的金融产品,其中有很多是重叠的。比如EURUSD,即欧元/美元。同一种金融产品,在两大交易所的报价并不总是相同的,举个例子,周五联储在纽约宣布降息75个基点,大超预期,纽交所首先对此作出反应,EURUSD开始快速上涨。伦交所大概在60ms后才作出反应。你如果在纽交所作出反应30ms后,就抢先在伦敦做多EURUSD,那自然大赚特赚。这被称为割头皮。(这不是靠你把机房建在交易所旁边可以解决的,你在纽约的交易终端,如果通过传统的光纤在伦敦下达交易指示,那么还是要经过这60ms的延误,这就起不到效果了。)

看这图你就知道了,纽约和伦敦之间有两条光缆,延迟分别是59ms和65ms。这个延迟用现用光缆技术已经难以进一步压缩了,毕竟海底地形限制,光缆拉不直,在光纤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也远小于真空光速。

这是配备了星间通讯之后,采用starlink在伦敦-纽约间通讯的示意图。多出了一段上下行,约1000km的路程,大约耗时4ms。由于地球半径6400多km了,离地500km的卫星在最理想状态下,光程增加不大。(6400公里的球和6900公里半径的球,周长差3000km左右。伦敦到纽约这一段大概相当于弧度50度,走近地轨道的大圆距离长了500km.)更大的延误,在于卫星不够密集的时候,要像上图一样7拐八拐。(上图是400颗卫星服务全球的示意图,等有了1万颗或者4万颗,连线几乎总是可以拉直了。)再加上每过一颗卫星转发,要耗时1-2ms,最终星链会比光纤快20ms到5ms左右。考虑到投行愿意投资十几亿美元建造上面那条快一点的光纤,我认为星链同样急剧竞争力。


而且纽约和伦敦还算是很近的金融中心了,伦敦和香港更远,光纤延误超过100ms。他们也有很多重叠的产品。比如同时在香港,伦敦上市的股票大把。你要提前知道了股价的变动,在另一个市场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做市,收益难以估量。(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由于政府对汇丰银行采取了新的管理政策,香港这边先得知消息,汇丰股价开始下跌。消息传到伦敦就慢了100ms,紧接着开始下跌。这不是现存的高频交易员把终端建在一个交易所旁边就可以做到的。之所以现在的交易商不这么搞,是因为现在还没有技术能够实现比地面光纤更低的延迟。 @李多多 )这段路程在真空中传递的距离更长,星链的低延迟优势会更明显。


当然,这要等待下一代配备激光链路的星链才能实现。 @李多多


Forbes已经公布了星链的天线,民用版终端是这个样子的。算上蘑菇头防雨罩的话,直径约48cm,需要电力以及无遮蔽的天空。安装难度并不很大。在飞机和汽车上,可能需要定制的版本。轮船因为空间比较宽裕,则可以安装更大型的型号。

-------------------------------------------------------------------------------

个人对星链的商业前景非常看好,但它和5g不是直接竞争关系。简单分析一下吧,顺便破除许多人的误区。


许多人谈到铱星计划,拿它来和starlink对比。这些人想当然的以为铱星计划失败了,其实他们估计十多年没关注过航天新闻了。铱星一直活着,在2019年还完成了铱星Next的布网,已经连续多年实现盈利了。


从表中可以看出铱星计划的营收是稳步提高的,市场在稳健的扩大。2019年达到了5.6亿美元的营收。

Starlink比铱星计划更优越的地方在于,spacex的发射成本和卫星成本大大低于铱星公司。做到同样的服务,成本会低很多。特别是对军方用户。第一批starlink测试卫星,空军就赞助了两千多万美元进行验证。之后测试starlink网速也是空军的飞机。


正式上线后,下等人姑且不论。对空军海军来说starlink简直是他们的力量倍增器,真正的全球高速通信。一下子就解决了无人机在敌境如何高速通讯的问题。对于常年在海上值班的航母舰队和攻击潜艇,这也会大幅提高他们的信息化水平,甚至催收新的作战模式。(比如无人机航母)


对民间用户来说,starlink同样在特定领域具备无与伦比的竞争力。海事卫星组织Inmarsat目前几乎垄断民间海上通讯业务,2019年的营收大概是15亿美元。而他们的服务是什么水平?最基础的通话,0.5m左右,600ms延迟的辣鸡上网速度。Starlink一旦正式商用,要不了两年海事卫星公司可以破产了,我认为这是绝佳的做空机会。我之所以不说做多Starlink,是因为它没有公开上市,也根本没有关联的金融衍生品工具。不明白为何总有人觉得starlink就是为了抬高股价割韭菜,它根本没有公开交易啊。


至于游轮,飞机乘客,starlink的优势就更加巨大了。引用我之前说过的:


“2018年,全球有2850万人次乘坐邮轮旅游,平均出行时间为7天。而现在邮轮上网的价格是很昂贵的,皇家加勒比国际游轮公司的新船(比如海洋量子号)是每60分钟10美元,或30美元一天。老船设备比较差,一般是50美元一个半小时。而且延迟极高,网速很慢。歌诗达邮轮的新船是6美元每250mb,老船10美元每小时。

如果starlink能提供5美元每小时,或者20美元每天的高速低延迟网络,起竞争力是无与伦比的。以一半邮轮旅客在旅途中使用starlink计算,每年即可带来大约20亿美元每年的收入。

当然游轮上除了乘客,还是有海员的。以海洋量子号为例,满载4900乘客,海员1500人。他们自然也需要上网,邮轮公司大概会给他们整个套餐什么的。每人每月50-100美元(这远远低于现在的价格,而且网速完全不可相提并论),比较合理。全球大约有25万邮轮海员,远洋渔船,潜水船宿,货轮,军舰上等长期出海人员还有100万人左右。若有1/3的海员为starlink支付每月100美元的服务,也即是大概每年5亿美元收入。

另外,世界上还分布这许多旅游岛屿,或者潜点。要知道大部分潜点都远离人类活动区(所以才有大量海底景观和鱼类生态阿),网络很差。我去过的泰国涛岛,菲律宾科隆岛,科莫多,帕劳等潜水胜地网速极差,3g尚不能保证。这些岛屿,或者人迹罕至的山脉景点,都是starlink的潜在用户。全球最大的潜水认证机构PEDI有2700万注册潜水员(PEDI要求所有潜水员必须每6个月潜水一次,否则下次潜水前需重修复习潜水课程。)除了PADI,GUE阿,SSI阿还有好些注册潜水员。全球注册潜水员大概3500万人,若10%的diver每年使用starlink2-3天,也有近亿美元收入。其他岛屿,高山旅游的游客相加,总计大约有5亿美元以上的市场。

除了游客外,starlink的另一大潜在客户是金融机构,以及trader。由于光纤的限制,全球各大外汇交易市场虽然交易的是同一批“商品”(比如EURUSD货币对,USDCHF货币对,DAX差价合约等等),但是价格不是同步变动的。比如说,纽交所和港交所,伦交所物理距离极远,虽然有专用的光缆连接,依然有近100ms的延误。starlink的星间通讯真空光速要比光纤内的光速要高一些,能减少几十ms的误差。对于一秒内能成交上百笔的高频交易程序来说,这是非常有利的。在各交易所间打时间差,获利极大。starlink一旦部署,全球交易所,主要外汇交易商或流动性提供商都必然购买它的服务,主要的金融机构和投行也不能例外。高盛,摩根大通,摩根斯坦利,桥水这些能为了自己的专属高速卫星连接打破头。一些比较富裕的个人trader可能也会考虑。当然,对于金融机构的数据流一定是最高优先级的,所以对它们的收费也最高。投行每年花几百万美元的高速网络上是很正常的事情。预计这一块每年也有数亿美元的收入。

最后是那些发达国家尚未加入宽带网络的人群,以及不发达国家的富裕人群。根据FCC的报告,2018年,还有2500万美国人没有宽带连接。这些人倒不一定很穷,比如偏远地区的农场主,阿拉斯加的伐木工,采油平台的工程师等等。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这些国家的情况也差不多。5-10%的人没得宽带。我所居住的香港,是世界上网速最快的地区之一,闹市区已普及免费wifi,居然也有不少人居住在没有宽带的住所。比如老旧的唐楼,因产权不明,或产权人出国无法联系上,导致凑不够足够的签名改造网络设施,或者居住在离岛的渔村,新界的丁屋。这些人只能咬牙使用网上行的电话线上网服务,688港元8m网速……如果有starlink,发达国家版图上的5%-10%人口被纳入宽带。这大概有7000万人-1.4亿人。再加上少量不发达国家(未普及宽带的国家,如沙漠土豪国,宽带普及率普遍低于80%。很多土豪住在没有宽带的豪宅里……)的富裕人群。这是一个至少有2亿人的市场,如果5%的人愿意使用starlink,按starlink年费500美元计算,就能带来每年50亿左右的年入。”



starlink当然不会替代5g,但想当然的以为它就是个噱头,或者直接判定它在商业上不具备可行性。就太武断短视了。


user avatar   zXr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会,因为星链计划主要威胁的是世界和平。

星链计划的威胁不在技术层面或者功能层面,星链计划威胁的不是他的同行(通信行业)。

星链计划只会对低轨道空间安全、太空安全和世界和平产生重大威胁。

这事得从头说起,在我的幼年时期(1999年起),我家有一辆BMW L7加长防弹轿车。这部车后排中间位置上有一部摩托罗拉铱星车载电话。

为不跑题以下只讲电话,关于车的内容见:

这部电话是车载固话,收发天线在车上,不能单独拿下来使用。它通话费用极高,大概几十块钱一分钟,充值缴费需要先在中国银行购汇再到农行通过西联汇款汇到一个国外账号,拨打普通电话需要转发(先拨打一个号码,在语音提示下再按市用电话然后按#),并且在很多时候没有信号,例如我家车库里、地下、桥下,甚至周边建筑过于密集也不行。并且这部电话不能发短信。

不过这部电话不会被监听,因此我父亲偶尔也会使用。

所以,20年前,我就是星链计划的上一代版本铱星计划的用户了。卫星通讯技术不是什么新鲜玩意,老到这辆车两年前已经送去注销报废了。

因为成本、信号方面的关系,铱星电话这东西根本没有威胁到1G、2G通信网络,它是一套海上或者山区通信使用的设备。它只威胁了我国的通信安全和监管能力。(据说当年境内很多敌特用铱星电话通信)。

那么马斯克的星链计划与铱星计划的区别,或者星链的优势是什么呢?

绝不是通信行业答主们说的什么星链计划有更高的通信带宽、有48000颗之多之类的技术特点、功能特性或者建设目标。

而是星链计划会迭代!

马斯克所创建的企业、产品从来都不存在什么不可复制的先发技术优势。它的特斯拉初代用的是几块钱一节的18650锂电池,它的猎鹰火箭初代用的是前苏联报废弹道导弹拆下来的二手发动机。星链计划用的卫星,技术指标也无法跟任何通信卫星相比。

然而马斯克的企业迭代!特斯拉的ota更新、fsd自动驾驶硬件一代一代的更新。猎鹰火箭的Merlin发动机也从60多的推重比提升到100多,再实现硬件可回收。

星链系统的特性,也正如此,它的卫星硬件、卫星上搭载的系统软件都会一代代更新。它的发射运输成本也会随着猎鹰火箭的成熟不断降低。

然而这些仅仅是星链系统本身的强大。

更重要的是星链系统使用的是低轨道卫星,我们知道球体半径越小,其表面积越小,轨道越低可以容纳的卫星密度就越小。

马斯克却要在容量最低的区间发射最多数量的卫星,使太空不再空。

星链系统卫星赶路:

一方面大量的低轨道在轨卫星会让太空发射任务变得充满危险。《地心引力》电影中国际空间站被飞来碎片击中的悲剧不再是科幻,而可能成为现实。

另一方面,通过马斯克的大量卫星占位,留给世界上其他各国或者其他公司的低轨道容量已经越来越少了。




与此同时,由于众所周知在赤道地区进行卫星发射的成本是最低的,而我国还缺少赤道附近的发射场。再加上猎鹰九号由于可回收,发射成本远低于长征系列火箭。

也就是说中国想发展自己的,类似的星链系统,基本上很难了。你比马斯克成本高很多,还后发,在民用市场上是几乎不可能打败马斯克的。

比这些更具威胁的,是星链计划只是美国太空军和DARPA对太空军事化的前奏,通过鼓励民用航天来为降低军事发射成本而服务。

SpaceX除星链计划的通信业务外,也是美国国防供应商,马斯克发射过很多“不方便公开用途”而客户是国防部的卫星(例如2015年5月)。

SpaceX在东海岸的发射场,是肯尼迪航天中心卡纳维拉尔角的39A发射工位,这是“阿波罗计划”中土星五号的工位,也是美国航天飞机的发射工位。

SpaceX的另一个西海岸发射场则在范登堡空军基地,同样也是美国航天飞机发射工位和洲际弹道导弹发射基地。

猎鹰九号每次可以把60~100颗星链卫星送上天,其中完全可以夹带国防部的私货。如此大数量的低轨道在轨卫星,对于美国之外的任何国家来说很难进行完全严密监控其实际用途。

在美国DARPA的“赌场经理”计划中,美国国防部还要发射数百颗低轨早期预警卫星,这些卫星的作用是使用红外紫外摄像头监控地面和海洋,研判弹道导弹或者火箭的发射行为,对美国的核反击提供预警和指导。并帮助完成美国先发制人核打击或者核反击毁伤效果的评估。

在“赌场经理”计划和“黑杰克计划”之前,美国核反击预警是通过萨德系统和铺路爪雷达进行面监控,再通过少量“锁眼”高轨道卫星进行高威胁热点地区监控。

然而“锁眼”卫星系统价格非常高昂,一颗卫星加上发射成本相当于两艘核动力航空母舰,著名的哈勃太空望远镜就是“锁眼”的简配版。而且锁眼有很多颗在天上飞着,寿命却只有十年之内。相当于美国每隔十年要烧掉几十条航空母舰的钱监视中俄。

现在大量低成本的低轨道卫星,改变了此前美国只能通过少量高轨道“锁眼卫星”对热点地区(中俄朝的既有陆基弹道导弹发射基地)监控,而无法对海洋或者非洲等非热点地区监控的现状。使美国可以对全球任何地面或者海洋展开即时监控。

这些卫星的发射则完全可以混在星链卫星当中。

所以说,星链计划,威胁的是世界和平。


user avatar   han-di-6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认为卫星通信的优势更可能是在于稳定的全球覆盖,为蜂窝通信无法覆盖的海洋和偏远地区提供补充,不太可能对蜂窝通信造成实质性威胁。

无线通信的商用技术,从1G到4G,再到将来的5G都遵从一个规律,那就是——

基站覆盖范围越来越小,基站密度越来越高。


这个方法很直观,如果基站的覆盖范围降低,而覆盖密度提高。那么用户设备和基站间的通信距离就会降低,这样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信号的路径损耗降低,使得接收端的信号强度可以变得更好。而且在用户密度不变的情况下,接入同一个基站的用户数量也会降低,因此每个用户将会得到更好的服务。


但卫星通信完全是反其道而行之,通信距离比蜂窝通信差了好几个数量级。比如摩托罗拉曾经尝试的『铱星计划』,卫星轨道高度780公里,比上海到台北的距离都远。


『铱星计划』共发射了66颗卫星,如此少的卫星数量就注定了每颗卫星都必须要服务一个非常大的区域。而卫星的通信能力又是非常有限的,使得能支持的用户数量和速率都极其有限,同时成本非常高昂。


SpaceX的『星链计划』,计划用12000颗卫星覆盖全球。虽然数量已经远高于『铱星计划』的66颗,甚至于超过了人类目前发射的所有卫星数的总和。即使如此,每个卫星平均下来需要覆盖的面积仍然差不多相当于3个北京。


一颗卫星可以覆盖和服务这么大的区域和用户,那么注定了频谱的利用效率和复用率也会很低。这也就意味着服务速率会很低。同时由于通信距离大大增加,用户端设备能效和服务延迟和也会很差。


而且,由于用户移动设备的限制,其通信功率不会太高,通常认为远小于卫星的功率。因此用户的上行通信,也就是手机向卫星发送信息场景下的速率更是难以保证。


大家从下图的卫星电话那硕大的天线里,也能看得出来,即便把天线做的这么大的卫星电话,那通信速率也是很低,只能支持低速率的语音服务,通常在10Kbps以内。

相比之下蜂窝通信具有太多的优势,能够用低得多的成本,服务更多用户,同时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所以想不到会被淘汰的理由。


user avatar   zi-mo-hong-chen-1-1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以为马斯克发展星链是为了对抗5G,弯道超车

其实他发展星链是为美国4G补课,精准扶贫

中国拥有400多万个4G基站,而美国只有40万个,仅为中国的一小部分,就算美国人再怎么少,也有3,4亿人,40万基站根本不够用好吧

所以他发展星链是为了广大美国无4G信号覆盖的地方做补丁的

饭一口一口一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弯道超车不是这么容易的

我个人感觉星链计划是SpaceX和美国军方在搞事情,就是类似反导系统,这才是这个计划的正真目的


user avatar   leng-yan-31-71 网友的相关建议: 
      

痴心妄想

可以参考当年摩托罗拉的铱星计划

就这么和你说吧,光北京一个地区的基站就几万个,仅靠12,000个卫星就想覆盖全世界,完全是在做梦,至少以人类目前现有的科技来说做不到。

所以完全不用担心这个计划对5G会产生什么影响。


user avatar   bitopi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朋友圈high了,高呼颠覆5G的不是6G。

废话,颠覆5G的,当然是G5啦!


星链的接收设备成本是多少?

星链的单星带宽是多大?

星链的覆盖面积是多少?

星链的使用成本是多高?


星链适合地广人稀不适宜广部基站的地区以及海洋,它主要是和其他卫星通讯系统竞争。知道为啥现在4G慢了么?不需要限速,同样的一个基站,现在需要承载的用户是3年前的几倍?

星链610M测试,1G理论的带宽,如果来几个下大姐姐的用户,速度得多酸爽?


当然,这种使用场景可能不存在——毕竟4G时代就有一个晚上忘记关流量,第二天房子就是中国移动的笑话。

星链如果满负荷下载,你的房子就是钢铁侠的了。


user avatar   davidts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会。手机没法直连。星链需要碟形天线的地球站。

这是星链最小的地球站。配置太阳能电池板。星链地球站最低售价100美元。
这个头貌似有点大了


user avatar   lu-fu-shu-3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居然有人来问??现在的孩子都怎么了?

第一,你倒是喜欢人家,人家喜欢你吗?

第二,你倒是跟他上了一个高中。那到大学怎么办?万一他没考上大学,你是不是要跟他一起辍学?如果他考一个不好的大学,你是不是要放弃更好的大学跟他在一起?

第三,你跟他在一个高中又有什么意义?中学生就算你们互相喜欢,还不是分手。你们还能外面买套房去登记吗?年纪也不够啊。那既然大概率是三年以后就要分手,那你现在跟他在一个高中又有什么意义呢?就为了上学放学能够一起走?

第四,你看看你爸你妈差几岁。等你真的到了结婚的年纪,能和你结婚的女生现在估计还在上小学。世界那么大,出去多看看,一般来说大学毕业那年回过头去,你会发现当初的自己是多么幼稚。


user avatar   inickel 网友的相关建议: 
      前年的时候看了一次,觉得还不错,为什么那么老的电视还这么有影响力和吸引力呢。
user avatar   xzclass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了下其他回答,开始了开始了,大吃性别对立红利的选手们终于找到了终南捷径,开始蜂拥入场。

男权的狂欢?可把我逗笑了。咋什么问题都要被扯到男女对立?提到男权男性狂欢这类词汇的回答我看了一下,多数就是扯两句这个事,然后开始天马行空的扯男性猥亵强暴女性的必然性,男性原罪论,男性阴谋论,和这个事件几乎没得实质关系。反正干掉就事论事,就是顾左右而言他,现编。该群体已经找到了一个基准点来撬门,反正都是男人的问题,男权的错。wtf!这事儿最后都能拿来攻击男性,是在下输了,是在下见识浅薄,毕竟我是屏蔽了X爵的男人,对线经验没有。

一直坚持只用学姐学弟来描述当事人,院校之类的都没有带,因为我一直认为这首先是一个不懂法的事件,有罪推定,个人执法,发起网暴,结果遭到反噬,应该引起深思的是校园普法教育的必要性。

同时我一再强调女孩子遇到这种事,完全拥有站出来和嫌疑人对线的权力,向群众寻求帮助更是合理的补充,向警察叔叔求救是必须的流程。女性已经开始意识到勇敢面对侵害,不因为忍让而放纵犯罪嫌疑人,我个人一直赞成这种意识的提升是社会的进步。

同时的同时,希望女孩子们能勇敢反抗侵害但不要学某些人疯狂输出,一切应该交给公权力来执行。多余的额外操作有时候会得不偿失,到时候有理变无理。

我一直关注的点都是程序正义,却总是看到有些回答不断的强调性别区分的重要性。。。这口饭真的那么香以至于可以不顾事实颠倒是非?

在我看来,这是大吃性别对立红利的选手们的狂欢。写着写着,我感到了醍醐灌顶的力量。突然就不再奇怪学姐为何业务能力超纲,流程有那么多损人不利己且违法的盘外招了,这不就是必备技能么?

原回答:

一个不同角度。

上海和哔哩哔哩合作的这个派出所故事,这字幕每一集都有。

很巧的是,该剧开局没多久,里面就有一个地铁摸人屁股的事情,最后该嫌疑人被刑拘。

看看人家姑娘是怎么处理。再来看看这个学姐怎么处理的。(补充: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现实中的女性,多数也并没有某些平台上那么疯狂无序。)

没有人会禁止女性主张正当合法的权益,但多余的盘外招造成的反噬,那就只有两个字:活该。

流程上,拉住嫌疑人,大声呼救引起关注,然后报警,这都没问题。

但是谁给她的权力扣人家身份信息发布隐私?还没确凿证据甚至没看过监控就一口咬定自己脑补的案发经过?并以自觉风趣幽默的口吻直接写定罪申明的?

谁?到底是谁?

至于后续道歉的那个操作,就更奇特了。我要推给学弟一句歌词让他多唱唱:你伤害了我,还一笑而过。

最后再老生常谈的废话三句。

男孩子一定要学会保护自己!

男孩子一定要学会保护自己!

男孩子一定要学会保护自己!




     

相关话题

  计算机视觉是否已经进入瓶颈期? 
  这样的AI是真的吗? 
  如何看待部分地区运营商下架 4G 套餐,5G 套餐无法改 4G 这一情况?消费者应当如何维权? 
  现在AI是不是不行? 
  战斗机真的可以主动中断通讯吗?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为什么傅里叶变换可以把时域信号变为频域信号? 
  5G 甚至 6G 时代到来会不会对前后端技术产生颠覆性影响? 
  这样是不是就可以把人类的所有图像内容穷举出来了? 
  如何评价 DeepMind 发表在 Nature 上的使用深度强化学习对托卡马克等离子体进行磁控制? 
  如何看待Yoav Goldberg 怒怼来自MILA的GAN for NLG的paper? 

前一个讨论
哔哩哔哩 2020 Q2 营收同比增长 70%,超出预期,如何看待 B 站的未来?
下一个讨论
拍累托最优和功利主义有区别吗?





© 2025-05-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5-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