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定远镇远为何无法击沉敌舰? 第1页

  

user avatar   xue-yu-gu-lang-h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是打得中打不中的问题。

  1. 定镇的主炮只有25倍径,炮口初速只有不到520m/s,加上架退式黑药发射药火炮惨不忍睹的射击速率…
  2. 定镇惨兮兮扛着六分仪测距,隔壁联合舰队一堆合像仪测距。考虑到当时北洋拉横队突击,双方交战距离变化速度快…算了,305/150就这么点射击效率,用六分仪慢慢测就慢慢测了
  3. 船体海上航行摇啊摇摇啊摇,舰炮又没有加装稳定器,反正两边都是方位角+距离角标定了开火,命不命中看运气,谁打得多谁中得多呗…

之后就是命中后的问题了

  1. 305主炮穿甲榴弹弹重292kg,内含黑药装药10kg(多少配平用的沙子不知道);穿甲弹弹重325kg,无装药。隔壁联合舰队都是一群连4英寸装甲带都没有的裸男,三条三景都是靠2英寸穹甲保命的…就算被305铁坨砸中打过穿都足够让半条船处于震撼状态……
  2. 当然也不是没打中,比如平远一发260把松岛舰体串成糖葫芦,320“巨炮”打成残废;镇远两发305一发完全破坏一侧4门120炮炮位,另一发命中堆放弹药造成120炮炮廊大火+多次爆轰+xxxx(某魔法雷霆估计会给个断裂判定)


以上是史实,以下胡说八道ing

想把一条船弄沉,在没有冲角(what?)、航空炸弹、鱼雷、反舰导弹和通海阀的情况下是很困难的。比如说为啥北洋致远经远沉了呢,一个是没装甲带的穹甲巡洋舰,一个是装甲带被打崩落的装甲巡洋舰(what?),拿缺乏装甲盒的巡洋舰当战列舰A联合舰队速射炮,摆明了和上层建筑全毁+进水过不去(联合舰队:我怎么拿巡洋舰摆战列线和铁甲舰互射)。那么问题来了,为啥松岛这么个裸男吃了两发305一发260仅仅是全舰死伤百人(what?)+失去作战能力呢,只能说北洋理想丰满现实猎马:“设想:风平浪静打固定靶训练7km外放羊305水线下给你打个对穿,把你联合舰队旗舰骨灰扬了;现实:实战1500m老子的老爷305能摸到对面就不错了,还讨价还价打水线下……”于是乎世界海军快快乐乐走向了风帽被帽穿甲榴弹一发打进你装甲盒然后bong把全舰骨灰扬了……后来发现隔着114514km能打出几轮跨射就全舰板载然后改行战巡机动静观其变,解决对面铁王八还是靠1000磅/500kg好了……

(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现在DD们一个个裸奔,扛着一堆坑和一根小水管撒欢)


user avatar   xichuangyuey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都没命中几发,能打沉就见鬼了,双方命中数差着一个数量级好么

还别说什么打沉不打沉的,镇远被打到纵倾,舰艏吃水加深一米,再看看蝗国有谁被打到进水减速了?

至于说命中数量低的原因,看图


来自G. Noel写于1874年的论文The Gun, Ram and Torpedo,注意比例尺,看看低射速黑火药重炮时代的典型交战距离是多少,大东沟交战距离又是多少。

而且哪怕是图中如此近的距离,实际效果也不好。这论文三百来页,其中单独拿一章说这个事儿:炮击这玩意儿,打也打不着,打中几发也打不穿,能打穿的那一两发也没啥用,最终还得靠撞击。更不用说往后大家发现黑火药会早爆,纷纷把黑火药倒了填沙子,炮击效果就愈发不行了……


user avatar   acomlf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定镇管子太粗了。233333……

要明白定镇在大东沟时代的表现首先要明白那年代的海战思路与海战的方式。可以先从我之前的这个回答入个门。

铁甲舰时代是一个海战技术飞速发展,飞速进步的时代。在短短的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铁甲舰由“光荣”号一直进化到了“无畏”号。

整个过程当中海战的专家们都在不断的研究,试验,再研究,再实验的反复曲折上升。所以那年代出现了历史中少见的战舰还在船台上就过时的奇迹。

一直到无畏号之后海战才最终进入稳定的面多加水水多加面的状态。并统一了制海权的绝对争夺方式。

但是在之前无论是汉普顿锚地战、锡诺普海战、胡阿斯卡号的一系列海战、利奥岛、大东沟海战都对当时的海战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那段时间的战舰设计也是左摇右摆,一直没有一个绝对能有压倒性的理论。

甚至一直在卖萌的呆利还为世界提供了一种流行一时但最终被证明无效的错误路线。

这一历史过程一直到毛子看拟强大的舰队在日本海的洋面上折戟沉沙,汉斯看拟风光的破交船队在南大西洋被牛家无伤吊打为止。世界海战思路才再一次找到了一本绝对管用的武林秘籍。

所以处于思路正混乱时代的北洋水师和联合舰队这种原本就师从他人,且没有自己建队思路的舰队自然就处于被他人所影响,甚至被决定的地步。

唯一的区别就在于联合舰队或者说本子有自己的野心以及为此而付出代价的决心。并且还有一个世界一流列强支持。所以联合舰队能够在困难当中进行试错,并保持持续的对新技术的追求。哪怕是错误的理论面对一个猪对手的时候依然产生的正面的结果。

而北洋水师虽然相对更处于一种正确的建队思路当中。但却因为官僚的作风和领袖的短视,加上团队管理上的腐败而失去了在变革当中成长的机会。

北洋的问题展开太复杂,主要是人事和权力的斗争。在谈丁汝昌的时候我多少谈到了一些。虽不全面可以为作借鉴。这里不再展开。

继续题主的问题。

我在开头点题里就说了北洋水师未击沉敌舰是因为管子太粗并不是开玩笑。在上面的回答:“为什么中国人发明了火药结果甲午海战军舰上都是穿甲弹”这个问题的回答里,我详细的介绍的那年代的海战主要方法。

第一是给敌舰开出足够的大洞,使敌舰损管失效最终沉没。我们后面可以称坚持这种方法的海军为开洞派。

第二是利用大火将敌舰烧掉。我们后面可以称坚持这种方法的海军为烧船派。

第三是直接登船,通过人力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最终抢到敌战舰。这种可以称之为发疯派,由于战例过少直接被淘汰了。

其中之前的回答里并没有对第一种方法进行展开。实际上第一种方法,即开洞派里还有两个分支流派。

第一是火炮开洞学派。即利用炮弹来在敌舰身上开洞,并最终击沉敌舰的方法;第二是使用当时比炮弹更不靠谱的鱼雷、杆雷或是冲撞来产生击沉敌舰的结果,我们可以称之为混战派。无论是利用哪一种方法都是追求对敌的损管快速失效的方法上产生敌舰沉没的结果。

当然对于一些海战思想落后的国家来说,在当时混战派凭借着更廉价和感观上惊人的效果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为了许多国家的大臣们心中的最优解。甚至连法国这样的世界主流列强都产了的“绿水学派”。可见李鸿章在当年迷恋鱼雷真不是因为他傻,而是全世界就没几个真正在实践过少的情况下找到真理的精英。

好的又跑题了,回到正题。

当时北洋水师和联合舰队走的正是我列举的路线中的两条相反的路线。中国是师从主流学派当中的开洞派,也就是第一种方案。联合舰队则是师从开洞无力情况下选择的无奈的挣扎的烧船派,也就是第二种方案。当然如果只算三景舰的话,那么本子不但是开洞派,还是开洞派里走火入魔的产物。但是本子实际上除三景以外的战舰都没这么极端,并且三景的三门巨物也没产生什么软用。这里就还是称之为烧船派。毕近从清代一些流传下来的北洋水师的战后照片来看,本子在海战当中最有效的战果都是——烧。

由于题主的问题这里只谈开洞派。我在“为什么中国人发明了火药结果甲午海战军舰上都是穿甲弹”这个问题的回答里已经提到过了,开洞派的诞生离不开一种新式武器的上舰。

那就是大名顶顶的——爆破杀伤榴弹。也就是北洋影视品作品里常提到的“开花弹”。

这种新式的弹药很早就诞生了,但一直得不到主流海军的运用。其管理的危险性也让大国海军对于这种新式装备有一定的逆反心理。毕近对于英法这样的绝对列强来说,用普通的炮弹一样能达成目的,那对于平时危险系数较高的武器自然不怎么感兴趣了。并且对于传统的坚持在军队里很多时候就反应为固执的对传统武器的使用上。

而往往只有那些即有开创性精神又对海战理论了解不多,同时又没啥所谓的底蕴的海军才会创新性的使用这些危险的武器一样。当年足够浪又足够弱小的毛子海军就选择了这种武器,并在海战中产生了决定性的战果,最终催生了铁甲舰的诞生。

而铁甲舰成为主流后又将海战武器特别是火炮的理论定义为“大管子=好效果”。

其中北洋水师的思路就是如此。所以哪怕2K出头的巡洋舰也背了让人吃鲸的210的大水管。从后世战舰水管越来越粗的发展趋势来看,这并没有错。但是没错的只是思路。在具体问题上要具体分析。

开洞学派的核心在于你要击沉敌舰首先得开出比对方人力损管能管得过来的洞。因此开洞的速度得比人家损管的速度快。这样敌舰才能在海战当中沉没。类似于北洋这样能够在敌舰身上开出洞来,但是开洞的速度不够快。敌人依然是不会沉没的。

因此开洞学派为了成功的将敌人击沉,是有两个战术上的不同方法的。

第一是在开洞的同时使敌人无法损管,最终因损管能力弱于开洞速度,而沉没。

第二提高开洞速度,使敌人手忙脚乱,最终就算有人也管不过来天量的洞口,最终损管失败而沉没。

如果是使用第一种方法,在当时也有几种执行思路。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大量对敌人员进行杀伤减少敌人损管人员的数量,进而使敌损管能力下降。第二是在敌人战舰上大量制造火灾,使敌人必需投入人力进行灭火。也可以降底敌人有效的损管力量。

这两种方法都可以通过增加小口径火炮的数量以及大量发射能制造火灾的爆炸杀伤弹药来实现。所以在当时的海战当中双方都会在开洞的同时尽量攻击敌人甲板或是无防护区域,大量杀伤敌人有生力量,并尽力通过炮弹的爆炸来放火达成减少敌人损管的目的。这一行为有个形象的形容词叫——洗甲板。

至于提高开洞速度这个方法就不用说了,只需要增加主炮数量压死敌人就行了。

但是我们观看北洋水师的战舰就可以发现,北洋的战舰显然走进了一个级端。过份追求对敌开洞的能力,使得定镇具有305的主炮,巡洋舰具有210的主炮。但是除此以外副炮希少。

因此北洋水师的战舰即不能有效的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又因为爆破杀伤榴过少而无法在敌舰上放火。因此在整个大东沟海战当中日舰被命中的数量都非常的有限,因此日舰都可以进行有效的损管,使战舰保持不沉。

例如镇远的两次305毫米主炮射击击中了松岛,其中一枚直接从一侧射入另一侧穿出未爆炸,另一枚则爆炸并当场击毁正在装填中的4号120毫米副炮,炸死28人炸伤68人,引起的大火还间接损毁了另外三门120毫米副炮。要不是火势控制及时,松岛的弹药库差点被引爆。战后,松岛被迫被送往吴港修理,并且将桥立号作为旗舰使用来代替松岛。

但这样巨大的损伤实际上并非是镇远炮弹上的那些少量黑火药所引起的。实际上是因为日舰上的大量弹药在战前被提升并推放到甲板上被镇远的炮弹命中引起的寻爆所引起的。

而镇远的两发305命中的其实是无防护区域,哪怕是150炮,甚至是4.7寸炮同样可以对这里形成有效的杀伤。那如果将一门305换成大量的副炮会更好提升对这些无防护区域的伤害的压制。或是造成更多的寻爆。

并且由于副炮发射速度更快,则能更好的压制敌舰,造成敌人员的损失或是造成不可控的火灾。甚至如果能够在战前将所有架退炮都换成当时正流行的速射炮,那么可能结果就完全不同了。

所以北洋水师的问题其实是在于战舰在设计之前提出需求的时候由于整体管理层迷信于开洞能力而无视于开洞速度的重要性和对敌损管人员的限制与消灭的能力。最终将战舰设计成为了碰上装甲舰也有一战能力,但是面对损管得力的战舰就无法快速有效的击沉的囧迫境地。

所以北洋舰队的结局体现的实际上是当时的北洋决策者在吸收了部分知识以后对当时的海战不能产生科学的分析与模拟,只自我感觉的去要求设计师设计出自己想要的产品的落后心态。

当然这也不能全怪北洋从李中堂到下面的各级官僚。毕近新时代的人们可以在事后猪哥亮。但在那个时代看不清时代的脉络的人其实才是主流。

虽然北洋水师的战舰在面对联合舰队的时候被证明缺少开花弹致使放火能力与附带伤害过小。副炮过少使得对敌人甲板的压制与消灭敌有生力量不足。但是在那个时代里看这样去设计战舰却有一定的战略价值。

因为在北洋水师初创的时代里,联合舰队都还不知道在哪。满清的主要对手是以入侵中国进行经济略夺为主要目的的欧洲殖民者为主。而欧美人船坚炮利的形象在满清精英当中深入人心。因此管子如果太细了自然是对敌人隔靴搔痒一样毫无效果。毕近定镇还处于方案研究状态的时候约翰牛就已经下水了“不屈”这种铁王八。

虽然不太可能开到远东来欺负一下满清,但是哪怕是牛家的那些主装甲带厚度动不动达到200MM以上的一等巡洋舰来一条也不是普通巡洋舰上的150MM的小细管子能开得了洞的。

因此在速射炮还没有诞生的年代里具有对敌舰开洞能力的战舰才具有对等伤害的基础。也才具有威慑敌人的能力。不然装一堆的小水管去洗人家的甲板却无力对敌人开洞那就本没倒置了。最终结果必然是敌人有损失,但你被人揍到海里去了。

所以出于出欧洲列强的恐具的心态下,北洋水师的战舰都是畸形发展,猥琐发育。发展到极致就是2KT身板背210的致远级和济远号这样的小船大炮的畸型。

而这些战舰在当时火炮有效命中只有5%左右,射速在4-5分钟每发的年代里是根本无法完成有效在敌人身上快速开出超出敌损管能力的洞并导至敌人最终沉没的结果的。

所以北洋战舰即使有限的击中的敌舰也因为数量过少而未产生有效的结果。

相反的例证就是对面的本子,本子的联合舰队管子不够粗,所以对定镇两巨舰始终无法形成有效的杀伤。但是他们的爆破杀伤榴弹以及部分装填有苦味酸的高爆弹药却可以快速的对北洋的无防护巡洋舰和穹甲巡洋舰形成有效的杀伤。并且通过速射炮进一步扩大的命中的数量。使得北洋水师的战舰的人员被有效杀伤,或是只能不断救火,无法进行有效的损管的基础上导致战舰最终损管失败而沉没,在大东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所以综合来看英国人事后的评论是比较中肯的,英国海战史学家评价:“大东沟海战的结果是双方对海战理论无知的产物:假如日本多了解一些海战理论,就根本不敢挑战实力更强,拥有坚不可摧铁甲舰的北洋舰队;而假如北洋舰队多了解一下海战理论,又怎么可能在拥有大舰巨炮的情况下仍然以0:5的悬殊“比分”惨败呢?”


user avatar   bs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引用一下在战争期间担任北洋海军总察的德国军官汉纳根的说法:

日军第一群队想要集中力量击溃我2艘铁甲舰的目的十分明显。此次海战的数周之前,我舰渴望能够补给开花弹,然而“定远”“镇远”铁甲舰每舰仅有55颗平均每门不过只有14颗海战开始一个半小时后已经一颗不剩,之后不得不使用实心弹继续射击,但是日本军舰没有铁甲实心弹的破坏效力极其微弱

按照汉纳根的说法,北洋水师在9月17日的海战之前,平均每门305毫米炮只能分到14枚高爆弹,也就是说总计约112枚高爆弹。不过在另一份报告中,汉纳根的描述有所不同,他声称北洋舰队原有64枚305毫米高爆弹,战前又补充了58枚,也就是总计122枚。

我舰弹药之不足,早在一个月前就已经通知军械局,但军械局对此毫无反应。当时“定远”“镇远”除已有的64颗开花弹外,还要求再补给360颗,使2舰的弹数达到总共424颗,每门炮可以分摊53颗。然而,军械局却公然说按照规定给2舰补充58颗开花弹就已经很充足了。我等后来以电报催促多次,最终没有再送来开花弹。战时我舰不得已而使用实心弹,因为日本军舰没有一艘是舷侧有装甲的,所以实心弹的攻击效力甚是薄弱,只不过给其造成很小的伤害。

112和122刚好相差10,也许是汉纳根的记忆出现了纰漏,如果战前紧急补充的高爆弹数量不是58枚而是48枚,那么爆破弹总数就是112枚,刚好和前一篇报告对上。另外汉纳根在一封信件中还提到,北洋舰队原有64枚短高爆弹和3枚长高爆弹。

我的注意力,集中在弹药问题上。我发现我们的灾难在于,两艘铁甲舰的8门305毫米炮只有3发长倍径榴弹64发短倍径的、粗制滥造的榴弹

综合以上信息,管窥北洋舰队的305毫米炮弹供应情况,可以大致推断,北洋舰队原先储备有64枚短高爆弹和3枚长高爆弹,9月17日海战之前又紧急补充了48或58枚短爆破弹。因此,到9月17日,北洋舰队应该保有3枚长高爆弹以及112或122枚短高爆弹。

每门305毫米炮备有14-16枚高爆弹,于是到了海战的时候——

海战开始一个半小时后已经一颗不剩

从12点50分战斗开始,至少在舰队旗舰“定远”号铁甲舰上,到下午2点20分的时候,主炮的高爆弹(HE)已经全部耗尽,剩下的只有以沙子为装填物的无引信实心穿甲弹(AP)。

然而日本舰队的主力是没有舷侧装甲的巡洋舰,于是

实心弹(穿甲弹)的攻击效力甚是薄弱

而根据日方的战斗报告来看,北洋舰队的305毫米炮在海战中一共取得了约10次命中,下午1点14分对“西京丸”命中1发,下午1点30分左右对“比叡”命中1发。而其余8次命中全部发生在下午2点20分以后,除去下午3点26分命中“松岛”的1发长高爆弹以外,其余应全部为穿甲弹。根据以上信息,估计305毫米炮发射的100多枚爆破弹中只有3枚短高爆弹和1枚长高爆弹命中目标。

1点14分命中“西京丸”1枚

严重破坏了我士官室及附近上甲板的诸舱室。

1点30分左右命中“比叡”1枚

贯穿右舷舰长卧室,进入士官室,撞击后桅并爆炸,将甲板后部全部破坏并引起火灾。于是立即灭火,灭火之后在“扶桑”后方航行,余烬再次燃成火灾,而且火灾逼近机关炮弹药库、步枪弹药库不得已而向其注水有半数的舰员从事灭火,故弹药供给通道断绝,本舰失去战斗力,不得不躲至交战距离之外,欲进行应急修理

3点26分,命中“松岛”一枚

命中4号速射炮并爆炸,引起附近堆积的装药爆炸,舰体为之倾斜,白烟升腾,四周朦胧,火灾频发,遂立即组织防御。下甲板的炮员、弹库员等几乎为之死伤殆尽。很多12公分炮此时受到损伤,且其炮具、附属具及发射电池、电缆等破坏殆尽,四散飞离,很不容易收集整备。过了好久,才替换人员,重定部位,收集炮具,此时能够发射的12公分炮仅剩6门。
……
下午4时扑灭火灾

可以看出,不论是装药15.5千克的短爆破弹,还是装药36千克的长爆破弹,其威力都是相当可观的。如果汉纳根的设想得以实现,每门305毫米炮配备53枚爆破弹,也许会让更多的日本军舰遭受重创。

那么,日方的损失会增加多少?

以下做一个假设,假设北洋舰队得到了所需的424枚12寸短倍经铸铁爆破弹,那么在约4小时的海战中可以发射多少枚305毫米爆破弹,命中多少枚?

按照汉纳根的记录,“定远”的4门305毫米炮在海战的前90分钟发射了约55枚高爆弹。以此计算305毫米炮在海战中的实际射击速率,平均每门炮发射1次耗时6.54分钟。

每门炮6.54分钟发射1发,总计8门305毫米炮,海战持续4小时15分钟。以此计算,整场海战打下来,北洋舰队的“定远”、“镇远”能够发射约312枚305毫米高爆弹,按照217命中10的命中率来计算,可以命中约14枚(14.38),除去命中“西京丸”4枚、命中“比睿”1枚,其余9枚命中弹全部分布在本队的“松”“千”“严”“桥”“扶”5舰。考虑到305毫米爆破弹的威力,可能会使3-4艘日本军舰遭受严重打击,有一定可能击沉其中的1-2艘。

但即便如此,对于海战胜负也是于事无补的。305毫米炮射速太慢,操作迟缓,很难在短时间内发出足够的投射量,即使用大威力高爆弹击毁1-2艘日舰,北洋舰队的巡洋舰群也必然会被击溃并遭受重大损失。


在这个问题下,有人把甲午战争中的日本海军归类为“烧船派”,对此不敢苟同。日方发射的炮弹都会爆炸,但这不代表日本人一直在使用爆破弹。恰恰相反,日本人的大口径速射炮在海战全程发射穿甲弹,而且装填了火药的穿甲爆破弹。

日本人所谓的“钢铁榴弹”,不是爆破弹(HE)而是有装药的“彻甲弹”(APHE)。

在18世纪80年代,各国使用的穿甲弹仍然是装填沙子的实心穿甲弹。但是到1890年以后,一些国家成功研发了弹底着发引信,因此,有了弹底引信,穿甲弹也可以装填火药了。

日本在引进英国的120毫米速射炮时也引进了采用弹底着发引信的穿甲爆破弹,并且掌握了生产能力。120毫米炮发射的“钢铁榴弹”全部采用弹底引信,而且是延迟引信,一种延时7秒,另一种延时10秒。日本海军大量装备的120毫米阿式炮在海战中全程发射的都是这种“钢铁榴弹”。

一枚120毫米穿甲爆破弹可以穿透船壳,几秒钟后在船体内部爆炸,破坏内部的水密舱室,也许还会引起火灾。对于没有装甲带的穹甲巡洋舰来说,这是致命的打击。


user avatar   si-ma-yue-1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一说一,其实性价比最高的4K蓝光播放设备很可能是二手xbox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美国海军中途岛级航空母舰? 
  中国的 052D 跟印度 P15B 哪个更强? 
  大型商船战时能否被迅速改装成军舰? 
  驱逐舰火力通道数有限,为什么不上双吊臂导弹发射架? 
  为什么IJN在山本上台后改变了战略? 
  战列舰的舰首干舷设计与适航性? 
  巡洋舰、战列舰、铁甲舰、前无畏舰、炮舰、岸防战列舰等概念之间如何划分? 
  为什么抹香鲸潜水深度能达2000—3100米,潜艇只有几百米? 
  英西海战怎么回事,无敌舰队为什么会输? 
  如果中途岛海战后日本海军突然得到一艘尼米兹级航母,会对历史产生什么影响呢? 

前一个讨论
一只金渐层猫舍的价格是2w-5w,是猫舍骗我还是真的需要这个价格?
下一个讨论
男生不想为难家里买房子怎么办?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