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国家当年没有将西交大、西工大和西军电搬往西安,结果无非就是......国家把“西清华”、“西北航”、“西电”(怎么还是你?)安置到西安罢了,因为西安高等教育上的高置是那个年代必然的。
西安是“一五”计划中接受项目最多的城市,156个项目中一共接受了17个,后来又增加了“真理”发动机这种直接关系一个核大国根本安全的工业(相比之下那时航天反而不是那么重要)。这使得西安一度成为保卫我国国家安全最重要的城市(从国防工业角度考虑)。
看一下今天西安最重要的工业产品,即使是改革开放后因错事很多机会而导致经济相对一线城市较落后,作为一个军工重心的西安依然对国家而言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大国可以少几个厦门温州那样的沿海经济较发达城市,但不能没有能生产火箭和战略导弹、战略轰炸机、雷达的内陆工业基地。
这种背景下的西安,必须配置全国一流的工科大学,就算50年代不把交大、华东航空学院迁往西安,也会把清华、北航这样水平的工科强校迁往西安。然后改革开放以后,陕西经济在全国的排位下滑,这些高校与沿海的表亲相比较在经费、生源上逐渐衰落,结局并不会有什么不同。
更新一下,评论里有人说西安改革开放后GDP排名一直在上升。总体的确是上升的,但中间有过波折。
但GDP之外的一些数据排名并未上涨。查到了1984年西安的人口、全民单位职工平均工资和大学生数量,西安分别是当时中国的第10、第11和第4,但工业、重工业、轻工业产值反而都在20位左右。
有没有谁有一五计划之后的1958-1960年左右的全国城市工农业生产总值排名?
西安的高教会比现在相对差一点呗...西安的国家命脉性重工业会少一点呗...山里的国防和基地招人会难一点呗...
不过,如果把它们放在京沪,我倒是知道国家肯定多少受些影响...
比如,军工重校,离日本防控区近一点呗。国防重校,离美殖军萨德近一点呗。然后,搞战略的时候,为了保护它们,多让渡点国家利益呗...
比如,让这些好不容易培养出的高精尖人才,在繁华富庶的大平原城市、港口城市里,多一点流恋呗...看到藏在西部高山里的机密航天航空导弹什么的军事基地,会感觉更加陌生呗,然后就不想去了呗,留在大城市里搞金融赚快钱多好...
把它们全都留在东部沿海的繁华地带,历史上不是没干过。咱大民国,从开战到首都沦陷,区区5个月嘛...要不是老蒋在中原大战后绥靖争取了几年时间,要不是四川军阀被及时平定交出西南,要不是西安事变张学良主动戴罪离陕交出西北,他猫都不知道往哪猫,只能在东部平原上等着灰飞烟灭。
战略这东西,不是看眼前利益的。平原和高山,内陆和沿海的地理条件各有利弊,各有功能定位。上海的地理,就是最好的刷工业刷gdp赚全球利润的区位,但西安,别看gdp不高,但这地理就适合放那种不计入地方GDP的工业和相关学校...
新中国为什么要把这些命脉国防工业和学校强行往西部的群山之间迁?是为了发展山区?是为了战时为刀俎下鱼肉,盛世是香饽饽的,你东部平原沿海地区的良港城市,通过海洋贸易赚的盆满钵溢,一片繁华时,有高山壁垒的西部做后盾,在你身后给你撑腰:丫的谁要敢动我经济中心上海,我藏在一二地理阶梯高山之内的大国重器轰死你。
但你要把大国重器和支撑它的配套都放在沿海平原,鸡蛋全放在那个最漂亮却最单薄的篮子里,就为了给已经全国数一数二的国际大都市锦上添花,再刷点GDP...民国之殷鉴不远...
而且还真别拿西安和兰州比,不是地域歧视兰州,实在是兰州就是一条藏在山里的河沟,西安却是藏在山里的大块平原,既紧邻东部平原,日本人又干不下来,这地理优势不是一般强...所以“一五”国家狠砸这个城市。其实宝鸡和咸阳,在那个年代也比一般的普通城市得到更多的布局倾斜。
而且牢骚就业的就别说什么没这几所学校,西安和兰州太原什么的一个水平了。国家一五真正给西安布局的底子是靠当时全国最多的重点项目布局,独占鳌头的一市就十几个苏联援建工业。你们的学校虽然好,但只是服务于这些工业的配套,是配合国家战略,不是国家围着你们搞高校封神榜。你们可以抱怨现在西安没有给学校更好的发展支持(其实西安本身市区的用地指标就紧,因为历史上那个完整的西安现在被分成两个地级市了),但别动辄拿国家的战略当靶子。这些学校迁来的时候,两弹一星连个影子都没有,谁敢拍胸脯说会一直和平?好得也是名校生了,一点历史常识和知识素养都没有。还认为三所学校能决定一个城市5000亿以上人民币的GDP?开什么玩笑,这种水平都能上这种学校,我倒是相信你们说的,这三所学校滑坡太厉害了,什么人都进来了,既没严谨的作风,又没艰苦报效的志向,养少爷啊,但少爷你得看准城市和校名,填对志愿啊...
你们都忘了为什么报考大学,叫做“志愿”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