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平权的条件下,多数情况“女士优先”没有意义,但万事万物没有个绝对,部分情况下我认为“男士优先”、或者“女士优先”都是很有意义的。
男女平等,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的“男女平等”。考虑到男女生理结构的不同,确实有些岗位/工作会更适合某一性别的。
高负荷的体力劳动一般情况是更加适合男性的,毕竟对女性身体伤害较大,企业在考虑公司利益的角度,也会优先挑选男性,我觉得无可厚非,当然如果有女性确实在高强度体力劳动部分非常有天赋,也应该获得同等对待,但这属于极个别,毕竟生理因素挂钩。
另外某些场景,我认为“女士优先”也很有意义,多数女性相比男性,在“情感的细腻”、“皮肤的精致程度”等方面普遍优于男性,某些场合,希望女性特别的美、细腻的情感能更好的展示,男性女性都会忍不住想让“女性优先”。
反正,我的角度是:合适比绝对平等更重要。让男性、女性各自与生俱来的优势能更好的展现,是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还有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嘛,男女在一起干活还能有奇妙的化学反应,这是造物主给予我们多么奇妙的事情~
最后坚决反对答案中部分“伪女权”观点!
按题设条件,确实没有意义。为什么?因为这个规则的内核是父权社会的逻辑,不符合平权运动的价值导向。
高票答案都很好地从“优先”的虚伪性分析了这个习俗的本质,不过我发现大家都忽略了本体论的问题呀!
简单补充下。
女士优先,英文写出来是ladies first,注意,此处的lady并不是指所有女性人类个体,而是指在男权价值体系,在父权规则中符合一系列标准(如“高贵”、“美丽”、“端庄”、“丰饶”等词汇)的极少数女性。
虽然这个评价体系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有很大区别,但总的原则是一以贯之的,即有利于人类基因的延续。
所谓灾难面前让ladies先走,是为了保护和节约优质生育资源(小孩往往和妇女并列一起走,因为他们是生育成果),本质上还是在社会性中体现生物性,还是将被优先的女士当作一个物化概念看待。
并且,此种特权的执行者也仅限于绅士,也就是gentlemen,他们谦让女士是美德(仆役马夫服侍女士那叫本分)。所谓绅士们,是有资格被称为先生(sir)的人,他们同样也仅仅只是男性人类中符合父权规则下一系列标准(如“有产”,“受过教育”,“拥有勇气和美德”等表达)的极小一部分个体罢了,当然,显而易见的,绅士们同时也充当父权体系的维护者。
所以,平权运动的体系中,这种农业社会的道德规范没有意义,甚至具有反作用。
当然,以上只是理论探讨,现实操作中我个人是没有办法超脱于规则要求的,因为社会行为的仪式性和社会规则的运行节奏是无法用话语解构的。
注:为方便读者理解,我刻意选择了较为西方化的语汇来描述对女士和绅士的定义,在另一套体系中,此类标准虽形式殊异,然内涵一致,不做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