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比较简单的考虑过这个问题。(这个答案可长可短,长的话可以写一万字,就简单答一下吧。)抛砖引玉一下。
一、山西历史地位的转折——北汉灭亡
一个地区,在历史上,要么因为战略地理位置重要而显赫,如幽燕之地,连接华北平原与大草原和东北。要么因为经济发达显得格外重要,如江南。山西在历史上曾经长期雄踞一方,但是到宋以后,由于幽云十六州被割让给辽朝,对于中原王朝,山西的战略价值丧失了。举个例子,一栋房子,最起码要能够遮风挡雨才能够住人。如果屋顶没有了,这栋房子就不能叫房子,也就不能住人了云州等州被割让,等于山西这栋房子的屋顶没有了。山西北部被异族占据,导致四面都有天险的局面被打破,北方少数民族可以长驱直入,山西不再成为抵抗北方少数民族的桥头堡,反而成为辽金南下的战场。金元以后,大一统的到来,山西的战略地位进一步下降。整个中国的战略轴心东移,变为北京——江浙线。君不见靖难之役,朱棣从北到南,主战场是山东,江苏。山西的战略地位下降可见一斑。
总体而言,大致在宋太宗赵光义979年攻克太原之后,山西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就开始衰落了。在此之前,是吊炸天的存在。最巅峰的时期,大致就是从北魏建立到五代十国吧。总结起来,第一次巅峰,北朝时期。第二次巅峰,五代时期。具体看下文。
二、山西的地理优势
处在北中国东西南北交界的地方。西临黄河,北面是阴山以南的大草原,再往北是大漠。东 面是绵延千里的太行山,南部是中条山以及太行山系,其地易守难攻。山西自成一体的地理体系,进可攻,退可守,同时在封建时代,能够拥有自己的骑兵,因为背靠草原。尔朱荣在秀荣(山西北部朔州)建立起一支铁骑,李克用父子沙陀骑兵扫灭黄巢起义军。这种得天独厚的资源,是河南、山东这样的北中国省份无法比拟的。
南北向上,山西处在农耕与游牧的交接地带。山西北部属于游牧,中南部又属于农业,是中原王朝与游牧民族交锋的前线。山西尤其重要。五代时期,河东势力多次南下征服河南,例如后唐就是从山西出兵扫平王镕等势力,然后南向与后梁争夺北中国。其后石敬瑭、刘知远,都是从山西发难,占领中原,号令北中国。
东西向上,山西又处在河北平原和关中平原的交界处,一旦东西分裂,山西又是枢纽。关中势力占据山西,就可以兵出太行山,直捣河北平原。北周武帝灭北齐就是这样的路线,先取晋阳,后取邺城。同理,东方势力占据山西,一样可以兵发关中。李渊父子太原起兵,西向取关中,最后坐拥天下。
至于为什么山西的地缘地位自北汉之后就不行了。因为北汉之后,山西是残破的,中原势力整体是衰落的,使得地缘热点转移到更南方,更东方,山西的地位自然下降了。同时经济重心的南移,加剧了山西的衰落。即便是后来的晋商,坦白说,也难以改变山西落后的面貌。因为自明清以降,南方已经完爆北方了,遑论山西。
三、细数山西历史上的分段
(一)春秋时期。
山西南部诞生了强大的诸侯国晋国。晋国在春秋时期相当长的时间段内是霸主的存在。山西的地位因此非常吊。
(二)战国时期
战国来临的标志是三家分晋,三家分晋的源头是赵襄子在晋阳(今太原)联合魏、韩两家反击智伯成功。因此山西的地位自不必说。其后成为秦魏、秦赵争夺的前线。长平之战,关东六国彻底丧失反击秦国的能力,就是在山西举行的。所以这期间的山西,一直是中国的地缘热点。
(三)秦朝
当时韩信在北中国走了一个大大的迂回,发生了那句耳熟能详的“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井陉之战,韩信以少胜多,打破陈余,击败赵国。此后韩信灭齐,与在河南与项羽对峙的刘邦成鼎足之势,但是韩信最后押宝刘邦,完成对项羽的战略包围,导致项羽腹背受敌,不得已从河南撤退,最后乌江自刎。
(四)汉朝(三国)
山西一直处于汉、匈对峙前沿。白登之围,马邑伏击战,都是在山西发生的。此时的山西,地位也不必多说。汉武帝反击匈奴,也有从云中郡(今大同)出兵。东汉时期山西比较平淡一些。但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并州一直是北方阵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并州较早的在袁绍失败后,归于曹操,不像孙刘争夺激烈的荆州等那样出名。但是并不代表山西就不重要了,因为接下来的几百年,山西将迎来巅峰时期。
(五)两晋
由于北中国在汉末之乱中遭受了极大的破坏,人口剧减。同时中原王朝由于自汉武帝开始的豪强士族崛起,到晋朝建立,晋朝并不是一个强大的王朝,而是一个有很多弱点的王朝。比如分封制、占田制等等,其实都有弊端。但是引爆晋朝灭亡炸药桶的,与其说是八王之乱,不如说是五族内迁。八王之乱,只是火星,加剧了少数民族摧毁中原王朝的步伐而已。
晋初有《徙戎论》,其时少数民族内迁已经有问题出现。山西首当其冲。匈奴、羯族等少数民族大量涌入山西,以匈奴为甚。之后八王之乱中,匈奴在山西南部平阳建国,最后兵发洛阳,摧毁了西晋王朝。此后,山西沦为石勒、刘琨等的争雄之地。
此后,前赵、后赵,前燕、前秦都围绕山西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前秦灭前燕,山西也是主战场之一。但是把山西带到巅峰的,是鲜卑族。是建都于平成(大同)的北魏。
(六)北朝(山西巅峰时期)
建都于平城的北魏,先是在参合陂打败了后燕,(嗯,大概就是慕容复的祖先之一吧),随后消灭了后燕。其后,太武帝拓跋焘西灭赫连氏的大夏国。南向与宋对峙。北边吊打柔然族。整个北中国,地缘中心在山西,唯山西马首是瞻。
即便是北魏孝文帝南迁洛阳,但是地缘与军事中心一直还在山西以及山西北部的六镇。这种政治与军事中心的分离,导致了北魏帝国内部权力架构的崩坏。六镇之乱,正统史书上称为“六镇大起义”名义上失败了。但是以六镇军人为班底的强悍军事集团,如秋风扫落叶般,扫平了河南、洛阳的那些汉化势力。这个军人集团中,最厉害的是三个人,尔朱荣、高欢、宇文泰。尔朱荣在河阴之变中,屠尽北魏汉化势力,在晋阳(太原)建立霸府,遥控洛阳。尔朱荣身死之后,高欢在韩陵之战中打败尔朱联军,同样在山西建立霸府,在邺城建都,依靠这种二元体制,小心的维护者汉族与鲜卑族在东魏(北齐)帝国内部的平衡。但是这种平衡是脆弱的。鲜卑化更深的北齐帝国,最终被汉化更彻底一点的北周帝国消灭。北齐被灭的标志性事件,不是首都邺城被攻破,而是北周武帝宇文邕在北齐军事中心晋阳歼灭北齐主力。李商隐有诗:“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说的就是这段历史。其后山西稳定,北中国也就稳定了。在这个时期,河南、河北、山东的地位完全是陪太子读书,跟山西的地位不是一个量级的。
(七)隋朝
主要舞台是李渊父子太原起兵,从山西直捣陕西,从陕西直捣河南,继而扫平湖北、河北,天下大势已定。由此看到山西的重要性。
(八)唐朝
由于唐朝前期与突厥对持,山西又涌到了最前线。突厥威胁消失后,在中唐,山西的地位又陡然上升迎来第二个巅峰期。但是此时的山西,已经丧失了北魏时期的那种巅峰地位。安史之乱中,由于朔方军的力保,山西不失,为唐军随后反击安史叛军保留了珍贵的根据地。同时安史叛军只能南下河南,攻取洛阳,占据陕西。战线与补给线过长,加剧了安史叛军的内乱。就是前方和后方经常叛乱。安庆绪、史朝义杀父都是这样的。山西的地位,到此都是很重要的 。晚唐,河朔三镇成为对抗朝廷的急先锋,河北暂且超过山西地位。但是到了晚唐,随着沙陀人李克用在河东站稳脚跟,山西的地位又一次陡然上升。
(九)五代
不细表,后唐、后晋、后汉,都是从山西崛起的,以太原为中心。野心勃勃的李存勖、石敬瑭、刘知远等依靠山西优势的地理环境,称霸一方,窥探着中原的动静。一旦有风吹草动,立即兵发河南,称王称帝。后周与北汉在山西爆发了著名的高平之战。刘知远的弟弟刘崇依靠山西,亲近辽朝,对抗后周以及北宋,居然成为十国中最后一个灭亡的。虽然山西再次登上巅峰,但是这些朝代都很短命,并且无甚建树。所以,山西这段巅峰不能和北魏时期比。
(十)宋朝
北汉被消灭,山西的历史地位宣告终结。北部被辽朝占领,中南部被宋朝占领。军力孱弱的宋朝无力北伐,同样,辽朝在檀渊之盟后也无心南进。山西被一分为二,不成为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自然也丧失价值。北宋末年,西路金军南取太原,东路取河北,北宋顷刻灭亡。
南宋时期,金朝占据山西,宋金对峙前线南移,山西成为后方,自然没有什么表现机会。
(十一)元朝、明朝、清朝
之所以这三个朝代一并说,是因为元朝以降,中国进入大一统时期,大规模长期的战争很少了,不光是山西,其他热点地区的地缘地位都下降了。靖难之役中,没有山西什么事情,反映出来了山西的地位的下降。山西此时主要是在北部,作为九边上的防御重镇,拱卫北京,但是战略地位其实是下降了。因为明中后期,来自东北的威胁日益加大,蒙古不再成为威胁明朝的主要力量。此时的热点,向东转移到中原与游牧对峙的北京附近,向东南转移到经济重心江浙一带,以纵轴为例,中国的中心线在不断东移,山西也逐渐退出了中国历史的中心舞台。
(十二)民国
民国时期,基本上是被阎锡山盘踞。但是山西随后沦为八路军、阎锡山、日本人、国军逐鹿的场所。所以,只要天下大乱,山西的地位就得到凸显。大名鼎鼎的晋察冀根据地就是代表。
(十三)共和国
我党执政以来,山西被定义为资源(煤炭)大省,与我的老家河南被定义为粮食(小麦)大省一样,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值了山西的发展。如今严重依赖煤炭的山西,受累于经济放缓、产能过剩等等,总之就是煤炭价格一路下跌。山西如今生态破坏,政坛严重塌方,经济低迷。可以说,跌入小低谷。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