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搞定高难度攀岩线路和创业成功,哪个更困难? 第1页

  

user avatar   ms-xs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管是巧合还是必然,我攀岩和创业两条时间轴是并行的。

在阿尔伯塔大学(UA)读机械工程时踢球比较多,室内体育馆是零下30度的冬天唯一能活动的地方。跑道边就是学校岩馆,路过多了就想去试试。

我常和初学攀岩的朋友说,我第一次爬完回家手指连键盘都按不动了。

那时候还没意识到攀岩这么上瘾,只觉得自己起床都变容易了——都是和自己较劲嘛。可能攀岩里有种下意识,遇到挑战正面刚攻克它,自己的能力等于克服过的最难的困难。

12年时实习在Suncor位于Fort McMurry(Fort Mac)的油砂田,鸟不拉屎的地方好处是时薪较高,坏处就是下班闲到爆。室友是我学校的好朋友,他所在部门经常需要周末加班,加班费是时薪一点五倍,挣得非常爽。京一也曾几次主动请缨加班老板都不同意,眼看室友赚那么多钱我很嫉妒,总想着不能浪费休息时间我也要做点什么补回来。

实习生班车上的保留节目就是互相吹牛逼,有个孩子说他去年自己做了台3D打印机,我一听心想

你都能自己做3D打印机,那我也能做啊!

没想到那一瞬间的想法决定了我这将近十年的轨迹。有次和朋友聊起来当时的想法,朋友说“有意思,你是因为挑战决定创业的。”

UA的岩馆从占地面积上说是我至今去过的最小的岩馆,但线路质量非常高布局也很科学。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定线员的攀爬动作有一种美感,舒展、协调又不失力量的展示。很少有岩馆抱石区和顶绳/先锋区混合起来,显然安全问题是其中之一,但这样紧凑的环境也方便搭讪,经常去的几个人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时间长了就会点个头打个招呼,哪天心血来潮就聊起来了,岩友还是很容易找到共同话题的。平时上课和中国人抱团较多,大三时才认识这一批同学以外的本地人。平时总爱和中国同学吐槽老外各种奇葩,真正和本地人有了交流和碰撞才能理解他们做事背后的逻辑和原则,成长背景不同导致互相不理解,封闭只能越陷越深,虚心沟通不仅能开拓眼界,最重要的是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当年在Fort Mac闲暇时光都用在了研究不同的3D打印技术,发现能自己攒的机器都是低端机,有实用价值的都是工业级,只能重金买。毕业设计时其中一个选题是3D打印解决无人机设计问题,抓了几个朋友一起申了这个项目。机械系的车间有一台Shell捐赠的Objet Eden系列3D打印机,正好是在Fort Mac时利用休息时间研究过的一款,项目做得很顺利,虽然机身太重没飞起来,但是答辩教授们也很满意,技术和材料会越来越好,他们看重的是我们如何利用3D打印的概念来提高设计到生产的效率。

毕业设计的小伙伴们,还一个白人没在照片里,我告诉那个韩国人很多人以为他是Jacky Chan的儿子,他问我:Is that a good thing?


大学时读的是Mechanical Engineering Co-op,意思是其中有20个月的实习期,13年毕业后已经有一点工作经验的我决定一边创业做3D打印,一边出于兴趣爱好在加拿大最大的户外用品店MEC兼职做售货员。一直觉得MEC上班是一件非常酷的工作,员工都是户外运动老手,讲个装备都是手到擒来,入职后才发现里面不懂装懂的也挺多的。

还记得培训最后一课讲自行车,很不巧我前一天和朋友聚会喝多了宿醉,课程开始后20分钟大概去厕所吐了5次,坚持不住跟主管说不舒服就回家了。一段时间我很费解店里居然没有因为这件事把我开了,后来和同事闲聊发现另外俩同事也有宿醉上班的经历,后来都好好地,其中一个因为别的事太优秀还被提拔了。

MEC的工作又是一个拐点,在这里学会了基本客户服务的原则,接触的绝大多数都是老外。说英语很容易,理解和表达到位很难,能生动有趣地把一件事物讲出来又是另一个段位。出国上学工作的人都有一种体会,从简到难:

和老外面对面讲话听懂

教授站讲台上上课能听懂

收音机能听懂

机场广播能听懂

打电话能听懂

真实的故事,我朋友打电话办宽带,排队1小时后印度大哥温柔Hello,我哥们果断挂了重新打。

我接电话的能力是在MEC活活磨炼出来的,每个售货员都有一部店内电话,顾客打进来总机转给你,彩蛋什么时候落到我头上真的毫无征兆,每次电话一响我都是这个反应

MEC的客户服务经验对我后来公司搬到温哥华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开始雇不起别人前台接电话后台刷马桶都是我一个人啊!

MEC几乎年年被评为加拿大最佳雇主之一,并不是因为这里薪资高。体制里很多细节是为员工考虑的,另外主管本身行事很人性化——都是户外爱好者,一般性格都是不错的。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下工作,又天天和自己喜欢的事物在一起,员工没有销售提成工作热情也很高。我在这里学到不能靠薪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先给钱再有热情和调动起来热情再加薪是有天壤之别的,花的钱一样多,而且后者更难做,但整个团队的氛围和工作效率就不一样了。

调动团队积极性是一个非常奇妙的化学反应,不可能有一个秘诀解决一切问题,最简单的就是守住自己的原则,真心实意为每一个人好。大三那期我在Edmonton市政府排水部门实习,主管Gary教给我很多道理,实习期结束告诉我任何时候我需要推荐信可以找他,即使毕业后不选择回市政府工作。

员工可能有两种,一种愿意和公司一起成长,最重要的是稳定轻松的工作环境;另一种志向高远,把公司当成长的跳板日后有更高目标。后一种没什么不好的,辞职不等于白眼狼,我帮他成长的过程中我也在成长,最后好合好散做好交接即可。

在MEC还遇到了我的登山搭档——Jason。打工时我们划水聊天觉得这家伙还不错,于是一起又去UA爬了几次墙,就从13年一直玩到了现在。作为独生子女总有点缺失,Jason就像我的亲兄弟一样。

19年时为 @户外探险杂志 供了两篇稿子,里面的照片全是我拍的Jason!因为Jason的拍照水平实在太差了,我也很想杂志上露个脸,扭捏地问主编 @壹小明 这张那张照片行不行,全被驳回... 去年12月攀冰时把两本杂志带给他和他女朋友,我说:

你看全是你的照片!你出名了,你要是去中国旅游都会有人问你是不是杂志里那个人?

Jason整体是一个很婆婆妈妈的人,不过我们都不是完人,无法忍受对方最差的一面就不值得拥有他最好的一面。


3D打印在13和14年正在风口,被媒体吹得连大象都能飞起来,可实际市场很小。为了扩展业务我们在Edmonton又加入了3D扫描,那时重特效电影越来越多,特效CG制作大量使用3D扫描,为了追逐更大的电影市场我们14年搬到了温哥华。

刚搬到温哥华时除了家人和少数几个前Edmonton的朋友谁也不认识,三点一线——家,办公室,岩馆。在岩馆办卡时需要身份证明,当时用的还是阿尔伯塔的驾照,前台拿过来说他也是埃德蒙顿刚搬过来的,于是闲聊起来成了朋友,这人叫Patrick。

岩友之间有一种很奇妙的信任感,我的英文还是不过关,需要一个本地人帮忙撑场面,做网站接电话一类。Patrick从兼职到全职的转变基本属于先上车后补票,公司收入情况不佳我并没有下决心把他转全职,但他主动天天泡在公司做网站干活了几个月,我实在不好意思才把他转正。

Patrick经常兴高采烈跟我说:“我们拿到了一个大单子!”

我:“太好了,客户什么时候给钱?”

哦我只是发了个报价。

有一定接触之后才觉得,这人其实是个草包,说起来头头是道最后什么都没落实。但公司总需要个人帮忙,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初创公司都有个烧钱阶段,启动资金是和家里借的。后来又陆续招了3个人,其中2个是Patrick的岩友,我16年开除了Patrick,有一个随后辞职了,还有一个一直工作到现在,后面陆续还有别的。

记得和一个客户聊天问他第一次开除员工时是什么感受?

我差点和他一起哭了。

真的,第一次开除别人,比第一次和姑娘表白还难。


自己开公司的好处之一就是可以安排自己的时间,坏处就是没有任何时候是下班的。前几年忙的时候也只是少赔钱,不忙的时候多赔钱。赔钱归赔钱,每年一两次进山和Jason浪还是不能耽误的。

爬山很奇妙,风险摆在那里,但冥冥之中还是很上瘾。经验逐年变多,我们的目标也越来越大,为了一座山头一条路线我们可以提前训练几个月。逐渐发觉,这山不是从山脚下开始的,我们几个月前就开始爬了。当我们开始把训练变长,收获变短,享受更多的是在路上的这个过程了。

行远自迩,登高自卑。

这几年成功登顶了几座技术路线,记忆最深刻最喜欢回味的却是那几次失败的攀登。登顶一瞬间的成就感固然很爽,但和我们那些苦逼故事一比就相形见小了。

Jason有一次问我,他哥哥住得离岩区近,夏天几乎每周末都去运动攀岩,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他还是感觉他自己更有经验,是个更好的攀登者。

我告诉他

因为咱俩在山里比较倒霉,出这么多状况还能活着回来,有用的经验全是从这些烂事儿里学到的。你哥只是周末去活动活动(跟做个课间操一样),能学到个球。

17年时我们终于成功攀登了Bugaboo地区的Pigeon Spire,虽然难度只有5.4,但这次攀登给了我们信心,敢去Dream Big。


公司的拐点出现在15年底,我们增加了移动扫描服务,是全世界首例,一下在温哥华打开了市场,并接到了第一部好莱坞大型制作——《猩球崛起3》。

有了一部高端制作经验之后,本地的其他剧组就敢用我们了。电影行业有个特点,口口相传比打广告好用一万倍。打开一个口子后面的业务就会源源不断,重要的是不搞砸保持口碑。

看似一部电影打开了我们的业务,其实不然,我认为是之前所有的故事才能走到今天

  • 攀岩对意志的锻炼
  • Suncor实习时给自己的挑战
  • MEC的工作经历

当年上大学时一起踢球的小红作为程序员帮我们做了很多后台软件,全儿现在是我们温哥华的经理负责运营,多年无利益瓜葛的交情有不一样的信任。

爬山是几个月的结果,工作其实是几年前的经历现在开花结果,现在的努力也是为了几年后回头看不会后悔自己今天没有认真。

温哥华市场打开后,我们决定回国开拓市场,有几点原因:

  1. 我在国内长大,语言有优势。
  2. 公司已经在国外有成功案例,打开市场应该不难。
  3. 当时国内影视业如火如荼,想赶上这个风口。
  4. 温哥华影视业跌宕起伏,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说起来简单,其实刚回国时一个圈内的人都不认识,父母亲戚没一个做文娱行业的,唯一一个沾边的是小时候做模型认识的朋友,顾老师。

顾老师比我大整整10岁,从模型论坛上认识的网友,第一次奔现是北京模型展,那时我还是初中小屁孩。顾老师曾经在剧组做过工作,刚回国时他也热心介绍过很多他的朋友帮我开展业务,各种原因这些人并没起到太多作用,不过现在也是很好的朋友。

回国前的一个月,我在领英上像一条发情的公狗一样到处加人,其中一个是VHQ的高管,我发信息介绍我们的服务他很感兴趣,把我介绍给他们北京部门的负责人,促成了第一单业务。

还有一个是丁燕来,当时我也不知道他什么背景什么来头也加了他的微信,2年后他作为视效总监负责《流浪地球》。

一起玩了这么多年的顾老师也是知根知底,从15年到今天我们在国内的绝大部分现场拍摄都有他的身影。小时候谁能想到那时候认识的朋友现在能起到这么大的作用?


18年的Athabasca北壁可能是对我攀登生活影响最大的一次,这次经历让我真正理解了户外品牌The North Face真正的含义。北壁通常是一座山最难的路线,因为常年处于阴影之中,被冰雪覆盖且陡峭,因此也是最直接最纯粹的攀登方式。

爬过几年后开始对登山路线有一种理解,不同的路线是有它自己的“美学”在里面的。每个脚步都是我们在岩壁上留下的曲线,是我们对攀登艺术的表现形式,仿佛随着海拔升高时间却在倒流。

攀岩登山有很多种,抱石、运动攀、传统攀、雪山,雪山格外吸引我的原因是我可以和搭档独享整个环境,没有任何人的打扰,专注于每个脚步每个岩点,全身心融入到环境中。

在山里摸爬滚打多了,回到城市中也对周遭环境同样敏感。几年创业也见了形形色色的人,很多人一定会成为一辈子的朋友,不管有没有利益关系。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别人的成功无法复制,同样的失败每天都在发生。每个人都是我的老师,包括我讨厌的人,时刻提醒自己不能成为他们。如果能从环境中的每一点一滴汲取,任何鸡汤成功学就都不需要了。


15年刚回国时有几次融资机会,那时满街的初创企业,互联网、独角兽、生态... 什么词儿大什么铺天盖地席卷而来。我一心认为不利用资本杠杆帮助我们迅速壮大,我们就是昙花一现。

在我无限接近接受投资时,是我父亲拉住我让我冷静下来。事实证明,我们是可以靠做服务一手交活一手交钱养活自己的,做一个小而美的公司也很香,有自己的乐趣、自由和热情。

很多影视从业者都怀念16、17年,那时候项目多,融资容易,很多项目都是赶鸭子上架,也导致内容质量严重下滑。18年影视业随国内整体经济发展趋势开始放缓,18、19年被称为影视寒冬,可我们的业务却在上涨,因为虽然市场整体体量在萎缩,但高端供应商还是稀缺的,加之我们口碑在国内行业中已经传开,找我们做项目的人反而变多了。

居安思危,19年我们攒下一点点钱,同时也看到竞争对手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我们的技术门槛在逐渐降低,老本也许能再吃两三年不能再多,因此下决心与其把钱拿出来分红买房,不如投资回公司研发下一阶段的技术。不同于很多影视公司认为市场会回暖,我们对2020年的预期是比2019年要低的,也就除了研发投资外没有过分扩张。可谁知疫情袭来业务的下降远超过我们的想象,错误推理得到正确答案,如果当初我们选择扩张现在恐怕只能加速死亡。大潮下我们也无能为力,只能等待魔盒慢慢打开。但愿全球疫情年内结束,世界和平。

公司到现在远说不上成功,也就是自己有点事做,还要感谢很多文中没有出现的幕后英雄。很多决策谁也不知道对错,只求问心无愧吧。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相关话题

  32岁想做健身教练,晚了吗? 
  高一新生退学,下一步应该怎么走? 
  创业过程中你养成的最好的三个习惯是什么? 
  公司突然倒闭是个怎么样的体验? 
  你们听过领导最有水平的一句话是什么? 
  对于成就人生,是选择重要,还是努力重要? 
  低调但能力强的人,在职场里一般都混的咋样? 
  写职业生涯规划真的有用吗? 
  男女朋友和父母一起工作怎么摆脱?求意见? 
  如果你有一笔钱,是选择买房还是创业?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 2 月 28 日发布的 vivo APEX 2020?预示着哪些新技术将应用到手机上?
下一个讨论
陆铭要在B站开经济学课程,你们关心什么话题?





© 2024-11-0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0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