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存在的意义,与吃饭一样重要。
人与其它动物一样,有一套精密的行为模型,也就是说,当某种外部情况发生后,我们的身体就会切换到一个相应的比如攻击、防御、逃跑或安全模式,以调动全身各个器官展开行动。
这一整套行为模型至少进化了上亿年,而这套行为模型的基本逻辑就是一套持续学习和进化认知系统作为基础。
人类的认知系统除了基本的以观察为基础的感性方法外,还进化出了以故事为核心的理性的学习和进化方法。
人们天生就会被一些新鲜离奇的故事所吸引。你以为你被它们吸引是因为有趣,但其深层原理是,你的大脑认为这些故事中有些可资借鉴的方法值得学习和借鉴,以备当你遇到同样的事件时,能够作好相应的准备。这种原理也同样适应于戏剧、电影等其它类型的故事讲述方法。
所以,人们对故事的兴趣并不是为了娱乐,而是为了生存。
您可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最能败坏人心的,是什么东西?
不是金钱,不是性,不是美色,不是权力。
而是一个东西,『道理』。
各种各样的道理,包装成一条朋友圈,包装成一个心理学概念……
表面上看起来,这个道理可以自圆其说,可以让人信服。
而人心,就被这样的道理,败坏了。
『延迟满足』,『原生家庭』,『社交恐惧症』……你可知道,有多少人正是因为听到这样的概念,才给自己施加了很多不必要的暗示,进而活的更加糟糕?
『宁做真小人,不当伪君子』,有多少人,是因为听到了这样的道理,而对一切高尚的理想嗤之以鼻,把无耻的作恶当做真诚和实在?
现在给您看一段话,请您评判一下这话有没有道理:
只要人一辈子钓过一次鲈鱼,或者在秋天见过一次鸫鸟南飞,瞧着它们在晴朗而凉快的日子里怎样成群飞过村庄……
那他就再也不能做一个城里人,他会一直到死都苦苦地盼望自由的生活。
怎么样,是不是很优美、很有道理,适合发朋友圈,甚至适合作为人生信条?
自由、安详的乡村生活,远离大城市的喧嚣与勾心斗角,有的只是内心的安稳……
但是我要告诉您,这段话,出自契诃夫的《醋栗》。
而这部小说,如果您看过就会明白,它的中心思想,是要批驳我引用的这段话。
这篇小说,主要内容是一个叫伊万的人,在转述自己的弟弟尼古拉的故事。
这个尼古拉,是一个军人的儿子,算是出身平民。他一辈子的理想,就是攒够了钱,在乡下置办土地,无忧无虑地过上田园牧歌式的生活。
为了这个美妙的梦想,他奋斗了一生。
他在税务局当公务员,把所有的钱都攒起来,为此活得像个乞丐。
哥哥周济他的钱,他也要攒起来,只为了有朝一日退休之后可以买田置地。
为了钱,他娶了一个又丑陋的老寡妇。他给妻子恶劣的生活条件,导致妻子早早去世,而他如愿以偿继承了妻子的遗产。
终于,他成了一个地主。他买了一片地,种上了自己最喜欢的水果——醋栗。(类似于『东北姑娘』的一种水果,就像圣女果那么大。)
就这样,一个人实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幸福。
但是这个人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子呢?
吃的脑满肠肥,再加上衰老和皮肤松弛,整个人活像一头猪。
当了地主老爷,飞扬跋扈地给农民施舍恩惠。表面上他在做善事,实际上他所求的就是农民对他的卑躬屈膝和感恩戴德。(看看某些做慈善的大企业家,也是这样的心态。)
说话的时候,言必称『我们贵族』,语气活像教导主任,但是却忘了自己的爷爷是农民,父亲是个兵。
讲完了弟弟尼古拉的故事,转述者伊万说:
我们不要这样的幸福!
强者骄横而懒惰,弱者无知而且跟牲畜那样生活着,处处都是叫人没法相信的贫穷、拥挤、退化、酗酒、伪善、撒谎……可是偏偏所有的屋子里也好,街上也好,却一味的心平气和,安安静静。
幸福之所以能够存续,是因为死一般的麻木。
幸福的人之所以感到幸福只是因为不幸的人们在默默地背负着自己的重担,一旦没有了这种沉默,一些人的幸福便不可想象。这是普遍的麻木不仁。
最后,伊万说:
您永远不要感到满足,不要让自己麻木不仁!
趁您年轻、强壮、朝气蓬勃,您要不知疲倦地做好事!幸福是没有的,也不可能有;如果生活中有意义有目标,那也绝不是我们的幸福,我们的幸福在于更明智、更伟大的事业。做好事吧!
契诃夫在这篇小说里,借着不同的人物,展现了不同的道理之间的交锋。
也就是说:
不读小说,你的生活中就全是干巴巴的道理;
而读了优秀的小说,你就会明白,每一种道理,都基于特定的人与特定的生活。
一旦把每个道理还原到具体的人,还原到活生生的生活,您就会明白:
有些道理看起来漂亮,但是实质上却是对生活的背叛。按照这道理去生活,我们会毁掉自己的一辈子。
伟大的小说,就是那些展现出『生活本身的逻辑』的东西。
伟大的小说,永远在提醒我们:
道理是基于生活而有的。放弃独立思考,轻易相信乱七八糟的道理,这本身就是对生活的背叛,也是对自己人生的不负责。
而背叛生活的人,生活会狠狠地惩罚他。
最后给我自己打个小广告!
抖音『国文小夫子』给孩子挑最好的书!
bilibili『国文小夫子』《老子》视频持续更新中!
我的所有灵感,都在知乎这里!
算了,不说了 。
这就是答案。
当地居民就偷着乐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