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一个公众号文章,说现在的医患关系比疫情严重时期明显恶化。文章作者认为社会公众这种“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的做法令医务人员心寒。
其实大家想想,现在的医院和疫情期间的医院最大的区别在哪里?疫情期间的医院哪有病人啊!以前一天一万人次门诊量的医院,疫情期间一天一两千人次的门诊量,急诊科都有空床位了!小的医患冲突多数是沟通不畅造成的。在一个超载的医疗环境里,你是医务人员你也很难保持耐心;你是病人你也会有一种身处脆弱状态却得不到预期的关怀的挫折感,容易对医务人员发脾气。
医患关系要缓解,跟疫情与否没有关系。医患关系好转,首先要解决医疗体系的超载和低冗余运行。有几个方案,大家看看哪个可行:1,加强经济投入,尽快把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水平提高到世界平均水平,从现在的6%提高到9%;2,合理分配,强调预防为主和基层导向,把一些病人分流到现在相对冷清的基层医疗机构;3,
如果制度不改变,法律不去干涉,医患关系不会有什么改变。
方舱医院治疗是免费的,有很多安保人员管理,医生也没乱开药,相处的其乐融融。还有医护人员带着病人一起跳广场舞,打太极。
疫情结束之后,一切回归正常。看病排队等半天,熙熙攘攘人群中医生三言两语打发了,检查排队花半天时间,还没查出来名堂来一个月工资没了。
再去拿着化验单,强烈忍着发热,肚子痛,恶心,拉肚子,关节痛。。。各种不舒服找医生看结果,要么没查出来所以然,要么又让你检查,要么说没啥事,也不给好好解释一下。
陪同的人员也是顶着领导压力,冒着扣钱风险,饥肠辘辘的陪着看病,到头来如果啥问题都没解决,还不是要对医生一肚子火。
国内病人太多,医护太少,看病体验太差。医护普遍耐心不够(也确实没办法)。
如果社区就有一位经验丰富家庭医生,你有很信得过,大部分疾病和疑惑和沟通都被他解决了。搞不定的他给你做计划,转诊联系医院医生,告诉你该如何检查治疗,你不需要排队,需要约定好时间去看专科医师。检查的人耐心热情,专科医师看病仔细,改手术的及时手术,该住院的及时住院,最终解决问题。
这是多么美好的结局。怎么样才能做到呢?要有优秀的社区医生,要有很多医院护工服务到位,要有很多专科医生给病人足够看病时间,要有很多床位让病人不等那么久,要收费很低,看病花费不至于影响生活。这真是皆大欢喜。
那么为啥那么难?最根本的是缺人才,缺钱(医院缺补助,病人缺存款)。
如果行医只是一份普通的工作,那么这份工作应该权责相等。付出大于回报的任务,或是出于个人喜好不想做的工作,可以选择不做。正是因为这个工作需要做一些不能靠报酬衡量的事情,才需要通过歌颂加强从业人员的道德约束。
如果行医只是一份普通的工作,那么这份工作应该权责相等。付出大于回报的任务,或是出于个人喜好不想做的工作,可以选择不做。正是因为这个工作需要做一些不能靠报酬衡量的事情,才需要通过歌颂加强从业人员的道德约束。
我觉得鬼子有点自作多情了,人家泽连斯基讲话是给你们听的吗?在泽连斯基眼里,鬼子和黄皮猴子不见得有啥区别,怎么可能听得懂人话呢?就算听懂了,有什么资格感到不满吗?
所以总结起来,大人说话,小孩别插嘴。你泽giegie和你拜爹爹在唠很重要的事情,你跟那裹什么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