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观点吧,香港社会已经高度分化,且互联网行业基本是空白,金融法律是需要家庭资源的行业,医学是为数不多的一个能保障中产的选择;而大陆状元的专业选择集中在管理金融和互联网恰恰能说明大陆这些行业对TOP的大学生还存在一些流动性的,有一跃成为资本阶层和管理者的可能性,这并不是坏事。
屁股决定脑袋。既得利益者也不会站出来自爆,知乎上多的是基层的医疗从业者,天天盯着互联网和金融行业的起薪,但是选择性忽视医生是有一定社会属性的职业 ,并且经济下行也不会失业。如果家里条件确实不好,可能这个专业确实不如码农,现在AI是投资热点,算法和研发硕士岗位动辄20~30W的起薪,TOP拿40W也是稀松平常,这是在投资热潮下不理性的工资,谁又能说清楚投资寒冬下这些不能落地的AI岗位的高工资能持续多久?
其实在实习期以后的“综合”收入的话,大陆和香港的医生相对于当地平均工资都算高工资了,你要说大陆医生整体收入不如机械和材料生物这种劳动密集人力密集行业,医科的分数线就不会这么高了,毕竟谁也不是傻子。
人生几十载,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北上广的平等和梦想,也有生活的有求于人和苟且;职场也不是一个人的战场,有监管就有裙带;也不是拼短期的爆发力短跑,有时候跑到前面的会先掉到坑里。药代公司收入几何,但你不知道哪个高管是院长的亲戚;国有银行躺着拿钱,你也不清楚这些人是怎么近亲繁殖的。如果一个有一定家底普通家庭,医生是一个在这个人情社会活下去的非常好的锚点,有了这个职业即使命数不好也不会随波逐流,变成底层。
希望没进入社会、对医疗行业有兴趣的你看到这个答案能保持独立思考的习惯,毕竟知乎上面非黑即白,灰色是不会存在在这个浮躁、追热点、写段子、割韭菜的平台。说实话又不能贩卖焦虑,让你买网课学PY,JAVE;又不能获得流量粉丝,卖卖虚拟货币割割韭菜。知乎传递给你的信息是有偏向性的,在你不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的时候很容易迷失。想清楚自己擅长什么,喜欢什么,家庭在未来5年,10年需要你贡献什么,有自己的规划才是最重要也是最实际的,转行者确实有一鸣惊人的大牛,但是我们大多数不过是芸芸众生,盲目的平凡人并没有发言权。
社会经验有限,如果有视野局限的地方或者不合大家胃口的地方,权当一个老实人说的梦话吧。
大陆最优秀的年轻人,可以写代码,可以学文学,可以搞金融,可以去制造业,还有大批的资金支持着你走学术发展的道路,甚至可以在最热门的领域里运用技术和学术创业,也可以扎根农村创造无限可能。
香港没有制造业,没有什么互联网和科技行业,大学就那么几所,整个文化和娱乐影响力都跌落到最近50年的最低水平。香港最优秀的年轻人,不当医生和律师,也不去金融行业,在香港就几乎没有立足之地了。
实话实说,作为发达经济体,香港发展成今天这样,挺可悲的。
看了半天大家都在讲收入问题,那么我提出一个问题吧:
当医生真的需要最优秀的那波人才么?
咱还拿医疗领域说事,一个医生再能干,一辈子能救多少人?
如果你研发出一种新药,又能救多少人?
你们不觉得科研领域更需要这些优秀的人才么?
像美国或者香港这样优秀的人才都跑去当医生、当律师这难道不也是人才错位么?
当然国内也存在很多人才错位的情况,比如搞硬件研发的远远不如搞软件的,但我觉得不把医生、律师这两个行业抬的太高,这方向是对的!
当然我也支持提高基层医生的合法收入和安全保障,但香港那样,真的过了!
英联邦模式,医生确实是最好的职业啊。
以香港地区来看,医生的同年资平均收入几乎是其他行业的两倍以上。
历届香港高考状元(即七门课都为 五星 成绩)几乎都选读医科类
重点在于,中国大陆地区读医科和英联邦地区差别最大的还是规培住院医师这一阶段。绝大多数人这个时候正处于25-30岁的结婚生子经济压力最大的年龄段,对就业方向的收入敏感性影响最高。
这方面是陆港差异最大的地方:
香港地区,住院医起薪达39000港币,加上补助和奖金,平均可达49000港币以上。
远高于一般大学毕业生13000港币、17000港币的月入水平。
大陆地区正好相反,住院医起薪接近最低工资,加上补助和奖金,平均仍只有4500人民币以下。
2014年,住院医规培工资仅有 1000-2000 元 / 月的医生高达 52.48%,15.6% 的医生在 2000-3000 元之间,甚至还有 17.7% 的住院医,规培医师工资在 1000 元以下。即便加上部、省、市和医院提供的补助和奖金,在北上广深也仅仅能拉到平均6000左右,在全国来看4000左右最为普遍。
在北上广深,25-28岁,拿同龄同学历同学的三分之一左右,平均6000左右的月入,那真是生不如死。
生化环材医,劝退给好评,劝读要遭瘟!
本人三甲普外医生。
我国状元全去学金融去了。你问为什么,因为金融赚钱。可以去看看光华里面一个班多少个状元。为什么不学医,因为学医不挣钱。学医真正上班最低30岁,起薪5000块(中心城市三甲)。光华金融硕士毕业25上班。起薪据我所知2w起步。
医学大佬。三甲科室大主任院长,年薪200w+,每天累死累活,医教研结合。
金融大佬,基金公司大经理,年薪上千万,每天朝九晚五。
目前当医生最期望的事情就是加班费能不能按小时来发。鄙人目前夜班加班费20一晚,点个夜宵都不够啊兄弟。我做一台阑尾炎手术扔掉器械检查消耗品,我手术费就100块啊100块,要和麻醉,助理,护士分啊
短视啊。
10年内应该就会有反转。
毕竟医师自由执业慢慢放开了, 大陆医师收入比不上越南的情况会逐步好转。
因为hk医生的地位和收入,那叫一个不切实际的高啊……
不学就不学呗,有什么好矫情的。
川大华西医院的一位院长说,他前段时间应邀去香港参加一个会议,会议上认识了香港的一位外科医生,吃过晚饭,这名香港的医生开着他的兰博基尼带这个院长去看了看香港的夜景。那位院长跟我们说,这是他第一次坐兰博基尼。。。
香港这个事情,积极地说,就是“以人为本”。说得刻骨一点,就是“寄生性强”。中立一点的说法,就是“社会依赖性强”。
玩儿人的社会地位高、赚钱多,修理地球的社会地位低、赚钱少,我们现在一般说是“空心化”。也有说法叫做“服务业发达”。
我国目前的改革方向,就是“增加服务业比重”。
所以将来大概会有更多更好的工作等待着我们。
医学专业是个很辛苦的专业,医生这个行业也并不是轻松取酬的行业。
但是它代表了社会发展的倾向:
是琢磨人,还是琢磨事儿。
傅说曾经说过,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
我国也讲,要实事求是。
琢磨人,还是琢磨事儿,这大概就是取向的差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