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厘金有关,
军阀呀、割据呀,都是财政名词,没有顺理成章的财政来源,养不活、活不好,那就是土匪。
财政碎片化,才有可能政权与军权碎片化,碎片化就是熵增过程,要去碎片化,就要注入能量,既要人才也要资金,所以英雄盖世,必须携带巨额资金。
军阀割据的土壤在经历了太平天国战争之后就已经铺垫好了,无论是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以及各地的汉族团练、乡勇为几十年后北洋的军阀割据埋下了种子。
面对来势汹汹的太平天国,废弛的满汉八旗和绿营军根本已经几乎没有什么战斗力,满清中央只能放手南方的汉族地方势力做大做强,以汉制汉。当天京陷落之后,就已经有人在鼓动曾国藩反满自立了,而且就当时的实力来看,也并非不是没有能力。
这个时候,汉族地方势力尤其是南方汉族势力就已经有足够的能力来对抗中央了。但是由于汉族领袖的个人特点,满清中央还是有一定的控制力,湘军还是一样去朝鲜做炮灰。
在拳乱中东南自保的政策,更是将汉族地方实力派的成长暴露了出来,各省汉族大员完全可以无视监督的满族官员(当然这些满族官员多么不顶用可以看看十多年后的武昌),自行其是无视中央政府的电令。更可笑的是,因为辛丑年之前满清政府一直把外交权交与地方政府管理,东南自保的各省真的就有权利跟外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外国人也承认。这就已经说明虽然有慈禧这样的政治强人,但是对于汉族实力派的掌控已经开始产生了动摇。
而之后十年清末新政还通过各种改革措施,实际上给这些地方更多的自治权,各省谘议局的诞生,虽然在设置上是一个「橡皮图章」一般的议政机构但实际上却从地方到中央实现了民意表达机关的作用。辛亥年各省独立很大程度上都是通过谘议局宣布的。
清末新政还带来了十余年后军阀割据的军事基础,新军。新军之新在于其操练法、编制等组织形式,但在根子上还是旧式的:军人只知军官不知国家,军人的效忠对象是自己的上级而不是大清。再加之新军分北洋和南洋两大系统,也为未来的南方长期反袁埋下的地雷。南洋虽弱于北洋,但南洋确实跟袁世凯不穿一条裤子。
时间快进到辛亥,各省纷纷独立。有的省军事领袖是革命党有的省军事领袖是南洋系新军军官。这时候新生的中华民国更像是一个联邦制的国家,没有一个强而有力的中央政府,最主要的是中央的南京临时政府,没钱。倒不是南方革命党像教科书里写的那样是软弱的,而是「一分钱难倒英雄汉」,这仗很难打下去。而北方的满清政权因为强人慈禧和光绪的离世(其实如果慈禧或者光绪在辛亥革命很可能就是武昌的小起义很快就会被镇压得不到相应),袁世凯成为了全国唯一的政治强人,既利用满清政府充足的军费在前线故意与南方拉锯消耗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一方面又欺负人孤儿寡母。(有点跑题了)但是最终这个国家的中央政权还是交给了偏向于联邦制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各省的自治权力相较于满清要大得多,一方面各省开始掌握军权(因为各省首长几乎都是本地驻在军队出身),一方面行政权力和税收权力因为共和制也大大增强了。这样军阀最需要的三项要素军队、行政和财权都提供给各地的掌权实力派。
但是其实当时还没有出现后来我们所说的军阀割据混战,因为中央很快权力交接到了袁世凯手中。袁世凯作为北洋系新军的最高长官,可以说是当时唯一的政治强人。北方的北洋军都效忠,南方的南洋系没有实力威胁。总的来说,在他称帝之前还是没有真的军阀割据。但是当他称帝之后南方的南洋系和革命党人首先拿到了反对他的道义优势甚至北洋都有人反对他,其次很快他就死了,对于北方北洋军阀来说彻底群龙无首。而北洋军军官虽然都效忠于袁但也在彼此之间有矛盾,谁也不能服谁。于是这时候南方各地的军阀、北洋直系、奉系、皖系群雄并立。最终彻底形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
可以说,中华民国时期的军阀割据局面的诞生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它涉及了晚清地方汉族势力的崛起,清末新政改革给地方放权,辛亥革命使地方军事势力涉足政务财务以及政治强人的衰落的历史进程,也与中国在1937年之前长期缺少广泛的基础教育而带来的民族叙事,而且民族国家特征不明显的特点有关。
天下大势其实不是以某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其实翻开史书,会发现处于相同的困境,解决方法都是类似的。
东汉末年为什么会乱?
黄巾军起义,东汉朝廷内外战接连失败,地方诸侯演变成军阀,趁机做大。
清末为什么会乱?
天平天国起义啊,清军人数不够,财政不足,必须放开地方政府自行组织武装,抵抗太平天国-------俗称团练。
清政府连地方武装的军费,工资都不给。全靠地方自行筹款。
所以很自然的,就会有一批官员凭借过硬的组织能力和战争能力崭露头角,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曾国藩。
之后左宗棠,李鸿章,各路总督都是这么起来的,湘军,楚军,淮军。
等到太平天国起义被平定的时候,以满人为主的朝廷已经变成了汉人军阀实质控制各地,整个东南,西南,西北,天下过半已经都在汉人地主和军阀手里。
等李鸿章退位后的袁世凯也是汉人,所以清朝的江山其实从太平天国起义后,就只剩个空壳子了。
汉人军阀只是在附和自己利益的时候,才会承认满人朝廷,等庆亲王奕劻搞皇族内阁,排除汉人地主阶级,地方诸侯直接就掀桌子不跟中央玩了。
所以清末后的军阀割据局面其实就是太平天国起义后,地方诸侯做大的推进和演变。
慈禧掌控的朝廷和她老公之前掌控的朝廷根本不是一回事。慈禧和李鸿章中央朝廷和地方军阀是互相给面子,勉强才把这个局面维持了下去。
不明就里的人以为1910年清朝才灭亡,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从曾国藩攻破天京大本营,清朝的中央朝廷和地方军阀的实力对比就已经出现变化了。
知道啥叫东南互保不?就是我南方和东方各路诸侯自行决定军事和政治同盟,你紫禁城的皇帝说话,在南半个中国屁用不顶,这都是总督说了算。
辛亥革命一起,十几个省份同时脱离,那些个省份哪可能是当天才开始脱离紫禁城的中央朝廷的,早几十年,这些紫禁城的皇帝和太后就管不着地方的事了。
很直观…
灵玉看诸葛青的战斗,他懂,要想打,就必须占吉位,不然没得打,而诸葛青不会让他那么容易占上吉位,所以灵玉也挺头疼的,但灵玉也有北境苍潭,全图aoe,所以也有优势,灵玉和青是一个档次的…
而王也呢?直接告诉灵玉,你随便占,我即是吉凶,我即是天道,四盘随我拨…
王也》灵玉=青》楚岚
给罗天大醮分个档次…
王也独一档…
青和灵玉第二档…
楚岚贾正亮风沙燕第三挡…
唐文龙玲珑云第四挡…
挂马仙的咱不算,宝宝手动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