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一个人办事靠谱、能理解生活的标志之一,就是熟练地区分以下两件事到底有何不同:
A)“事情干砸了,客观上失败了,没取得什么好成绩,可能会麻烦了自己、害了老板并坑了队友”。
B)“事情干砸了,没关系啊,我出发点是好的,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并不是那么糟”。
生活中的大部分情况,是“A”,让人难过和纠结的,也是“A”。
在以产出和成绩影响为主要衡量指标的职场里,干砸就是干砸,老板基本上不会去关心你在失败的过程中究竟是提升了excel技能或是PS水准,他大部分时候只会关心你做出、做好了什么东西:大家都很忙。
在以获得的冠军和奖杯为主要成就评价体系的竞技体育中,输就是输,失败的话,回去再练,金牌从来不会颁给第二名。“虽败犹荣”这种词,只会出现在“败的一方打出了不亚于冠军的表现,假设冠军对调也没啥不对”的极端假设情况,大部分时候,失败者究竟从失败中学习了多少人们从不理会,谁知道你下次会不会继续失败?
事实上,除了上面两例外,我们的生活环境和舆论环境从来都是对胜者比败者更宽容。如果“唯过程论”而不看成绩,人类不可能进化到现在:我们的祖先如果只享受捕猎的过程、打不到猎物也没关系的话,早在原始人时期就被团灭了。
只不过在今天这个时代更多元,更讲究独立人格和目标自由,唯“结果”和“成绩”论可能会不那么政治正确,因为在过去被大部分人奉为圭臬的某些目标,被时代多元分散了而已。
尽管如此,“付出后总能得到与其水准相匹配甚至更优的成绩、尽量避免客观性失败”的特点,是一种靠谱的品质,也是让人脱颖而出的核心竞争力。帮人做事、接纳任务,靠谱地完成甚至出色地完成才是唯一答案。
“我已经很努力了,失败了有什么办法呢?”、“我出发点是好的,可是没干好而已”这些话,怎么听都不让人舒服,还不如老实承认错误并想办法继续干好。
“努力中的收获比结果更重要”几乎只存在少数的情况,也许是这个结果暂时或者根本完不成,那么你只要做了,每前进一步都是赚。
比如设定某项目标的自我学习,也许一开始目标定高了没法完成,比预计看完10篇论文差一点,但实则看完5篇也已经远比呆着不动要强。
另一种可能是从长远来看,你目标中需要具备的某项核心东西,需要通过反复的锤炼来累积,通俗点的,发明家发明东西,就需要不断尝试,因为没有先例和方向,这种时候你当然不能指望一击即中。
不断修正并知道这条路行不通的失败,这努力的过程其实已经是另一种形式的“取得”和成功,只是并不一定明显和耀眼。
留心观察你就会发现,若遇到需要有人站出来挑大梁或者当leader的情况,那么,某些人能成为团队核心或者领袖,他身上基本都具备相似的素质,那就是:跟着他就算不能天天开心,但基本上能保证事情会干好,不会担心有一天需要跟他二十八骑跑乌江。
这不是什么“胜者为王”的思维,只是在时间、精力、资源各自有限的情况下,做成、做好一件事往往更重要。
所谓得力干将,从来不是“这家伙人很机灵,也肯干活,但有时会把事情干砸掉,偶尔会失败”,而是“这家伙很靠谱,什么事交给他从不用担心,反正他都能办好,成功的保证书。”如果有一天你成为后者,不管身处哪个行业,相信你都会成为受人尊敬和喜欢的人。
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