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高层住宅小区会沦为贫民窟么? 第1页

        

user avatar   529dshi-yan-s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大卫塔,世界上最高的贫民窟;伊维利亚丽笙酒店,世界上最豪华的贫民窟。



委内瑞拉,加拉加斯市中心,耸立着一座大卫塔,这座未完工就废弃的摩天大楼,曾经被誉为首都金融光明未来的象征,现在是世界上最高的贫民窟。



94年的银行危机让大卫塔的工程停滞,建筑没有电力或自来水,甚至很多地方的阳台栏杆和窗户都没有安装完毕,连墙壁都没有。



07年,一群擅自占地者接管了这座建筑物,这些贫民们自己建立了一个舒适和自给自足的社区,并让大卫塔迅速成为了犯罪和毒品的温床。



电梯没有安装,居民们使用摩托车在前10层楼上下移动,但必须使用楼梯到达剩余楼层。在建筑物的长走廊内,有仓库,服装店,美容院,牙医和日托中心,有些居民甚至有车停在大楼停车场内。这里大约有700个家庭,包括3,000多名居民。



第比利斯的伊维利亚丽笙酒店,一家五星级酒店,也曾和大卫塔一样魔幻。


90年代初,格鲁吉亚内战爆发,超过20万难民纷纷涌入首都第比利斯,政府面临着重新分配的问题,第比利斯的许多建筑物,包括这家酒店,都被分配用于安置流离失所者。



地毯早已不复存在,都是裸露的混凝土,墙壁上裸露着石膏,一楼的保健中心我不敢去,因为大理石楼梯上散发着尿液的恶臭迫使我回到楼上,十六楼甚至还有长草了。每个楼层都有卖蔬菜,卖零食,当然还有卖酒的摊位。他们没有工作,政府每月支付7美元的福利。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三楼,还提供互联网和传真服务, 在一楼有一个赌场和一个餐厅,当我们去的时候还有人在那举办婚礼。
——一个于2001年访问该酒店的记者



后来政府给每个居民7000美元,让他们搬出酒店,09年,酒店装修后重新开业,第三空间的他们不知道之后又该赶往哪去。


user avatar   wang-you-2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微博知乎有个常见房地产观点:

别看现在市中心高层住宅好,但以后楼宇老化,户数太多拆迁也拆不动。未来全会成为贫民区。

特别多转发点赞。

有朋友买房前就心慌来问我。


我的答案是:不用担心。

这种观点特别大流量,恰恰说明了:大部分人现在都买不起市中心高层,如果大家都能买起,谁敢说不好,立刻就被踩下去了。

所以不会成为贫民区。


现在很多老破小也早就拆不起了,更有成为贫民区的潜质,怎么没人说?

因为大家真能买起老破小。


广州的城中村,一堆握手楼,电线随便扯,居住环境连老破小都没法比。

里面各种租客,鱼龙混杂的,啥人都有。

怎么从来没人说是贫民区?

反而全是一片叫好:

“广州的城中村,烟火气十足,为初来者提供了一个落脚的家。”


当然,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更多人住进了优质高层商品楼的时候,就不会有人喷高层住宅了。

这个时候你反而最要警惕:

当什么人都能住得起的时候——

这些楼就真的要开始成为贫民区了。


评论区果然一群人花式来向我证明:

我不管你说什么,反正高层住宅以后就是贫民区。

且不论现在九成以上供地都盖了高层,是不是你们非得把九成人都算进贫民区居民才心安。我反正没听过哪个国家九成人口住贫民区。

以及,你们说高层不如联排,那也不算离谱。但不如联排,就是贫民区?果然在知乎年薪不过百万就不是人,不上清华北大就是带专。

评论区甚至出现了“住在上海八万一平老破小的人也是贫民,是穷人群居或者土著失败者才来住”的观点,真是失敬失敬。

你们的反馈,正好论证了我的判断:大部分人都没还没住上中心区高层住宅。

看来果然还处于第一阶段。


user avatar   yi-zhi-zhu-ding-l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可能会。

以前我答过一个问题,现在中国这些18层楼将来能不能拆得起,我的答案是拆得起,是个乐观的答案。

但现在这个是另外一个问题。

不要拿曼哈顿那些百年大楼来做例子,美国和中国大陆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区别:有法律保护极为强力的业委会(hoa),到什么程度呢?出租公寓和买卖过户都要业委会批准,长期不交物业费房子业委会可以把你的房子卖了。所以这些地方是不催你交物业费的,你不交就开始计算逾期和利息,欠到一定数额律师信就来了,律师费加到欠款里,也是你出。再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以把这个债务卖给第三方债权公司,这些公司可以拿这个债权来法拍你的房子,你自己去和这些秃鹫打交道呗,没有律师你肯定搞不过,如果你请律师,还不如交钱。而且在拖欠物业费的时候,业委会可以把你的房子出租或者让房客把租金交给他们。虽然很多业委会没有这么闲,反正最后可以拍卖你的房子,不怕你跑了,他们不同意,你也卖不了房子。

ps:就说一个发生我身上的事,我把以前住的公寓出租了,然后房客和别的业主争风吃醋打架叫了警察,业委会要我把房客赶走,我说有合同没到期赶不走。业委会不管,就直接雇了律师替我来驱逐,我的房客很生气,也雇了律师打官司。结果业委会输了官司,房客可以继续住到租约结束。全程我这个房东啥事也没做,就看他们两边演。你以为这个看起来和我无关?业委会直接把输掉官司的律师费记在我的物业费上了,要我出。就是这么扯淡!!!最后我和房客抱怨,房客把这个钱也出了,等于他付了2份律师费(因为他打架,所以不好意思,而且想到期以后继续住在那里泡妞)。

这样管你好不好?当然不好。因为这种模式下大楼的开销是非常高的。美国的高层大楼是按永续模式维持的,维持费很惊人,比如我前后住的2栋楼,每年的物业费和维修费(包括存进储备基金)都要差不多300-400万美元,不到200户。折合2000万人民币,当然,美国人非常浪费,但是即使用cp不等式换算,那也要300万人民币。一栋楼,国内能收的上来吗?是每年!

佛罗里达前一段时间倒的那栋楼,据说事前几年是发现有结构问题了,业委会找人估价,维修要1200万美金,这么大数额要开会,业主们不通过,后来楼倒了。但是如果通过了,反对的业主不交也得交,反正不交就卖你的房子,业委会就是这么牛逼。

中国可以这么干吗?你可能觉得假设房子要倒了也可以使用这种非常措施,但实际上,变成贫民窟是一个渐进的缓慢过程。在平时执行这种模式来维护,下放这么大权力给业委会在大陆国情下简直是给政府制造麻烦,因为肯定纠纷更多。

有些人说要看小区的治理水平,有些小区治理水平还是不错的,这话其实也不太对。你看得到的治理也就是绿化保安卫生,高层建筑和女人一样,要保养的,光靠化妆最后解决不了问题。现在小区年龄顶天也就30年,在国外30年都属于次新房。等50年的时候就知道了。曼哈顿一堆100年以上的楼,还活着,但是续命要花钱,这是自然规律,牛逼有效率的大陆肯定可以少花,但是不可能不花。问题不是钱,是收不上钱。

亚洲的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这些地区可能比美国更适合作为大陆的先行指标,但是这些地方都无一例外拥有一个很强的物业法律体系,这个在房屋维护上是至关重要的。

最后,贫民窟和治安黑洞是2个概念,有的人有意无意混淆这两个概念,故意误导人以为只要有强力执法能力就不会出现贫民窟。贫民窟本来治安就不一定差,哪怕美国也是一样,并不是所有特别穷的地方治安就一定差。治安好的地方一样可以很贫民。


user avatar   bigboss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两年 送了2000多单(战力其实是个渣渣)的外卖小哥对这个话题是有一定发言权的,

因为我是远程骑手,不是在固定的地方跑单,所以上海的普陀、静安、闸北、虹口和部分长宁、黄浦还有宝山西部的各种新旧小区都比较了解,小区环境、房屋折损水平、物业水平、保安的言行里面透露出的小区定位等等,都是不小的收获。

先说结论,

  1. 面前一个高赞说的对,贫民窟不是因为建筑结构和年代,全看治理水平。

很多80年代的六层公寓,只要治理得当,人居环境依然良好,楼道还是很干净。但这种不是普遍现乡,仅占80年代多层住宅的10%左右。

2. 2000年前后的30层住宅现状堪忧

这一批高层住宅,基本上使用了20-30年之间,电梯老化,设施陈旧,单独一栋大楼的原因,物业水平基本很差,楼道的水平业没有比7、80年代的多层住宅好多少,尤其是塔楼结构的,采光照明都非常一般,加上那一批高层周围一般没有小区环境,贫民窟的趋势非常的明显。我住的地方33层,1997年建成,2019-2020年经历过一次全面的修缮,公示价格超过千万,楼道瓷砖地砖都换了,电梯物料业都换了,但是居住体验,提升最多不超多三成。

3.中环沿线2010年后的高层小区,有近一半治理堪忧

以普陀区中环xx公馆为例,小区外观高大上,入口修的像那种宫殿式会所,但是小区院子里面,地砖时有时无,植物杂乱,楼栋大门能看得出来时高标准修建,但老化损毁肉眼可见,与建成时间绝对不成正比,很难想象五年之后会变成什么样子,这种本身基础好的,改善一下治理应该会好很多,问题是居民和物业对治理的意愿有多强烈,愿意掏多少钱而已。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搜“Ponte Tower”



user avatar   guchuanzhur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情况

小城市的高层住宅,大概率会沦为空楼。

大城市的高层住宅,一直靠修修补补继续住。

介于两者之间的最倒霉,一来维护的花费占比大,可能被部分人抛弃,也可能有人坚守,属于鸡肋。

城市规划:

因为在城市规划的时候,选择了高容积率,所以才出现大量的高层住宅。同时也因为规划,低层住宅的占比很少,很多城市里,几乎没有3层及以下的住宅,比如一户建,甚至连6层的排屋都很少。哪怕是11、13层的小高层住宅楼,在很多城市也可以算低层住宅。

城市规划控制容积率,造成的结果就是很多城市几乎没有低层住宅。也就是说哪怕现在的高层住宅老化了,要靠修修补补才能住,但是因为低层住宅的存量不够,大部分人还是没有选择的余地。

也有很多城市,有低容积率的小区,楼层高度还是很高,比如某些豪宅小区容积率是1,也设计成33层,实际上容积率等于或小于1.0的小区,很容易做成一户建。

为什么没有一户建,原因是规划问题。

中、小城市:

拿镇、县城、一般地级市代表的中、小城市来说,这类城市一直以来都是人口净流出,以后肯定也是。可以对照今天的鹤岗,以高层住宅为主,就没有贫民窟。

为什么?因为住房没有房产税,也就是持有成本,几乎可以零成本持有住房,老旧住房可以零成本闲置。

鹤岗所在的东北地区,有取暖费,因为有取暖费这个持有成本,把房价直接干成白菜价,但也没有出现贫民窟,而是人去楼空。

也可以参考山东的乳山市,房建多了,人走了,楼还在,也不是贫民窟,是空楼。一座城市如果人都走了,那就是空城。

贫民窟,贫民窟,首先得有贫民,没有民哪来的窟。这类小城市的住房,一旦征收房产税,将会促使人加速逃离,剩余的楼将会变成空楼,甚至是空城。

这个可以参考农村,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农村都是这个情况,一个自然村,可能一个人都没有。

搞笑的是,如今不仅仅是大城市喜欢建设高层住宅,小城市也一样。甚至还有某些乡镇也热衷于建高层住宅,比如某设计院设计的广东省非珠地区某市某县某乡镇的集镇,就有好几栋高层住宅。

这种集镇上的高层住宅,最容易观察高层住宅的结局,如果在10年内,所在乡镇的生育率持续下滑,人口持续流出,那么很可能人去楼空。

实际上, 这类集镇,就应该以一户建为主,但是连这种乡镇的规划图也是以高层住宅为主,只能说领导的审美很诡异。

在集镇、县城、地级市,这类高层住宅最可能的结果就是人去楼空。比如图上的这几栋楼,以后肯定比不上旁边的一户建。

如果征收房产税,那么中、小城市的高层住宅将会被加速抛弃。比如2梯6户20层楼高的高层住宅,总计120户,人口流出后,如果只剩10户,那么这10户就要出120户的维护费,确实太多,某些小城市甚至可能超过房价。

另一个持有成本就是物业,因为当物业费上涨到一个值后,与房价做对比,如果10年的物业费可以换一套住房,那么将会人去楼空。

大城市:

以一线城市代表的大城市,高层住宅则没有问题。

核心理由就是城市规划,因为新建的住宅还是以高层为主。当今天的高层住宅老化后,维护成本将会上升,有能力的肯定会优先考虑置换新房,但是置换后还是以高层住宅为主,没有能力置换的只能继续住。

以广州为例,除了城中村,几乎所有住宅都是高层住宅,低层很罕见,比如珠江新城旁边的二沙岛,就有一小撮别墅,但占比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哪怕是置换房,也只能置换高层住宅,以高换高。

如果一个小区的住户没有能力交钱维护,那么住房将会加速老化。需要强调的是,住宅的结构设计使用年限是50年,但是不代表50年后不能用,恰恰相反,混凝土结构的实际使用年限肯定能超过50年,一般可以轻松超过百年,甚至是几百年。典型的如混凝土结构做过加强处理的独栋别墅,如果没有意外,维护好的话可以支撑好几百年,真正的做到了千秋万代。

结构一般不需要维护,需要维护的是建筑面层、消防、电梯、水电设施等等,费用都不便宜,特别是建筑面层出问题,到时候就要看谁能按闹分配,毕竟按闹分配好。。。

高层住宅真正的克星是一户建,遗憾的是,大部分大城市都没有,或者很少。所以,哪怕是你想置换,也换不了,因为没有,即便有,价格也很昂贵。

当大城市的人口稳定后,新建的住宅会减少。此时,高层住宅会以维护为主,可能物业费会上涨,但这时候,大部分住宅都可能老化了,到了维护期,又没有一户建可以置换,那么就得看小区的业主能不能出钱维护,好小区与差小区之间将会出现分级

某些小区业主会闹,等着政府出钱维护,这种小区的房价可能会降,小区环境将会变差,电梯甚至可能经常失灵。某些小区物业费高昂,但是维护得好,房价可能还会上升,小区与小区之间出现分化,有钱的住一边,没钱的住另一边。

广州由于开发较早,越秀区就有很多建筑外墙需要维护的高层住宅楼。

至于没有钱维护的小区会不会变成贫民窟,谁也不知道。某些小区可能会慢慢变成以租户群体为主,随着房租的降低,那么有可能贫民窟化。

缺乏维护的小区,治安管理能力可能会下降,参考如今的老破小。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最难的就是大部分人没有选择权,都会住高层住宅,所以哪怕高层住宅一直在老化,也很难变成贫民窟,除非整个小区的大部分人都在想按闹分配,不愿意出钱维护,而且以后很有可能出台法律强制出钱维护。

要想小区贫民窟化,可能性就是整个小区变成以租户群体为主,或者全部是租户,随着基础设施的老化,租金越来越低,多人合租,没有人交钱维护,不然的话,很难变成贫民窟。

以租户为主的小区,今天没有,以后很可能还是没有。

所谓的小区分化,其实就是维护的区别罢了。某些小区以后肯定会很差,外墙涂层脱落,消防设施老化,水电设施老化,电梯失灵等等,偶尔来一个大火灾,等着政府出钱维修。

这种小区沦为贫民窟的可能性也不大。

一户建:

高层住宅真正的危险在于是否放开一户建,如果放开一户建,那么高层住宅被抛弃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选择一户建的人越多,高层住宅越危险。

如果都是以高层住宅为主,那么就不用担心,因为在一座大城市里,超过95%的人根本没有选择独栋别墅、联排别墅、排屋的机会,都得住高层住宅。

即便是凉山州西昌市区,这种地震烈度为9度,分组为第三组的地区,都是以高层住宅为主,这或许可以说明国内应该是不会放开一户建的,以后还是以高层住宅为主。

西昌市市区,一眼看去,全是高层住宅,因为西昌市区是9度区,所以很多高层住宅几乎都是顶着抗震规范做。

哪怕是新规划的河北省雄安新区,还是以高层住宅为主。

结语:

高层住宅进入维护期以后,随着设施的老化,物业费会越来越贵。这时期可能有人幻想着闹,有人想着做好设施维护,总之很难协调,有可能通过法律强制收费。

如果是建筑外墙损坏,那么造价是很贵的。如果是结构需要加固,造价更贵。至于像什么电梯、消防之类的设施,都是小钱。

所以,在大城市里,几乎所有人都得住高层住宅,所以,很难变成贫民窟。

而小城市的高层住宅,很可能变成鬼楼。


user avatar   li-ming-43-18-2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今年三月,国家住建部公开了一项重要的通知,就加强县城绿色低碳建设公开征求意见。通知提出:

县城新建住宅以6层为主,6层及以下住宅占比应不低于75%。

县城新建住宅最高不超过18层。

在我看来,这项措施非常必要、非常正确,甚至可以说,来得还晚了一点。

因为高层住宅确实不应该在每个城市推广。

高层住宅建起来容易,但会在若干年后带来难以想象的麻烦。

这种麻烦,已经开始显现出来,并且在未来20年,将会批量性、系统性地出现。

今天我们就聊一下高层住宅的话题,看看它的来龙去脉,以及怎么解决相关问题。

1

师从香港

中国内地在住房商品化的过程中,从香港身上学的最多,例如:

土地招拍挂制度、

建筑面积和使用面积的不同、

公摊面积,

甚至连建筑形态都和香港类似。

回头看,这个起步过程,是历史选择的必然,毕竟,香港是中国开放后,对外交流的最重要窗口,港商和港资也是最早在内地开放后进入我们市场中的一股重要力量。

客观来说,港资对过去几十年的开放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国住房商品化,最早的地方是珠三角、海南省。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内地没有足够有实力、有经验的开发商,来自香港的地产商,竞争力就非常强。

我们现在回看那段时间港商开发的物业,就能感觉到一阵的浓烈的港风,大体是一种密集、规整、精致的感觉。

当然,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毕竟土地在出让时就给了容积率上限,开发商必须用满这个指标才能不赔钱。

位于广州的中国大酒店 李嘉诚旗下长实开发 1984年建成

香港的本地情况是什么?

那是真的人多地少:香港本身就是弹丸之地,再加上山地多、平地少,又有众多郊野公园受到保护不能开发。

所以只有一条路可以走:房子越建越高、密度越建越大。

以至于香港的住宅楼动辄50层以上,置身其中,令人窒息。

香港典型住房

原本土地资源就不够的香港 也只有6.9%的土地用于建设住宅

先别急着感叹香港的居住空间,就这种密度可怕的住宅楼中,哪怕是一套很小的户型,总价比美国绝大多数的独栋大House可贵多了,多少人想买都还买不起呢。

如果要谈住房内卷,毫无疑问香港已经走向了极致。

经过疫情后一年的大涨 美国中位数房价达到了30万美元 约合234万港元

香港的情况具有特殊性,但中国其他城市并不与香港一样,土地并不缺,一味让港资的开发商,先入为主地主导了内地广袤土地上的建筑风格和形态,我们走向了40年蹩脚的房地产周期。

2

潜在问题和建筑维护

当我们很多人还在讨论70年土地使用权时,可能还没考虑到,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一般居住用住宅的设计使用年限仅为:50年。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50年期限内,只要正常维修(不需要大修)就能完成预定的功能,但要以正常设计、正常施工、正常使用和维护下为前提。过了50年,房屋是否能继续使用就要房屋鉴定,考察主体结构老化程度,需要根据不同的老化程度对房屋加固和维修。

不说多了,往后看20年,高层住宅的维修、拆除成本,就会比普通住宅大得多。

设计使用年限是50年,但从居住体验上看,业主可以体验到的好时光,可能就是20年不到。

你要不信,去中国最发达的一线城市:北京、上海、深圳,看看10年前、20年前建的高层住宅,以及物业服务水平。

且不说屋况、质感比建成时衰退严重,就连户型和外立面设计都已经跟不上今天的主流需求和审美了。

诸如:高空坠物、消防问题、改造拆除、电梯老化、卫生清洁等各种问题,会给高层住宅带来很多麻烦。

你只要住在自己买的房子里,天天待在业主群里,这些问题,你一定不陌生,并且深感无力。

因为,问题的严重性,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重,而不会自然消失。

我们大可享受见证来自新增建筑带来的城市发展和变化,但很少有人考虑过,这些高层建筑如何维护。

要维持建筑的状况,并不是说在设计年限以内就什么都不用做、等到期后再统一检查这么简单,而是应该从建成开始,就主动维护、用心维护,才能保证高层住宅未来出现的问题少一点。

我们这里看几个案例对比。

这个小区名叫太古城,是香港知名的大楼盘。之所以名气大,另一个原因在于它的时间够长。

太古城的第一期早在1978年入伙,至今已经43年了。

我们可以通过图片感受一下香港43年楼龄商品房的品质是怎样的。

香港太古城

另外问问自己:你所在城市还有没有大规模的43年楼龄住房?如果有的话,它们的状态又是怎样的?

再看纽约。

以一套在售的公寓为案例,这套房位于曼哈顿中央公园旁(20 W 64th St),放售价230万美元,1052呎(98平米),看起来是不是还挺新?

但其实它是1969年的房子,建成至今已经超过半个世纪了。


这栋高层公寓(20 W 64th St)的外部状态

那么,香港的太古城、纽约的这座公寓,状态怎么会保持这么好呢?

除了高标准、高质量的建设、装修等一次性交付因素外,关键在于后期始终如一、几十年如一日的用心管理和维护。

我们从物业管理费就能看出区别。

太古城每呎的物业管理费高达2.1港元,相当于每平米物业费22.6港元,这个物业费是内地的10倍水平;

上文中纽约的案例房源更吓人,这套房的业主每个月要交1761美元管理费,如果再加上每年超过2万美元的房产税,拥有这套房与租房的感觉也没太大差别。

有了这么充足的管理费,物业公司可以对建筑内外进行定期的维护、清理,使得房子多年下来状况几乎不衰减。

房子和人是一样的。

如果一个人不刷牙、不洗脸、不体检、不锻炼,不仅会看上去丑得多,身体健康也会差得多。

就算不是高层住宅,即便是独立屋,大多数业主也会用心去打理,这样一来,一座几十年的独立屋也非常漂亮。事实上,类似独立屋这样的木房耐久性不亚于高层住宅、维护与重建成本也低得多。

位于南加州Yorba Linda的一套在售独立屋 建于1990年 房龄三十一年

我们国人的心态是,非常追求一劳永逸的购房。

这在其他消费上体现也很明显,比如:愿意花一万元买一台最新款的顶配iPhone,但却舍不得每个月花20元买一个iCloud服务。

这个问题在房产税、物业费上,也是类似的。

由于政策的历史原因,新房交付时,业主一次性就缴纳了土地出让金,单价占到了房屋单价的八成以上。

买得起几百万的房子,但再也没有能力接受几千元一个月的物业费,未来也很难接受几万元的房地产税。这也是我预测未来的房地产税一旦会有免征面积的原因。

因此,要让业主们接受高价格、高品质的物业管理、维护似乎不太现实,大多数人关注的重点只在于自己的房子有没有升值。

只要账面价格升值了,就不在乎质量问题,更加不在乎买的是不是高层、20年后如何维护的问题。

但是,他们从来没有考虑过,万一房价开始下降的通道了,并且连续下降20年,高层建筑、物业费、房地产税的问题,泰山压顶,如之奈何?

只要冷静下来思考,就知道,高层建筑,能不建,就不应该建。

如果不是在大城市的核心地段、如果土地没有稀缺到非去建设高层建筑不可,那么建设高层住宅都是短视的;

一旦建成了,就需要投入巨额成本,用心去维护;

否则,高层住宅在未来,真的会成为另一个形态的贫民窟。

要么是现在多花钱做维护、要么是以后承担代价,必须舍一个取一个,不可能好处都占。

3

人多地少?伪命题!

我们国家虽然有着14亿人口,但即使对比热点城市的人口密度,也不会比东京、纽约更高,然而在这些国际大城市,大多数人居住的仍然是低密度的住房,其中又以独立屋为主流。

距离东京市中心仅16公里的松户市,一家一栋的一户建遍地都是,而论人口密度,全球极少有城市,超过东京都会区。


对于我国来说,高层住宅并非唯一选择,反而应该是最次的选择,尤其在三四线城市和县城。

在这些土地充足、人口密度并不高的成城市,只要规划得当,降低空置房的浪费现象,人人住独立屋也不是不可能。

然而,当我们乘坐高铁时,在进出站的过程中,留意城郊结合部有多少新建出来但却没有人住的房子,心里就大概会有个数了。高层建筑提供出来的增量房产很大一部分都空在那里,买房人都在坐等升值。

这既很魔幻,也非常浪费、极不应该。

上述的讨论还没有考虑到战争、极端天气等小概率事件的影响,如果纳入这些因素,高层住宅的过度兴建也只会让一个城市变得更加脆弱。

对于不得不在高位买房,拿出六个钱包才换来一个住所的年轻人来说,深度考察高层住宅的未来,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

如果你还没有买房,我除了建议你等两年外,还建议你避开高层住宅。

20年后,你会感激我的。


user avatar   li-jian-qiu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要拿欧美,尤其是美洲----包括但不限于美国,巴西之类的国家和东亚国家,包括中国比。

高层会不会变成贫民窟,取决于治理。和所谓的“高层不高层”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贫民窟”的意思,并不仅仅是“这是穷人住的地方”,那都有穷人,关键是对于这些区域的管理程度,如果按照美帝的那种方式管理,不管是平方还是楼房,都有可能变成贫民窟

这是费城的肯辛顿大道。费城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都市,以及美国第五大城,在20世纪之前曾是美国第一大城市。美国人拍末日,拍丧失片有独特的优势,不需要去想象出一个不存在的空间,去一些废弃地方采景,就是末日感,到肯辛顿大道上体会一下丧尸感。

不,我不是说美国人都穷的过不下去了,费城人均GDP:63,519,相当的高,比日本高,比德国高,比中国高好几倍。

视频里面的房子很高吗?其实也没有,放在中国,也无非是传统的老旧社区而已。

问题是,你家旁的老旧社区,是这样的吗?

大家在讨论中日韩越是什么?比如说高企的资产价格,典型的是房价,以日本为例,其实也有不少欧美人专门跑到日本拍摄贫民窟。一边拍摄,一边也在唠唠叨叨的抱怨东京是如何如何好,这里如何如何差,然后抨击一下社会不公,贫富分化问题,我觉得这没什么,全世界都有的现象。

但是就在这些拍摄贫民窟的下面,


留言是这样的:

其实费城情况可能比芝加哥,底特律,巴尔的摩之类的还好一点。

还是那句话,费城不是穷地方,它的人均GDP比日本整体GDP都要高。

这不是富裕或者贫穷问题,是一个治理的问题。

如果我们按照美洲的那种治理方式,不管是平房还是楼房,不管是高层还是底层,都有可能是贫民窟。

如果我们按照东亚的治理方式,不会,即便是老龄化到今天的日本这样,也不会。

某种程度上,你也可以理解欧美的左派对于日本的那种推崇,为什么明明日本是右翼执政,但是欧美的左派还是如此的迷恋日本,是因为日本的治理水准一直远在欧美之上,日本的经济不好归不好,但是力求保证日本还处于一个较为舒适的环境,哪怕是穷人。

其实韩国也没出现那种美洲贫民窟的情况。

我希望的是,作为东亚最大的国家,中国以后也能有如此的治理水准。


user avatar   lyc-3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纽约上东区的老旧高层公寓楼,一百年前盖的。当年绝对是高层住宅小区。


这里是纽约最贵的地方。

再给你看看美国真正的贫民窟什么样子


偏远,荒芜,也没啥高层建筑。


是否会变成贫民窟,最关键的是地段。

只要地段好,当地的配套就有保证,不愁有钱人不来。

而地段不好,土地没人要,盖不盖高层都会成为平民窟。

中国和美国国情不同,美国在不好的地段不会有人建高层建筑,都是自家小房子。只有好地段才能盖出高层公寓楼。

中国因为土地政策,任何地方都盖高层。

所以对于中国,你单纯问高层会不会变成贫民窟,这个是无法回答的。

我只能说,三线以下城市和二三线城市的远郊,高层建筑成为贫民窟的可能性大。

而二三线城市市中心及一线城市整体,都不太可能成为贫民窟。

楼房维护确实是问题,但只要地段好,维护的钱花的有价值,不需要你担心,自然有政府或开发商翻新甚至重建的。

广州深圳城中村的握手楼,房屋质量怎么样?不是一样可租可拆,都属于富人么……



继续从城市化现代化一百多年的美国参考我们的未来。

一线不用说了,一线远郊和一线外围区县都是好地段。长三角珠三角整体证明了我的观点。环京的各个县城因为严格政策调控,否则房价应该再翻几倍,配套各种商业学校医院也都会建起来。

二三线城市核心区是很优质的资产。在美国,即使已经沦为大号贫民窟的底特律,作为曾经的二线城市,现在的三线城市,核心区依然很昂贵。

(对比一下底特律核心区和近郊,城市整体崩溃,核心区也是最后坚持的地方。)

而四线城市及县城,高层住宅真的不推荐。人口流失是一定的,将来这些地方的房子都会很便宜,人人买得起。

(美国典型四线城市,堪萨斯州最大城市威奇塔,核心区房价比底特律都差远了。)

小平房和别墅还好一点,维护简单。

小城市低房价的高层住宅,一定会发生维护费用比买房都贵的情况,没人愿意掏钱翻新维护。

沦为贫民窟的可能性,怎么都比别的地方大。

另外,投资角度,建议大家关注一下景区和海滨的优质资产,比如海景别墅,著名景区附近的高层等等。

起码在美国,这些地方的房子都是出奇的贵。


再更

最近美国佛罗里达的迈阿密海滩塌楼事件都听说了?

那个楼的位置在这里:

别看年久失修,损坏严重,维修都维修不起。

(美国都是业主自己花钱维修,政府不会管你)

这栋楼的房价赶上大部分美国大城市中心的房价了。

就是因为地理位置优越。

这次埋的都是富人。


user avatar   softl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建筑年久失修,住户又不缴大修基金和物业管理费,势必造成居住环境恶化,甚至电梯和高层供水停摆,沦为高层贫民窟。


——— 我想问问题主,非高层建筑沦落到这种地步,又该怎么避免成为贫民窟?




        

相关话题

  毛泽东的崇拜者主要集中在社会什么阶层? 
  关于穷人不交税不是纳税人的说法的说法你怎么看? 
  资本怎么隔绝上升通道的? 
  我们普通人在资本家眼里是怎么样的? 
  法老雇佣工匠修建金字塔,是政府行为还是个人行为? 
  社群的本质是什么? 
  为什么社会阶级以及贫穷依然存在? 
  「消费降级三驾马车方便面、榨菜、低端白酒是焦虑之下的哗众取宠」这样的说法是否经得起推敲? 
  读完博士,我发现我未来的孩子依然有可能身处寒门,我该怎么办? 
  「上流社会」的生活是怎样的? 

前一个讨论
南方汉族中Y染色体的相同率较高,线粒体DNA的相同率很低,是否说明北方汉族对南方男性进行过灭族屠杀?
下一个讨论
阎锡山为什么仅凭一个山西就能成为独霸一方的军阀?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