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果今年高考写关于疫情作文,人人都会写,我如何能写出新意,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呢? 第1页

  

user avatar   xie-sheng-huang-7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作为教了30多年语文的教书匠,退休前也多次参与过高考阅卷工作,我想我应该有点发言权。

我不太赞同高赞回答的观点,一个劲用文言文,堆砌辞藻不见得会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甚至可能会眼前一黑 。

理由有二:

1、重复空洞

你能想到用的那些大词大套路,感觉气势蓬勃,但是大部分学生都是这个思路啊。

阅卷老师一个人批改几百份卷子,见的太多了,人可能已经看得想吐了。

老师心里的反应可能是:

提前背好的吧?怎么又来一篇一样标题的?是互相抄的吗?

2、没有新意

那些新闻报道的框架搬过来,是准备高考作文?还是报考新闻系呢?

阅卷老师也是人啊,也会上网看新闻,看电视,上抖音知乎,这种框架老师已经看过很多次了。新意何在?

这种内容,不会让阅卷老师有心思读下去,只会让老师迅速草草扫一眼,「又是一个提前背新闻的」,想要让老师眼前一亮?

你们能抄的比新闻本身写得还好吗?还是你掌握了不为人知的内幕?


关于疫情的作文,应该属于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的特点是提供了写作的范围和主体内容。你的作文应该始终围绕话题。

同时话题作文又是开放性的,表现在立意、选材、构思,甚至写作的文体都可以由写作者自己决定。在形式上,表达是自由的。

好,我们再来看看问题的关键所在:

我如何能写出新意,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我想分几点讨论。

一、从立意角度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这方面没有确定性。

就拿武汉“方方日记”来说吧,“方方日记”受到无数人的关注和好评。

如果你能写出这样的文字,你能肯定阅卷老师会眼前一亮吗?

不一定吧。

人与人是不同的,观点不同,价值观不同,思维方式不同。

也许阅卷老师看完后会眼前一黑呢。

所以从立意角度去获得高分,难!

二、从选材角度看,能否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这个相对容易一些。

2020年开年以来,在抗疫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优秀人物,生活展现出波诡云谲的风采,到更重要的是疫情影响了我们和我们身边每一个人。

仅仅把新闻报道的那些事迹复述一遍,或者大讲特讲牺牲包容,并不见得讨巧。

这些事情,大家都看过,大家都在写,阅卷老师估计类似的故事能看过几百篇,那么你和别人有什么不同之处?

如何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在我看来,我们和别人的不同之处,不是新闻上谁看得多看得仔细,而是在生活中,我们也切切实实经历了这次疫情,我们自己也有自己的感受,也经历过身边的小事。这些事可能不如国家大事来得震撼,但是却可能更是阅卷老师想看到的真实体验。

我的建议是:

避开那些口口相传,人人皆知的人物和故事,着眼于你身边的,不为人知的细节,可能会打动阅卷老师

三、从构思角度看

我觉得巧妙的构思匠心独具。

像“疫情”这样大的话题,一定不能以大见大,侃侃而谈,泛泛而论。

而是应该以小见大,找到小的切入点,或具体感性的记叙,或深入理性的思考。构思巧妙还在于文章整体的设计,这里文章的线索犹为重要。

“人”“物”“事”“情”皆可以成为线索。

《红楼梦》里的草蛇灰线,美国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的小说结尾是构思匠心独具的代表。

关于文章线索,我想举鲁迅先生的散文【藤野先生】为例加以说明。

【藤野先生】是一篇以“情“为线的散文。

鲁迅的爱国思想统摄全篇。写了三个地点,1东京,2仙台,3北京。在东京,作者看不惯清国留学生的所作所为,头顶上盘着大辫子,赏花跳舞。愤而离开东京。去仙台路上的所见所感,写了水户,写了“日暮里”。忧国之情表露无遗。在仙台重点写了匿名信事件和看日本时事影片事件,产生了“弃医从文”的思想,要改变愚弱国民的精神。在北京,他坚持写作,不懈努力,批判“正人君子”。全篇形散而神不散,以爱国之情为暗线。贯穿全文。构思之妙,令人叫绝。

而文章的主体部分又以“事”为线,写了作者和藤野先生的交往。

先写藤野先生的外貌和语言,勾画出藤野先生平易近人的学者形象,再写藤野先生为作者修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反映了他诲人不倦的老师形象。接着写在解剖实习前和问清国妇女缠足的事,表现了藤野先生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最后写师生惜别,藤野先生脸色悲哀,想说话,竟没有说。向鲁迅赠照片,题字。一个珍惜友谊,热爱学生,尊重中国人的日本长者的形象跃然纸上。藤野先生的形象被作者完整的勾勒出来。这是明线。


附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原文: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我先是住在监狱旁边一个客店里的,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多,后来用被盖了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留两个鼻孔出气。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饭食也不坏。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于是搬到别一家,离监狱也很远,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

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后面有几个人笑起来了。他接着便讲述解剖学在日本发达的历史,那些大大小小的书,便是从最初到现今关于这一门学问的著作。起初有几本是线装的;还有翻刻中国译本的,他们的翻译和研究新的医学,并不比中国早。

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他们便给新生讲演每个教授的历史。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

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

“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100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
“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我检出来交给他们,却只翻检了一通,并没有带走。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

“你改悔罢!”

这是《新约》上的句子罢,但经托尔斯泰新近引用过的。

其时正值日俄战争,托老先生便写了一封给俄国和日本的皇帝的信,开首便是这一句。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

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我想去学生物学,先生教给我的学问,也还有用的。”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要学生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

“为医学而教的解剖学之类,怕于生物学也没有什么大帮助。”他叹息说。

将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给我一张照相,后面写着两个字道:“惜别”,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但我这时适值没有照相了;他便叮嘱我将来照了寄给他,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

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所以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杳无消息了。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7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再举一个以「物」为线的例子。

这是我一个学生的作文。

纽扣

上课铃响了。

同学们走进教室,何老师开始上课。同学们是那样专心地听着。

突然,同桌同学指着自己衣服上的纽扣,又指了指老师。我会意地抬头一看。

只见何老师西装最下边那粒纽扣一荡一荡地像个钟摆。

何老师起劲地讲课,身子不停地转动,那纽扣也随着不停地晃荡。

我轻轻一笑。

旁边同学问我怎么回事,我指了指自己的纽扣,又指了指老师,他立刻明白了,也注意起老师的纽扣来,连忙用手捂住嘴巴,生怕自己笑出声来。

下课以后,我走到讲台前,对何老师说:“何老师,您西装上的纽扣要掉了。”

何老师低头一看,随即翻了翻衣服,用力捻了捻线头,纽扣被收紧了。

“您干脆把它拉下来吧,这样会掉的。”我不放心地对何老师说。

“不要紧,呆会儿会就去把它钉好。”何老师说完,拎着皮包,提着录音机走了。

下午辅导课,何老师又来上课了。可那粒纽扣却没有了。同学们暗暗发笑。

下课时,我又问何老师:“您把扣子摘下来了?”何老师低头一看:“啊?掉啦!我忘记钉了。”

“您想想看,纽扣在什么地方掉的。”另一个同学关心地说。

“不知道怎么掉的,算了,过几天上街买一粒吧!”

何老师走后,同学们还在想老师的纽扣,“何老师也真辛苦,一个教三个班,家离学校也远。一天到晚就看见他坐在办公室里备课批改作业,自己事从不放在心上。”

第二天,何老师一进办公室,看见办公桌上的一大堆纽扣,愣住了,但与此同时,他什么都明白了。

我们隔窗望去,见他的眼睛湿润了,刹时,同学们也落泪了。那泪珠,晶莹透亮,好纯洁,好纯洁……


很明显,这篇作文以题目纽扣为线索。“纽扣”串联起了全文的事件。

何老师西装上的一粒纽扣快掉了,有同学发现后提醒了他。何老师匆匆上完辅导课,纽扣不见了。说明何老师把精力放在教学上,忘了自己的事。第二天何老师的办公桌上出现了一堆纽扣。师生的眼睛都湿润了。

本文的构思巧妙表现在“纽扣”这条叙事线索上。作者用纽扣串联起了全部细节。

一方面,掉纽扣说明何老师不修边幅,其实是不在意自己的事。表现了何老师的敬业爱生的精神。

另一方面,学生关心老师的生活细节,希望为老师做点什么,表现了尊师重教精神。

作者举重若轻的用纽扣串联起了学校生活的细节,凸显了师生情这个主题。


如果你的作文构思简单明了而又巧妙。那么一定会使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希望对同学们有帮助。


user avatar   leon-3-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两个原因造成的,一个叫信息不对称,一个叫考核时间短。

首先信息不对称是最严重的原因,你说的对,学历高的人不一定能力强,学历低的人也不一定能力差,但问题是强不强弱不弱,不是你自己说了算,别人怎么知道的?脑门上又没刻着字,刻的字也可能是你自己刻的……所以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就需要一些公认的显性信息来辅助判断学历就是最明显的东西。你会发现同样学历的人,大家也更加注重你的学校好不好?你的英语你的证书……越是显性,越是有公认标准,越是客观可以衡量的东西,大家越在意。

其次,考核的时间很短。一个人去找一个工作,也就出事,面试几次见下来面谈的时间。一个人真正的能力,必须在长时间的实践中慢慢的看出来。但找工作的过程容不得给你很多时间,慢慢的观察,你总不能先让你干个一年半载,然后再决定要不要你吧。所以在面试这种很短时间接触就需要做决定的情况下,就需要一些有客观标准可循的东西作为决策辅助。

而事实上就算是要了,你也会设置三个月到6个月的试用期,本身就是弥补上述问题的。但这是建立在我先要你,我才有权利让你在这儿试用给我看,而不能用三个月到6个月的时间作为面试期来考核你。那这对应聘者也是不公平的。




  

相关话题

  高考会不会影响人的一生? 
  现在在上海做个牙矫正约莫多少钱? 
  哪些物品可以让自己在自习室学习时心情愉悦? 
  等我们老了后会如何打发时间? 
  学历和能力相比哪个更重要呢? 
  你见过最「不可名状」的一道菜是什么? 
  我用压岁钱买的PS4被我爸砸了并打了我几巴掌,我能报警处理吗? 
  有哪些常被认为是违法的其实是合法的事? 
  哪一瞬间让你感觉到科技在改变我们的生活? 
  有哪些不交智商税的护眼产品 ?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国产Galgame《1/4平方米的星空》?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许多法制节目会把作案过程分析那么具体,而只用最后几分钟讲法律惩戒?





© 2024-11-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