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大家对神童的要求太低,对“长大后优秀”的标准太高。
6岁能解一元二次方程——“神童”!36岁某211大学教授,“怎么长大了就泯然众人了呢?”
然后还有对高考状元、少年班成员的评价也是一样。“高考状元或者科大少年班出来的,也不就是当个基金经理,或者自己开了个小公司嘛。怎么没见他们成比尔盖茨,没见他们拿诺贝尔奖呢?”
公众对才能的认知往往是畸形的。他们可以一边夸某明星“居然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简直是学霸”,一边跟风贬损非名校的教职人员“混得也不怎么样”。他们对于专业领域内的优秀标准根本一无所知,但是又很乐于分享自己的观点。他们只看得到外表光鲜亮丽的头衔,对专业实力完全没有任何判断能力。所以没必要太在乎他们怎么评价——实在忍不住了,去混个头衔割割韭菜也是极好的233
一言蔽之,当儿童能把某件事做到成年人觉得很神的地步时,很可能是因为这件事对成年人来说,并不重要。
背诵,记忆,心算等等,这些儿童付出了大量时间精力去造神的事,又有多少是当下的成年人还在认真去做的呢?正因为成年人不去做,所以领域的门槛降低,成神的门槛也降低,成为神童标榜自我的领域。
而当神童们长大成人后,又会重新投入到那些成年人觉得重要的领域的残酷竞争中,而在新的竞技领域,谁也不会管他们当年如何神,而他们当年的神对成年人竞争领域的促进作用也并不那么突出。
于是我们会看到,一个神童能走多远,并不在于他或她在自己神的那个领域表现得多好,而在于他或她的长辈是否懂得把一个无关紧要的神的领域的资源,最大程度地转换为成年人竞争领域的相对竞争优势。但凡经过这样的操作,神童的神就会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学历和资历资源,让神童摆脱自身领域的标签,摇身一变成为极具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如此以来,当我们再次去审视带有“神童”标签的人时,就会发现他们其实是没有能够做出这种有效资源转换的人——而这往往也意味着他们长辈并不具备上述的见识,甚至只会贪婪攫取他们神童名气相关的利益,从而强迫他们一直停留在对成年人竞争毫无助力的神童领域,耽误了他们个人资源和优势的积累。这样的神童,大部分有苦难言的只是可怜人罢了。
因为真正的神童是下面这样子的:
朗道:
13岁就中学毕业;
14岁巴库大学学习数学、物理学和化学
16岁在巴库大学毕业
22岁建立金属的电子抗磁性的量子理论(1930)
24岁到哈尔科夫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
28岁提出二级相变理论(1936~1937)
29岁到莫斯科担任苏联科学院物理问题研究所的理论部负责人,并在莫斯科大学任教,提出原子核的统计理论(1937)
32岁提出液态氦Ⅱ超流动性的量子理论(1940~1941)
32岁开始陆续编写大名鼎鼎的朗道十卷,很多人一辈子都看不完,俗称朗道势垒。
我,从小被身边人吹捧成神童。
具体事例不列举了,小学跳级上,十岁,被家里人托关系送进初中。
家长觉得很光荣,逢人便吹。
我现在想起来都恨,他们的教育方式毁了我一生!!
从小被吹捧的飘飘然,觉得全世界我最厉害,小学的时候我知识量确实比同龄人多很多,跟个炸毛的孔雀一样到处炫耀,感觉自己就是全世界的中心…上了初中,因为我小,老师也处处护着我,十岁啊还正是调皮捣蛋的年龄,身边同学都十四五岁,只要他们一点不顺我意我就去找老师告状,老师会不问缘由的批评同学叫同学让着我,本来年龄相差太大就不好沟通,这下子同学都对我敬而远之,我一个朋友都没有………而且初中课程强度一下子加大,我还太小根本就没办法集中精神学习,引以为傲的成绩断崖式滑落,家长也只会一味的批评打骂………两年,短短两年,我的性格变得暴躁,自卑,敏感,极度渴望被认同但是自己实力又达不到……………我彻底的厌恶学习了。
初三我的成绩已经无药可救,家长狠狠打了我一顿然后给我办理降级,回到了初一…年龄差距没有那么大了,我终于有了两三个朋友,可是糟糕的性格已经养成,跟朋友是两三天一吵架…这次没有人再惯着我护着我了,我不知道吃了多少亏才改掉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毛病………
依旧不爱学习,读了三年,平平庸庸的到了中考,距离全市重点高中差了几十分,家长又狠狠打骂了一顿,花重金给我送进了重点高中的重点班………
我tm就日了,真的,为了维持他们的面子,不断的给我施加压力,不会引导教育,只会往死里打我骂我,学习本来就已经跟不上了,还把我往重点班里面硬塞,结果我成了拖全班后腿的那个,越发的自卑敏感………………我的人生走到这里啊,就宣告“学习出人头地”这条路彻底堵死了…………
后来呢~越发的平庸,大学他们没办法再操控了,上了一个平平常常的三流大学,混过四年时光,进入社会。我还有可以骄傲的地方了吗?没有,我害怕与人打交道,害怕别人看不起我,经不起风浪,极度玻璃心,每天小心翼翼生怕一句话说错惹来别人笑话,越来越沉默,直到现在,我的愿望也只是,拜托了不要让我经受一点风浪,做个普通人普普通通过完这辈子。
家人有时候会叹气,xx啊,你小时候说以后的志向是当个科学家,现在怎么就变成这样了呢。
…………您猜猜看我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可笑…………………
我真的 不是什么神童啊……最多小时候记忆力和理解能力比别人强上那么一点点,就被迫承受贯穿整个童年的压力…………
被这个题目勾起太多不愉快的回忆,毫无逻辑的一篇吐槽,各位就当个笑话看吧,糟糕的童年糟糕的人生…
(顺便………我怨恨家长只是恨他们小时候的打骂,例如我今天多花了五毛钱买零食,或是鞋子上有一点脏了没有及时擦,或是单词拼错了一个…………家长就直接打骂一顿,然后声情并茂说教一顿,然后跟别人吹嘘他们的教育是多么的严厉。塑料的衣架,直接在我身上打碎成三截……从初中开始每天脸上带着巴掌印上学已是家常便饭。如果我是个男孩子也就算了,可我是个女孩子啊……所以我真的恨他们…………可能我性格养成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教育方式吧,跟神童不神童没什么关系………
回想起两件让我记忆尤深的事情。从小被打的没有反抗意识,现在想起来我真傻………
初中因为用一周的零用钱买了个在他们眼里毫无用处的首饰盒,他们让我跪着去小卖部退钱,从7楼跪着被家长踹到1楼,到了楼梯的防盗门跟前我不肯跪着去街上,嚎啕大哭的求家长让我站起来………最后家长发慈悲让我走着去,浑身脏兮兮的哭着在小卖部把首饰盒退了……
高一的时候…可能因为那时候刚花了大笔银子把我塞进重点高中,这一年对我尤为严厉……最严重的一次,家长检查我背单词,错了好几个……可能也因为她当时心情不好吧?抓住我头发就把我的头往墙上撞…………唉想想真可惜,为什么不直接把我撞死呢,一了百了…………
好恨啊,现在跟家长提起来这些事,他们就只会说“你就瞎说,我们才不会做这种事……”我急了,就使劲的说细节,想证明他们确实是这样对我的,结果他们就吼我:“你现在说这些有什么用!过去的事就过去了!”说的真轻松啊,过去就过去了……
这算是家暴了吧………如果不是这些,我应该可以像其他答主一样,在可笑的神童光环没落之后,简单的加入普通人的队伍,过平淡快乐的生活…………
《水调歌头·伤脑筋》
神童无非起得早,总体智商未必高,
待到山花烂漫时,他在丛中直傻笑。
因为他们没有与之家庭教育配套的学校教育资源。
学校教育是顾着大众水平线的,他们会觉得浅。
再遇到几个人渣老师打压霸凌他们,三观发育不成熟时很容易钻牛角尖。
并且有些神童偏科。无法适应现在的应试教育木桶理论。
普通人家的神童,大多是没有这个教育资源一直自己在家里教孩子的。
而对普通人家来说,能不能考上好大学,和未来是否有出息,是成正相关的。
因为大部分人嘴里的“神童”只不过是在某件事情上有超越孩子年龄行为,并不是真的“神”。真的“神”是什么样子的?来看看历史上的顶级神童
李泌因机遇巧合,受到了唐玄宗的召见。他入宫时,玄宗让正与自己下棋的燕国公张说试试李泌的能力。张说请李泌以“方圆动静”为题作赋,李泌思考片刻,问:“希望知道其中的大略。”张悦便说:“方就像棋局,圆就像棋子,动就像活棋,静就像死棋。”李泌立即回答:“方就像行义,圆就像用智,动就像施展才能,静就像感到满意。”
“泌既至,帝方与燕国公张说观弈,因使说试其能。说请赋‘方圆动静’,泌逡巡曰:‘愿闻其略。’说因曰:‘方如棋局,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泌即答曰:‘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材,静若得意。”
为啥说李泌是神童呢,因为他说的话超越了成年人!对比李泌跟燕国公对围棋的总结,李泌更高一筹!
因此,如果我们把神童的标准变成,能够超越某个领域的专家,而非仅仅是过于同龄人。那么此类神童大都前途不可限量!比如莫扎特,比如高斯,再比如李泌。
当然,只要脑子正常就知道,这种级别的神童百年不遇。而且这种神童真心不是培养出来的。
小时候电视上总是出现各种“神童”,而其中少说一半都还不如我……
而我这种菜鸡在清华连个优秀毕业生都不敢想。
而清华的优秀毕业生,哪怕就只是看做题能力或者科研能力,被扔进社会评价体系之后,能被称为优秀的概率其实也没那么高。
大概就是这种差距……
所以,我是说,也用不着给什么长篇大论的解释,那群被炒出来的“神童”就只是单纯的菜而已。
我觉得大家都散了算了。
提问者号称专业的,看看人家多少视频专栏和回答。
这个提问不过是人家明知故问而已,你认真回答了弄不好还转手就被这“专业人士”拿去当作自己的东西了。
标准答案是:你就不该让孩子带去。
这居然有人来问??现在的孩子都怎么了?
第一,你倒是喜欢人家,人家喜欢你吗?
第二,你倒是跟他上了一个高中。那到大学怎么办?万一他没考上大学,你是不是要跟他一起辍学?如果他考一个不好的大学,你是不是要放弃更好的大学跟他在一起?
第三,你跟他在一个高中又有什么意义?中学生就算你们互相喜欢,还不是分手。你们还能外面买套房去登记吗?年纪也不够啊。那既然大概率是三年以后就要分手,那你现在跟他在一个高中又有什么意义呢?就为了上学放学能够一起走?
第四,你看看你爸你妈差几岁。等你真的到了结婚的年纪,能和你结婚的女生现在估计还在上小学。世界那么大,出去多看看,一般来说大学毕业那年回过头去,你会发现当初的自己是多么幼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