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中华武魂根本就不在刀剑上。
不止中国刀,全世界各民族的刀剑都很少有武士刀那样的。
日本武士之所以需要那么锋利的武器,原因是缺乏正常民族在冷兵器时代的真正杀器:“铠甲”。
中原最晚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战场主力就是裹着铁皮的具装骑兵。为了打败身披重甲的敌人,武器装备只能选择有破甲能力的槊和锤棍类重型武器。武士刀这东西,吹上天也只是铁做的,砍在同样精钢制成的甲胄上,能砍透就没天理了。
日本不强调铠甲,是因为铁矿稀少生产力低下,无法给士兵大规模装备全覆盖铁甲。所以就出现了武士刀这种追对无甲轻甲目标极限杀伤的变态武器。
北宋将领曾向朝廷反馈过,西夏冷锻甲刀枪不入,难以应付,希望国家改善军队装备。
武士刀什么时候有过这个待遇?
噢,明朝时期,倭寇曾经进犯南方地区,确实也造成了一些麻烦。
但那是因为,明朝后期吏治腐败兼南方长期太平,士兵军饷装备训练统统不足,所以才出现倭寇横行的诡异现象。
《明朝那些事》里猛吹戚家军的鸳鸯阵,搞得好像日本人单挑无敌一样,我看了感觉好笑。几个倭寇而已,如果朝政清明,能把士兵的军饷装备足量发下来,重甲士兵打日本武士一对一毫无压力,根本不需要想这种点子。
证据?
大明边防军长年抵抗女真蒙古,一直保持着大陆帝国军队应有的战斗力水准和武器装备配给。
所以在万历朝鲜战争中,日本15万正规军对大明4万边军,结局是被赶回海岛。
这些日本人是日本战国时代的最终胜利者,实力比起骚扰中国沿海的落魄武士绝对更加强大。而面对中国士兵,日本人的精锐武士和祖传宝刀,外加三倍人数优势,怎么就阳痿了呢?
这篇 @李梦阳 的分析就贼好:
总而言之就是,中国因为铁甲的存在,压根就没在“锋利刀剑”上浪费过技能点,只有隔壁穷酸日本人才拼命造好刀。
虽然中国刀剑无法打败日本刀,想收藏有类似作用,能彰显祖先武德的军器却也不难。中国人完全可以搞一套中式铠甲放在家里装点门面。大宋步人甲全重29kg,1985片甲片连成,不管是帅气程度还是实战成绩亦或技术含量文化底蕴,哪里比不上区区一把刀子?
看看抖音里复兴甲胄文化的猛男们:
不比一根铁条帅多了? https://www.zhihu.com/video/1221951184224935936
现在是20年3月21日,一周前刚写完这篇,就因为其他事被禁言了七天。
我发现评论里好多顶着日本名字的人,急得跳脚,对我的观点各种抨击,却拿不出干货和可靠逻辑来。
懒得一一怼了,反正我和知乎管理员不熟,鬼知道哪天又会被关进去。
就简简单单补充几张日本武士的照片吧,偶然在网上冲浪发现的。让大家看看,除去电影和动漫游戏的美化滤镜,真实的武士是什么样的。
100年前的武士阶级,没理由营养比明朝的前辈差(当然啰,发展300年后,能拍上照片的富裕武士,肯定有一身甲胄了):
我这瞎写着玩的,没想到火了啊……
评论里才是大神聚集地,我就是个写段子的
( ・ω・)=つ≡つ
日本刀比中国刀剑火也不是一个两个原因造成的,什么社会阶层呀,科技水平呀,人文文化呀等等等等,我就提一个侧面小因素,大伙也别上纲上线,我就来抖机灵逗各位开心开心。
还有同志问为啥从山东跑到关东,那会闯关东是大潮,在老家也活不下去,还一个原因就是我爷爷说他的爷爷是游击队,暴露了得跑……
有人问那把大刀,爷爷说有80斤沉,就放在院子内的小房子里,估计跟现在的杠铃是一个作用,就是锻炼身体的。
但是盔甲是锁在祠堂里面的不让碰,现在应该就剩铁片子了。
/**原答案分割线**/
中国太富,日本太穷;
日本铁矿太少了,日本古人想弄点铁太难了,好不容易弄点铁不舍得用,精打细算,精益求精,生怕糟蹋了这点铁,这就出现了一个冷兵器时代巨大的问题,
也不是没有铁甲,是造甲技术和盔甲形制全面落后于中国,放眼整个日本能凑全副铁甲都能叫得上名来,至少得是个小大名,这铁甲八成还是传代下来的,比他岁数都大。
铁甲越普及,这种以批砍为主的武器越玩不起来。
而这点东西在中国古人眼里压根不是个玩意儿,战场上砍一通下来,能留个刀把就是好兵刃,用现在的办公术语来讲,那叫“耗材”。
你会给你手上的圆珠笔起名“断水”么;
然后做个笔架子供上,然后每天晚上擦一遍,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不是刷牙洗脸,先把圆珠笔抱起来擦灰,朋友一来家做客就把这只“断水”请出来供大家赞赏。
在众人羡慕的眼神下,铺好纸张,落笔写下两个大字“得力”,得字双人旁还没写全,因为有点断水,在空白的地方划拉两下,然后又写下两个大字“文具”!
哦!!斯国一!!
在众人的惊叹声中恭恭敬敬把圆珠笔放回笔架上。
圆珠笔比你们家知名度还高,人家得先想起你家名为“断水”的圆珠笔,才能想起你们家这守护名器“断水”一族的姓氏,第一代族长名为“加藤建设”,还有“建国”,“建业”兄弟三人,人称“断水三虎”。
时逢乱世,战火四起,应校领导征召,加藤建设亲率建业,建国应征入伍,兄弟三人参加第十一届泔水屯子小学生作文大赛,以200字之差,惜败红旗第三小学三年级二班新田长征手下,“断水”不敌新田长征手中的“辉月”,但是依然取得第535名的优异成绩。
“不愧是晨光造啊……”加藤建设感叹道。
经此一战,加藤建设再无斗志,名器“断水”被封印与写字台第二个抽屉,直至加藤建设去世,留给长子“加藤长海”继承。
某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加藤家燃起大火,二代目加藤长海惨死,“断水”不翼而飞,生出许多诡异传说,从此家道中落。
十八年后的一个夜晚,加藤氏废墟门前出现一个高瘦的影子,像旧日的幽灵,凡间的恶鬼,他手中的圆珠笔在惨白的月光下淡淡的晕出四个字
“得力文具”
第二天,负责打扫街道的民夫疯了一样的在街上狂奔,
“回来了!回来了!!那个人回来了!!!”
在晨光下,加藤家大门前,赫然用透明胶贴着一张A4纸,上书四个大字“得力文具”!
上面清晰的用加藤一族独特的运笔方式,因为圆珠笔不出水瞎划拉出来的笔迹,以及“得”字没写全的双人旁……
“断水”回来了……
从此“断水”再现世间,没人知道他什么时候没水,也不知道它换的什么笔芯……
甚至……
都不知道它能不能换笔芯……
刀剑对于中国古人来说就是工具,跟木匠的锯,铁匠的锤子,农民的锄头一样,都是工具,没人会给锄头雕花,做成工艺品,然后传给儿子当传家宝的,咱们中国要留个传家宝一般都是什么玉器雕刻,金银珠宝,书画典籍,古董字画,再不济留一套好家具。
不过吧……我们家祖上还真留了件兵器,据说祖上出了武举人,留了一套铠甲和一把大刀,反正我没见着,我爷爷说他玩过那把大刀,特沉,抬不动,铠甲在祠堂里面锁着,门缝里见过,后来日本人来了,庄里人就逃的逃散的散,我们家也一路从山东到了东北,到现在也没回去过。
日本人把刀当工艺品,可能定位也不一样,也可能实在没啥可留的,毕竟那会日本真挺穷的。
为什么玉石在西方市场不吃香,而知乎大半都懂世纪骗局钻石反而吃香?
因为……
别人钻石可以拿出让你信得过的鉴定书,可以准确告诉你钻石的品质,而且放到四海皆准。
玉石呢?各种行业黑话,鉴定书鱼目混珠,普通消费者根本就是一头雾水,黑起来简直不要命了,所以除非有浓厚的玉石文化氛围,不然玉石根本推广不开来。
消费者是来购物的,不是来和商家斗智斗勇的。
这不是玉石与钻石价值的问题,而是两个行业商业水平行业标准的问题。
同理,别人上档次的日刀可以拿出一堆的资格证书,中国刀剑呢?啥都没有,你让消费者怎么想?
凭啥让别人消费者为龙泉那种重心都配不好,老鼠尾买单????
中国: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镋棍槊棒拐子流星......
刀:关刀,朴刀,大环刀,蝴蝶双刀,唐刀,环首刀,柳叶刀,雁翅刀,鬼头刀,斩马刀......
枪:双头枪,双手枪,钩镰枪,雁翎枪,梨花枪,九曲枪......
剑:鱼肠剑,越王剑,软剑,七星剑,子午鸳鸯剑,尚方宝剑......
戟:长戟,双戟,手戟,方天画戟,十字戟,钺戟,戟刀......
斧:单板斧,双板斧,宣花斧,凤头斧,鱼尾斧,长斧,短斧......
钺:鸳鸯钺,铲钺,套钺,降魔钺,双手钺......
钩:双钩,单钩,虎头钩,鹿角钩......
叉:牛角叉,三股叉,鱼叉,马叉,双叉......
鞭,双鞭,单鞭,秦家鞭,雷神鞭,竹节鞭,铁鞭,熟铜鞭......
锏:八棱锏,四棱锏,瓦面锏,亢龙锏,圆锏......
锤:长锤,短锤,双手锤,窝瓜锤,雷神锤,梅花锤......
抓(挝):飞挝,金龙挝,笔挝,双手挝,软挝,痒痒挠......
镋:九曲镋,九凤镋,燕翅镋,燕尾镋,十字镋......
棍:齐胸棍,齐眉棍,混铁棍,熟铜棍,双棍......
槊:步槊,马槊,狼牙槊,蛇形槊......
棒:金箍棒,狼牙棒,丈二棒,杵棒,铁链棒......
拐子:二字拐,鸳鸯拐,丁字拐,上下拐,钩镰拐......
流星:流星锤,流星镖,链锤,绳枪......
日本:日本刀。
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以上是昨天凌晨三点多写的,顺手一答,主要说明是中国冷兵器种类太多,日本冷兵器种类少。其实不止中国冷兵器种类多,中世纪欧洲冷兵器种类也很多,但还是题主这个问题,为什么中国刀或者说其他国家的刀,甚至说那么多冷兵器在国际上不如日本刀出名。
现在有功夫我就多码点字,进一步说说。
日本刀在国际上出名,首先一点是日本还有刀匠,在坚持以传统技艺做传统日本刀,日本刀从制作到后期练习使用,在日本还保留了传统。这个是能流传开来的根基之一。
另外一点就是电影上的推动,比如说《杀死比尔》里乌玛 瑟曼和刘玉玲都是玩日本刀的高手,用日本刀演绎了一场场经典的厮杀片段。《生化危机》里女主爱丽丝也有很多用日本刀杀戮的场景。
你会发现日本刀太适合拍这种杀戮电影了,首先是日本刀相对窄,修长,在电影里漂亮,因为现在选主角都喜欢选身材好苗条的,如果巨石强森拿把日本刀,感觉就差点意思,但一瘦弱的拿一把日本刀,感觉就很飒。
然后是日本刀使用的结果,日本刀砍剁效果很好,一般人都认为那种巨宽的,巨大的刀砍剁效果好是应该的,但那么修长的一把窄刀也能有这个效果,这种误差感带来的快感更多。拿大环刀把一个人手臂砍下来,很多人都认为这个正常,那么大一把刀砍个手臂不是很正常嘛,砍不下来才不正常。但换做一把日本刀也同样砍下一条手臂,观众就会感觉“我X,这么窄的刀也可以!?”。
所以日本刀配合一个美女,可以达到两个“误差感”,一个是我X,这么苗条的美女也能像巨石强森那样杀人?还有就是这么窄的一把日本刀也能杀人那么脆?
日本刀柔中带刚的属性配合美女柔中带刚的属性,两者相加,1+1>2
如果你让爱丽丝耍一把柳叶刀,鬼头刀,画面拍出来不好看,而且感觉也差点意思。
其实中国以前的功夫片拍女侠客的也大多用剑或者峨眉刺,以显示女侠客柔中带刚的属性,但剑和峨眉刺都是以刺为主,拍出来电影在杀戮场面上没有大砍刀那么刺激。
所以有日本刀在日本保留至今的传统,有影视的大力渲染,自然就出名了。
以前论坛上有个国外做古董生意的,收了一把很诡异的剑。
这把剑的外形一看就是日本早期西方化的海军刀的刀装,但是剑身却是笔直的,并且还有铭文“敕”字符文。再仔细一看,研磨的异常精细,剑身地肌非常美观。
这就让这兄弟犯难了,一般来说,“敕”字符是中国独有的道家文化,这把剑应该是中国的。
但是剑身上的研磨又有明显的日本风格,中国人是不会专门用各种五花八门的砥石去研磨一把已经足够锋利的刀剑只为了让这把刀不同部位的颜色泾渭分明的,这种纯粹为了好看的无用功不是中国人的作风。
这几点疑惑下来,这个兄弟基本心里有谱了,但是还是联系到了这把剑的主人再确定一下。
果然,这把剑的来历和古董商的判断差不多:这把剑确确实实就是中国的,剑的原本主人也是清朝的一个军官,至于剑身上的铭文,大概是和神虎营一样的,老君的符咒可以降妖伏魔,正好对付洋鬼子。这把剑是中国甲午战争失败后被日本缴获,之后日本人把剑条拔出来用日式研磨精修了一遍,又换了一个西洋军刀样式的刀装作为纪念。
这把刀的主人说起来时候评价说,这把中国剑质量上乘,在日本刀的标准来说地肌也是细腻精致的,足见做工之上乘。
这个如果是玩过中国古兵的基本也就知道怎么回事了,修复过中国刀剑条子的老哥们们基本都有共识:大部分的中国兵器,尤其是官造的,质量都不错,民间的就不好说了,有饱受赞誉的马牙钢,但是也有很多民间兵器,尤其是清朝中后期南方的民间械斗武器那质量真是悲催的一言难尽。简单说就是中国兵器五花八门,质量参差不齐,甚至是同一块地方出的水坑条子质量能差出十万八千里去。例如我一个朋友吐槽说他收过一把清朝的八斩刀,一尺的短刀居然重一斤二两,这是铁多到没处浪费了吗。
中国的刀剑文化不如日本就在这了,一个是没有代表性的东西,中国重文轻武,刀剑这方面并不重视。另一个就是中国刀剑实在没一个审美标准,日本人用日式研磨出来的中国剑就比中国原版要漂亮很多。
原本那把剑的图太早找不到了,看看大佬收藏的中国古兵有多漂亮。
一个枪杆一个刀镡,这实在太漂亮了,可惜的是保存的······被岁月摧残的已经不像样子了,但是即使是这样的品相依旧是中国古兵保存下来的好的不得了的了。可以想象这些兵器全新的样子该是多么美丽。
经过修复的中国古兵是非常漂亮的。
看这刀条,即使是和日本比也是上乘的质量。可惜的是,现在专心搞中国古兵的基本都是民间人士,和日本的协会比起来,咱们这块的文化差得太远了。
中国兵器不出名,还是因为咱们这块下的功夫总量比不过人家,固然中国有很多兵器文化大佬,但是比起日本成体系有组织的来,还是势单力薄。归根结底,还是中国这方面推广的力度不够。
顺便吐槽下,现在中国玩刀剑的倒是多了,但是···动不动就说老鼠尾的也是操蛋,中国用了一千多年老鼠尾基本没问题,西洋剑也是老鼠尾,强度是经过战争考验的,结果现在弄得一帮小白就知道老鼠尾也是够了。
因为日本完败于白人之手,留存天皇亦是白人的恩典。
想当年麦帅入城,日本举国缟素,伏地以迎。
天皇陛下垂首于皇宫之前,瑟瑟发抖,目不敢正视,且矮小有喜感,映照着麦帅威风凛凛的身影。
日本女子浓妆以迎王师,撩大腿奉献将士,忠心体贴。
脱亚入欧,决心将日本文化变成欧美文化的亚种。
此番孝心,欧美坦然笑纳,认了这个干儿子。
现在谈论的刀剑并不是武器,而是刀剑文化。
所谓国际知名,实质上是欧美是否承认,欧美既是国际。
日本文化自认是欧美文化的亚种,那么日本刀剑文化自然是欧美文化的一个附庸。
日本对于欧美文化的拜服还不是自愿上门,是被欧美文化用原子弹征服,是一种失败的文化。
文明是自上而下吸纳,成功者可以接受失败者最精华的部分,变成自身文化的一部分。
同样的道理就是印度的瑜伽和咖喱,乃至于印度的管家和仆人,这些也变成欧美文化的一部分。
欧美人拿着日本刀剑四处炫耀,摆拍留影,毫无违和感。
日本制造的刀剑本就是欧美战利品,毫无威胁可言,谁个不喜欢?
自然日本刀剑文化出名。
中国刀剑砍过欧美人,而且至今尚未被征服。
原本曾经出现一丝胜利的曙光,可最后欧美文化还是没有成功,反而现在的中国文化还表现出了自信。
未被欧美征服的文化就是“野蛮人”的文化,是不可接触的文化,是有毒的文化。
中国的刀剑文化在欧美人的眼里就是嗜血、残忍、邪恶,是被上帝诅咒的文化。
没有人会喜欢“野蛮人”的刀剑,那是暗夜里的噩梦。
是死神的阴影,是不能给小朋友述说的秘密。
所以中国刀剑就是个难看的鬼样子,要说出名,那也是个恶名。
这种影响通过欧美文化的扩散,也得到了一部分崇尚欧美文化,拜服欧美文化的中国人的认同。
这是值得警惕的。
因为中国刀本身就没有日本刀近现代以来的环境氛围。
日本刀是地位跟从他变成少数特权阶级的象征以后沉淀了几百年,
然后在近现代化日本人通过文化包装而宣传出去的。
冷兵作战时代的日本人并不是拿现代意义上的日本刀作战的,被推出去做文化载体的日本刀是幕末以来的新新刀,是江户中后期才逐渐形成起来的东西。
日本古代的军事贵族更主要的军事训练是骑马射箭和持长柄类武器作战的。
也就是在近世日本之前,日本的军事贵族的象征其实是“流镝马”这种类型的形象。
但是要弄明白最核心的一点,近现代所宣传的其实是继承的上一代,也就是近现代日本继承的江户幕府这个“近世日本”。
这并不是战乱的时代,武士即日本的“上等人”的象征是“苗字带刀”。
当日本近代化之后再回过头去看当年的“日本”,称名权已经废除,而且无法在形象上体现出来,而近代日本印象里的江户的“贵族”已经不是战国时期骑马那种高级武士,而是幕末一堆下级武士在那刷存在感,比如新选组这种玩意。
这样所谓的“上等人”与平民在画面上的区别也就只剩下“带刀”了。
因此区区二百来年制作技术和刀型的玩意就成了日本“上等人”的标志性形象。
原因很简单,古代日本穷,也就只有这玩意能看一下了。
能佩刀配剑搁街上晃悠这种形象,在中国并不是“上等人”,所以包括中国人自己,你都无法建立佩刀/剑=高人一等的形象出来,你挎把腰刀形象更多的是——“官府衙役”“绿营兵勇”。
这种观念也可以套在其他文明上,比如欧洲你拿把刀剑没人当你是贵族,你骑马穿身板甲出来,“上等人”的形象里面不就跃然纸上了不是吗?
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这是刻板的文化形象符号里的“上等人”。
也有人会说,日本也有骑马武士穿盔甲拿长弓长枪的,为什么日本人不是这种印象?
因为这种人的形象已经被日本人自己固定在“大名”及“高级武士”的身上。
也因为这是包括日本平民自己所难以接触的,日本平民阶层日常能接触就是布衣步行拎把刀,就算开片也没什么太多护具的“上等人”形象,在历史上这种跟平民接触最多的“下等贵族”才是感受最多的上等人形象。
就普通人而言,平民到下级贵族的跃迁就是跨一步,所以是下级武士跟骑士,你直接上高级贵族跟大名什么的……一般人心理上都不会扯那么远,一步现实,太多步你得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心理素质,问题这玩意好像也是中国特色……
所以欧洲的上等人形象符号是“骑士”,贵族里的最下一级,但是由于骑士再怎么穷困潦倒,外形也是日本的高级武士这一阶的,所以这种只能怪日本贵族阶层自己不争气,堂堂上等人就剩个刀能炫耀了。
但是这在近现代的文化输出里又成了优势,一把刀的成本相比全套盔甲而言那是大大降低了,随便一个人弄把日本刀——哦哦,我也是武士了。
这句话的潜台词其实就是:“噫!老夫今儿也当了回上等人,瞅瞅来瞅瞅~看爷多体面~”
无他:满足当这种上等人的成本太低了,就一把刀。
这么廉价的上等人换谁谁不能当呢?中国的上等人……你抄抄武备里头,你就算把山文甲扒拉一身,弄匹马弄套马甲,背弓拿偃月刀又或者方天画戟……
旁边一穿白背心的来一句:不好意思我是科学院院士……还不是滚下马来趴地上。
读书人才是中国传统的上等人,这是要看里子而不是看外壳的,所以在中国历朝历代刷下来观念里,你有钱哪怕裱糊的再怎么明晃晃的……
你比得过有文化有知识吗?这是时间、才华、精力一点点堆积起来的,所以中国搁这站了五千年还搁这站着,军事贵族这套皮,中国二千多年前就不玩了。
说句难听的,哪怕白皮人自个搞游戏,也知道法爷才是亲爹。
再精美的刀剑盔甲都是外物,唯有知识才是真真正正属于自己的~
中国刀不出名就不出名呗~反正本来在自个文化里都不是一个档次的东西。
再说了,现在又有几个懂中国刀的,说句正经的,哪怕拿着日本刀当“上等人”的,九成九以上都不知道日本刀的种类有那些,他们会去了解这玩意?不会的,无非吃日本人那套文化输出下的上等人自我满足感罢了——毕竟够廉价。
好了,中国这边读书人的最下级是秀才,换现在的标准……话说您是先给我看看您是考个清华北大呢?还是您去读个研?你廉价的起来吗?
最关键的,其实是中国(近代)错过了文化输出的最好时机。
自古以来(清朝以前),中国都是东方文化的中心。至少长达三千年,都是世界文化两极之中的一极。
17世纪中叶,英国每年从中国进口茶叶2万磅(1磅453.59克)。
1712年,英国每年从中国进口茶叶15万磅,已能满足全国消费。
1718年,茶叶取代丝绸成为英国从中国进口的支柱商品;
1721年,这一年进口量达到5000吨(1102万磅)……茶叶进口量最大时占公司总贸易额60%,茶税占政府收入10%左右。
1800年初,英国每年从中国进口茶叶2100万磅,400磅再出口于欧洲等世界各地。
1812年到1830年,英国每年从中国进口茶叶达3000万磅之多。
除了英国,世界其他各地的情况也十分的类似:
1729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输出的中国商品中,茶叶已经占到了85.1%。
1783年之前(独立战争之前),美国每年的茶叶消费在297万公斤左右,相当于人均1.1公斤。
茶叶的输出占据了当时相关公司贸易总额的大部分,既象征着中华古典文化强势的余晖,也代表了当时所谓天朝上国的尴尬,除了茶叶、瓷器和丝绸之外,能让世界大国感兴趣的东西已经寥寥无几。
鸦片战争之后,恰好遇到了日本的明治维新。清朝一步步衰落,日本崛起,顺利接过了清朝文化输出的大棒,继续对外输出东方文化(传统东亚文化圈的本质,实际是汉文化圈)。
和服、茶道、武士刀、日本料理……无一例外,都是吸收了唐文化的营养,然后在本土又有了继续的发展。
在日本对外输出文化的时候,中国知识群体却在遭遇最大的自信危机。因闭关锁国埋下的祸根,清末的大部分中国知识群体对本土文化进行了否定。
五四以后,以胡适为中心的知识群体倡导全盘西化,彻底否定了中国文化。
看看胡适都说了什么: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
胡适本人的问题,这里就不延伸什么了。在那样的大环境下,很大部分的知识分子都是如此。足以说明,在国家积贫积弱的情况下,整体上的精神面貌都是极度不自信的,乃至于否定包括文化在内的任何东西。
哪怕以鲁迅为首的能人志士,视野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倡导汉字拉丁化。在那样的情况下,文化在内部都快要无法立足,如何谈文化输出?
二战之后,日本更是站在了亚洲经济的巅峰之上,很快成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几乎吸引了全球看向亚洲的绝大部分目光。文化输出,那已经是水到渠成,自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虽然对于日本输出东亚文化这一件事情,不少人心中是酸的。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正是因为日本近代的东亚文化输出,才让东亚文化从古至今的对外输出一直没有断绝。
不难发现,随着中国整体经济量超过日本,东亚文化的对外输出,中国也已经逐渐追赶上来,甚至在某一些方面也已经超过了日本。不难发现、无论韩国流行文化,还是日本动漫文化的对外输出,在全球范围的影响力,都是建立在强大的国力基础上。
一、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
虽然单纯从投降这一件事情来说,对中国的国力提升并没有任何的影响,但本质上改变了中国人的精神状态,帝国主义并不是不能战胜的,阻止文化自信的继续衰退。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无家不成事业,国不立何以谈强国。建国,彻底走出半殖民地的阴影,文化自信重新建立的开始。
三、抗美援朝为首的相关战争的胜利。
文化自信和传播,从来都是建立在强大的军事为基础之上。虽然宋朝有着不亚于唐朝的文化,但文化输出却大大弱于唐朝。军事力量和唐朝的差距,在对外文化输出的强弱上看,有着一定的联系。明朝军事(航海)力量更强一些,影响力则远播南洋,乃至于全球。
四、工业体系的建立。
虽然当年砸锅卖铁建立工业体系,在短期内甚至出现过负面影响,但随着体系越来越完整,国家实力空前提升,文化自信也迅速提升。
五、两弹一星。
如果说局部战争的胜利,代表我们向别人传达了“我不好惹”的信息,那么“两弹一星”的成功,便是中国能真正和顶尖大国坐下来谈话的资本。
六、改革开放,香港澳门的回归。
如果说,前面五点,是文化自信重新建立的基础,那么改革开放,则是文化重新对外输出的开始。香港澳门的回归,是境外国家对中国实力的重新审视。也是民众对国家自信心,迅速提升的时期。
七、奥运申报成功,以及加入世贸组织WTO等相关事件。
此类的相关事件,是人民第一次走出国门,站在了世界的大舞台之上,也是中国能够文化输出的前提。
八、军工以及航天事业。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军工迅速拉近了和美国的差距,航母以及国产系列战机,对国家(国人)自信的提升,不是一丁半点。而航天事业在神州飞船发射之后就已经超过欧洲,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立,更是令欧洲傻眼,超过瘦死骆驼俄罗斯已指日可待,甚至已经刺激了美国政府的“航空竞赛”。
九、新四大发明,以及华为、阿里巴巴、腾讯、抖音(虽然在知乎风评不好,但对外输出强劲,却也是事实)为首的信息技术、互联网等相关公司的全球影响力。
不如别人,哪怕你真正的追赶上,也总觉得不如别人,难以真正建立自信。唯独超越别人,甚至大大超越别人,才是文化大量输出的根本。但事实也证明,正是相关领域的全球领先或者大量输出,才让中国的汉字、服食、美食、古典动画元素、网络小说等等,带来了新一波的全球潮流。
十、当前正在发生的国际大事件:一路带一路;新冠状病毒疫情的国内防控,国际援助。
疫情虽然给中国带来了沉重的伤害,但也会令中国的全球影响力再度提升。而一路带一路的定位,本身就是“新丝绸之路”,是最直接的科技文化输出。
过去中国刀不如日本刀出名,那是因为从国家、文化、国民等各个层面的不自信,乃至于没有文化的对外输出,别人甚至都没有渠道知道中国刀,无从了解。甚至看到中国人都以为是日本人,看到中国刀,都以为是日本刀的时候,谈何更加出名?
随着中国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国际地位超越日本的时候,甚至未来远超日本的时候,中国刀是否比日本刀出名,完全看你是否对外进行相关的文化输出了。当然,还必须以对内的文化复兴为前提,中国人自己都不感冒的传统文化,自然难以再对外输出,形成全球影响力。
如果日本国家一直长久下去,而且高度发达,相关的文化输出,可能会中日齐头并进;如果日本出现了什么意外,中国刀就有比日本刀更加出名的机会。
当然,以中国的文化内涵来看,极有可能会先“剑文化”远播全球之后,刀文化才会登上国际舞台。
有答主提到了印度瑜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但中国武术的话,国际上主要还是在影视文化层面的影响。未来,未可知。
国家总是大谈什么文化复兴,或许你耳朵里都已经生了厚厚的茧子。但如果你仔细一想,便能发现,上层建筑里最聪明的那一群人,早就看得更高,看得更远,而且正在一步一步的实践并实现那些目标。
我是看《浪客剑心》接触武士刀的。
看《杀死比尔》后,对武士刀有些崇拜了。
然后许多日本游戏里都有武士刀,比如《怪物猎人》,我只玩太刀。
玩个《博德之门2》和《无冬城之夜》,我的战士都是武士刀专精。
这就是个文化输出,日本文化输出做得好啊。我并不在意武士刀在历史上的真实表现如何,这玩意在影视作品和游戏里表现就是牛逼就是帅炸。
日本人把“日刀”作为日本文化符号之一在推广的。
纪录片文化财亚文化圈相关管理法案全方位出动,就是告诉你,这玩意,一个牛逼老师傅带个小徒弟咣咣咣咣咣一锤子一锤子打出来的,牛逼的。
然后衍生物就随便吹逼,反正设定作者是上帝,可以劈开光线(13号仓库)、可以劈开盔甲(ACG较大概率这么吹),无坚不摧(但凡不是写实刀剑格斗ACG大概率这么吹),甚至有的高达都拎把日刀造型的近战武器,拿着它内心OS都切换了blablabla
对日本文化有点了解的人都能说出“katana”“tenpura”“sushi”“kuroshi”“samurai”等一大串罗马音来。
中国的刀?文化符号?
不要说中式刀。中国当代有啥真正说得上有代表性的,能配得上“中国”前缀的文化符号么?
政府推广,民间认可,至少不排斥。还正经往里投资源推广当形象而不是薄利多销五毛钱三斤比柯南宇宙的炸药还便宜的那种。
孔X学院?里面塞一群朝阳门的太太小姐玩宫斗cosplay,开了一堆,多少正常运行的?
中国结?姑且不说有没有实际推广,这玩意辨识度不够高,跟成名更早的凯尔特结撞衫。
日本人怎么搞自己的文化符号的
“sushi”,外国人记不住,叫rice block with raw fish,无所谓,他们只叫“sushi”
“tenpura”,外国人记不住,叫coated fried vegatable,不重要,他们只叫“tenpura”
于是在英国的日本馆子里金毛主厨“我在日本进修过厨艺哦,口你急哇。哇来哇啦刚大木”
相对来说,我们做的是不是就太舔狗了点?
这个菜专门考虑到X语国家的友人的接受度,要翻成那个不能翻成这个。
那个菜专门考虑到X语国家的友人的接受度,要翻成这个不能翻成那个。
到现在也就一个宫保鸡丁基本上咬死了是gongbaojiding不是stirfried chicken wit blabla flavor
问题是舔狗不得好死啊。
结果你看海外的中餐馆子满地印度老板越南厨子这辈子连看门的狗都没来过中国,中文都只会说一句你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