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有哪些看似靠谱的预测被打脸了? 第1页

  

user avatar   ponydafagood 网友的相关建议: 
      

俗话说得好:“预测未来很容易,让它变成现实却很难。”当我们在迎接新的一年到来时,我们也迎来了无数对未来科技发展趋势的预测。有趣的是当你回看过去的预言时,你就可以发现谁是预言帝,而谁的预测完全悖于现实。

1876:“这种所谓的‘电话’毛病太多,不能当成一种通讯方式。美国人需要电话,我们则不然。我们有足够的邮递员。”——英国邮局首席工程师William Preece

say no more...

1889:“倒腾交流电只是浪费时间,永远没人会去使用它。”——爱迪生

当爱迪生意识到了自己将面对的竞争对手是何等强大,他就开始了一场针对交流电的中伤诋毁运动。为了向人们展示这种新型系统假定的危险性,爱迪生在众多记者面前用高压交流电做了一系列可怕的实验。他先是将一块白铁皮板和一台可达1000伏电压的交流电发电机相联,然后再把一只小猫或是小狗放在铁板上,小猫或小狗会瞬间死亡。这样,人们就可以亲眼目睹特斯拉和西屋公司的交流电的致命效果了。电椅就是在这样一系列“展示”的“启发”下发明出来的。

  1893年1月,芝加哥世界博览会开幕了,9万多盏由特斯拉的交流电点燃的电灯照亮了整个会场。这是一次伟大的成功。威斯汀豪斯公司又承包了在尼亚加拉大瀑布建造世界上第一座水力发电站。水电站采用特斯拉的交流发电机中标,1895年发电站建成了,它可以将电流传输到距发电站35公里外的布法罗市。这件事最后宣布特斯拉的胜利,爱迪生以惨败告终,此后爱迪生的通用电气公司也不得不开始搞交流电。后来直流电就逐渐退出了市场。

1903:“骑马是会一直流传下去的交通方式,而汽车只是一时的潮流而已。”这是密西根州储蓄银行主席在奉劝亨利•福特的律师不要投资福特汽车公司时说

与这个家伙犯差不多一样的错误是David Sarnoff的合伙人在1921年时的预计“这种无线音乐盒没有任何可以想见的商业价值。谁会为不针对具体人的消息付费呢?“


基本上,几乎所有公司都会。

1924:“未来20年内,汽车将带有折叠机翼。”———飞行员埃迪·里肯巴克

  你可以说,这位著名飞行员的意识太超前了。1924年7月,埃迪·里肯巴克在《大众科学》月刊上写道,我们在20年内将有会飞的汽车出现。这种汽车和飞机的结合产品其外形类似于水上滑翔机,能够实现水陆两栖。里肯巴克还宣称,25英尺长的双翼还能在汽车行驶时折叠在两侧。

  尽管过去了69年,发明家还没有放弃。特拉富贾公司的“飞行汽车”刚刚进行了首飞。这是首架可以在街道上跑的飞机,飞行模式和行驶模式的转换只要不到一分钟。该飞车将从2015年开始投入生产。


1943:全球市场只需要五台计算机就够了。”——年IBM董事长Thomas Watson的“著名”预言


5后面加个亿字就是全世界去年需要的计算机数量很相近了。

这个预言没和现实差太多到离谱的程度,对吧?

1946:“在最初的六个月后, 将失去所有它之前占有的市场。人们会很快厌倦每天晚上盯着一个胶合板箱。”——福克斯总经理Darryl Zanuck

人们是开始厌倦电视了,不过不是很快,至少在iPhone出现之前,人们对电视的兴趣是不会被一块可以整天戳戳点点的玻璃板给吸引住的。

1955:“核动力真空吸尘器很可能在十年之内成为现实。”——Lewyt真空吸尘器公司总裁Alex Lewyt

虽然这个预言没有实现,但在58年福特就曾经设计了一款名叫Nucleon的比例模型车,为的就是验证汽车业能用核动力驱动,并检验核反应堆如何改变车身形态的设计,但核反应堆的体积占据了车身一半的空间,整车几乎没有实用性可言。只不过由于安全和技术问题没能继续发展下去。

也许在另一个世界里,核动力真空吸尘器走入千家万户,只不过世界也因核弹成了废土。

1959:“在人类登月之前,你的邮件将通过制导导弹在几个小时之内从纽约送到澳大利亚。我们要迎来火箭邮件时代。”——艾森豪威尔时期邮政大臣Arthur Summerfield


1961:“在美国,想要使用太空通信卫星来提供更好的电话、电报、电视或广播服务,这是不可能的。”——FCC委员T.A.M. Craven


1966:“网上购物,尽管可行,终将失败。”——时代杂志

如果你身处那个时代,你肯定能理解,为什么很多人对远程购物的发展心存疑虑。那确实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时代。

《时代》周刊认为远程购物会消失的理由是:“因为女性喜欢走出家门,喜欢亲手挑选商品,喜欢改变主意。”电子商务可以改变这一切,它让人们能够浏览和虚拟试用所有商品,然后把它们加进购物车。根据电子商务市场研究公司提供的数据,电子商务销售额于2012年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今年第二季度,仅亚马逊一家网站的销售额就达到157亿美元。手机品牌。”———国际数据公司(IDC)、高德纳公司、信息服务社(IHS)(2011年)


1977:“人们没有理由想要在家里拥有一台电脑。”———数字设备公司总裁肯·奥尔森

 讽刺的是,此番言论的背景是在波士顿召开的世界未来学协会大会上,发言人是数字设备公司创始人、总裁肯·奥尔森。他的确说过“人们没有理由想要在家里拥有一台电脑”的话,但他认为这句话是有上下文的。

  作为低成本微型电脑生产商的领导者,他说这句话指的是能控制家里一切的电脑。不管怎样,数字设备公司在主机大战中输给IBM,从此在个人电脑市场中一蹶不振。1992年,奥尔森CEO的位置也被取代,该公司1998年被卖给康柏计算机公司。即便目前个人电脑销量下滑,根据国际数据公司预测,2013年总销量为3.45亿台。


1981:“手机绝不会取代固定电话。”——发明家Marty Cooper

这真是再讽刺不过了。这位被誉为“手机之父”的人,并没有看到自己这项开天辟地的发明的真正潜力。1981年,时任摩托罗拉研究主管的他对《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说:“在我们有生之年,它还做不到足够便宜。”

最新调查显示,截至2012年上半年,在美国成年人中,只有手机而没有固定电话的人的比例已经增至34%,只有固定电话而没有手机的人只有8%。

1995:“我预测互联网将很快发展成为引人注目的宠儿,然后在1996年溃不成军。”——Robert Metcalfe,3COM的创始人和以太网的发明者

你知道吗?参与发明以太网(美国Xreox公司于上世纪70年代发明的局域网技术———本网注)的人曾预言互联网的终结。罗伯特·梅特卡夫于1995年说:“互联网很快就会成为壮观的超新星,1996年,它将灾难性崩溃。”

  梅特卡夫当时思考的是互联网的容量,他担心网络基础设施能否适应不断增长的需求。2011年,梅特卡夫再次声称,存在社交网络泡沫。他说:“它将像以前所有的泡沫一样破裂。”


2005:“貌似没有那么多我想看的视频。”——YouTube CTO兼联合创始人Steve Chen。

现在YouTube光在加州的资料中心就超过1000EB(跟一座美式足球场差不多大),想看完似乎有些困难呢。

2006:“所有人都在问我苹果公司什么时候推出第一个手机。我总是回答,可能永远都不会。”——纽约时报David Pogue

iPhone由苹果公司(Apple, Inc.)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Steve Paul Jobs)在2007年1月9日举行的Macworld宣布推出,2007年6月29日在美国上市。

2007:“iPhone没有机会获得一丁点的市场份额。”微软总裁Steve Ballmer

在诺基亚与微软刚刚结成战略伙伴系的蜜月期,很多分析公司认为,这两家企业将在智能手机市场大有一番作为。这三家公司预言,WindowsPhone将于2015年超过苹果的iOS系统。

  虽然WindowsPhone在美国市场上的份额确实从2.9%增加到4%,但远远算不上第二。随着苹果公司在全球通过不同的运营商不断扩大销售并成功推出后续机型,上面三家公司也不得不修改了它们的预测。

还有,21世纪是XX的世纪——教科书


X国绝不走西方先污染后治理的一套——出处不详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高考竞争之所以如此激烈,并不是因为中国的高等教育多么优秀,而是因为中国的教育资源过于稀缺,不够千千万万的考生瓜分的。

也正因此,中国拥有一套全世界最残酷的筛选制度。

而通过高考进入清华北大,除了说明这些学生比起其他学生更加适应这场筛选,别的什么也说明不了。

也正因此,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避开竞争最激烈的战场,用金钱换取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

见到很多像题主这样的人,想不明白为什么在国内连个像样的大学都考不上,到了国外却轻松能进名校。有的甚至产生了浓浓的优越感,陶醉于中国强大的基础教育,并觉得海龟也不过如此。


然而我感到的,却是浓浓的悲哀。国内只能读二流,到了国外却能读名校,正说明,在中国,有千千万万的学生,他们的智力,才学和付出的汗水,分明配得上世界名校的教育资源,却只能在国内接受二流的教育。的确有极少数人摆脱了环境的限制,脱颖而出。然而大多数人,却随波逐流,过着平庸的生活;而他们,或许本能够成为社会的精英,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那群人。

我就读于一所国内算一流的大学,我的一位高中同学成绩远不如我,高考末流一本水平,去了UIUC的CS,

他本科期间有大量的机会接触到学校顶尖的实验室,也通过在实验室和教授做科研,要到了牛推,拿到UCB的phd offer.

而我,大二大三曾频繁去找过我们实验室的老师,希望混点科研经历,却无奈地发现他们的生活就是接外包,接国家项目,给底下研究生做,再象征性地发给学生一点工资。学生有活的时候赶项目,没活干的时候每天划水。我真的没什么机会接触到科研相关的实质内容。

而我们那几届出国情况也都惨不忍睹,我最后也只是去了所综排很高学校名气挺大但是专业水平很差的ms ad.

我知道,清北的情况兴许会好很多,但是我的高考成绩当年距离清北只有仅仅几分只差,获得的资源却已经拉开了差距。

毕竟,在中国,清华北大这样的学校,太少了啊。

(图片来源见水印)

中国能花费在高等教育上的经费是有限的,因此只能重点扶植清北交浙等少数学校。2015年,清华大学的科研经费43亿RMB,居中国首位,看起来不少了,然而跟美国排名稍微靠前的一些学校比起来,真是连零头都赶不上。

哈佛大学的校友基金超过360亿美金。

最近几年,中国大陆的高校,尤其是清华北大进步突飞猛进,论文数蹭蹭蹭地飞涨,排名水涨船高。而这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压榨一线科研人员的基础之上的。

诚然,中国的高校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取得如此成就实属不易,可喜可贺。

但是,要跻身世界一流大学,比肩哈佛耶鲁之流,依旧任重而道远。各国高校之间的比拼,拼到最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力的较量,也就是赤裸裸的经费的比拼。

高考前,如果我要准备出国,按照我们高中的历届情况,我毛估估能进个UCB吧,研究生也不至于只能读个水校ad了。要问我后不后悔,多少是有一点的吧,然而也不能说在国内读书完全没有优点

——至少,我当年给家里实打实地省下了200万。

——————

1月28日更新




一夜之间多了很多赞,答主诚惶诚恐。

也被一些人质疑答非所问。

在这里贴一张图。

图片来源:

zhihu.com/question/3189

二本学校就不是学校了吗?

简而言之:那些高考一本二本都上不了的,在参加高考人群中也处于前50%,而且中考已经分流掉一大半人了,这些考不进一本二本的学生,在中国学生中我们暂且认为处于30%,及以下。

中国没有那么多的教育资源给他们就读,国外有,而且有些学校认为人群中的前30%可以接受,何况他们愿意付出金钱。美国的教育资源当然也稀缺,但是最难进的藤校众每年录取率在将近在10%,比清北录取率高多多多多多了,换言之,国外高等教育当然也是稀缺资源,但也比国内丰富多了。

——————

1.1日更新

答主之前写答案仓促,有几处瑕疵,多谢评论区指正,在此先致个歉。

1. 的确不应该拿清北的录取率和藤校的录取率直接比较,更何况这个近10%的入学率对中国学生不适用;

然而,美国人读藤校的概率远大于中国学生上清北的概率,足以说明教育资源上的差距。

那我举另一个例子,

日本人出国留学意愿极低,日本人上东京大学的难度基本等同于中国人考上华五的难度。(数据来源

@Summer Clover

)可以说是远低于中国学生读清北的难度。而且同样是考试入学,不参考家庭背景,拿日本和中国比较可能更具有说服力。

日本的教育资源甚至可以用过剩来形容,近年来一些私立学校因招不到学生而纷纷合并整改或者倒闭。

同时日本人对本国教育的自信,也降低了他们本国人出国留学的意愿。

也许有人会不服,凭什么拿中国既和欧美比,又和日本这些发达国家比,而不和印度比,不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去比…但是我觉得,在很多国人心里,中国的对手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外国。

祝祖国越来越好。

2. 不应该直接拿哈佛校友基金直接和清北科研基金直接比较,应该拿哈佛校友基金每年科研拨款和清北科研基金作比较。

在此感谢

@Zichen Zheng

提供的更加详实的数据

operating revenues increased 5.6% to $4.78 billion, and expenses were up 5.3% to $4.70 billion

finance.harvard.edu/fil

哈佛科研经费前几名的学院,每年经费加起来就已经超过200多亿RMB了,已经远超清北。


user avatar   xie-su-9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做为一个朝鲜族,我提供一个另外的思路,大家看可不可以?

首先加一个冰冰。作为校友,冰冰真是太美了。


众所周知,朝鲜族是千百年来一直都在中国边境生活的,也就是中国少数民族。

那么就算李子柒做了中国少数民族料理中的一种,朝鲜族的泡菜怎么了?

哪怕就是做了朝鲜族特有的大酱汤,那也只不过是做了中国少数民族料理的一道菜而已。

莫非朝鲜文化正统只能是那个美国家大黄的南朝鲜傀儡国吗?

只有韩国人做的是朝鲜料理,那我们朝鲜族做的是什么?难道不是东北民俗文化?


那么再进一步,能不能直接说,中国拥有朝鲜文化的一切解释权和所有权呢?

国家的东北工程好像就是这么操作的,主导的也是朝鲜族教授。


做为一个很清楚知道南朝鲜傀儡国民的性格的人,

我是很乐意做为中华的一份子的。

反正南朝鲜傀儡国民,早就把我们开除了人籍。

希望国家再增强点国力,直接把朝鲜文化话语权从目前的南朝鲜傀儡国抢过来。

以后可以顺理成章的说,韩国的一切都是我们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到时候什么端午,什么韩服,什么泡菜?这都是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你们南朝鲜人不得瞎说。

南朝鲜原创的,想来想去就只有整容了吧,这就给他们好了,剩下的自古以来统统都是中国的。


想起来,朝鲜文化里民族发源的圣山长白山,现在还在中国境内呢。

这么说的话,在长白山的朝鲜族村岂不是民族发源地?岂不是正统?




  

相关话题

  程序员在 35 岁后绝大多数都会被淘汰吗? 
  视频悬赏:你的专业有哪些硬核技能? 
  视觉中国被行政处罚,罚款 30 万,如何看待这样结果? 
  美国科技那么发达,怎么预防不了加州山火?十几年前就有过山火怎么现在不吸取教训? 
  如何看待 2020 年美国企业的芯片销量在全球占比达到 47%,但芯片制造只占市场份额的 12%? 
  中国有可能像逆袭手机和家电行业那样逆袭汽车行业吗? 
  如何利用「EQ 均衡器」进行调音,音质效果如何? 
  蚂蚁集团回应网传相关人员突击入股蚂蚁集团不实,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核武器和CPU哪个更难制造? 
  你所在的领域,中国最引以为豪的成果是什么?如何用「凡尔赛」的方式将这些成果说出去? 

前一个讨论
电子商务该不该纳税?
下一个讨论
有哪些经典的敌意收购 (Hostile takeover) 案例和手法?





© 2024-11-2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