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印度在体量上是世界大国,而法国、英国近年来深陷经济困境,印度超过他们也是应有之意。印度拥有13.8亿人口,而法国、英国均为6600万,仅为印度的4.8%,他们很难长久维持经济优势。
到2030年,印度会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毕竟印度目前经济活力高于德国、日本等老牌发达国家。即便是经济减速,印度目前4.9%的增速也是德国所望尘莫及的(德国才0.6%)。按照正常发展,德国只能被印度追上,然后甩远。
体量大的发展中国家超过体量不足的发达国家在未来是大趋势,印度超过德、日,巴西超过法、英,墨西哥超过澳、韩都是以后必然发生的事情,无需大惊小怪。这个时代不可能出现相邻国家发展相差百年了,随着技术普及化,落后的人口大国依靠体量也足以战胜富裕但体量不足的国家。未来英国即便被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超过都很正常。
印度是全球第二大钢铁生产国(欧盟不是一个整体国家)。人均钢产量在2026年之前必然会超过英国,钢产量至少说明印度的基础工业水平在不断提升。
钢铁是工业的根基,印度钢铁工业(以塔塔集团为首)年增速为5.7%,这在当前世界主要国家中是首屈一指的。莫迪总理提出的Made in India并非只是口号,而是真的在向这个方向努力。
除了钢铁产量,另一个能反应工业的就是发电量,印度本身就是世界第三大发电国,而且以年均7%的速度增长。
印度的发电量超过了日本与俄罗斯,高于所有欧洲国家(但低于欧洲总和)。一方面,印度要「让所有村庄接入电网」,大大提升了居民用电量。另一方面,全球制造业大量迁入印度,也提升了印度的工业用电量。当前的印度是全球第二大手机制造国、第四大汽车制造国,到2025年,印度电子产品的总产值复合年增长率高达24.4%。「印度制造」逐渐成为印度经济的支柱。
石油是现代社会的血液,石油消耗量直接体现了该国的经济活力。而印度目前是世界第三大石油消耗国。
目前印度的人均汽车保有量还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未来随着印度民间需求的井喷,印度石油消耗量必然成倍增长。而且印度距离全球主要的石油产地——波斯湾沿岸很近,外交环境尚可,很难出现石油问题,这一点不会限制印度的发展。
除了石油,天然气也是目前主要的工业能源,以液化天然气的进口量而言,印度目前是世界第四,充分表明了印度对于能源需求的旺盛,经济蓬勃发展。
印度正在逐渐以天然气为首的清洁能源取代污染严重的煤炭。印度也是美国天然气的重要买家之一,近年来印度北部空气污染严重,PM10长期超标,印度农村地区正在减少焚烧农作物残留和垃圾,限制砍伐树木,接入天然气来替代燃烧植物生火,当前已取得了一定进展。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在2019年公布的统计数据,印度已出版超过13.5万篇科学论文,成为世界第三大科学和工程论文出版国。全球研究产出在过去10年里每年增长约4%,而印度年均增长为10.7%(增速全球第一),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相比美国主要偏向健康科学,印度的论文更集中于工程学,这表明了印度的增长是有科学理论基础的,而非仅仅是依赖外资涌入和出卖廉价劳动力。而且高速增长的科研力量也能够为印度国家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加强印度的科技基础。
从2020年起,AI技术将在全球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印度是这场游戏中的主力军,而不是很多人认为的「配角」。
上图是全球AI人才分布,可以看到印度拥有仅次于美国、英国的人才储备。印度本身也在大力发展云计算等新技术。Grey Orange、Flipkart、ShopClues、Flipkart等公司目前已经开始将其商用化,用于计算用户的喜好,来完善新一代网络推送机制。PayTM的电子支付、Ola Play的网上打车已经全面推向印度社会。像Infosys、Wipro甚至在全球范围内布局物联网与无人驾驶技术平台。「印度智造」并非只是空话,而是“正在进行时”。
印度是一个积极拥抱新时代的国家,如果不能超过法国、英国这种旧时代的老古董,那才说明世界不公平。
到2025年,全球智能手机的普及率会达到80%,包括南亚、中东、撒哈拉以南非洲在内的落后国家也会迅速进入信息化时代,用旧眼光看他们是得不出真相的。
到2035年,人工智能的全面发展可以为印度经济带来9750亿美元的收入,间接提供150万个就业岗位。对GDP的贡献率为1.4%,带动第三产业的持续繁荣。
在过去4年里,全球电子产品需求饱和,仅有的市场增长就是印度。印度的内需市场已经是全球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毕竟那是一个有近14亿人口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