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明显是保险公司贴钱来做的产品,卖的越多,自然亏的也越多,羊都要被薅死了,至于是被谁薅死的,反正不是客户,这不用我多说了吧。
我是三峡人寿的管理层,我肯定也让它马上下架。哦,不好意思,三峡人寿的高管都走了好几个了,目前总经理的位置都还空着,有感兴趣的盆友可以关注一下,这样下次就可以亲自下场来站台了,又省钱,又高效,何乐而不为呢。
“网红”产品一波又一波,但是背后的保险公司也亏了一波又一波。
三峡人寿在2017年年底成立,2017年亏损8300万,2018年亏损5700万,2019年亏损1.19亿。按这种速度亏下去,再按这种”互联网玩法“来做开展业务,公司在后面能不能盈利是个问题,能不能撑到盈利的那一天也是个问题,估计后面再注资是迟早的事情。
对于保险公司来讲,使用这种业务模式,很难形成良性循环。
中小型保险公司现时的生存环境真的有些恶劣。他们好不容易联合几个股东,集中资源拿了一块稀缺的保险牌照(在游戏里,这个都算橙装了),结果抬头一看,这才是刚刚开始。
在保险的世界里,把号练到满级,拿到橙装之后,大家都想建立自己的代理人团队,因为真的是爽,一时爽不说,还可以一直爽。但这种路线,投入的资源大,建设的时间长,不容易形成规模,人员还容易被挖角。所以很多不是那么阔绰的中小型玩家,只能挥别前路,走线上中介模式了。
结果他们一看线上,竟然全是和自己一样的橙装满级号在贴钱卖东西,自己如果不贴钱,那肯定就玩不动了。于是,他们思索再三,还是决定咬咬牙充值一波,毕竟美其名曰打造品牌知名度,先烧几亿进去听个响再说。所以自己也加入了贴钱的大军,甚至贴的更多,然后烧钱请了无数的机构和大V出来站台,短时间内一片红红火火。
然而,现实世界是残酷的,按这种模式吸引到的中介和客户,都谈不上有什么忠诚度。未来不继续玩儿这种模式的话,也没几个人会过来买单。而如果继续玩儿的话,前期赔钱不说,有些在前期设置的非常宽松的条款,可能还会造成后期较高的赔付率,如果自身资金运营水平再差一点的话,那真是地域模式了。未来,可能只有赌一赌业绩,冲一冲上市,做一做并购,卖一卖牌照。
最后,100人关注,5W5浏览,竟然都上热榜了,因锤斯汀。
我这答案都被点反对点到这里来了,你们也是真的厉害,我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