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江苏散装,广东(非珠)不散装? 第1页

  

user avatar   chen-zi-you-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说结论,尽管广东内部的族群和文化多样性不亚于江苏,但广东并不不散装。原因很多,但比较重要的有三个。其一,广东作为一级行政区在明清以来近五百年时间里,主体省域范围一直很稳定,没有出现颠覆性的行政区划变更。其二,珠三角地区在全省经济及人口上占据绝对的领先地位,粤东西北的外出劳动力都首选到珠三角务工,而且非珠三角地区的财政一直仰赖珠三角各市输血。经济发展极度不平衡,导致非珠三角地区在舆论上没有能与珠三角分庭抗礼的话语权。第三,广州两千年来作为岭南地区首府、省会、省城的地位不可撼动。尽管广州的经济地位先后落后于香港和深圳,但由于长久以来的资源倾斜和集中,广州拥有全省绝对多数的科教机构、医疗资源等。加上一直以来的文化积淀,广州音作为粤语的标准音,这也强化了广州作为全体广府人的“精神首都”的地位。


直至今日,在省内,人们对族群的认同往往大于对市域或县域的认同。比如,一个汕头人or潮州人or揭阳人到珠三角工作,在自我介绍的时候往往会首先自称“潮汕人”,而对于客家人而言,则常常介绍自己是“梅州客家人”、“河源客家人”等等。而唯有占据主要话语权的广府人,则会具体到某个地级市甚至是县、区。当然,还有例外的是“深圳人”,深圳土著居民占深圳常住人口大约只有十分之一,大多数深一代会保留原来的省籍认同,而在深圳出生、长大的深二代,则往往只会认同自己是深圳人,而非广东人。



与江苏类似,广东也是不同民系的组合体,糅合了潮汕、广府、客家三大族群。更吊诡的是,广东的省界正好切割了广府民系、客家民系和闽海民系,使得任何一个族群都没能完整地在一个一级行政区里。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三大族群并没有建立共同的省籍认同,甚至爆发过严重的族群矛盾——土客冲突。从明中后期到清末,广东沿海等地的人口剧增(各地移民及自然人口增长)。至清末,人民生活困苦,生存资源处于极度紧张的状态,土(广府人)客(客家人)双方为了争夺生存资源爆发激烈的斗争。极具防御性质的开平碉楼(广府地区)和客家围龙屋(客家地区)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直至清末民初,“广东人”这一身份还仅仅只是受到广府人的广泛认同。从海外华人的籍贯认同可以发现,潮汕人和客家人在下南洋时期并不以“广东人”自居。可以说,在现代社会之前,客家、潮汕两大族群仅仅认同自己是两广总督治下的臣民,这是政治意义上的广东人,而非文化意义上的广东人。这一点与江苏的境况十分相似。但与之不同的是,广东被拼合起来的时间较之江苏更长。早在唐懿宗咸通三年(862年),岭南道划分为东、西道,其中岭南东道便是广东的雏形,宋设广南东路,元设广东道和海北海南道(今雷州半岛和海南)。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改广东道为广东等处行中书省,并将海北海南道改隶广东,广东省区域轮廓自此基本形成,清初承袭明制,并正式广泛地使用“广东省”的名称。相较于清康熙年间设立的江苏,广东建制的时间则相当久远。广东各大族群逐渐地、自愿或不自愿地适应了同属于一个省的政治事实。在一千二百年里,人们拥有了共同的历史记忆。从南汉小朝廷到崖山海战,从土客冲突到下南洋,从太平天国运动到辛亥革命,这些共同经历造就了共同文化心理基础。


真正地转变发生在近百年间,三大族群对于“广东”逐步从政治认同转化为文化认同。清末广东革命人士欧榘甲著名政论《新广东》 一文就已经体现了统一广东的内部族群的思想,这也是精英阶层对族群融合探索的发端。

“此三者种族,同出一源,不过因声音而异,抱此劣见,犹之可也。……无论此三者种族,智识心思,脑轮角度,形体精神,不相上下,即以其族谱而言,其祖先莫不由中原丧乱,越岭南迁。故本地之族多由南雄而至广肇,客家之族多由雄州而至惠嘉,福佬之族多由江浙而转福潮,其声音之异,亦由所居之地而变迁意。常有一姓祖父子孙,不同声音者,居福潮则言福潮之话矣,居惠嘉则言惠嘉之话矣,居广肇具言广肇 矣,然则因其言而定共为客、为土、为福者谬,因其客言、土言、福言而定其为黄族苗族,尤不可也。……然以大体考之,福佬本地皆有官话,字皆有可通,非若苗族也。然则三者同为种族,无可疑也。”


在现代社会之前,族群认同是跟宗族制度联系在一起的。这一点也在土客冲突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两村争夺水源、农地等生产资料时,以土客划分阵营,以宗族意识凝聚人心。而到了20世纪初期,随着小农经济生产模式逐渐崩溃,传统的宗族制度开始松动。辛亥革命后,资本主义工商业在沿海地区蓬勃发展,农耕社会中同乡之间守望相助的情形变得不再是理所当然,局限在小地方的族群认同不再是人们的首选。更重要的是解放后新中国施行的土地改革和农业集体化运动,直接促成了士绅阶层的瓦解和宗族制度的消退(并没有消失),族群认同的基础遭到削弱。20世纪是广东闪亮登上中国舞台的重要时间段,也是族群认同不断降温,省籍认同不断强化的进程。从晚清的东南互保,到辛亥革命前夕的广东独立,从北伐战争中的广州国民政府,再到改革开放后的经济腾飞。两千年来作为帝国流放贬官的无足轻重的瘴疠之地,终于在帝国覆亡之后迸发出惊人的活力。广东人作为“命运共同体”的认知也在不断得到强化,共同的省籍认同第一次超越族群认同,从精英阶层的疾呼变成普罗大众的体认。

近四十年来的改革开放更为广东人的身份认同增加分量。改革开放以前,广州作为重要的商贸城市、祖国的南大门而闻名,但广东只是出现在历史课本里但并不显眼的省份。改革开放以后,珠三角遍地开花,“广东四小虎”迅速崛起,深圳、珠海这些原来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一跃而举世闻名。广州不再一枝独秀,珠三角其它先富起来的地区(大多数是原广州府所领的县)也不再甘心被广州代表,而将广东人的身份认同强化。另外,珠三角地区在全省经济、人口上都占据绝对的领导地位,粤东西北的富余劳动力往往会到珠三角务工。广东迎来了历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族群融合。

如果说宗族制度是族群认同的基石,那么方言就是族群认同的纽带。改革开放后,广东迎来新一轮的移民浪潮。与两千年前的北方移民一样,新移民来自不同的省份,他们使用民族共同语——雅言(普通话)。作为方言顽固派的广东人,第一次真真切切地面对“我者”与“他者”的冲击,这也是三大族群第一次广泛地无差别地遭遇语言危机。


在这里,不得不提的是香港的特殊作用。自《南京条约》签订后,香港不再是广东省的一部分,却在后来长期成为了广东的流行文化中心。自八十年代后,港片、港剧与香港流行音乐将粤语文化推广到全国,也参与了塑造广东现代社会的形态。香港为广东带来的影响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有别于内地省份的方言用词,还在于社会思潮、社会管理模式、文化认同等方面。广东人也在或是对抗或是接纳香港的文化影响力过程中,蹒跚起步。从八十年代起开播的本地粤语台,在今天的广东反而有超过央视的影响力。粤语流行音乐影响了70、80、90等几代人的青春,粤语歌顽强地留在了多数广东人的歌单,成为了不一样的情怀。这些种种参与了广东现代社会文化心理的形成,也使广东的传统风俗和现代生活方式也呈现与内地省份更多的区别。“我者”与“他者”的区别得到强化,共同的身份认同得到确认

最后,造就“广东人”身份认同的因素还有很多,但无可否认的是,“广东人”的内涵在不断扩展。今时今日,越来越多的人“越岭南迁”,将广东作为未来的定居地。同千百年前的移民一样,新移民建设广东,也在改造广东,最后成为广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现代文明社会,任何挑拨族群矛盾和实行地域歧视的行为都应受到谴责,也请把“捞妹”、“北姑”这样的称呼埋进故纸堆里。


user avatar   jian-xi-xi-xiao-hai-1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打出头来了,就ok了呗。

广东,三个一线城市,一个赌城,剩下的谁敢不服?

这四位中,赌城就是想赌博,啥也不搞。

香港是世界香港,谁愿意掺合广东这一亩三分地。

深圳立足中国深圳,争取世界深圳,也不愿意看省内。

广州实力,力压群雄,剩下的谁敢不服?


江苏情况就复杂的多了。

上海独立出去做世界上海了,剩下谁也不服谁,问题的根源在于南京的快速没落和苏锡的快速崛起。

说起来散装江苏,对苏宁两城除了无锡常州南通,其他都是服的,问题现在打不出一个草头王来。谁都想施展省内影响力,南京还一心二用做徽京。

南京,实力不够,常年第三最近第二,还一心二用跨两省,忠心小弟基本都是安徽的

苏州不服南京,服上海,但是常熟太仓张家港和他一样,不服苏州服上海。

无锡不服南京不服苏州服上海,下面江阴宜信不服无锡。

常州,我尼玛→_→无锡还是我一个县呢,我谁也不服,上海大哥除外。

镇江太小了,半服南京,我也曾是江苏省会啊下面也是不太服的,句容就想跟着南京走

南通,只服上海,苏州半服,南京给个面子半服,破万亿了

扬州,我尼玛不分家也破万亿了好吧,历史底蕴足够实力不够,安心过日子。

泰州,不服扬州,其他的都给面子

淮安:想我大淮安府,不说了,南京大哥我是服的,苏州大哥我也是服的。

连云港宿迁:我们有资格不服谁吗?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板凳低椅子都是木头!


徐州,靠北啦,人家淮海都市圈在划啦,有暖气和你们不是一种人喇,淮海省才是终极梦想


user avatar   wuchangyex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1、人脸识别技术成熟了吗?

这个技术已经很成熟了。

不知道还没有人记得劳荣枝,就是自1999年后潜逃20年的上古女逃犯。她是法医秦明笔下“人皮牢笼”案的真凶;也是影视剧《红蜘蛛》里的“美女蛇”;更是与法子英合谋杀害7人性命的女魔头。

然后这个人,在2019年11月28日,因为被商场的人脸识别系统识别而被捕。

略过其20年的逃亡轨迹和肢解尸体的残忍,其20年容貌的变化和隐形埋名为什么仍然会被人脸识别抓住呢?

第一个原因,不管是电脑训练的过程,还是在线识别的过程,都需要对人脸的典型特征进行提取,主要包括全局特征、两个眼睛的特征,鼻子的特征、还有两个嘴角的特征。所以担心换了发型后打不开支付宝是多余的,女生留长发后遮住耳朵也不会影响人脸识别。人脸有些特征变化是很微小的。

其次,人随着年龄生长这些部位会有一些变化,会影响到人脸识别,但人眼睛上部的轮廓、鼻子两侧的颧骨、还有嘴角边缘区域的颌骨是不会变的,这也是劳荣枝逃亡20年后,仍被抓到的主要原因,当然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劳荣枝逃亡后,仍坚持健身、跳舞等,相貌特征并没有发生巨大变化,要不然凭目前的人脸识别还是很难抓到。

以上也可以看出,如果只是做了双眼皮或者是短时间内脸长胖或者变瘦也并不会影响到人脸识别的结果。因此,目前的人脸识别已经相当完善了。

2、人脸识别的隐私困境

然而为什么没有大范围的应用呢?原因是可能会与法律和道德相冲突。

(比如上图,给不同陌生男性开门这种隐私信息,受到法律的保护,也和失足没有必然联系,甚至可能是该女性的私德,不应该进入人脸识别领域。PS:网上选取的图片,真实性有待考察)

目前如果强制接入全员无差别的人脸识别,并不是一个好时机,因为隐私保护的相关法规并没有特别健全,这个时候接入会造成隐私泄露或滥用安全隐患。明年开始施行的《民法典》对人格权建立了独立的章节,从1032条-1039条都对隐私权进行了规范,但之所以说目前法规没有特别健全,原因有三:

1、《民法典》还尚未真正施行,要到明年的1月1日才开始“转正”。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援引原来《民法总则》关于隐私权的法条,一般要求侵犯隐私权的同时具有一定经济利益。隐私权的保护范围过窄。

2、即使《民法典》投入使用,还有很多的补丁需要打,很多的解释需要颁布。法律在于实践,没有实践的法律是谈不上完善的。

3、即使《民法典》投入使用,也没有对人脸识别做出特别的解释和适用。其中1033条: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三)拍摄、窥视、窃听他人的私密活动;(五)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1034条: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的保护。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个人信息中的隐私信息,适用有关隐私权的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明眼人想想就知道,上面的那个“失足”截图中,违背了民法典规范的多少种信息类别。姓名、身份证好吗、联系方式、肖像、住址、电话号码(有打码)、行踪信息等等,如果大面积使用人脸技术,会不会导致这种情况渐成普遍?这可谓是现实版本“黑镜”了。

另外,IBM也宣布将不再提供和开发面部识别技术,并指责执法机构或私企滥用面部识别技术的行为了。在IBM首席执行官Arvind Krishna在今年六月致国会的信中表示,IBM将不再提供通用面部识别或分析软件。IBM也将不再开发或研究这项技术。

信中说:由于人工智能的进步,人脸识别在过去十年中得到了极大的进步。与此同时,提供相关技术的通常是缺少监管的私营企业,而这些技术也被证明存在对年龄、种族和族裔方面的偏见,这使得这些工具在执法和安全方面显得不可靠,并为潜在的侵犯公民权利的行为提供了机会。

3、人类识别的授权困境

所以人脸识别技术就算再成熟,真的那么适配目前的社会吗?

需要考虑的是,与用户或者公民签订“人脸识别技术”的是商业公司还是政府?(不会想一声不吭就识别了吧?虽然现实往往是默认地认为“你的隐私没有价值”)如果要求用户签订协议的话,那么对未成年人如何进行保护呢?要知道,《民法典》第20条下调了无民事行为能力年龄的范围,8周岁以下的统称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这部分人的人脸识别协议怎么签?8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的人签订的人脸识别协议在法律上又该判定为效力几何的合同?

立法还尚未跟上,又怎么能仓皇普及呢?但若人脸识别有相配套的法律解释、司法解释,就能处理目前很多因为“人和操作者对应不上”的问题,比如未成年人对游戏进行支付和对主播打赏等等。

例如,国家对未成年游戏付费的规定:

《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规定,网络游戏企业须采取有效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与其民事行为能力不符的付费服务。未满8周岁的用户,不得为其提供游戏付费服务。8到16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5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200元人民币;16到18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10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400元人民币。

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由于现有条件(手机号、身份证授权等)没有办法检测谁是未成年人,所以实践中导致了两个问题:1、未成年使用成年人的身份证进行游戏,充值,最后被家庭发现产生诉争和讼累。2、成年人充值之后假托是家里未成年所为,要求退费。

我们可以假设,如果人脸识别和法律授权、司法解释完全合拍之后,这两种问题当然也就在可能性之外了,但如果人脸识别与未成年民事行为能力这方面的衔接不跟上,怕是很难真正普及,这里面的法律问题还有很多。

总结:人脸识别好技术,法律保护不滥用

目前我国的隐私权、个人信息保护正在越来越好,除了明年实施的《民法典》独立出了人格权编,今年10月1日出台的《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以及明年的《民法典》,都对个人的隐私权做了更大的保护,对其他各方使用、存储、买卖用户信息做了更大的限制。假如有一天立法能更上(事实上已经在飞速发展了),人脸识别技术也就真正地成为一个普遍技术了。但还没有去毒之前,随意放出笼子可能会产生一些《黑镜》之恶,这也许就是社会不想看到的了。




  

相关话题

  我同事问我是哪人,我说我是南头本地的,他死活不信,还说不是讲客家的就不是本地的。我该怎么跟他说? 
  如何看待广东逐步放宽广深汽车上牌指标,多地出台措施提振消费?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除了长三角的江苏徐州,还有哪些地区的人口拐卖 / 买卖婚姻现象值得关注? 
  广州:客户当街怒骂小店店主,因其听不懂粤语(广东话)要求客户说国语(普通话),应该吗? 
  高考分上不了江苏的两所985,江苏学子应该留在省内读211,还是出省读985? 
  为什么临近香港的广东可以有两个超级城市而江浙没有? 
  广东有多发达? 
  7 月 27 日,全国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病例 55 例,其中江苏 48 例,目前各地疫情防控形势如何? 
  安徽为何没有统一的方言? 
  如何看待广东韶关一女子在街头拦车砸车还脱衣追打路人? 

前一个讨论
一群狼真的怕一只老虎吗?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印度2019年GDP跃居世界第五,超过英国,法国?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