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10月31日,北京国安的北京籍球员邵佳一将迎来职业生涯的最后一场比赛。对国安和恒大淘宝双方来说,均属于生死战。中超争冠、争亚冠名额、保级的大浪在整个赛季当中竟然同时延续到最后一轮,估计还要感谢29轮恒大淘宝主场对山东鲁能的当值边裁穆宇欣。
这些很有可能跟邵佳一没有什么关系——如果国安早早奠定大胜的比赛局面,也许这位“国安三少”当中的杰出代表,会上场那么几分钟,向48000名工体球迷告别;如果迟迟打不开局面,也许这位金左脚会临危受命罚一脚改变局势的任意球。
当2003年邵佳一加盟慕尼黑1860的时候,他一度和杨晨齐名,成为中国足球向外输出的骄傲。这位先农坛体校走出来的北京孩子,连出租车师傅提到他的时候都说了一句。
“没给咱北京,没给咱中国丢脸。”
从中国职业联赛成立以来,谢峰、高洪波、曹限东、杨晨、陶伟、邵佳一等北京籍球员,都是国安技术足球出类拔萃的人物,他们身上体现出的特点各不相同,除了“技术型球员”的称呼。
中国有限的留洋球员当中,像邵佳一这样命运多舛的成名球员算是少见。踝关节韧带、十字韧带和半月板伤势几乎将他的足球生涯毁于一旦,还能站起来并鼓足余勇的他,执念可见一斑。以至于他在退役新闻发布会上说出的“我真只有那20%了”,浓重的无奈在观者心中冉冉升腾。
所有人没法回避一个严重的现实:在邵佳一转身成为“退役球员”之后,国安技术足球的代表已经后继无人。
邵佳一最大的特点在于进攻方向的选择。作为边路和肋部活动的左脚球员,国安29号擅长用直线和斜线的突破加快进攻节奏、压迫对方防线后退;他不会直接进入禁区,这样可以选择更丰富的进攻方式。篮球术语当中的“突破分球”是北京籍技术球员的法宝,根据队友的跑位,以突破/传球/突破进行配合,在局部争夺当中迅速改变局势的技术风格,让很多国内对手难以适应。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邵佳一们活动的高发区在肋部(高洪波例外),“国安三少”拔尖的时候,4-4-2也在中国足球圈成为职场时尚,国安前卫们在对方三十米区域的跑位极为灵活,对肋部的痴迷让对位的前卫防守起来异常困难,他们在中圈得球后依靠传跑快速横切(在当时中国足坛的确是独一份儿)、或者斜线推进,这种局部反击式的快攻往往让对方的防守重心迅速往边路靠拢,当发现邵佳一、陶伟等人在肋部出现,再去对位贴身多数情况下已经来不及了。
就算拉不开足够大的空档,摆脱远射也是邵佳一屡试不爽的杀手锏。作为匹配一名球员年龄增大、奔跑能力下降后最务实的进攻手段,远射让技术球员的防守难度变得更大,而利用远射进行突然摆脱也是赚直接任意球的好方式。
改打前锋也许是错误的决定,这由不得邵佳一,在慕尼黑1860、科特布斯和杜伊斯堡,邵佳一都曾经被当作前锋使用,也许教练看中了他188cm的身高,但持球的稳定性、靠跑位吸引或拉扯对手防守重心偏移,从来不是他的特长。刨掉身材因素,面向球门打前腰才是邵佳一最好的战术价值,这样人们就可以忽视他的防守问题。不过,徘徊于德甲中下游的球队,对前腰的团队资源投入远不能让人满意,加上强调个人防守的到位率,以至于邵佳一在频密的折返中消耗了太多体能,进攻质量也随之下降。
相比他的人品,个人气质和心理状态是邵佳一最大的短板,甚至比他的右脚水平还要“短”。如果他一直打前腰,一直得到国家队主教练的信任,说不定真能带来巨大的向心力,成为领军人物——2004年的亚洲杯是邵佳一职业生涯的最高光时刻,得到主帅阿里·汉的信任,国安29号用3个进球和“最好的内切”帮助球队成功挺进决赛。彼时论综合条件能把他比下去的球员,也只有肇俊哲和郑智了。
邵佳一喜欢吃馒头,京城球迷莫不有所耳闻。如果他只是一名普通人,这个爱好也没什么,但作为职业球员,饮食的喜好会成为很大的问题。
不到24小时之后,工体的工作处就要向邵佳一发放“俱乐部工作人员胸牌”了。
看着这片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场地;
看着东西侧高高耸立的灯柱;
看着外围那只属于工体的一个个“方格”;
看着熙熙攘攘的工体北路;
比赛之后,三里屯的灯火依然明亮,一家家大小餐馆照例杯尽盏干,团结湖和东四十条的地铁站永远涌动着绿色的人流,35岁的邵佳一作为国安技术足球在占据21世纪将近五分之一时间段当中的最后一名代表,将向2015的秋天,挥起道别的双手。
邵佳一是一名非典型北京中前场球员。先说北京球员什么样?身体普遍单薄、速度慢的一逼,看起来你随时都能把他挤走抢到球,但就要你上抢的一瞬间,他来了个变向,要么你踢到他犯规,要么你失去平衡看着他扬长而去。他带球朝你跑过来时,眼神一直盯着你,你准备防他过人或者射门,结果他屁股一撅,把球传给了侧后方前插的队友,让你叫苦不迭。踢个任意球,你觉得他要打远角,准备提前预判,结果他踢了个近角。你觉得他要踢近角,布置人墙往近角多码了个人,结果人家一脚慢悠悠的弧线球挂了远角。。。北京队的小快灵,基本就是这个路数,什么魏克兴曹限东邓乐军陶伟一干人等,都是这踢法,靠脑子踢球的。
邵佳一是什么呢?靠天赋吃饭的。邵佳一可以说是同时代中国最有天赋的足球运动员之一。他的盘带、身高、腿部力量、任意球、爆发速度等方面,都是当时国内球员中顶级的。所以邵佳一踢球的观赏性很高,突破过人、禁区外爆射、电梯球破门等等,天生就是球星的华丽踢法。不过这么踢球,对身体耐操度要求很高,在德国这种讲求身体和速度的联赛中,邵佳一的身体素质显然无法长期支撑。我看过很多场邵佳一在德甲德乙的比赛。他的技术优势在场上是肉眼可见的,但当他不断遭遇频繁的伤病,爆发力大幅度减弱后,他的突破和射门都失去了以往的威力,而他又不是那种可以慢下来,具备创造力踢法的球员,所以即使后来回到国安,他的体能和爆发力短板也让其很难达到一个主力水平,最终只能在当打之年退役。
如果他一直在国内这种较低对抗和慢节奏下踢球,可能不会遭遇这么多伤病,荣誉成就会更高,赚的钱也会更多。但他选择了一直留洋,在德国坚持了九年,创造了中国球员留洋的时间记录,并最终回到母队国安退役,也算是善始善终。正所谓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有梦想并能坚持的人,是值得尊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