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卜力工作室的动画作品中似乎都带着纯真的幻想色彩,憨态可掬的龙猫、可爱的见习魔女琪琪、懂得报恩的猫咪、生活在悬崖上的金鱼公主,可以说是人见人爱老少皆宜的典型代表。但翻阅吉卜力工作室的作品表中,却有一部与众不同的动画,故事发生在残酷的战争年代,在开始时就预告了悲惨的结局。这可能也是吉卜力工作室争议最多的一部动画,人们既为片中真挚的兄妹情而感动,同时又在质疑着它的历史观与价值导向。本期中古放映机,让我们一起走进《萤火虫之墓》,走进监督高畑勋的世界。
在之前关于《龙猫》的节目中我们提到过,在《龙猫》企划被否决后,铃木敏夫想到了“高畑勋+宫崎骏两人同时制作动画”这样可制造话题性的点子,再加上当时新潮社社长佐藤亮一希望公司可以不单只做图书出版业务,尽量多去发行不同形式文艺作品。这才转变了高层的想法,让《龙猫》与《萤火虫之墓》得到与观众见面的机会。
不过这两部作品的制作都谈不上特别顺利,一方面,刚刚成立的吉卜力工作室要同时承担起两个企划的工作量实在有点负荷不过来。另一方面,高畑勋又不是一个能够准确把控制作时间和预算的监督。老搭档铃木敏夫就表示过“虽然高畑勋在担任制作人时可以把预算控制得很好,但作导演的时候会把预算给花到精光”。原本预订在60分钟左右的动画硬生生被高畑勋监督拉到了90分钟,这也迫使《龙猫》制作组在时长方面做出调整。吉卜力工作室是出了名的注重细节,作为创始人之一的高畑勋监督身上自然也秉行着这样的做事风格。他严谨到了什么地步呢?连动画中美军轰炸机的空袭方向都是经过考证后再进行制作的。高畑勋监督在幼时经历过冈山大空袭,他把那段经历称为“人生中最可怕的噩梦”,而这一段经历也如实的反应在了《萤火虫之墓》中。因为工期问题,《萤火虫之墓》未能准时上映,第一轮公映时画面中甚至出现了两处空白,直到第二轮公映观众才算看到了完成版的《萤火虫之墓》。而票房也很是惨淡,同时打包上映的两部片子加在一起的收入才不到6亿日元。铃木敏夫更是直言道:这真是影史中最差的票房了。
《萤火虫之墓》是一部争议很大的动画,它以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为背景,讲述着加害国一方普通百姓的凄惨生活。这难免会让部分观众觉得很不舒服,有评论认为,比起对战争的反思与检讨,《萤火虫之墓》似乎更像是一部“反战败”的作品。但这样的解读其实并不是高畑勋监督的本意,高畑勋是一位坚定的反战主义者,崇尚公平与自由。
在2013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计划针对宪法第九条的内容做出修改时,他和宫崎骏还在吉卜力工作室的刊物《热风》上撰文批评。这里有一个小故事,足以作为他政治立场的佐证:在制作《岁月的童话》之前,高畑勋本来预计将小说《国境》改编成动画,《国境》讲述的是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的“满洲国”,与对侵略行为毫无意识的普通日本民众的故事。高畑勋希望通过这部作品让整个日本社会了解侵略战争的历史,做好承担加害责任的觉悟。但这一企划却在准备工作结束时流产。因此我们可以相信,作为创作者的他并不是抱着对战败的悔恨或是颠倒黑白洗白卖惨的目的来制作《萤火虫之墓》的
那监督的本意到底是什么呢?在网络上能够找到一段翻译不太通顺的《萤火虫之墓》剧本大纲,大意是说,在人与人的关系愈发凉薄的年代里,灾难会摧毁人类的信任关系,暴露其贪婪的本性。能与清太一样一直守护妹妹的人寥寥无几。因为并未找到原文,所以这里暂且只作为参考。高畑勋说:“如今,家人、邻居之类的关系变得愈发淡薄。取而代之的,我们被社会约束下的不同阶层保护着。我们把互不干扰作为一段关系的底线。并出于好玩但无关紧要的考虑对他人表示亲切。并不需要一场战争,只要有一场天灾发生并摧毁社会的约束,失去人们之间的相互帮助及合作的想法,那么人们在与他人的自然关系中将不可避免的显露其贪婪的本性。这使我认为我可以站在任意一边。即使一方尝试逃离人类圈去和他的妹妹单独住在一起,有多少男孩,或是人类,可以可以持续的守护自己的妹妹和清太一样长久?但在接受各家媒体的采访时,监督陆陆续续讲述了自己在制作《萤火虫之墓》时的所思所想。这也成为了我们探索高畑勋本意的出口。
在2015年神奈川新闻的采访中,高畑勋监督讲述了他对“反战电影”的理解,他认为反战电影的目的是阻止战争再度发生,而《萤火虫之墓》并没有这样的作用。一旦统治者选择发动战争,就可以利用“避免电影中悲惨事件重演”的理由煽动群众。在制作期间,他从未将《萤火虫之墓》作为一种日本和平教育的宣传手段,而是想借由故事中清太与节子脱离社会群体、想建立一个二人家庭的生活的行为,来影射出社会上的一些现象,特别是针对一些二十来岁的年轻人们。因此在制作时,高畑勋特意让清太的形象向现代少年的方向靠拢。我们会发现,与吉卜力工作室的其他主角们相比,清太的设定实在不够积极向上。他无法承受困难。被姨妈威胁说分开吃饭时表现出了放心与坦然,他认为比起忍受他姨妈的歧视,自食其力要容易得多。结果他与妹妹的生活却越来越艰难,到了后期甚至只能靠偷东西维持生存。在高畑勋看来,这样的情绪和现代小孩更为接近。但这也并不是说,高畑勋监督对当今时代的年轻人有多大的意见,作为创作者,他对清太这一角色持部分肯定态度。这一点我们会在稍后的内容中做详细的介绍。
在1988年5月号的《Animage》上,高畑勋监督讲述了他对整个故事的理解。《萤火虫之墓》以构筑家庭作为故事的前提,在父亲参战母亲死亡的情况下,清太与妹妹节子两个人组成了最小单位的“家庭”,清太所付出的种种努力是为了让家庭生活步入正轨。虽然没有处理好衣食住行日常琐碎,兄妹二人双双离世,但他们的生活是被爱所包围的,因此在高畑勋来看,清太与节子的家庭生活是成功的。而这种即使拥有了成功的家庭生活仍无力挽救妹妹生命的悲剧,正是《萤火虫之墓》神话性的体现。
与成功的家庭生活相对的则是清太与节子的社会生活。一方面主人公周围的大人们过于冷漠,另一方面,清太也在不断放弃着与其他人建立关系的机会。他不去学校,不和老师商量,拒绝和不喜欢的亲戚来往。高畑勋认为现代人的生活也是如此,人们以家庭为核心,尽可能的避免接触那些不能容忍的人,生活在属于自己的小小世界里。正如剧情大纲中所说的那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正在变得淡薄。
另一方面,清太与节子生活在一个被压抑的“集团主义”控制的时代与提倡个性化的现在完全不同,当时爱国妇人会、产业报国会等带有集团主义风格的组织掌握了整个社会的节奏。清太无异于是一位反叛者,他渴望逃离集团主义,构筑起属于自己的家庭,用过去的眼光来看清太的行为带有典型的反社会色彩。不过今时不同往日,正因为清太的思考回路十分贴合现代人的思维,观众才会与之共情。在这里高畑勋监督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时代的风向逆转,我们会不会和现在一样支持清太的行动呢?又会不会向集团主义屈服?想到可能出现的答案,高畑勋监督不禁毛骨悚然。
而真实的《萤火虫之墓》和原作小说以及动画都是有差别的,根据原作作者野坂昭如的说法,作为唯一的生还者,他对妹妹的死感到愧疚。就在四处找食的时候,他常常先填自己的肚子,再去喂他的妹妹。妹妹毫无疑问是饥饿。而正是这个悲惨的事实多年来令他不得解脱。促使他写下这个经历,希望鬼魔们不再折磨他。
但不管怎么看,高畑勋监督想要传递的信息与观众的理解之间的确出现了偏差,人们还是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到了战争的残酷性与感人的兄妹情上。因此每次营销号评选“十大催泪动画”时,我们总能看到《萤火虫之墓》的身影。动画上映后,高畑勋监督本来预计会有批评清太性格的声音出现,然而对清太的怜悯之情却占据了当时观众反馈的上风。这也侧面反应了高畑勋监督在人物塑造与情绪调度方面的能力:因为角色之间的感情实在过于真挚,我们已经无暇再去关注除此之外的内容。不过在最近十年,无论是哪个国家的评论中都出现了批评清太的声音,有些观众认为清太是咎由自取,他习惯了过去饭来张口的生活,即使境况大不如前,也没有想要通过自己的劳动去创造出任何价值。这也让人们重新审视起了《萤火虫之墓》这部电影,高畑勋监督相要表达的,绝非表面上的那样简单。
作为中国的观众,我们对《萤火虫之墓》的感受要更加复杂,因为我们比任何人都明白那场战争究竟意味着什么。也许他的存在,正是提醒我们去铭记这段历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