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与薛宝钗的诗都好,但不同好法。
借后来大家写诗时的说法:林黛玉是风流别致,薛宝钗是含蓄浑厚。
又气质上,林黛玉诗好在清隽天然,贾宝玉自己是天然诗性派,所以会一直大夸黛玉。
探春写诗瘾大,但写得不如宝黛;当然,香菱瘾更大……
只论省亲那次,了解林黛玉的风流别致、清隽天然,先得看前面几个对比的。
迎春的:
园成景备特精奇,
奉命羞题额旷怡。
谁信世间有此景,
游来宁不畅神思?
前两句纯套话,不提;后两句这种“谁信人间有啊,游下来不开心吗?”就很没劲了……
这就是典型垫底的……
阿探的:
名园筑出势巍巍,
奉命何惭学浅微。
精妙一时言不出,
果然万物有光辉。
前两句也是套路,后两句很敷衍:我都说不出啥啦!
本来阿探也是写这个塞责用的。
惜春的:
山水横拖千里外,
楼台高起五云中。
园修日月光辉里,
景夺文章造化功。
对得也不是不工整,但多是片汤话。总觉得这是香菱刚学写诗时,会喜欢的风格……
接下来,比迎春惜春高一阶了。李纨的:
秀水明山抱复回,风流文采胜蓬莱。
绿裁歌扇迷芳草,红衬湘裙舞落梅。
珠玉自应传盛世,神仙何幸下瑶台。
名园一自邀游赏,未许凡人到此来。
首联挺好的,颔联就有凑对的嫌疑。
颈联也是为了凑元妃的现成话;尾联基本也如此。这首比迎春惜春好些,但细看比较凑。
所以原文也说李纨凑了首,就这样吧。比前面三位好一些。
薛宝钗来了!
芳园筑向帝城西,华日祥云笼罩奇。
高柳喜迁莺出谷,修篁时待凤来仪。
文风已着宸游夕,孝化应隆遍省时。
睿藻仙才盈彩笔,自惭何敢再为辞?
首联就还好。
颔联那是相当出色,尤其修篁时待凤来仪,套“有凤来仪”非常棒。
题外话,薛宝钗浑厚蕴藉,所以她写七律,颔联和颈联的气象格局一向出色。后来写螃蟹,“皮里阳秋空黑黄”也是。
下面就很稳了。
整体稳重又漂亮。没想多显才华,没夺眼的字句,但很稳。有种“随便写写吧”的样子,但也已经很靠谱了。
作为颂圣来讲,既华贵又端正,合乎规范的好。
好,林黛玉了。
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
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
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
首联就直接境界超逸。
颔联颈联,工整又不俗气,不像李纨珠玉神仙,而是山川花香,格外脱俗,金谷酒用的典故也好。临尾一句是套路,但还特别带了点画面感。
比之前大家集体七言不同,林黛玉这是五言。
七言相对更看结构气象,五言相对更看情性天然。
原文还说了,林黛玉是“胡乱作一首五律应景罢了”,这都能被元春挑出来单独说好。
这就是林黛玉了:整个气象风骨,都与姐妹们不同。
但没完呢。
贾宝玉来写,
秀玉初成实,堪宜待凤凰。
竿竿青欲滴,个个绿生凉。
迸砌防阶水,穿帘碍鼎香。
莫摇清碎影,好梦昼初长。
首联挺稳,颔联还好;颈联有巧思,尾联就还好。
蘅芜满净苑,萝薜助芬芳。
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
轻烟迷曲径,冷翠滴回廊。
谁谓池塘曲,谢家幽梦长。
这个感官上很出色,助芬芳、软草柔香、轻烟冷翠,包括“助”、“滴”、“拖”这几个字,都有意思。
深庭长日静,两两出婵娟。
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
凭栏垂绛袖,倚石护青烟。
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
绿蜡那句是薛宝钗教的不提,颈联尾联意思流畅又工整,整首都不错。
这里三首,已经算是显贾宝玉的才华了:描摹情境,颇有画意,对得工整,用字亮眼。
所以元春也感叹“进益了”。
行,最后一首,是林黛玉替贾宝玉写的。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熟,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一开始杏帘在望拆分凑句,但丝毫看不出凑的意思,田园风情。
颔联句法极好,我觉得是当晚所有诗里,最独特的一联了。十个字,一幅画都出来了。
颈联工整,而且暗合杜甫“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之美。
尾联看似颂圣,但妙在还有个细节:
之前贾宝玉说稻香村“此处置一田庄,分明见得人力穿凿扭捏而成。”
林黛玉这里轻柔的一句“何须耕织忙”。似有遥遥相对之意?
林黛玉后来曾劝香菱先读王维五言,看她这里两首五言,气象天然,也的确是好。
所以元春也是识货的,直言林黛玉最后这首,写得最好。
对比上面迎春惜春明显凑字、李纨为工整凑对句、贾宝玉色彩明丽但多少还看得出炼字的意思,林黛玉的诗,的确清隽天然,看着全不用力没有雕琢,却又浑然天成:
确实是超出一截的好。
当然,最厉害的还是曹雪芹。
黛玉和宝钗不同好法,得分别显出来;而迎春和惜春不那么好的一面,他还得尽量学得像……写好容易,写差也不难,但写得半好不好,尬得恰到好处,也挺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