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所是合伙制,大部分律师和律所其实就是挂靠的关系,律所不给律师发工资,反而还收律师的“管理费”“卡座费”“工位费”“办公室租金”,类似于包租婆和租户的关系。
包租婆是不是就等于合伙人呢?法律上,合伙人相当于公司的股东,在律所,合伙人可以近似理解为律所的老板。所以法律上合伙人就是包租婆。但是实际上往往不是如此。
法律对律师事务所有一些要求,比如合伙所的合伙人不能少于三个,比如一个执业满五年的律师只能下面挂两个实习律师徒弟,比如律所的税费和合伙人挂钩:合伙人越多理论上税率越低。
包租婆,呸,所主任出于经营需要就要凑合伙人。
比如一个律师就想开合伙所,他自己出钱租房子注册,但是必须要拉两个执业满三年的同行凑数。
比如律所规模扩大了以后,出于税费、调动、降低风险、提高律所创收等等多种原因,律所都会吸纳新的合伙人,有一些是真合伙,一般也会有大量是挂名而已。
所以虽然大家都是对外注册的合伙人,但是也有三种真实身份:
有实权的合伙人(所主任一般都有实权),没有实权但是能创收的合伙人,没有实权也不创收,只是挂名的合伙人。大家可以理解为:律所是一条商业街,有房东、有店铺老板,还有名义上是店铺老板,实际上是为了显得商业街店很多很热闹的凑数店员。
因为法律上律所只有合伙人,除了所主任以外,其他的合伙人只是股份大小不同,所以并不存在所谓高级合伙人的概念。但是在律所实际运营的时候,有创收和没创收,办案子经常来律所和挂名从来不出现,出钱和不出钱,出了事以后参与赔钱还是不赔钱,区别是很大的,所以律所也好,律师也好,就会很默契的在内部进行“分级”。
这个分级根据律所的组织架构和习惯,分法是五花八门。比如授薪合伙人,可能是从工薪律师岗位熬了足够多的年头,一面是合伙人身份,一面又领着工资。比如权益合伙人,可能不仅仅待遇比较高,还可以在律所重大事务的管理上投票表决,有一定的权利。
高级合伙人这个概念,如果是律所自己提出来的,那么在不同的律所含义基本不同。而多数情况下,高伙这个概念都是律师提出来的,这是年轻律师们在聊天谈志向的时候,对所里那些高高在上的律师的一个指代,所以顾名思义,绝不可能是个普通的、不创收的、不来律所的、没有案子的挂名合伙人,也不会是自己不创收,全靠办案子领工资的授薪合伙人。
在这些律师嘴里,高级合伙人一般就是指那些创收很高的合伙人。
电视剧里,人物都知道“高级合伙人”给自己脸上贴金。
现实生活中,普通人还是比较对“高级合伙人”这种概念买单的。你来了办公室,一屁股坐下,我给你介绍,刘总,这是我们的高级合伙人陈律师。
哎呀,陈律师,你好你好。
刘总可能不知道谁是陈律师,但是一听高级合伙人,他和老陈都挺高兴。刘总觉得陈律师必然不是一般人,陈律师也有了三分底气。对于绝大多数客户,搞清楚啥是高级合伙人没有什么意义,就像其他答主说的,高伙就像理发店的资深总监tony老师。
这是对外来说,但是其实不是必须的,因为你只是说刘总这是陈律师,其实刘总也不会立刻跳起来说:给我换一个高级合伙人,我要你们这的高级合伙人为我服务。不会的,因为刘总一般不知道你们高伙是什么鬼,你那么一说,他那么一听就过去了。
高伙其实更多还是对内的概念。对年轻律师来说,高级合伙人也是他们向往的目标,大家都有个共同的愿望,就是给我三五年时间让我成为年轻有为的律所高伙,当何以琛,有房有车,迎娶白富美啥的。从律所的角度,高伙也是律所内部管理的一个道具,让大家比较容易识别谁是老板,谁是老员工,谁对律所更重要。
因为没有法律界定,所以这个概念百所百态,是搞不清楚的。你搞清楚也没用。绝大多数情况下,还是谁的创收高,谁是高伙,所以基本不会出现“只要我还在律所一天你就休想晋升高级合伙人”这种事。我一年创收一千万你不让我做晋升,那我就去别的所了。
我觉得应该让田雨老师做主角,这戏会比较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