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电影里苏联士兵总是顶着子弹雨死命冲? 第1页

  

user avatar   yu-feng-78-9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截止目前赞数最多的那位答主,才是真正让我们笑掉大牙了。

关于基辅战役的部分,这位答主告诉我们“苏军当时一共才627000人”,并贴了据说是“俄文材料”来证明自己的答案。

但这里有个问题了——同一张图里我们可以看见,苏军损失的总数是700544人,60多万军队怎么损失出70多万人来了?

仔细看我们可以发现,627000这一数字陈列在

Боевой состав и численность войск к началу операции

一栏的下面。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战役开始时的兵力总数字(当然不会是苏军“一共”才这么多人)

好,苏军只是“战役开始当时”的“总兵力”是627000人吗?

当然不是,注意最下方的Итого(总计)一栏,怎么还有个628500?


其实,再仔细看看这张表,就不难明白它的意思。

左边四行从上到下是分别是西南方面军(全期)(Юго-Западный фронт (весь период))、中央方面军的21集团军(21-я армия Центрального фронта),西南方面军的6和12集团军(6-я и 12-я армии Южного фронта)以及平斯克区舰队的部分力量(Часть сил Пинской военной флотилии)。

627000这个数字指的显然仅仅是狭义的西南方面军的全期兵力,对应的损失数字是第一行最末的那个585598,显然是不包括另外三支部队的兵力的。实际上,其他部队里只有平斯克区舰队有一个1500人的兵力数字,加总以后就是628500那个“总兵力”的数字,而6、12、21这三个集团军的兵力数字是“-”,也就是并无记录。苏军的总兵力,自然是远不止627000人的,更谈不上拿627000去“证伪”665000.

顺带一提,这张图来自于俄罗斯军事科学院院长,克里沃舍耶夫那本经典的《二十世纪苏联的战争伤亡与损失》,早已翻译成英文并出版。至于简单的各战役损失数字,则在汕头大学出版社出的那本《巨人的碰撞》的附表里就有。


实际上仅就伤亡数字而言,这张图能给我提供的唯一信息是616304这个безвозвратные(不可恢复性损失)。要说矛盾,那就是616304这个死亡+失踪的数字比德军俘虏的数字还少。当然这里也谈不上“证伪”了什么

一方面,克里沃舍耶夫的统计数字是俄国军史界一个非常著名的争议话题,一大批俄国学者出了很多专著和论文批评克里沃舍耶夫低估了苏军的伤亡数字,尤其在苏军被大批包围歼灭,总部机关被端到导致伤亡记录严重不全的1941-42年。

另一方面,克里沃舍耶夫自己的统计数字也是非常明确,里面是不包括民兵/游击队等非正规部队的损失的。

(类似的,西方盟军记录的俘虏数字与德军也存在区别,二者统计口径上可能存在差异。比如一些准军事组织、政府部门、劳工组织等,诸如警察、托特组织等,在一些情况下可能被算进“战俘”中。只是一个口径问题,谈不上谁“证伪”谁)


至于督战队的问题,且不提这位答主在回答中刻意不提227命令原文中明确下令“当场射杀”懦夫和恐慌制造者的条款。

сформировать в пределах армии 3 — 5 хорошо вооруженных заградительных отряда (до 200 человек в каждом), поставить их в непосредственном тылу неустойчивых дивизий и обязать их в случае паники и беспорядочного отхода частей дивизии расстреливать на месте паникеров и трусов и тем помочь честным бойцам дивизий выполнить свой долг перед Родиной;

另一方面,苏军使用督战队和各种惩戒手段压根都不用等到42年的227命令,41年从战争一开始,各种严厉的制止后退的命令从大本营到各方面军指挥官,朱可夫科涅夫梅列茨科夫等就一再下达了,最臭名昭著的270命令干脆实行连坐法,把叛徒的家人送往集中营这你敢信?用大炮扫荡逃兵的事情都干出来过。


至于本问题,我可以明确告诉你,苏军以大量兵力,反复进行坚决的(往往是无效的)冲锋不是什么“神话”,而是非常明确的历史事实。

几乎在所有德方记录中,你都能看到苏军大搞人海冲锋的记录,各种回忆录,什么《被遗忘的士兵》、《东线狙击手》里都有,不过贴来贴去太麻烦,就贴个总结性的——冯.梅伦廷的《坦克战》中《红军》一章,里面就描述了德国人心中的红军步兵的情况。

俄军作战,特别是进攻,特点是大量集中使用兵力兵器。俄军可以毫不犹豫地把大量兵力兵器投入战斗。而且还往往取得一定战果。俄国人常把生死问题置之度外,共产主义制度正好利用了这个特性。俄军集中兵力的冲击,目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见效。已经发起了两次冲击,还要不顾损失地发起第三、第四次冲击,而且第三和第四次,还跟第一或第二次一样,呆头呆脑,不顾一切地向前冲。这种方法是非常残酷无情的,同时也是消耗最大的作战方法。  
直到大战结束,俄军都没有放弃他们的波浪式进攻的方法,他们一直让士兵们几乎是肩并肩地去冲击。由于他们群居的本能,再加上下级指挥官不会机断行事,只得采取密集队形实施冲击。多亏他们占有数量优势,因此也能取得多次的胜利。但是,经验表明,如果防御一方的军队训练有素,拥有大量的武器,而且指挥官也果断,那么,这种密集队形的进攻,是完全可以摧垮的。  
俄军编制人数很多的师,常常在狭窄的正面上实施进攻。防者阵地的前面,很快就会出现黑压压的俄军,他们象是从地里钻出来一样,形如潮涌,势不可挡,我们用炮火打开的大缺口,刹时间就封闭住了。他们后浪推前浪地前进,直到兵力接济不上为止。或许也有退潮现象。但是,在许多情况下,他们是不后退的,而是以不可抑制的锐势冲向前去。要想击退这种进攻,不光是兵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精神因素的作用。只有那些久经沙场的老兵才能克服紧扣心弦的恐惧心理;只有意识到本身职责和有自信心的士兵,那些善于掌握自己行动的士兵,才能抵挡得住俄军密集队形进攻的势头。有时,俄军的突击部队领到一些伏特加酒,在进攻的前夜,常常听到他们阵地上野兽般地一片吼叫

当然,更加决定性的证据还是来自苏联方面自己的材料。这个问题我懒得长篇大论写一遍,还要改论文,有兴趣的可以看我朋友结合格兰斯的The Battle for Belorussia: The Red Army's Forgotten Campaign of October 1943 - April 1944中苏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的调查报告,以及加利耶夫大将《军事历史战线的斗争》所写的文章。

“很难把战斗组织的如同戈尔多夫的集团军这样烂了,戈尔多夫既没有仔细制定作战计划,也没有正确使用炮兵,而是决定用人海战术蛮干粉碎敌军防线。集团军损失就说明了一切——第33集团军的损失占整个西方面军的损失的一半。
尽管大本营明令禁止将技术兵种作为步兵投入战斗,戈尔多夫经常将侦察兵,防化兵,工兵填进散兵线。戈尔多夫最为严重的罪行是:他居然把手下整个军整个师的军官干部也统统踢到前线去喂德国人的机枪子弹!”
在1943年9月4日给步兵第173师下达的命令中他要求“将全师的军官干部填进散兵线,跟在先遣分队后面冲过森林,把对面的自动枪手从他们的巢穴中赶出来!今天对于我们来说不成功便成仁!”同一天他向步兵第70军参谋长伊科尼科夫少将下令“在步兵军指挥部中只留下作战处处长,其他所有指挥干部统统填进散兵线!”

这都1944年了!

前期这种情况就更多了,甚至有骑兵冲锋的。苏军58骑兵团团长A. T. Stuchenko,就回忆了他在科涅夫指挥下的 Dukhovshchina反击战中,带着骑兵反复冲锋的场景。

I led the regiment into a ravine. To the left of us, several commanders were standing on a high knoll. Spurring my horse, at a gallop I flew up the slope of the hill. My eyes sought out the 19th Army commander. ‘I’m Konev,’ one of the commanders said. Presenting myself, I reported on the task I had received. ‘They’ve opened a hole for you. You may encounter only scattered groups of the enemy. This division commander here will confirm this.’ ‘Exactly so! The infantry has ruptured the Germans’ forward edge, Comrade Army Commander,’ a division commander standing next to I. S. Konev rapped out.
‘You’ll soon see,’ said the Army Commander. ‘Waste no time; drive boldly through the enemy line! There is no return path, only forward!’ About 500 meters remained to reach the enemy front line, when shells exploded among us. One could hear the groans of the wounded. The squadrons were now advancing at a gallop, when machine guns opened up from the ‘ruptured’ front line of the enemy defense. Everything became jumbled. The leading horses were falling. Those in the rear were flying toward them and were also falling. In the distance, the lead squadron of the 55th Cavalry Regiment following behind us appeared. It also began to suffer losses. Under fire, we rally the men. Raising our swords above our heads, we spring into a new attack. Again,machine-gun bursts blaze up right in our faces

Lev Lopukhovsky. The Viaz'ma Catastrophe, 1941: The Red Army's Disastrous Stand against Operation Typhoon


user avatar   jiao-zi-you-fang-zhang-xian-zh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虽然题主没有明说是哪部电影,但既然题主会问是否在黑苏联,想必就是那部著名的法国导演的作品了,而且大部分答案都在提那部电影。所以我就直接排除掉其他电影中的情况,直接来谈《兵临城下》。

这部电影里面,苏军是怎么死命冲的?我大致还原一下:首先,德军已经在斯大林格勒市区布置了阵地,而电影里面距战役结束还有几个月的时间,大致可以推断这是德军刚进入城区的那段时间。那个时候苏军刚在城外遭到了重大损失,人力非常宝贵,在接到新兵后,理应充实防御阵地。即便要组织反击,也应当选择对全局最重要的关键阵地(如马马耶夫岗),然而电影里面的苏军在接收到好不容易补充进来的新兵以后,居然马上让他们暴露在广场上,去争夺德军严密设防的几个街口。

问号加一。

既然苏军要组织进攻,那么事先应该有一定的准备。然后我们看到电影里面除了一个扛旗的政委以外,冲出去的全是新兵蛋子,军官都在后面看戏。整场进攻没有任何人尝试进行指挥,就是一群大头兵挤在一起进行短跑比赛。

问号加二。

既然这个广场和广场对面的街口按照电影的逻辑有重要意义,是苏军必须要争夺的要地。那么苏军在第一波的攻击受挫后,理应马上尝试后续攻击。然而电影里面新兵送完了之后,苏军马上就怂了撤退,德军也是放飞自我在暴露环境下沐浴,给了男主单刷的机会。合着苏军和德军这场仗是专门来联手杀光新兵的。

问号加三。

从以上情节可以看出,这部电影搞这个“死命冲”的情节,就是为了弄死男主以外的所有新兵,给男主单刷做好铺垫,也可称剧情杀。那么这么一段为了剧情需要而BUG不断的情节,就算是对军事一窍不通的普通影迷,也没道理不得出一个结论:假!

情节假是一回事,现实中可能出现部队往前面冲后面用机枪扫的场面吗?那也可能会有,这种情况一般是你和后面的部队之间有深仇大恨,比如天津之战的清军和义和团。一般情况下都不可能,因为没必要。前面也说过攻击时一般都有后续部队,如果你在进攻战的时候往后面跑,遇到后续部队的兄弟能有好果子吃?哪用得着督战队出面。另外一旦进入敌军火力范围,敌人的炮弹落下来可不会管你是在往前冲还是往后跑。在攻击受挫时,原地匍匐待机活下来的可能性远比往后跑大。在淞沪会战的时候,桂军冲击日军阵地失利,很多人就是在战场上待到晚上爬回来的。

继续谈第二个问题,督战队一般是什么时候出场的?答案是防守的时候,在防御战的时候为了防止部队私自撤退,就有必要组织反撤退部队。而督战队也根本不是万能的。在南京保卫战的时候,宋希濂的36师一个整师担任督战队,因为向撤退部队开火,结果是:

看到没有,一旦督战队开枪,国军的第一反应是“对打”,而且36师的这次督战完全是失败的:

就算设置了督战队,依然阻止不了撤退的部队,反而自己先打了起来。所以认为有了督战队就可以让士兵死命地冲的人,毫无疑问都属于军盲式的痴人说梦。正常的指挥员在作战的时候,首先要保证计划的周密,让战斗在可控的情况下进行。其次要保证官兵作战意志的坚定,让他们有胜利的信心。最好还能保证有一定的后援。如果你什么都保证不了,想靠督战队解决问题?恭喜你,你会像国军一样扑街的。

最后,这种情节是不是在黑苏联,这个问题的答案简直是秃子头上的虱子,只不过有的人在揣着明白装糊涂罢了。对于这些人只需要说一句话就行了:要是有个美国导演拍一模一样的场景,把德军换成日军,把苏军换成国军,那一定会被中国人骂成自闭,而且骂他的肯定还会有吹捧《兵临城下》的那些人。


user avatar   Nachtwacht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虽然御大叔的回答已经打完脸了,但我还是忍不住再来加点料,克里沃舍耶夫的那本《20世纪苏联武装力量损失》的英文版不是早就人手一本了么,那英文版里面讲的很清楚啊,看不懂俄语难道还看不懂英语?

这个英文版是《20世纪苏联武装力量损失》第一版的英译本,没有平斯克区舰队的那1500人,但我们看的很清楚,兵力那一栏最上面已经写了是”at start of operation“,下面那些别的部队的初始兵力也很清楚的标了”-“代表兵力未知。基辅战役开始后苏军援军的数量并没有被计算在内,而这部分的数量又是极为庞大的。

事实上类似的情况在斯大林格勒战役防御阶段的那一节又出现了一次:

关于这个,您又怎么解释呢?

至于《20世纪苏联武装力量损失》第二版的俄语版,

这里就是全本。


user avatar   zhi-he-yong-zh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对面是意大利人,那么苏联士兵就是顶着意大利面死命冲。

如果对面是法国人,那么苏联士兵就是顶着白旗死命冲。

很不幸,苏军的对手是德国人,不吃意大利面也不喜欢打白旗,那就只有子弹来招待了。

======

这都什么蠢问题?

只要是战争,就是不死不休厮杀。在古代,进攻时面临的是“矢石如雨”,进入工业化时代以后,就是钢铁与火药。苏联,德国,两个工业化国家的决战,无论谁是进攻方,迎接的除了子弹炮弹之外还会有什么?

原力吗?


user avatar   xiao-tu-59-9 网友的相关建议: 
      

面对游行示威,这个中国总领馆要是能换成美国大使馆,那么这个局面将绝杀。

可惜换不得。

毕竟美国国土上暂时不能有美国大使馆。


user avatar   aus-8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吴蜀地广人稀呀,就像现在中国胡焕庸线以西领土占64%,人口占6%




  

相关话题

  大韩航空 007 班机被苏联战机击落是谁的错误? 
  打仗为什么会花那么多钱? 
  历史上有哪些如“土地雷”一样,民间自制或低成本研发的,成本小却有效的武器? 
  为何就取得战果而言对越自卫反击战感觉不如互联网上各种描述中的大? 
  关于苏德战争,我一直有个疑问,就是当时1941年十月份,苏联冬天来临,为啥德军不在这个时? 
  到目前为止,哪支军队杀死的美军最多? 
  北宋的军事实力怎么样?南宋的军事实力怎么样?在中国古代割据王朝中能排前三吗? 
  二战诺曼㡳战役,盟军伤亡了多少人? 
  苏联有过哪些善? 
  美国、俄罗斯、日本、印度和欧洲各国目前存不存在「军队经商」的情况呢? 

前一个讨论
中国有三十四个省,是不是意味着我国将要制造三十四个航母呢?
下一个讨论
二战时,成为一名后座机枪/自卫机枪手是怎样的体验?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