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 22 岁格斗初学者对战「金腰带」,36 秒被 KO 进 ICU 昏迷 21 天后死亡? 第1页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来是不想发言的,但是这个回答不知不觉的跑偏了,有一些答者是完全不了解格斗,有一些是格斗大V但是不知道成都的情况,有的完全是在自我吹捧。

笔者与王某,伤者,主办方没有任何利益纠葛,单纯从自己这几年参与成都格斗了解到情况写一写,如要洗白,欢迎辩论。

————————————————————————分割线

要把这事情理清楚还得从主办方——野蛮怪兽体育文化公司说起,这家公司股东很多,但是这次事件的主要人物是其中的股东——石某,自号AKA.火车,取自四川人说的“嘴巴跑火车”。早年在芝加哥生活(他自己说的)喜欢上了街头文化,擅长运营和主持,主持风格另辟蹊径,算是成都潮流文化里的一号人物,HIPPOP,街舞,街头极限运动,格斗都有涉猎。其实MONSTER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分割线

一.野蛮扩张期

大概是15年,火车和杨毅果等在在保利中心成立了“MONSTER”私斗俱乐部,当时整个场地非常小,就一个沙袋,1个4v4的八角笼,整体氛围是工业风格的夜店风,非常吸引人

早期的MONSTER比赛概括起来就4个字“夏季吧嗒”,这个瞎体现在两个方面,当时是分为素人组和职业组。

1.素人选手可以随时报名。这是什么意思呢,你去看拳,喝了点酒,朋友一起哄,你就可以上台打,完全不需要任何体检,醉酒之后上台的危险性不需要多说了。

2.职业组规则的残酷性。按照火车的说法,他把成都格斗俱乐部分了4个档次,只会安排同档次俱乐部的队员在一起打,可实际操作起来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为了制造更多的KO,风X俱乐部和白X俱乐部的选手经常对阵火车嘴里的3流俱乐部,可以说这几个俱乐部在川内的名气是离不开MONSTER的。当时的职业组也是不需要任何的体检,晚上八点比赛,下午四点去面试,面试的方法就是火车看你一眼就行了,不需要打靶或者空击。规则是2分钟1回合,打5个回合,咋一看好像没什么,问题是这个笼子太TM小了啊。我自己的体会就是,进了笼子以后我和对上一人上了一步就可以拼了,整个比赛打一下是1秒钟都没停过。在没有体检,不了解对手的情况下这个拼打强度其实是相当危险的。我那次比赛是艰难的点胜,刚赢的时候非常兴奋,出了保利中心坐在车上忽然觉得想吐,赶紧下车去买冰镇的饮料冰敷。

王浩然就是这个时期开始崭露头角,现在一口一口徒儿叫着的杨某果那时候离开了希格,开了自己的俱乐部,而王某然正是杨毅果俱乐部里的学员,早期的MONSTER标榜素人自由对战,和俱乐部之间的死斗,给自己的定位也是”野蛮,血腥“,经历了早期的一炮走红之后,也开始面临一个严重的问题,这种扩张模式给大众一种MONSTER水平很低的感官印象,“MONSTER都是业余的,里面有水平的选手都是成都其他俱乐部的。”这种映像不符合股东们制定的依靠MONSTER拉人气,然后通过杨毅果的俱乐部变现的盈利设定。单纯依靠每周一次的比赛根本挣不了几个钱。

因此,造星行动势在必行,第一个炒作的对象就是杨毅果自己,在那个泰国还比较神秘的时候,杨毅果飞到泰国老虎泰拳训练营集训了一周,然后给麦神猜掏钱打了一场假拳,炒作了一场成都本土拳王自强不息战胜泰拳王的故事。第二个炒作对象就是王浩然,而王浩然简直就是天生的格斗明星,小鲜肉的长相,干净的打法,再加上叛逆少年通过搏击改邪归正的设定。其实那个时候MONSTER还炒作过“格斗鼓手——XXX”,专门为两人拍摄过纪录片,但是最终还是炒作王浩然的收益更大一些。

王浩然有没有输过?输过,而且不止一次,那时候的王浩然还是一个喜欢飞膝的小鲜肉,技战术也不成熟,在纪录片里就输给了我的朋友。再几次炒作后,王浩然也去了泰国老虎训练营,加强本身的技战术,同时在训练期间被毒液看中,以王浩然为模特拍摄了一个宣传短片。从泰国回来之后王浩然和杨毅果就逐渐疏远了,训练的时间也减少了,一方面是见过了高水平的训练,另一方面是炒作后有了一些名气,粉丝变多了,训练也没那么上心。王浩然想要开一个私教班,但过程似乎不太顺利,从当时传出来的一些聊天截图看,王和杨相处还是挺愉快的。

——————————————————————分割线

二.艰难转型期

熙熙攘攘,利来利往。MONSTER的股东们聚在一起不是为了打个草台班子自娱自乐,最终目的还是要通过格斗来挣钱。而一开始的保利中心场地太小,已经完全不能满足需要。这时候MONSTER决定搬家到更大的场地“鬼楼——富力天汇”,而同时期,杨毅果和火车之间应该也出了嫌隙。表现在于杨毅果旗下的选手仍然在参加MONSTER比赛,但是火车朋友圈和嘴巴里关于白X俱乐部的内容却变多了,甚至逐渐成了主角。

有人看了,继续更。

这一时期的monster绝对是成都格斗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MC.火车以白鲨格斗为人才库,凭借一己之力居然请来了西安体院和广东温拿泰拳远赴成都,成就了一场场梦幻对决!那时自由搏击,散打,泰拳不同打法之间的高水平新星对抗才是主赛,而杨毅果俱乐部的刷子们只能打打垫场。那时候的monster比赛场场爆满,一到检票队伍排的像旅游景点似的。

可惜好景不长,这样的鼎盛时间只维持了半年,monster又回到了曾经的老路上。根本原因是因为Monster赛事组和白x俱乐部利益点不同。而表现形式就是三个字:没钱了。

白x格斗作为一家全国知名的格斗俱乐部,坐拥数名征战大型a级赛事的运动员。为什么要和c级赛事合作?很简单,练兵。白x俱乐部里有大量的小运动员缺少比赛经验,同样是擂台,打过的人都知道,有没有观众,有没有灯光完全是两回事,很多运动员准备比赛的时候车轮战可以打十个不同的对手,可打比赛的时候三个回合就累的跟死狗一样。运动员需要比赛,而彼时的monster无疑是最好的选择,稳定的赛程——一周一场,便利的交通——就在市区,地铁半小时就能到。不要小看这个距离对一家职业俱乐部来说,和赛事的距离非常重要,因为你的路费都含在了出场费里边,比如赛事方给你1000元出场费,包吃包住包来回,实际上赛事方为这个运动员花了两千多,这还不算随队助理的钱,而如果俱乐部和这个赛事在一个城市里,运动员比赛不需要吃住车费,这就给了俱乐部很大的议价空间。此外还有很多好处,不在此意义探讨。

言归正传,monster赛事组之所以选择和白x合作正是因为前边所说到的原因:扭转形象,快速变现。这就造成两家的分手只是时间而已。

Monster想要扭转形象,急于要安排高端对决。而白x要练兵,不肯安排顶级选手参战。如果要安排顶级选手,那么出场费上不会让步,即使双方达成了“战略伙伴”关系,该多少钱一个子不少。其实很好理解,因为拳手都存在“档期”,赛前要备战,赛后要养伤,一年顶多就是十场比赛,就算你出了成绩签了约训练不收钱,出场费俱乐部抽掉三成,吃饭要不要钱?买装备要不要钱?钱少了当然没人愿意打。而且白x俱乐部本身股东很多,这个同意那个反对的,很难达成一致。

但更雪上加霜的是,白x格斗名气太大,经过一阵早期收割之后,市区内很多俱乐部不愿意和他们打了,每一场梦幻对决的背后都是赛事组的无奈和心里疼出来的血,广东温拿过来比赛,4个人,不算出场费,双飞加住宿至少4000了吧,130一张票30多张票就出去了。火车从16年跟人拍胸脯保证一定安排一场胡政的比赛到现在都没安排上,为什么?成本太高,不合算了。

接下来再说一下monster转型做综合格斗,就到了这次的事情了。想把前因后果说清楚,结果越写越长了,有人看再更。


user avatar   dong-yu-71-92-5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赛事组织方不审查

教练组吃人血馒头

致人死命的拳手明知虐菜还起脚往那么要命的地方招呼

一帮子混账东西

还有给拳手洗的……

直接给他安排一个UFC选手打,裁判不吹停的那种规则。你看他怎么说?

我不相信一个开拳馆的人,看不出对面是个萌新。

都要承担法律责任吧

可怜的是不论如何承担,人死不能复生,也不会有人偿命

新一轮管控可能会酝酿起来吧……


user avatar   doesnotexist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想从抗打击能力上谈一谈为什么小龙会受这么重的伤。

抗击打能力的锻炼是需要一个漫长的、痛苦的过程的。

抗打击能力最首要的是防御技术,但是这里就不谈了,主要谈硬扛类别的抗打击能力。

1 体重和肌肉量
这个应该很容易理解,体重越大,惯性越大,受打击后产生的加速度小,大脑和脏器受到的冲击也小。体重大往往意味着肉多,受打击区域的缓冲更大,受打击区域的器官承受的冲击就更小。男性相对容易在腹腔积累内脏脂肪,体重大的男性可能也有不少内脏脂肪。这些内脏脂肪虽然影响健美,受打击时却是很好的缓冲。最有用的是肌肉,尤其是紧张收缩的肌肉可以提供相当多的碰撞缓冲,保护肌肉所包裹的骨骼和内脏。

2. 骨骼密度
若骨骼密度高,则可承受的力更大。尤其是易受打击的肋骨,经常参与防御、缺乏肌肉包裹的胫骨,最重要的进攻武器-手。这些重要的骨骼越坚韧,受伤概率越小,所能提供的防护也更好。骨骼密度是可以通过训练提升的。大重量的力量训练是提升骨密度的最佳方法之一。另一种方法就是击打,比如踢沙袋。通过一定力量的冲击使骨骼产生微骨裂,骨骼细胞通过增生修复微骨裂,进而增加骨骼体积以及密度。

力量型运动项目的运动员的骨密度平均比普通人均骨密度高约10%。高冲击运动的运动员的骨密度高于中低冲击度运动的运动员

以下研究中,2组受试人员经过9个月的泰拳和柔道训练后,相对无训练对照组,柔道组的腿部骨密度增加了5.06%,平均骨密度增加了5.28%,腿部骨矿物质含量增加了15.20%,平均骨矿物质含量增加了2.85%。泰拳组的腿部骨密度增加了11.22%,平均骨密度增加了6.17%,腿部骨矿物质含量增加了18.40%,平均骨矿物质含量增加了4.05%。

3. 饮水充足
充足的饮水可以使身体的体液充沛,增加体重,让肌肉和其他组织能在碰撞中提供更大的缓冲。充足饮水也是充足体力的重要因素。很多为了减重而脱水的选手经常在赛前无法完全恢复正常的体液浓度,赛场上还是不同程度的处于脱水状态,导致比赛中体力不足。如果在赛场上因体力不支很快累到连收紧腹肌都做不到,那挨得下一个body shot可能就要拱手送给对手一个win by KO.

4. 神经损伤
在训练中,很多诸如小腿,腹部,面部,手臂等处的神经可能会因日积月累的损伤而变得不敏感或死亡。让这些部位的痛感越来越弱。剧烈的疼痛显然是影响比赛发挥的重要因素。这些关键部位一定程度的失去痛感显然是有益于赛场上的稳定发挥的

5. 积累疤痕组织
在各种训练比赛中,不管是皮肤还是内脏,在不断的冲击下都会积累一定量的疤痕组织。这些疤痕组织可以提供更多的保护。是的,内脏也是会生成疤痕组织的。一位名为Danny Romero Sr的加拿大拳击教练曾经因病需要接受肝脏移植。他的两个孩子都接受了肝脏移植捐献者的合格测试。其中一个受试的孩子是Danny Romero Jr.,一名获得过两次世界冠军的职业拳击手(45胜,5负,2平)。他的测试结果不合格。因为他的内脏,尤其是肝脏上,有太多的疤痕组织。

常见的抗击打训练都能通过相比比赛中挨打较为缓和的方式帮助运动员相对安全的积累疤痕组织。

注意:内脏和周围的疤痕组织对职业格斗运动员是有用的,因为可以给他们提供额外的保护,减轻内脏挫伤和内出血的程度。但是没有参加格斗比赛的普通人还是没事不要去练这些所谓的抗打击训练。疤痕组织虽然组成上和人体的其他软组织一样,主要是胶原蛋白。目的上是为了修复破损的组织,并为破损处提供更多保护。但是疤痕组织毕竟和它周围的肌肉、内脏等组织不一样。过量的疤痕组织可能改变肌肉、骨骼和关节的受力结构,影响其运动能力,也可能压迫脏器,阻碍血液流通,影响呼吸,引发内脏粘连,严重的可能造成内脏功能障碍。不少职业格斗运动员进行过面部疤痕组织的移除手术,有的因为过量疤痕组织阻碍呼吸,有的因为影响视力等等

6. 粗壮的脖子
粗壮的脖子可以减少头部受打击后产生的加速度,减少大脑在颅内受到的碰撞

7. 经验
挨打次数多了可以形成条件反射,在来不及防御的情况下及时调整呼吸,绷紧肌肉,迎接即将到来的冲击


下面看一下小龙的情况

目前诊断:1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术后PCAS;2 胸腹部外伤;3心脏挫伤?4消化道大出血;5失血性休克;6凝血功能障碍;7代谢性酸中毒;8肝挫伤;9肾挫伤 急性肾衰竭;10MODS(脑、心、肝、肾、凝血);11低蛋白血症;12气管插管术后。

并不是所有症状都是被一脚踢出来的,有少数属于并发症。由打击造成的是心、肝、肾的挫伤,导致内出血。

从其他回答中可以看出小龙不仅缺乏专业的格斗训练,其他的训练也很有限。从他的外表看不出有进行长期的力量训练,很可能肌肉含量较低,尤其是腰腹肌肉太少。他看起来也比较瘦,加上经常有打球等的有氧运动,内脏脂肪含量可能比较低。因为缺少力量训练和格斗训练,骨密度大概也就是平均水平。从赛场表现看,他也没有什么挨打的经验,挨那最致命的一腿时没什么防备。没有明显的防御姿势,从背面的角度看身体很舒展,并没有收紧肌肉等类似的反应,所以受冲击的一刻时内部器官可能相对松散,没有被收缩的肌肉挤在一起,器官之间可能发生了很多碰撞(这个区别很明显,各位知友不妨自己打自己腹部几拳感受一下差距,收紧腰腹肌肉挨一拳和放松时挨一拳,体会一下脏器的颤抖程度)。他的身体内部器官估计也基本没有积累疤痕组织,所以才有那么多器官挫伤。刚刚得知小龙没有挺过去,已经去世了。。。真可惜,这么年轻以这种形式白白送命。。。R.I.P.

所以,专业的和业余的不只是技术上、力量上有差距。业余选手可能根本不具备防御职业选手全力一击的身体硬件。

实际上即使有相当的疤痕组织的额外保护,职业运动员赛后也有不同程度的内脏挫伤和内出血,尿血基本属于常见的赛后症状。很多赛事举办方会承担选手的赛后医疗费用。比如UFC会为选手赛后30天内检查出的伤病买单


user avatar   fatfox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格斗这个行业和古罗马斗兽场没有本质区别,就是有一群嗜血的人类喜欢看杀人而已。

有人看,就有人为了钱为了钱表演杀人。

所有的壳子,拳击也好泰拳也好MMA也罢,都是对这个杀人表演的包装,可能拳击包装得好一点,像个正经运动,剩下的,那就越发不是东西了。

我倒是建议查一下,当初这场黑市拳,盘口是谁开的,有没有类似打死人1赔50的赌法。

没错,杀人表演是和赌密切相关的。

看看能抓几个吧。


user avatar   yu-tian-di-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洗你*的洗,两次手放背后放空。明显已经看出对手是什么水平了,学了那么多年,拿了这么多冠军,还是金腰带,手里怕不是不止十种方法让对手下场,偏偏就往要害扫。就是虐菜虐爽了,玩脱了。


user avatar   zhang-ye-46-73 网友的相关建议: 
      

稍微多说两句。

其实华人在海外,尤其是欧美社会遇到的很大的一个问题是意识不到种族的重要性。近代以前,中国基本都是处于一个“国家=天下”的状态。这就导致了很多中国人在面对近现代以威斯特法伦体系为基准形成的“民族国家”没有形成一个明确概念,因而在欧美,尤其是在北美(USA/Canada)这种移民国家里生活的时候政治上十分受挫。

不管你承认也好,否认也罢,一个人在美国的社会认定更多地来自于一个人的种族(race)而非阶级(class).以我们最关心的教育为例:大学录取会很大程度上根据你的种族来决定录取标准,而不是社会阶层,更不是政治倾向。不管家境如何,只要你是亚裔,那么你就有大概率碰到录取标准的歧视问题。

在这个前提下,任何一个有智商的人都能够看出来:在美国这个大背景下,在争取自身(个人/族群)权益的过程中,种族的优先级是排在最前面的,其次才是政治倾向和意识形态。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你在填表的时候,不会让你选你是conservative还是liberal,只会让你选你是“white",“Asian”还是“Hispanic”. 而事实上,只要一个族群能够意识到美国社会种族优先的前提下,内部的政治光谱不仅不是问题,反而是优势,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犹太人。

犹太人在美国有多成功想必不用多说。但是犹太人并没有把自己局限在左翼或者右翼,而是通过在不同政治光谱上的发展,成功的让自己的种族在美国取得优势。说右翼,犹太人里面的一大票银行家企业家大家也有所耳闻;说左翼,犹太人中的囧叔,主持界传奇larry king,喜欢谈笑风生的华莱士等等都是业界传奇。这样他们右手掌控了经济和政治力量,左手掌控了舆论和传媒的力量,最终让族群取得成功。可见,以族群利益为先,则族内各个政见派系均受益;以政见利益为先,则族群分崩离析。

反观以叫兽为首的旧华“精英社会活动家“是怎么做的呢?不仅不去积极组织和联络真正能起到作用的政治基本盘(一个越来越壮大的华人群体),反而主动地去做出例如:损害自己族群的利益以换取一小撮外部政治利益(SCA5),试图不断的分裂族群内部力量(亚裔内部细分法案)等等赤裸裸乃至荒唐可笑的背叛种族利益的行为。这种叫兽,如果不是脑子进了水,那就只能是因为政治觉悟和政治水平实在太差,吃枣药丸


----------------------------


断脊之犬,狺狺狂吠。 一开始看到这篇文章我特别震惊,不单单是文章内容,更重要的作者身份:美国百人会会长及首个法学院院长?这样的人竟然说出如此粗鄙之语?不过回想一下,这倒是解决了我一直以来的疑问。

作为一个在美国各个领域都有杰出贡献的种族,作为一个平均收入和学历都远超平均线的种族,作为一个贡献了马友友,关颖珊,刘玉玲等杰出人才的种族,为什么美国华人的政治地位如此的低下?为什么华人的权益总是受到系统性的侵害和歧视?最重要的是,为什么华人,尤其是旧华人及其后代的自我认同和民族荣誉感低到令人发指?现在看来,这些旧华人中的“精英”“社会活动家”政治水准低到不堪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其实在美国待过一段时间的人都明白,各个族群之间有竞争,有合作,也有斗争。但得到尊敬的条件只有一个:拥有力量。这个力量可以是经济力量,可以是知识力量,当然也可以是政治力量。所以这次大选华人主动出击,参与助选的行为我是非常认同的:重要的不是你站在哪一条队,而是展现能够左右选战结果的政治力量,这才是华人赖以发展的基础。相反,任何一种任凭意识形态洗脑而站队的行为都是政治水准低下的弱智行径。

其实稍微看了看叫兽的个人经历,未免有些可怜他。作为一个数次试图否认和摆脱自己华人身份的“社会活动家”,他的“习得性无助”十有八九也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在中国崛起,新华人一步步向前的大背景下,他就像一头曾经被锁链拴住的幼象,完全没有意识到力量的对比总是会转化的,而华人政治家真正的基本盘只有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旧华人的社会认知,一种貌似平等实则歧视的社会认知,只会进一步地被抛弃,最终由新华人引领实现真正的社会平等。旧华人畏畏缩缩的活了一百多年,却连美国这个国家的一点基本精神都没有学到,而这些分明写的很清楚:The land of the free and the home of the brave.

毕竟,大清都亡了,也请你们这些遗老遗少们滚回历史的尘埃里吧。 -------------------

原答案

这个所谓教授才真是把“歧视”二字阐释的淋漓尽致。


user avatar   andyyu-60 网友的相关建议: 
      

稍微多说两句。

其实华人在海外,尤其是欧美社会遇到的很大的一个问题是意识不到种族的重要性。近代以前,中国基本都是处于一个“国家=天下”的状态。这就导致了很多中国人在面对近现代以威斯特法伦体系为基准形成的“民族国家”没有形成一个明确概念,因而在欧美,尤其是在北美(USA/Canada)这种移民国家里生活的时候政治上十分受挫。

不管你承认也好,否认也罢,一个人在美国的社会认定更多地来自于一个人的种族(race)而非阶级(class).以我们最关心的教育为例:大学录取会很大程度上根据你的种族来决定录取标准,而不是社会阶层,更不是政治倾向。不管家境如何,只要你是亚裔,那么你就有大概率碰到录取标准的歧视问题。

在这个前提下,任何一个有智商的人都能够看出来:在美国这个大背景下,在争取自身(个人/族群)权益的过程中,种族的优先级是排在最前面的,其次才是政治倾向和意识形态。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你在填表的时候,不会让你选你是conservative还是liberal,只会让你选你是“white",“Asian”还是“Hispanic”. 而事实上,只要一个族群能够意识到美国社会种族优先的前提下,内部的政治光谱不仅不是问题,反而是优势,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犹太人。

犹太人在美国有多成功想必不用多说。但是犹太人并没有把自己局限在左翼或者右翼,而是通过在不同政治光谱上的发展,成功的让自己的种族在美国取得优势。说右翼,犹太人里面的一大票银行家企业家大家也有所耳闻;说左翼,犹太人中的囧叔,主持界传奇larry king,喜欢谈笑风生的华莱士等等都是业界传奇。这样他们右手掌控了经济和政治力量,左手掌控了舆论和传媒的力量,最终让族群取得成功。可见,以族群利益为先,则族内各个政见派系均受益;以政见利益为先,则族群分崩离析。

反观以叫兽为首的旧华“精英社会活动家“是怎么做的呢?不仅不去积极组织和联络真正能起到作用的政治基本盘(一个越来越壮大的华人群体),反而主动地去做出例如:损害自己族群的利益以换取一小撮外部政治利益(SCA5),试图不断的分裂族群内部力量(亚裔内部细分法案)等等赤裸裸乃至荒唐可笑的背叛种族利益的行为。这种叫兽,如果不是脑子进了水,那就只能是因为政治觉悟和政治水平实在太差,吃枣药丸


----------------------------


断脊之犬,狺狺狂吠。 一开始看到这篇文章我特别震惊,不单单是文章内容,更重要的作者身份:美国百人会会长及首个法学院院长?这样的人竟然说出如此粗鄙之语?不过回想一下,这倒是解决了我一直以来的疑问。

作为一个在美国各个领域都有杰出贡献的种族,作为一个平均收入和学历都远超平均线的种族,作为一个贡献了马友友,关颖珊,刘玉玲等杰出人才的种族,为什么美国华人的政治地位如此的低下?为什么华人的权益总是受到系统性的侵害和歧视?最重要的是,为什么华人,尤其是旧华人及其后代的自我认同和民族荣誉感低到令人发指?现在看来,这些旧华人中的“精英”“社会活动家”政治水准低到不堪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其实在美国待过一段时间的人都明白,各个族群之间有竞争,有合作,也有斗争。但得到尊敬的条件只有一个:拥有力量。这个力量可以是经济力量,可以是知识力量,当然也可以是政治力量。所以这次大选华人主动出击,参与助选的行为我是非常认同的:重要的不是你站在哪一条队,而是展现能够左右选战结果的政治力量,这才是华人赖以发展的基础。相反,任何一种任凭意识形态洗脑而站队的行为都是政治水准低下的弱智行径。

其实稍微看了看叫兽的个人经历,未免有些可怜他。作为一个数次试图否认和摆脱自己华人身份的“社会活动家”,他的“习得性无助”十有八九也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在中国崛起,新华人一步步向前的大背景下,他就像一头曾经被锁链拴住的幼象,完全没有意识到力量的对比总是会转化的,而华人政治家真正的基本盘只有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旧华人的社会认知,一种貌似平等实则歧视的社会认知,只会进一步地被抛弃,最终由新华人引领实现真正的社会平等。旧华人畏畏缩缩的活了一百多年,却连美国这个国家的一点基本精神都没有学到,而这些分明写的很清楚:The land of the free and the home of the brave.

毕竟,大清都亡了,也请你们这些遗老遗少们滚回历史的尘埃里吧。 -------------------

原答案

这个所谓教授才真是把“歧视”二字阐释的淋漓尽致。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安徽郎溪 13 岁男孩杀害 10 岁堂妹后抛尸一案? 
  运动员不能吃鸡蛋灌饼吗? 
  平顶山 15 岁男孩网上求助,称父因不签拆迁协议被打,官方回应「打人者已获刑」,目前事件进展如何? 
  石家庄一女子用 1100 元假币骗走残疾老人半扇猪肉,她将承担怎样的责任? 
  70 岁大爷超长加班十余年讨要 170 万加班费,单位被判支付 28 万余元加班费,法律角度如何解读? 
  如何评价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男子 100 米预赛的表现? 
  如何看待女子穿婚纱在福州马拉松终点等待男友,但男友中途退赛?在哪里等比较合适以及冬天穿婚纱如何保暖? 
  如何看待范志毅在《吐槽大会》上的表现? 
  安徽男子拒绝与前妻复婚,遭前岳父砍杀身亡凶手被判处死刑,如何从法律角度评价该判决? 
  如何看待西安某月子中心月嫂虐待新生儿?挑选月子中心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前一个讨论
成年人打得过猎豹么?
下一个讨论
郭杰瑞怎么不更新了?





© 2025-05-1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5-1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