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MFE的动机
我本科是在中央财经大学上的,现在在UCB读MFE。
刚踏入大学校门,我和许多同学一样,对自己的未来还感到比较迷茫,也没有详细的规划。是努力准备保研、考研还是出国呢?
大二那一年,我们学校举办了一场金融学实验班的选拔考试,旨在从全校各个专业的同学中筛选出30名来组成一个新的班级,采用全英教学,教学方式和教材都参考了国外的。
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参加了这次考试,没想到很顺利的就通过了选拔,进入了这个实验班。
这也为我后来决定出国留学埋下了种子。
有一次跟室友谈话,讨论到毕业以后的规划,认为出国对于锻炼自身能力还是有很大帮助的,我更是坚定了出国留学的决心。
其实对我来说,出国这条路还真的是蛮艰难的,本科的学校名气也不够大。做了决定之后就开始行动了,由于自己是个小白,对于留学申请相关事宜一窍不通,我自己在网上查阅了许多的经验贴,也向有经验的学长学姐咨询过,还找了留学中介。
最后考虑到自身专业背景和各种情况,我决定申请MFE。
MFE的申请重点
对于要申请MFE的同学来说,良好甚至优秀的GPA、GRE、TOFEL、实习经历、科研经历都是审核工作人员们比较看重的。
所以一旦决定要申请MFE,就要有针对性地开始做准备了。
越早做决定,留给我们的准备时间也就越充足。
我大一的时候各方面的表现都算是很不错的,成绩能够排到专业第一,而且对于计算机也有比较浓厚的兴趣。
但加入实验班之后,由于是全英教学,还要经常补课,我一下子适应不过来,花在专业课上的时间也就少了,我的成绩自然也就退步了。
还记得那段时间真的是很辛苦,每天早出晚归的,除了教师、图书馆和寝室,其他地方基本上都见不到我的身影,连食堂都少去,吃饭也只是随便应付而已(大家不要学我,这样不健康~)。适应过来这样的学习节奏之后,到了大三,我的成绩也有了稳步提升。
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学习方面的一些心得吧。
平时上课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听讲,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定要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最好是当天晚上就对当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整理和复盘,大学期间的专业课一般设置的都比较分散,有些课甚至是两周才上一次,复习不及时的话,知识是很容易遗忘的。
因此,不仅课后要及时巩固当天所学知识,下一次上课前也要简单的把之前学过的内容复习一下。我上课的时候习惯带个录音笔或是用录音软件把老师讲的内容都录下来,课后复习的时候,对于遗忘或是不懂的地方多听听录音也能够帮助理解。
有很多同学为了拉高GPA,会选修一些上课轻松又易得高分的课程,这种行为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不用费什么力气就可以轻松达到目的,这样的事情谁不喜欢呢?
但我的建议是,如果想要提升个人能力的话,在选修的时候还是尽量选择一些实用又硬核的课程,虽然不容易得高分,可能还会加重学习负担,但认真学习下来,真的会有很多收获的。
我当年就选了real analysis, numerical analysis, stochastic process这几门课程,这几门课不是我们学校的必选课,难度大,老师给分又严,但我还是选了,为的就是想要多学一些东西,提升一下自己的技能点。
对于这几门课程,我也是非常用心的学,最后分数也还不错,我觉得这是我对自己的一种挑战和监督吧。再难的事情,只要用心做,总有克服的一天。
克服难题之后的那种成就感真的非常振奋人心!但也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可以把兴趣爱好和提升技能的目的结合起来,有了兴趣的加持,学起东西来也不那么吃力了。反正我的观点就是:好好努力,别荒废时间就好。
我个人还是非常鼓励大家在本科阶段多参加一些科研活动的,虽然对于申请MFE来说,实习经历的含金量要比科研经验高一些,但多参加科研无论是对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还是锻炼自己的合作、抗压能力等都是有很大帮助的。
如果学习之余还有精力的同学,可以试试这条路。毕竟忙碌又充实地过日子总比碌碌无为荒废时间要好得多。
如果在参加科研活动期间能发表论文的话,对于申请还是有非常大帮助的。
没有机会发表论文的话,那也可以当成是一次宝贵的人生经历。
在申请金融工程硕士时,比起科研的内容,老师们可能会更看重你在科研活动中用过哪些研究方法。
比如蒙特卡洛算法等等,如果你有这方面的能力的话,可能会给老师们留下比较好的印象。当然,也不要把这个看的过重,反正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保持平和的心态,以一种学习的态度去面对就好,关键是要让自己能真正的学到东西。
我们可以多参加一些比赛,丰富一下自己的课外活动经验。但不要把奖项看得太重,我认为参加比赛的目的不在于能不能得奖,而在于你愿不愿意为了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而付出时间、精力和努力,在于你能不能在参加这些比赛的过程中,收获一些新的知识和技能。
并不是没有得奖的比赛就是没有意义的,只要有收获,我们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就有意义。
每一个要申请国外留学的同学都一定要过语言关,而对于要申请MFE的同学来说,GRE和TOFEL都是必不可少的。
关于备考经验,每个人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都不同,适合我的,并不代表就适合大家。
网上也有非常多写得很详细的经验贴,大家可以多逛逛论坛,多查阅几篇经验贴,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
在这里给大家推荐几个论坛网站:gter(寄托论坛)、http://quant.net,warald, 一亩三分地,bbs等等,这上面的帖子都写得很详细。
托福和GRE都是有应试技巧的,但只重视技巧,而不重视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一切都等于零。
对于这两门考试来说,单词量是一个必要且难过的关卡,要想通过考试,就得拿着厚厚的单词书,一个list、一个list地去啃,这个过程是非常枯燥且难熬的,但没办法,这就是最笨但也是最高效的办法。
准备TOFEL的时候,要有针对性地去多练习口语,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阅读和听力和写作只要用心去刷了题,多多练习,都能很快见到成效。
而口语就不是这么容易的,必须得考平时的积累和练习,要想单纯地靠临时抱佛脚来获得高分,是非常难的。
而准备GRE,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单词,GRE考试所涉及到的单词都是很少见,很长,很难记的,许多英语母语者见到GRE词汇书上的单词都表示不认识。
如果平时不注意积累的话,到了考场上一句话10个单词,7、8个单词都不认识,这样还怎么去做题呢?所以备考GRE,刷单词是肯定少不了的,你把《要你命3000》这本单词书给刷个10遍,上了考场上肯定没问题,如果只刷2-5遍,那基本上就意味着考不好了。
关于刷题,可以多刷刷历年真题和模拟题,市面上有很多材料,不用都买,选一两本自己觉得不错的就行了。可以刷它个三遍,临考前把错题给刷个至少一遍,反正就是多练习,了解题型,保持手感。
GRE的写作题材都比较专业,需要用心去准备,但其实在评分时,对写作的评分标准并不会太严苛。有专门的题库,上面都能找到历届GRE考试的真题,闲时就多练练手吧。
准备语言考试是很痛苦的,我的建议是达到学校要求的标准就好,不用太过于纠结要考高几分。我的语言成绩就不是很高,当初也是想着刷高分一些,考了好几次,但结果也并不太如意。
提交申请后我给自己做了个总结,发现对于申请来说,还是GPA和实习经历这些能直观反映申请者学习能力和水平的指标比较重要一些,当然,语言成绩也重要,能得高分可以成为加分项,但只要达到了学校的标准,学校也不会因为你分数不够高而卡你。
建议把刀用在刀刃上,大家尽力而为即可。
合理分配好自己的时间也很重要,很多时候,影响我们学习状态的因素并不是因为我们缺少足够的学习时间,而是因为我们不懂得合理利用和分配时间感到焦虑和烦躁。
时间就像是海绵,挤一挤总会有的,只要状态好,学习效率够高,哪怕每天只有一两个小时的学习时间,也可以复习得很好。
而如果每天都被焦虑所支配,不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学习效率低下,就算是一天10个小时都泡在图书馆里,也不见得能复习得多好。
我大二暑假就开始实习了,去了国内一个大型公募基金组织的金融部门,实习期间从事的是量化策略方面的研究,在实习的两个月里,我过得非常充实,阅读了大量的研究报告,也经常向小组内的基金经理请教和讨论问题。
经过这两个月,我一个小白竟然掌握了matlab和因子策略相关的基础知识,勉强算是踏入了这个行业的门槛,也收获了很多。
对于本科生来说,找量化实习的确不太容易,但也并不是完全没有机会的。
对于找实习,我个人有几个建议,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后来,我基本上每个长假都会去找实习,通过这些实习,我对这个行业也更加了解,学到了很多课堂上所学不到的知识,也加深了我对MFE这个专业的了解。而这些和专业相关的实习经历,写在CV中,都会成为我们的加分点。
本科生实习很难接触到核心的工作,基本上干的都是一些比较琐碎的活,因此我们在找实习的时候,尽量找一些知名的企业,比如一些国内知名的大投行,这些知名企业的实习经历在国外也是有一定的认可度的,当然,如果能找到外资行的实习就更好了。
在实习的时候,要抱着学习的态度,多看多问,看看自己的上级和同事平日里都是做些什么工作,多和他们聊聊天,问问他们对自己的工作和行业有什么看法,这些都可以加深我们对行业的了解,也可以把自己的收获和看法写在CV中。
有些同学可能找不到大公司的实习,但其实小公司也可以的,重要的是通过实习可以学到一些实质性的东西。在CV里好好地把自己的实习经历和感想表达出来,也是可以的。
在实习期间还要想好到底要不要找正在实习的这家公司的上级给自己写推荐信,毕竟到申请季的时间还长,日后也可能还有其他的变数。
如果确定了推荐人,那么就要提前跟人打好招呼,平时也要keep touching,维护好跟推荐人之间的关系,比较到时候发推荐信也是需要人家用自己的邮箱帮你发的。
大三的暑期实习是非常重要的,建议大家利用这段时间找一个较大型或较正规的实习机构,确定好自己想要从事的方向,有针对性地去找实习。
一般来说,券商基金都会有比较多的量化交易和相关研究,同时还有一些产品研发,到那里实习的话可以学到比较多的专业知识。
能不能找到好的实习,还是跟自己的专业背景以及以往的实习经历挂钩的,我们要把自己的专业技能在简历上充分地表现出来。
就算获得了大公司的实习机会,也并不是所有资料都可以接触得到的。一般来说只能接触到自己团队或部门的资料,如果想要多学些东西,我们就可以多利用吃饭时间或休息时间多跟同事请教一下,多跟他们聊聊天,说不定日后混熟了还可了解到一些其他部门的工作情况。
一般在这个行业待久了的前辈对于行业各个部门的情况都会比较了解,自己接触不到更深的信息的话,可以多跟前辈们请教。哪怕不能到意愿部门实习,也可以侧面了解到自己意愿部门的相关情况,以后真的要转部门,也不至于什么都不知道。
我之前参加实习的时候,有一次也换过部门,反正工作的时候多留些心眼,主动学习,多问问前辈们,总能学到东西的。随着对行业的深入了解,我们也能够更加确定自己感兴趣的到底是什么,自己到底想要从事什么工作,多尝试,多体验,不断地缩小自己的目标范围,对以后的职业规划都是有帮助的。日后再找实习工作也可以更加有针对性。
我这些年实习了解到的就是证券公司一般包括了投行部、研究部、资本市场部、固定收益部、交易部、财务管理部等核心部门,大家可以根据这个方向去进一步了解,去发掘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方面。
文书、推荐信、CV都是留学申请中必不可少的材料,也是最让人感到头大的一个部分。
我建议大家写文书的时候可以提前构建好框架,尤其是对于申请MFE的同学来说,清晰的职业规划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写文书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重新认识自己的过程。
首先要知道自己的初心,为什么对这个领域感兴趣,你为了接触这个领域付出哪些努力,剖析自己,寻找自己内心最深处的答案,尽量把最鲜活、生动的自己表现出来。
刚刚也说了,申请MFE专业一定要把自己的职业规划清晰地写出来,写这个部分的时候可以跟自己的实习经历挂钩,也可以多看看国内外相关行业的论坛,或是找学长学姐和行业前辈多聊聊天,找找思路。参加实习时也可以将自己的实习感想记录下来,以后写PS的时候可能也还用得上。
我当时申请时,是找我自己最熟悉的老师帮我写的推荐信。
其实相比起CV和PS,国外的学校对推荐信可能并没有那么看重。
推荐人不一定要有海外留学的背景,但最好是找副教授以上级别的老师。我当时找了一个教授和一个副教授帮我写了推荐信,还找了实习公司的一个领导当我的实习推荐人。
总结
我们学校在大三基本上就结束了所有专业课课程,因此我大四有比较多的时间来专心准备申请相关事宜。很多同学会卡在择校这个留学第一道关卡上,关于择校,我觉得最好不要单纯地以某个学校某个项目作为最终目的,而应该把整个申请流程当做是重新认识自己、考验自己的过程,毕竟留学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确定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为未来的理想生活而做好准备。
我当时择校时就是参考了quantnet上的排名,除去几所我觉得特别难申请的学校,然后取了前十名,再进行下一步的筛选。
现在想想,我的大学生活其实真的可以用努力二字来概括。
和入学时的憧憬截然不同,大学四年里我基本上都是在学习和实习中度过的,四年间也很少回家,基本上都是一年才回一次。
但我还是觉得我这四年过得非常有意义,非常充实,不仅找到了自己的梦想,还认识了许多良师益友,还收获了街舞和网球这两个爱好,习得了一门新的语言,现在回顾起来,收获满满。
UCB的MFE专业有9个月的gap时间,开学前学校会给每位同学发送一个任务清单,完成这份清单上的任务的过程其实也是在为后来的课程做准备。
利用这段时间,还可以多背背绿皮书上的单词,看看leetcode上面的文章,我的宗旨就是,利用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充实自己。
这就是我申请UCB的MFE的经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吧,最后希望大家一切顺利,可以如愿被自己的dream school所录取,实现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