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霍去病? 第1页

     

user avatar   yan-wo-61-3 网友的相关建议: 
      

第一,霍去病应该是汉武帝的男宠。

持这个观点的史学家有司马迁、班固、萧子显,这三位同时也是“二十四史”里《史记》、《汉书》以及《南齐书》的作者。

第二点,霍去病的历史评价高低和当时游牧民族对中原威胁不同而高低起伏。

东汉匈奴几乎被打成了汉朝的附庸以及骑兵兵源地,所以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不少人对霍去病的评价就比较低。

比如王朗,是的,就是《三国演义》里被诸葛亮骂死的王朗就认为霍去病只是“中人之才”。

等经过了南北朝,大家都知道游牧民族的厉害,于是对霍去病评价就非常高了。

第三,霍去病统帅的其实是一支以匈奴人为主的骑兵,理由是霍去病封侯的一战,麾下唯三封侯的将军有两个是匈奴归义,另一个赵破奴虽然是汉人,但是从小在匈奴长大,把草原视作故乡,后来犯了罪还往草原跑。

同时也可以理解为什么霍去病不给士兵食物了,因为在霍去病看来,麾下骑兵都是异族,凭什么要给这些匈奴人食物。

其实晁错就说过,相比汉人,匈奴人更加吃苦耐劳,更加善于骑射。


user avatar   mou-ke-xue-de-chao-dian-ci-pao-87 网友的相关建议: 
      

17岁被武帝封为嫖姚校尉,领本部800骑发起突袭,斩首匈奴2028人,俘虏单于叔父罗姑比,斩首单于祖父辈籍若侯产,两次功冠全军,封冠军侯。

19岁受封骠骑将军出征河西,先夺匈奴祭天金人,再迫降休屠混邪二王,歼灭+俘虏匈奴八万多人。

21岁率骑兵五万出击漠北,以自身一万多的伤亡歼灭匈奴70443人,重创匈奴,此后“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解除了匈奴对汉朝的根本性威胁。

试问,有哪个十七岁少年能胜过霍去病?

他是中国五千年历史最耀眼的流星。

他,霍去病,十七岁就一战成名得封冠军侯艳羡无数人,二十岁纵横河西走廊,打开中国丝绸之路的大门,二十二岁漠北决战决定帝国命运的走向,他一生如此辉煌,却又在辉煌的顶峰,二十三岁,随风而逝。

他的战绩,让他“出道即巅峰”。

而他的背景让旁人觉得,“他的起点就是别人的终点”:

大司马大将军卫青是霍去病的舅舅

汉武帝刘彻之姐平阳公主是霍去病的舅母

汉武帝刘彻是霍去病的姨父

皇后卫子夫是卫青的三姐,是霍去病的姨母。

霍去病的母亲是卫少儿,是卫青和卫子夫的二姐。

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光,汉武帝托孤大臣之一。

雄厚的人脉资源,自身的强大实力,必然是“出道即巅峰”,霍去病的“封狼居胥”也成为中国历代将领的追求。


user avatar   wendy-86-13-19 网友的相关建议: 
      

霍去病是一个被很多人严重低估的人。对,你没看错,就是被——低!估!

例如,很多人抵制某电视剧的时候就说“霍去病怎么可能和匈奴人做朋友?霍去病只可能对匈奴人恨之入骨。”电视剧固然瞎编,但说出这么幼稚的话的人显然也不了解霍去病,估计对他的认识仅限于“匈奴未灭。。。”吧。

因为霍去病保持着收匈奴人头的记录,以及“匈奴未灭”这样的豪言状语,以及年纪实在太小,以及《汉武大帝》这部影响很大却严重失实的电视剧,让很多人以为他就是一个突击队员的形象,或者说“一把尖刀”。除了“灭匈奴”这件事啥也不懂,也不感兴趣。但事实是,天才的操作凡人永远也无法理解。

这就好比,关二爷在演义中过五关斩六将的形象太深入人心了,以至于大家认为他就是靠武艺取胜的,严重忽略了他的真正的军事才能。同样,霍去病的组织能力、统战能力被很多人误解。霍的其他军事能力就不用多说了, 本文就说一下,霍去病和匈奴人到底是啥关系。霍去病比你们想像的要高明得多。(请抛开所有《汉武大帝》给你的影响。)


(一)有记录的霍去病的下属,一半以上是匈奴人

霍去病19岁两次河西之战,随他出战的高级军官有:校尉高不识(匈奴句王)、校尉仆多(匈奴人)、司马赵破奴(长期生活在匈奴的汉人),匈奴人占2/3。 再加上匈奴华侨赵破奴,河西之战霍去病手下可以说是全匈奴阵容!

霍去病21岁漠北之战,属于他麾下的有:高不识(匈奴句王)、赵破奴(长期生活在匈奴的汉人)、赵安稽(匈奴某王)、复陆支(匈奴因淳王)、伊即轩(匈奴楼剸王)、李敢、路博德、渔阳太守解(出自汉书,史记中无此人)、卫山、徐自为,匈奴人占4/10。若排除当时是边将的路博德(右北平太守)、卫山(北地都尉)和渔阳太守,只看霍去病的直属部下,匈奴人占4/7。还有三个与这批人同时受封的匈奴王和都尉,疑似为霍去病部收服:敞屠洛、董荼吾、雕延年

以上所列只是封侯级别的高级将领,可以合理推测中低级军官、士兵中也有不少匈奴人。

使用匈奴人并非没有风险。在霍去病河西之战前两年的漠南之战中,匈奴降将前将军赵信因战事不利率领800骑兵叛逃回匈奴,带去了大量汉军的情报,成为匈奴单于的主要谋士。而在河西之战前三年,有两个已经被汉朝封侯的匈奴贵族试图逃亡回匈奴,被斩首。(事见《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亲阳侯、若阳侯。)

在这种阴影下,可以想象霍去病需要怎样的统御能力才能镇住这些匈奴人。并且,霍去病的特点是,他出征从来不会带任何老资格汉将,因此这些匈奴人完全靠他本人驾驭。更可怕的是他才19岁。


(二)漠北之战中,霍去病本部有大量匈奴降卒。

骠骑将军去病率师,躬将所获荤粥之士,约轻赍,绝大幕。。。

“荤粥”即匈奴。应劭曰“所降士有材力者”。“躬将”即亲自率领。

霍去病在漠北之战中俘获匈奴人后,当场收编为己用。不仅一路抢吃的,还直接把人拿去用。简直神操作!!!霍去病的战绩固然是靠汉武帝强大的财力支持,但显然他自己也是有收编队伍、解决后勤问题的能力的。

(可见,封狼居胥的性质其实是:我带你们回老家看看,要不要顺便祭个天?这不仅仅是简单的耀武扬威,而是他收服、震慑匈奴人的手段。)

而且这其实不是霍去病第一次这么干了。河西之战后,霍去病接收了四万河西匈奴人的投降,用军粮接济了他们,紧接着就

并将控弦万有馀,诛獟駻,获首虏八千馀级。

“控弦”即那些投降的匈奴人。他在这些投降的匈奴人中挑选了一万多壮丁,立刻就带着这些人反手杀了回去,把那些不愿投降而逃跑的人砍了8000多。

有很多人好奇,为什么霍去病从来不会迷路,而且能精准打击对手。这显然不是什么难以解释的问题。既然他能控制这么多匈奴人,那么“不迷路”对他来说根本就是低级难度的任务。难道匈奴人还会迷路吗?

比较难的是,如何判断对方主力的位置进行精准打击。这个我当然是外行,但是从常理推断,大概有两种方法。(1)匈奴主力集结的位置必然符合某些条件,如靠近水源、草场、离各个部落的距离、地形特征等。霍去病懂得重用匈奴高级将领,这可以帮助他了解这些战略要地。(2)可以派出大量斥候侦测情报。霍去病的优势就是他可以派出大量匈奴间谍。匈奴人向匈奴人打探消息,正确率当然更高。因此霍去病对敌情的判断会更准确。

问题是,道理谁都懂,但为什么其他汉军将领没有大量使用匈奴降将和士兵呢?我们知道,游牧民族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纪律性,一旦战事不利则作鸟兽散。因此,如何驾驭这些士兵,用纪律约束他们,才是最大的难题。可见,和其他将领相比,霍去病的一个优势就是他的组织和激励能力,以及用人不疑的气魄和自信。当然,霍去病和汉武帝的亲密关系也是很重要的一环,他更容易为这些匈奴人争取封赏。

更神奇的是,霍去病居然可以立即使用刚刚投降的匈奴人,操作流畅,无缝衔接。这说明霍去病对匈奴人的战术和指挥系统非常熟悉,甚至可以熟练操作。同时,他应该也会有一个对自己忠心不二、素质过硬的匈奴指挥官团队,帮他收编新降的匈奴人。


(三)河西之战中出色的统战工作招降了大量匈奴人,最终导致河西匈奴全体归降

第一次河西之战:历五王国,辎重人众慑慴者弗取。
第二次河西之战:得单于单桓、酋涂王,及相国、都尉以众降下者二千五百人,可谓能舍服知成而止矣。

在一些伪军迷的脑洞里,霍去病打闪电战,为了保证不走漏消息,一路杀过去必须要把人全部杀光才行。但事实是,霍去病对河西的战略是威慑和招降,“辎重人众慑慴者弗取”、“舍服知成而止”。对于已经投降的敌人,他可以舍弃自己的战功,不抓俘虏,也不抢他们的财物。正如前文所说,天才的操作凡人永远无法理解。 凡人自己无法理解,却以为天才做不到。

霍去病这样做的目的,当然是为了分化瓦解河西各个部落。他的战略非常成功,而且可以说是立竿见影。河西两王半年内就决定投降了。霍去病前往受降时,约5万匈奴人发生哗变。为了避免造成更大的恐慌,霍去病只带少量亲兵驰入匈奴人营地,与浑邪王谈判。当时,连浑邪王都对自己的部众失去了控制,霍去病却能当机立断,指挥汉军控制住了局面。这是《史记》中为数不多的、对他工作状态的详细描述。霍去病收服匈奴人的能力,我们得以一窥端倪。一年内,河西问题得到彻底的解决,效率惊人。

可以说,霍去病是非常了解汉武帝的战略意图的,因此汉武帝在诏书里大大地表扬他。汉武帝也是出手阔绰,匈奴小王来降的都给封侯,后来还爱上了一个匈奴王子。当然,这是后话。


(四)霍去病击破左贤王部之后,很有可能主持了徙乌桓于左贤王故地监视匈奴的行动

《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及武帝遣骠骑将军霍去病击破匈奴左地,因徙乌桓于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塞外,为汉侦察匈奴动静。

霍去病击破左贤王后的这个成果一直被人忽视。乌桓就是当年和冒顿单于有血海深仇的东胡。霍去病取河西使汉朝有了和匈奴西边的仇人月氏连手的可能。他打穿了左贤王部后,东部形成权力真空,于是又拉来了匈奴东边的仇人乌桓。可以说,因为霍去病的战绩,汉朝终于对匈奴开始形成包围之势。

这里虽然没有明确说是否霍去病本人操作的。但是霍部深入敌境、手里又有很多漠北降卒,他与乌桓各部接触的可能性很大。很有可能就是他开始着手操作的。


(五)给霍去病送葬的队伍从长安一直列阵到茂陵,是匈奴人组成的

霍去病的葬礼,《史记》中是这样描述的:

天子悼之,发属国玄甲军,陈自长安至茂陵,为冢象祁连山。

属国军即霍去病收服的河西匈奴人,已经被安置在陇西、北地、上郡、朔方、云中五郡。他们来长安为霍去病送葬。当然,这是汉武帝要求的。但是也可见霍去病本人在匈奴人心中的威望。汉武帝组织属国军送葬,想必就是为了彰显霍去病收服匈奴人的赫赫功绩。


总结:指挥作战不是打游戏,因为你指挥的是活生生的有自主能力的人。因此,军事能力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组织能力,甚至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环。 汉武帝固然可以给他提供最好的配置,然而他对匈奴人的驾驭能力,尤其是对战场上新降匈奴人的使用,足以证明他本身也是一个具有领袖气质的人。这是其他汉军将领无法做到的,其他人可能连想都不敢想。

能够带领一万个人在匈奴腹地千里奔袭,大收人头,已经堪称神将!

带领匈奴人在匈奴腹地千里奔袭收人头,是不是更神!

带领匈奴人在匈奴腹地千里奔袭收人头,同时还要收服更多匈奴人,是不是更神!

带领匈奴人在匈奴腹地千里奔袭收人头,收服更多匈奴人并立即带他们打回去,是不是更神!

带领匈奴人在匈奴腹地千里奔袭收人头,收服更多匈奴人并立即带他们打回去,然后大家还要一起去匈奴圣地祭天!简直天神下凡!

打到最后,N个匈奴人因为他在汉朝封侯(感觉刘彻都快破产了),匈奴人为他送葬!

顶礼膜拜!!!

可见霍去病不仅在今天是很多人心中的男神,当年也是很多匈奴人心中的男神。匈奴人只服强者,因此我怀疑他当时在匈奴人心中的地位比他在汉人心中的地位还高(他在汉人士大夫中的形象可参考司马迁)。

(我就不强调他开始这项工作时才19岁了,要不然大家更难以理解了。)


最后,来看看霍将军的文艺作品。

琴 歌

四夷既护,诸夏康兮。

国家安宁,乐无央兮。

载戢干戈,弓矢藏兮。

麒麟来臻,凤凰翔兮。

与天相保,永无疆兮。

亲亲百年,各延长兮。

这首诗出自《古今乐录》,据称是霍去病在漠北之战之后写的。有人质疑这首诗是不是真是他写的。我个人认为,先不考虑诗的体裁问题,从内容看,很有可能是他本人写的。因为

首先,诗写得中规中矩,和他的老板刘彻有着明显的差距。但也能看得出是受过正规教育的人。符合(我们预期中的)他的写诗水平。

并且,这首诗的中心思想非常特别。假设,你想伪造一个得胜回朝的将军写的诗,你会写什么内容?举个例子:去时儿女悲,归来胡笳竞。借问行路人,何如霍去病?

对不对,你要表现一种志得意满的感觉。看我多牛X!是不是和霍去病一样牛呢!

但这首《琴歌》,虽然第一句也夸耀了一下自己的武功,后面的主题却更加宏大。特别是最后一句“亲亲百年,各延长兮”,也就是说,“匈奴人你们要乖乖的听话,我们两家就各自安好,不再来欺负你们”。这种境界,不是一般人可以伪造出来的,却非常符合霍去病对付匈奴人的手段。如果这个《琴歌》确实是他自己写的,那我们可以合理推断,最后一句很有可能就是唱给他手下的匈奴人听的!

====

附上与霍去病有关的匈奴人的事迹:

(一)霍去病麾下将领

高不识:参加第一、第二次河西之战、漠北之战。漠北之战中虚报军功失侯。

《史记卫霍传》:校尉句王高不识,从骠骑将军捕呼于屠王王子以下十一人,捕虏千七百六十八人,以千一百户封不识为宜冠侯。(集解徐广曰:“句音钩。匈奴以为号。”)
《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宜冠侯,以校尉从骠骑将军(元狩)二年再出击匈奴功侯。故匈奴归义。(元狩)二年正月乙亥,侯高不识元年。(元狩)四年,不识击匈奴,战军功增首不以实,当斩,赎罪,国除。

仆多:参加第一、第二次河西之战。

《史记卫霍传》:校尉仆多有功,封为煇渠侯。
《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辉渠侯,以校尉从骠骑将军二年再出击匈奴,得王功侯。以校尉从骠骑将军二年虏五王功,益封。故匈奴归义。二年二月乙丑,忠侯仆多元年。

赵安稽:参加漠北之战。

《史记卫霍传》:从骠侯破奴、昌武侯安稽从骠骑有功,益封各三百户。
《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昌武侯,以匈奴王降侯。以昌武侯从骠骑将军击左贤王功,益封。(元朔)四年十月庚申,坚侯赵安稽元年。

复陆支、伊即轩:均参加漠北之战。

《史记卫霍传》:故归义因淳王复陆支、楼专王伊即靬皆从骠骑将军有功,以千三百户封复陆支为壮侯,以千八百户封伊即靬为众利侯。
《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壮侯,以匈奴归义因淳王从骠骑将军四年击左王,以少破多,捕虏二千一百人功侯。(元狩)四年六月丁卯,侯复陆支元年。
《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众利侯,以匈奴归义楼剸王 ,从骠骑将军四年击右王,手自剑合功侯。(元狩)四年六月丁卯,质侯伊即轩元年。

(二)河西之战归降

以下均来自《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

下麾侯,以匈奴王降侯。(元狩)二年六月乙亥,侯呼毒尼元年。
漯阴侯,以匈奴浑邪王将众十万降侯,万户。(元狩)二年七月壬午,定侯浑邪元年。
辉渠侯,以匈奴王降侯。(元狩)三年七月壬午,悼侯扁訾元年。
河綦侯,以匈奴右王与浑邪降侯。(元狩)三年七月壬午,康侯乌犁元年。
常乐侯,以匈奴大当户与浑邪降侯。(元狩)三年七月壬午,肥侯稠雕。元年。

(三)漠北之战归降

以下均来自《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

湘成侯,以匈奴符离王降侯。(元狩)四年六月丁卯,侯敞屠洛元年。
散侯,以匈奴都尉降侯。(元狩)四年六月丁卯,侯董荼吾元年。
臧马侯,以匈奴王降侯。(元狩)四年六月丁卯,康侯延年元年。


user avatar   assmi-che 网友的相关建议: 
      

私生子,帝国顶配二代,出道即巅峰,T1战将。

大概率不帅。

帅在战场上是debuff。

中国四大美男子北齐名将兰陵王第一次上战场就因为太帅被调戏。

对手说:姑娘回去吧,三天后叫你们家男人来,我怕打起来忍不住想GAY你。

兰陵王脸都绿了,气得浑身发抖,大热天全身冷汗,手脚冰凉。

真是地狱空荡荡魔鬼在人间,还能不能好了?

到底要帅比怎么活着才满意 ?

眼泪不争气流了下来 ,社会到处充斥着对帅比的压迫,帅比何时才能真正站起来!

三天后,兰陵王找了副面具遮脸,憋了三天的拳法把对手天灵盖都敲烂了。

此后上战场,帅比兰陵王必带面具。

有朋友要问了,这也不能说明霍去病不帅啊!

我手上有实锤,这瓜保熟。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其秋,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数为汉所破,亡数万人,以骠骑之兵也。单于怒,欲召诛浑邪王。浑邪王与休屠王等谋欲降汉,使人先要边。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天子闻之,于是恐其以诈降而袭边,乃令骠骑将军将兵往迎之。骠骑既渡河,与浑邪王众相望。浑邪王裨将见汉军而多欲不降者,颇遁去。骠骑乃驰入与浑邪王相见,斩其欲亡者八千人,遂独遣浑邪王乘传先诣行在所,尽将其众渡河,降者数万,号称十万。

军队讲究令行禁止。

最怕的就是哗变。

士兵哗变,溃逃甚至反过头自相残杀都是常事。

历史上名将名场面击溃敌军一部,然后赶羊一样驱使溃兵冲击敌军本阵大胜这都是基本操作。

霍去病正好有这么一段哗变被冲的经历。

元狩二年秋,匈奴单于打算处死连败汉军的浑邪王。

浑邪王又不傻,谋欲投汉。

刘彻有点焦虑,担心浑邪王诈降。

于是命令霍去病去接收。

霍去病刚过黄河,就遇到浑邪王部队哗变,大多数匈奴士兵不想投降汉朝。

如果是我,我会派手下分割哗变的浑邪王部众,勒令放下武器,一块一块筛不安定分子。

霍去病当然不是我这种废物,什么臭鱼烂虾搁这玩泥巴。

领着人直接冲阵,搂住浑邪王,反手杀了想逃走的八千人。

不想当匈奸的浑邪王部众瑟瑟发抖,反抗都不敢,四万人投降。

霍去病能做到震慑五万乱军,除了果敢坚决、刀口舔血的性格,这个人必然是带着某种气场的。

小鲜肉哥哥能有这种气场,跟汉军打了几十年血海深仇的几万匈奴士兵吓得鹌鹑一样!?

一定要讨论长相,霍去病绝对跟美丑搭不上关系。

只能长成这样,隔着一公里都能闻到的死神给你敲欢乐颂的气息。

私生子

《汉书·霍光金日磾传》霍光字子孟,票骑将军去病弟也。父中孺,河东平阳人也,以县吏给事平阳侯家,与侍者卫少皃私通而生去病。中孺吏毕归家,娶妇生光,因绝不相闻。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少儿故与陈掌通,上召贵掌。

霍去病生于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比刘彻小十六岁。

和舅舅卫青一样,都是私生子,正常剧情,童年应该是虐文向。

卫青确实是,霍去病截然相反。

霍去病出生不久,卫家就很显贵了。

两岁时,小姨妈卫子夫受宠怀孕,卫家水涨船高。

后爹曲逆侯陈平曾孙陈掌因为姻亲升官,做了主管皇后、太子家事的詹事,对待霍去病肯定很好。

霍去病十一岁时,舅舅卫青因功封关内侯,平步青云。

十二岁时,小姨妈生下皇长子刘据,封为皇后。

霍去病算是长安城含着金汤匙长大的外戚二代。

帝国顶配二代

孺为太仆公孙贺妻。少儿故与陈掌通,上召贵掌。公孙敖由此益贵。子夫为夫人。青为大中大夫。

大姨夫九卿太仆公孙贺。

小姨夫刘彻。

小舅大将军卫青。

骠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天子尝欲教之孙吴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

刘彻很喜欢霍去病这个外甥,当半个儿子养。

史书说,霍去病沉默寡言。

史书又说,这货其实闷骚。

刘彻兴冲冲去教霍去病兵法,霍去病人都傻了,璀璨钻石教我王者上分。

找了个借口推掉:可拉几把倒。现在S10了大家都玩亚索,姨夫你那S2阿木木攻略没用。

出道即巅峰

是岁也,大将军姊子霍去病年十八,幸,为天子侍中。善骑射,再从大将军,受诏与壮士,为剽姚校尉,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于是天子曰:“剽姚校尉去病斩首虏二千二十八级,及相国、当户,斩单于大父行籍若侯产,生捕季父罗姑比,再冠军,以千六百户封去病为冠军侯。

霍去病能取得以后的成就,和他二代身份分不开。

霍去病十七岁时,召为天子近侍。

史书说,幸,为天子侍中。

评论区朋友 @尤心 看到“幸”,露出捡肥皂的微笑。

画风突然耽美起来。

我觉得不靠谱。

你这是看不起司马迁。

迁哥老瓜农了,鹅组八婆都要跪着喊声祖师爷。

真有这事,小黄文给你整得明明白白的。

司马迁史记没扒,那肯定没这回事。

太祖、惠帝、文帝、景帝,武帝,谁的料我迁哥没爆过。

《史记·佞幸列传》谚曰“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固无虚言。非独女以色媚,而士宦亦有之。

所以这里的幸,肯定和霍去病小姨妈不是一个路数。

天子近侍,外戚的常规起手职业。

前年大火清宫剧延禧攻略男二富察傅恒也是近侍出道。

而且霍去病这份工作没干太久,小半年吧。

善骑射,再从大将军,受诏与壮士,为剽姚校尉。

借调给大将军卫青,精锐任选,少校起步。

投胎真是一门技术活,普通人的奋斗目标也许只是有些人的起点。

霍去病带着800人打了第一仗,漠南之战。

迁哥老心机了,吹是不可能吹的,表了一下战绩面板,一副平平无奇的样子。

800人斩首2028,包括相国、当户等匈奴贵族,斩杀单于祖父辈籍若侯产,俘虏单于叔父罗姑比。

功冠全军,受封冠军侯。

这份战绩妥妥的干货,斩首是要数人头的,俘虏更不用说了。

有人说霍去病找软柿子捏,避开匈奴主力,找老弱病残一顿胖揍。

我觉得有这种可能性。

即使是这种可能,仍然能说明霍去病很强。

800人又不是携程自由行。

在几十万重兵对峙的战场穿插,寻找战机,以少胜多,全身而退。

展现的组织、机动、决策、侦查能力,已经完爆大多数将领了,分数拉满,T1级别战将。

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天子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馀弃粱肉,而士有饥者。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骠骑尚穿域蹋鞠。事多此类。

史书说,霍去病富贵病,不体恤将士。

士兵都饿肚子了,霍去病还把吃不完的肉扔掉。

这段我觉得迁哥的话极不靠谱,打仗这活刘彻好歹还璀璨钻石,迁哥顶天华贵铂金。

铂金解说指导职业选手出装,这不是虾扯蛋嘛。

好像黑到谁,算了,不重要。

知乎有个关于工时和薪酬的问题,高赞内容我觉得就很适合霍去病。

转述一下核心内容。

老板开五千块,先干着,加不加班看心情。

老板开五万块,好好干,加不加班好商量。

老板开五十万,公司就是我家,给家里办点事咋能算加班。

在霍去病这种开五百万的老板手下干活,干一年顶别人干几辈子。

别问,问就是工作就是我的生命。

我有病,一天不加班我就病得浑身难受。

冠军侯去病既侯三岁,元狩二年春,以冠军侯去病为骠骑将军,将万骑出陇西,有功。天子曰:“骠骑将军率戎士逾乌盭,讨遫濮,涉狐奴,历五王国,辎重人众慑慴者弗取,冀获单于子。转战六日,过焉支山千有馀里,合短兵,杀折兰王,斩卢胡王,诛全甲,执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首虏八千馀级,收休屠祭天金人,益封去病二千户。”

迁哥继续素描,表一下战绩面板。

史书说,刘彻编个新岗位骠骑将军让霍去病干,金印紫绶,次于大将军,位同三公。

霍去病第二战,河西之战春季攻势。

这次不是800人,手下10000人。

第一次出战霍去病是校官,战术级指挥官。

第二次出战霍去病已经是军方次长,战略级指挥官。

这跨度其实很大,霍去病有没有问题。

大家都知道霍去病当然没问题。

霍去病化身西北砍王,从陇西砍到兰州。

真实的甘肃南路一条街,打听打听谁是爹。

率军越过匈奴人放羊的焉支山,转战六日,在皋兰山下重创匈奴,杀敌八千。

杀折兰王,斩卢胡王,诛全甲,活捉浑邪王子和相国、都尉。

顺路毛人毛会,毛了休屠王的祭天金人。

毛休屠王祭天金人这段霍去病横行霸道,很嚣张。

敌占区核心战法,首推来去如风,兵贵神速。

拧着金人行军速度总归慢了很多,霍去病说要你管。

我脑里都有画面了,右贤王在咆哮:公共厕所迈,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刘彻大喜加封霍去病二千户食邑。

陇西-兰州这条线路我也走过,不夸张地说我比霍去病屌。

我走的连霍高速,全程2小时,花了55块过路费,等了9个红绿灯。

其夏,骠骑将军与合骑侯敖俱出北地,异道;博望侯张骞、郎中令李广俱出右北平,异道:皆击匈奴。郎中令将四千骑先至,博望侯将万骑在后至。匈奴左贤王将数万骑围郎中令,郎中令与战二日,死者过半,所杀亦过当。博望侯至,匈奴兵引去。博望侯坐行留,当斩,赎为庶人。而骠骑将军出北地,已遂深入,与合骑侯失道,不相得,骠骑将军逾居延至祁连山,捕首虏甚多。天子曰:“骠骑将军逾居延,遂过小月氏,攻祁连山,得酋涂王,以众降者二千五百人,斩首虏三万二百级,获五王,五王母,单于阏氏、王子五十九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六十三人,师大率减什三,益封去病五千户。赐校尉从至小月氏爵左庶长。鹰击司马破奴再从骠骑将军斩遬濮王,捕稽沮王,千骑将得王、王母各一人,王子以下四十一人,捕虏三千三百三十人,前行捕虏千四百人,以千五百户封破奴为从骠侯。校尉句王高不识,从骠骑将军捕呼于屠王王子以下十一人,捕虏千七百六十八人,以千一百户封不识为宜冠侯。校尉仆多有功,封为煇渠侯。”合骑侯敖坐行留不与骠骑会,当斩,赎为庶人。诸宿将所将士马兵亦不如骠骑,骠骑所将常选,然亦敢深入,常与壮骑先其大军,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也。然而诸宿将常坐留落不遇。由此骠骑日以亲贵,比大将军。

同年,河西之战夏季攻势。

刘彻给霍去病开的工资更高。

加班狂霍去病又来了,春天打完夏天打,反复横跳。

单于头都大了,哥们你老摁着一只羊薅,都他娘薅秃噜皮了。

霍去病微微一笑,时间紧,任务重。李姐万岁!

史书说,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也。

司马迁说霍去病主要是运气好,从来没遇到过困难。

迁哥急了。

让我们看看霍去病运气有多好。

河西之战夏季攻势,汉军四路出击,霍去病、公孙敖出北地,张骞、李广出右北平。

公孙敖是卫青小老弟,卫家发迹以前,卫青被诬陷入狱,还是公孙敖劫狱捞的人。

这战公孙敖迷路了,全程打酱油。

李广遭遇匈奴左贤王部,力战两日,退出战场。

张骞也迷路,迟到,战后被判斩刑。

确实是运气好,三个累赘一个不来了呗。

霍去病鼓了鼓掌,一言为定,双喜临门。

霍去病孤军深入,越居延,过小月氏,直攻祁连山。

斩首三万,俘虏匈奴五王,五王母,单于阏氏、王子五十九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六十三人。

刘彻又加封霍去病五千户食邑,他手下的校尉高不识封宜冠侯,校尉仆多封煇渠侯。

其秋,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数为汉所破,亡数万人,以骠骑之兵也。单于怒,欲召诛浑邪王。浑邪王与休屠王等谋欲降汉,使人先要边。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天子闻之,于是恐其以诈降而袭边,乃令骠骑将军将兵往迎之。骠骑既渡河,与浑邪王众相望。浑邪王裨将见汉军而多欲不降者,颇遁去。骠骑乃驰入与浑邪王相见,斩其欲亡者八千人,遂独遣浑邪王乘传先诣行在所,尽将其众渡河,降者数万,号称十万。既至长安,天子所以赏赐者数十巨万。封浑邪王万户,为漯阴侯。封其裨王呼毒尼为下摩侯,鹰庇为煇渠侯,禽犁为河綦侯,大当户铜离为常乐侯。于是天子嘉骠骑之功曰:“骠骑将军去病率师攻匈奴西域王浑邪,王及厥众萌咸相奔,率以军粮接食,并将控弦万有馀人,诛獟駻,获首虏八千馀级,降异国之王三十二人,战士不离伤,十万之众咸怀集服,仍与之劳,爰及河塞,庶几无患,幸既永绥矣。以千七百户益封骠骑将军。”减陇西、北地、上郡戍卒之半,以宽天下之繇。

夏天接着就是秋天,这年秋天没打仗。

不过霍去病没闲着,收降了浑邪王和休屠王部众,这故事开篇讲过就不重复了。

浑邪王和休屠王投降后,汉朝完全控制了河西地区,从此西北无战事。

匈奴作为史书上存在感最强的北方游牧民族,从公元前2世纪年蒙恬率三十万秦军北上,一直和中原王朝干到公元后4世纪东晋十六国。

提起匈奴,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啥。

除了上马砍人,其实也能下马唱跳RAP打篮球。

浑邪王投降后,匈奴人唱出了那首著名的“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迎降有功,刘彻又封了霍去病一千七百户食邑。

此役以后,汉朝减少了陇西、北地、上郡一半戍兵,全国徭负得到缓解。

骠骑将军亦将五万骑,车重与大将军军等,而无裨将。悉以李敢等为大校,当裨将,出代、右北平千馀里,直左方兵,所斩捕功已多大将军。军既还,天子曰:“骠骑将军去病率师,躬将所获荤粥之士,约轻赍,绝大幕,涉获章渠,以诛比车耆,转击左大将,斩获旗鼓,历涉离侯。济弓闾,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禅於姑衍,登临翰海。执卤获丑七万有四百四十三级,师率减什二,取食於敌,逴行殊远而粮不绝,以五千八百户益封骠骑将军。”右北平太守路博德属骠骑将军,会与城,不失期,从至梼余山,斩首捕虏二千七百级,以千六百户封博德为符离侯。北地都尉邢山从骠骑将军获王,以千二百户封山为义阳侯。故归义因淳王复陆支、楼专王伊即靬皆从骠骑将军有功,以千三百户封复陆支为壮侯,以千八百户封伊即靬为众利侯。从骠侯破奴、昌武侯安稽从骠骑有功,益封各三百户。校尉敢得旗鼓,为关内侯,食邑二百户。校尉自为爵大庶长。军吏卒为官,赏赐甚多。而大将军不得益封,军吏卒皆无封侯者。

两年后,漠北之战,封神之战。

霍去病这时21岁,和舅舅卫青各领5万武卒。

霍去病轻装出行,因敌于粮。

北进两千里,越离侯山,弓闾河,大战匈奴左贤王。

自损一万,歼敌七万,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

乘胜追击至狼居胥山(今蒙古肯特山),狼居胥山祭天,又在姑衍山上祭地。

经此一战,匈奴被汉军逐出漠南,单于逃到漠北,“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

刘彻再封五千八百户食邑。

这次协同霍去病出击的将军都挺靠谱。

右北平太守路博德没有迟到,封符离侯一千六百户食邑。

北地都尉邢山封义阳侯一千二百户。

降汉的匈奴因淳王复陆支封壮侯,楼专王伊即靬封众利侯。

从骠侯赵破奴、昌武侯赵安稽加封三百户。

校尉李敢突阵,抢了匈奴人军旗战鼓,封关内侯,食邑二百户。

校尉徐自为授大庶长。

小吏武卒皆当官受赏。

两军之出塞,塞阅官及私马凡十四万匹,而复入塞者不满三万匹。乃益置大司马位,大将军、骠骑将军皆为大司马。定令,令骠骑将军秩禄与大将军等。自是之后,大将军青日退,而骠骑日益贵。举大将军故人门下多去事骠骑,辄得官爵,唯任安不肯。

骠骑将军自四年军后三年,元狩六年而卒。天子悼之,发属国玄甲军,陈自长安至茂陵,为冢象祁连山。谥之,并武与广地曰景桓侯。子嬗代侯。嬗少,字子侯,上爱之,幸其壮而将之。居六岁,元封元年,嬗卒,谥哀侯。无子,绝,国除。自骠骑将军死后,大将军长子宜春侯伉坐法失侯。后五岁,伉弟二人,阴安侯不疑及发干侯登皆坐酎金夺爵。失侯后二岁,冠军侯国除。

战争历来是一项昂贵的全民消费。

正所谓: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

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卫青霍去病率军出塞时,汉朝马匹十四万。

战事结束回塞内时,所剩战马不足三万。

于是刘彻增置了大司马一职,大将军和骠骑将军同为大司马。

而且下令,骠骑将军官阶等同大将军。

从此以后,卫青权势日减,而霍去病更加显贵。

卫青朋友门客多半都离开了他,而去奉事霍去病,这些人也因此得到官爵。

写到这,其实就差不多了。

如何评价霍去病呢?

匈奴单于这边,

哪有小孩天天哭,哪有赌狗天天输。

赢了会所嫩模,输了下海干活。

战争这种极限博弈,是很难出不败将军的。

一个战士最好的归宿,就是在最后一场战斗中被最后一颗子弹打死。

霍去病23岁时去世,比YY小说男主还离谱,一生征战全是史书级惊天大胜。

想赢我,来地狱啊。

霍去病陪葬茂陵,谥“景桓侯”。取义“武与广地”,彰显其克敌服远,英勇作战,扩充疆土之意。

汉武帝对霍去病的死非常悲痛。

遣河西五郡甲士,列阵沿长安一直排到茂陵东的霍去病墓。

刘彻还下令将霍去病的坟墓修成祁连山的模样,彰显他力克匈奴的奇功。

·······························································································

司马迁虽然对卫青、霍去病满怀恶意,但是也没有硬编一条黑料加上去,职业操守很靠谱。

当得起鲁迅先生“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评价,这条真是鲁迅说的。

鲁迅先生还说,男人不能犹豫,犹豫就会败北。这条是我编的。

周末了,送个段子吧,关于中国史官的。

中国的史官大多数很有种。

春秋时期,齐庄公给权臣崔杼戴绿帽子。

崔杼没犹豫,把齐庄公宰了。

齐国太史大笔一挥,写下了"崔杼弑庄公"。

崔杼又把太史宰了,太史弟弟接班。

太史弟弟大笔一挥,还是写"崔杼弑庄公"。

崔杼这暴脾气,又把太史弟弟宰了,太史弟中弟接班。

弟中弟咸鱼买了个骨灰盒,拧着就去上班,谁还不是个小可爱。

崔杼被这家子传统艺能惊呆了,愣了一会,说算逑了,爱咋写咋写吧。

《史记·齐太公世家》齐太史书曰:"崔杼弑庄公",崔杼杀之。其弟复书,崔杼复杀之。少弟复书,崔杼乃舍之。

挂个以前老段子。

类型和这个回答差不多,讲汉末董卓的。

最后一更,加个短篇吧。

不好看的话评论区说一声,没写过这种。

··································································································

我叫程五,是一个士兵。

我的将军是个小孩,叫霍去病。

他好像不会打仗,从来不管我们操练。

还带着厨子来军营。

厨子也给我们做饭,我这辈子吃过最好吃的饭。

将军带着我们离开城市,走了好远。

遇到了五倍的匈奴人。

我的将军疯了,命令我们出击。

我想逃。

将军昂着头站在我们面前,厨子抬上来几口大锅。

昨天的鱼香肉丝好吃吗?中午吃红烧肉怎么样。

将军露出一口大白牙,笑嘻嘻掀开锅盖。

将军真的不会打仗,什么时候了还讨论红烧肉。

不过,

真香。

明天我们吃西湖醋鱼,后天北京烤鸭,大后天蜜汁叉烧······

将军一脚踢翻大锅,红烧肉在地面弹起翻滚。

将军恶狠狠地说,只有活着的人才能吃到哦。

我们要输了。

匈奴人的箭好多。

最后一辆盾车翻了,杀不过去了。

我们躲在盾车后,绝望地看着最后的斜阳。

将军大吼着想把盾车翻回来。

不可能的,到处都是匈奴人的箭,出去会立刻死掉。

将军真的疯了,他在吼红烧肉。

小白也疯了,冲出去帮将军。

小白中箭了,他的身体在抽搐。

红烧肉啊。

所有人都疯了。

红烧肉红烧肉红烧肉。

一个接一个士兵跃了出去。

疯子们逆转了局势,我们赢了。

匈奴人不知道,让他们输掉是红烧肉。

我的将军是个骗子,每次都骗我们说中午吃红烧肉。

可是我一次都没吃到过。

“后来呢,后来呢,五爷。” 一群稚童叽叽喳喳地问道。

程五悠然地靠在躺椅上,洒在他皱纹上的斜阳恍如昨日,他的两只衣袖空荡荡。

“五爷年纪很大了,后来的事都忘记了。”

再挂个新段子,聊花木兰的。


user avatar   wu-chao-81-9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答一个汉朝官方评价。霍去病谥号是景桓。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呢?



user avatar   dai-zong-6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些长,但值得看,把霍去病的河西三战和最终的世纪决战漠北大战比较详细的捋出来了。


这样一名神将,要写出他短暂但绚烂的一生。


有这样一种人,出道即巅峰。


有这样一种人,人家的起点,往往是我们努力了八辈子的终点。


有这样一种人,在极短的时间里就永远的屹立在了一个民族的丰碑上。


有这样一种人,上述三者合一。


这样的人杰比较罕见,只要出现往往都会成为时代之光。


但这样的人,往往也因为过度闪耀璀璨,容易在极度绚烂后被上天召回。


老天是让你带着任务来的,不会让你驻世太久的。


你要是没完没了的长期驻场,那天道的平衡就该被破坏了。


比如说问题中的这位。


出道的漠南之战中,18岁的霍去病带着八百勇士横绝大漠,直捣匈奴的大后方,斩杀俘虏诸多匈奴高官,宗亲,斩敌2028级。


武帝闻之大喜,给此次斩首行动定了个非常好的评语:勇冠三军!


霍去病也以此功获封冠军侯。


现在我们往往将各项赛事中的第一名称之为冠军,原因就是在于在两千多年前,有一个天纵奇才的少年将军,在极其有限的时间里,创下了无与伦比的大功业。


“冠军”二字,因他,从此与众不同。


也因为他的光芒太过于耀眼,自他之后,这个“冠军侯”的爵位是罕见赏人的。


不是领导舍不得给,而是给了怕你扛不住。


如果说卫青是匈奴的第一苦主,此前已经六战全胜,匈奴人一看到“卫”字旗号就俩腿哆嗦,那么霍去病,则是整个匈奴民族的第一煞星。





在他手下,匈奴民族被屠灭了近六分之一的人口。


赶上希特勒秃噜苏联了。


霍去病这个人,是天选之子,我很少用这个词。


下一个能称得上是天选之子的,要再等上一百二十年了。


六百年之后,匈奴的后裔阿提拉大王席卷欧洲,一千三百年后,蒙古人席卷世界,他们都被欧洲人绝望的称为“上帝之鞭”。


草原民族每次席卷南下,都会给诸多文明的人民带来巨大的恐惧与无助。


但殊不知,游牧者们也曾经狠狠的被大鞭子抽过。


霍去病,就是匈奴人民的“腾格里之鞭”。(草原老天爷的大皮鞭)


他的降生,似乎就是为了灭匈奴而来的,所有的资源,所有的机会全部自然而然的集聚到了他的手上,并由他之手,散发出了令人恐惧的光芒。


接下来的故事,用个二战时的德国著名军歌来总结非常合适。


闪电部队在前进!


还是要简单先介绍下霍去病这个人,霍去病是皇后卫子夫的二姐卫少儿与平阳府中一个姓霍的小官偷情私生的。


霍去病和他舅舅卫青一样,都是一对露水夫妻的产物。


不过他比他舅舅幸福的多,他出生后没有多久,他老姨就成为天子的宠妃了。


小霍同学因为老姨给力并没有像他舅舅那样经历什么痛苦的童年,而且也没有人在意他的出身了。


因为他的身份后来变成了外戚,皇后的大外甥,而且从小聪敏英武,深受老姨夫武帝喜爱。


你可能会说:这小子沾了他老姨的光,所以才如此的少年得志。


不否认有这方面的原因,但我们要正视的是,武帝并非寻常帝王。


纵观他的一生,也许身边有各种各样的坏人,要么冷酷艰险,要么视贪如命,但人性甭管操蛋成什么德行,却无不是身负大才之人!


武帝是爱才的,因为这人要是没有本事是无法帮他达成丰功伟绩描绘宏伟蓝图的,只靠着裙带关系的酒囊饭袋,是入不了他的眼的。


霍去病必定是散发着耀眼的光芒,才会让阅精英无数的武帝看重,但即便如此,我们还是要说,哪怕霍去病这孩子是块材料,武帝对这个孩子也有一种独特的偏爱。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做长辈的,往往会莫名其妙的宠爱一个晚辈,当师傅的,往往会特别喜欢一个徒弟,也说不出来为啥,就是稀罕。


这往往是宿世的缘分,我们管这个叫做门徒般的宠爱。


对于武帝来说,霍去病就是他的门徒。


武帝对于霍去病宠爱到了什么程度呢?


霍去病第一次出征的八百勇士,是整个汉帝国精选出来的精英中的精英。


他随舅舅卫青直捣阴山,武帝封他的职位叫做“骠姚校尉”。


骠姚者,劲疾之意,大白话就是又猛又快。


这个职位,有点类似于现在的特种部队大队长的职务。





所以霍去病可以单独脱离大部队去寻找战机,而且带着八百人就敢横绝大漠,这不光说明霍去病的超人勇敢,更说明了这八百人具有着非常强悍的战斗力。


将汉帝国精选出来的特种部队交给一个18岁的从未上过战场的小将,不是武帝的偏爱是什么?


这就是领导的刻意培养与破格提拔,把你放到那个岗上,就是为了让你出业绩的。


有的部门岗位是糊弄你画大饼的,有的部门岗位则是给你点炮儿让你往上窜的,虽说各岗位的发展确确实实各有千秋,但拿资源作为关键衡量点来判断领导的用意,还是没错的。(还有一个关键指标,是岗位的担责风险)


武帝的打算,是再造一个卫青。


霍去病之所以能够在这个岁数获得这么大的舞台,与他舅舅有着极其重要的间接关系。


此时的卫青,六战匈奴全胜,威望无双,任大将军,统御诸将,权倾朝野,虽然卫青做人务必谨慎,从不结党,但武帝作为人君,依然有他的打算。


权力不可一家独大。


大将功高封无可封之时,于君于臣都是双输。


所以武帝需要进行权力的平衡,最好的办法,就是再提拔一个大将,既是为了搞平衡,也是为了做人才梯队储备。


公司和组织甭管多不缺人,每年还是要定量招一定人的。


哪怕少,梯队万不可断!


除非你自己就没打算往长了干。


霍去病就是武帝筹划已久的选择。


才干与岁数都合适,再加上本来也是他卫家的亲戚,培养与任用也不犯冲突,将来比较能够完成军权的对接。


不过即便大爱,寄予霍去病以厚望的武帝还是展现出了一个优秀政治家的手腕,不盲目降恩,而是逐渐的试探他的才干究竟能够撑得起多大的场子。


武帝在他的揭幕战,给了他八百勇士,是骡子是马,你给我遛上一大圈吧!


一圈遛下来,霍去病交出了满分的考卷。


接下来,武帝给了他一万人,同样还是千里挑一的精英,不过任务却极其艰巨,霍去病要带着这一万人去攻击河西走廊。


被卫青打的远迁漠北的伊稚斜失算了,他以为示弱的匈奴能够诱惑武帝,却没有想到,武帝将眼光望向了遥远的河西之地。


因为一个人,带来了更大的诱惑。


大漠第一越狱高手,张骞登场。





关于张骞的外交之旅可详见我的这个回答,全程感人。



张骞在第二次逃出匈奴回到大汉后,给武帝进行了详尽的西域汇报。


也正是在这次的汇报当中,武帝渐渐明白了西边有着巨大隐患的国际形势。


武帝从张骞的汇报中得知西域的诸多国家在给匈奴人输血,这让武帝比较伤感。


我得这一个劲的给他放血,你们咋还能给他抢救呢?





于此同时,羌族人和匈奴人这两个游牧民族的勾结令敏感的武帝感觉到了极大地隐患。


张大使详细的把匈奴和羌族如何穿一条裤子迫害他人身自由的丑陋行径揭露了出来!


一个匈奴就已经够恶心人了,再让你把羌人祸动起来就更难办了,必须让这两家子断联系!


天天跟匈奴玩儿还特么能学的出好来!


武帝深感这事已经上升到了国家安全的层面了。


除了这些,西域诸国的那些美好与各种想象也开始在武帝的脑海中慢慢发酵。


葡萄美酒夜光杯,色目美女汗血马,太带劲了!


在匈奴本部远遁漠北之后,武帝决定打通河西走廊这条充满了神秘诱惑和战略高点的狭长通道,彻底斩断匈奴的右臂!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不把你们打跑了我特么咋看!


羌族你这老小子忒不老实,我不把河西拿下来你总跟匈奴眉来眼去的!


霍去病!你去给我把这条通道拿下来!


武帝的战略野心很大,不过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武帝的思维是现实的,不能因为偏爱你霍去病就一下子把家底都交给你。


你需要去证明自己。


而且这张考卷却难度极高,你只有一万兵力的机会,去摸摸河西走廊的实力,这次西征,同样我要验验你的成色。


不过爱才的武帝还是留了个私心,再次将整个帝国军队的兵尖子拨给了他。


在此之后,这也成为了武帝偏心的惯例。


霍去病带领着大汉一万棒小伙子开启了传奇之旅。


三月,霍去病出塞。


此次随霍去病出征的,又是精兵中的精兵,战斗力可想而知。


自陇西出塞后,霍去病越过了盛夏飞雪的乌鞘岭(陕北高原和河西走廊的天然分界线),进入了河西走廊,渡过了狐奴河(今石羊大河),然后一路往西推进!


值得夸奖的是,霍去病仅仅砍杀抵抗不服者,沿途并没有搞恐怖主义,而是人不停歇马不解鞍一路飞奔往下一个目标。


人家并没有贪小便宜,他要比逃兵和报信的跑得快!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霍去病自出道就领悟了这一精髓。


快到你无法反应!


快到你无法部署!


快到你无法抵抗!


快到你丢盔弃甲!


随后霍去病翻越焉支山,继续一路向西北,六日内挺进千余里并连续遭遇了匈奴在河西走廊的最大武装势力,浑邪王与休屠王主力。





霍去病率领着汉军特种兵大队对匈奴河西分区两大匪首实施了小型核爆打击,短暂激战后,浑邪、休屠二王逃走,霍去病生擒浑邪王太子及相国、都尉等大小头领,斩首8900余级,还缴获了休屠王的祭天金人。


大胜后的霍去病开始回军,行至皋兰山下,遭到匈奴折兰王和卢侯王的阻击,想占便宜的两个匈奴王以为霍去病已经人困马乏无力再战了,但特种兵大队再发神威,凶猛斩杀了梦想摘桃的折兰,卢候二王,以完美的胜利结束了此次征程,回师长安。


此一战,中原政权又一次的成功辗转数千里,霍去病以教科书式的表现完美的展现了冷兵器时代的闪电战打法。


汉军精锐以游戏作弊般的杀敌推进方式,拦者死,挡者毙,六日纵横千里!不休息,不调整,一路平推!以几乎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战法,席卷了整个河西走廊。


这种迅疾刚猛,千钧落大石,秋风扫落叶的打法,仿佛项羽再世。


当年的项羽,靠着三万骑将杀得刘邦五十六万(没那么多)丢盔弃甲,但当时项羽阵中,是有大量楼烦骑将外援的。


而且主要杀伤其实是制造恐慌,松散的刘邦联盟在项羽的偷袭下的自相践踏!


如今的霍去病,靠着一万精锐横扫了整个河西走廊。


这一万精锐,全部是汉族小伙子。


而且操刀手不再是敌人的腿和没有路的大河,全部是大汉的精锐战士!


壮哉我大汉!


如今的霍去病,完全是两个相同的兵种对抗,却打出了一边倒的优势。


《史记》中对这段历史有着非常重要的三件事:“辎重人众慑慑者弗取;合短兵;诛全甲”。


啥意思呢?


第一,霍去病并没有掠取辎重杀戮匈奴百姓,这说明了总杀伤数是实打实的匈奴战士。


第二,“合短兵”,说明霍去病并没有跟匈奴人去较量远距离抽射,而是突骑战法的杀过去肉搏。(关于突骑战法,可祥看下面这片文章)


第三,“诛全甲”,说明霍去病此行别看跑的特别快,但偷袭的效果其实并没有达到,人家是全副武装等着跟你这万人小分队开干的。


但是,没干过。


第四,隐形的一点,结合每有伤亡太史公基本会记录的情况来看(比如第二次通河西之战,史载伤亡30%),此次万骑卷河西,太史公并没有给出己方的损失数。


这说明战损率极低。


结合上述四点来看,得出了恐怖的以下结论。


1、汉军精锐对匈奴军队的优势是压倒性的!


一万精骑以几乎没有伤亡的战损比干死了近九千名匈奴战士,赶上八国联军打义和团了。


2、上述的优势是在匈奴人使了全力的情况下完成的。


这回匈奴人成中国队了。


上一战,我们详细的分析了“突骑战法”的跨时代升级,这次又再次给出了武帝对霍去病优中选优的独家偏爱,是否这就说明了霍去病的含金量并没有那么高呢?


并不是。


任何现实中的组织,只要涉及到了大量的人数,就永远不会出现5000+5000=10000的情况。


一般来说,规模越大,产生合力的增量往往会越小。


来看张图吧,我自己画的,水平有限同志们凑合看。





底下那条横线,是人数,中间那条竖线是战斗合力。


理论上,是随着人越多,战斗力应该成正比的规模性变大,也就是“理论梦想”那条线。


但是,人这玩意儿比较复杂,会有自己的欲望、想法、诉求、小心眼、勾心斗角、婚丧嫁娶、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等等。


人多力量大这话没错,但人数越多,往往内部拆台的力也跟着越大!


更别提带一帮精英分子了!


真实生活中,能达到上图那条红线的水准就已经是高水平人才了!


能将越来越多的人拢在一起,并始终保持正向输出的不拆台的,就已经是非常牛的人了。


绝大多数人,是底下的那条黑线。


人越多越完蛋。


但有非常少数的一种人,他们带兵,就是他妈的很神奇的多多益善!


比如韩信,比如项羽,比如此时十九岁的霍去病!


十九岁啊!


他们能够如上图“神”级别的那条线一样,能够百分之二百的将手中的资源威力发挥到极致!


霍去病在他短暂的一生中,都达到了这种境界,无视上图的理论曲线,甭管后来武帝给他加码多大,他都能聚宝盆般的给的越多,产出越大!


不得不说,这个世上,是有天才的。


比如,当年啥也学不进去的项羽。


比如,如今年纪轻轻初经人事的霍去病。





武帝看到了霍去病的战果,特别有种本打算让你做小买卖,没想到却让你干上了市的感觉,大喜过望,不仅一路突撸了全部小部落,还大败匈奴主力顺便杀了两个王,而且抢回来了匈奴祭天的“小金人”。


武帝拿着“小金人”发表获奖感言,下诏颂扬霍去病的战功,又加封霍去病2200户,并彻底对霍去病放了心。


好小子,是块材料,不枉费我疼你一番。


既然你没问题,武帝直接扔出了家底,给我彻底打通河西走廊吧!


在霍去病回军三月后,同年夏天,武帝再次布下大局,东北西北同时出兵,东北张骞,李广少量军队牵制,西北霍去病,公孙敖率骑兵主力出击河西走廊。


武帝布局同时,匈奴又派兵报复,入侵雁门与代郡,双方在数千公里的国境线上全面开火,汉匈之你争我夺,已进入高潮阶段。


西北这边,武帝派出的是霍去病与公孙敖的两路大军(数量不详,史载“数万”)。


之所以是两路,原因在于武帝要彻底消灭河西走廊的武装势力。


公孙敖属于东边往西打,正面进攻匈奴,吸引敌军主力。


真正的杀手霍去病要长途奔袭绕远自西向东执行武帝部署的关门打狗任务。


责任越大,当然配置就得更高,霍去病再次率领优中选优的骑军精锐出发,开始了极其困苦的强行军,自灵武(今宁夏银川北)渡河,先是翻越贺兰山,而后穿过了千里无人烟的巴丹吉林大沙漠,绕居延海(今内蒙古额济纳旗)而转向南,沿弱水行军,自酒泉转向东南,深入2000余里,进至祁连山与合黎山之间的黑河(今弱水上游)流域。





这都没跑丢!


真牛13!


到了地方的霍去病发现,自己跑了这两千多里,目的是为了搞偷袭的,但探马来报,匈奴主力好好的,啥事没有。


主力咋没被牵走呢?


公孙敖同志出了陇右就走丢了。


由此也可以看出来,哪怕有着专业的高水平配置,仍然是并非硬件给你配足了,就一定能出成绩!


出塞后缺失标的物,大片的草原与戈壁,分清楚哪对哪,现在跑到啥地方了是一件很奢侈的能力。


在位置导向并不清晰的草原与沙漠地带(尤其沙漠行军属于地狱难度的),纵横千余里,仍然能完成战略部署,率领着全军在指定时间赶到指定地点的,是神仙级别的。


在这种情况,必须有专业导游,也就是所谓的“匈奸”。


武帝不会不给公孙敖配上好导游的,毕竟大手笔折腾一次,基本上带出去的就都是顶配的设置。


但是,像公孙敖这种“失道”的情况,还是会出现。


一般会有三种可能:


1、导游丢了。


要么死了,要么成匈奴张骞跑回家了,要么突发情况找不着了。


总之,这人没了,几万大军瞎了。


2、导游使坏。


导游是匈奴徐庶,身在汉营心在匈,人家是双面间谍专门憋着坏呢。


3、主帅不相信导游的话。


导游说大伙跟我咋走咋走,但忠诚度被怀疑,或者旁边有“大明白”得那瞎嘚嘚,或者主帅突然来感了,觉得还是特么听我的吧。


反正甭管哪种原因,导游被踢一边子去了。


一旦这三种情况发生后,汉军出塞就变成了最烧钱的旅游观光团,比如公孙敖代表团。


但为啥霍去病人家从不失道呢?为啥人家搁沙漠里疯狂穿越每次都使命必达呢?


霍去病本人天赋太优秀是一方面,他们卫家的血液里似乎天生就存在着自动导航基因。


但从细节的挖掘中,我们还能看到一些“神迹”的佐证。


在《史记.建元已来侯者年表》中,伟大的太史公又对此次跟随霍去病因功封侯的三人给出了如下记录:


以司马再从骠骑将军数深入匈奴,得两王子骑将功侯。(从骠侯赵破奴)

以校尉从骠骑将军二年再出击匈奴功侯。故匈奴归义。(宜冠侯高不识)

以校尉从骠骑将军二年再出击匈奴,得王功侯。故匈奴归义。(辉渠侯仆多)


除了赵破奴外,那哥俩全是“故匈奴归义”


都是匈奴脱北者。


再细看赵破奴,更搞笑。


这哥们是个汉族脱北者。《史记》中是这么说的:“将军赵破奴,故九原人。尝亡入匈奴,已而归汉”


跟霍去病此次通河西的这三位因功封侯者,几乎就是匈奴代表队换了队服开始屠杀同胞的丑陋代表。


也是从这次战役开始,大量的匈奴脱北者跟着霍大将军因功封侯。


霍去病从来跑不丢,应该和他对匈奴人的强力驾驭能力和部队中一定量比例的匈奴外援有着很大的关系!


匈奴外援在霍去病中的占比究竟有多少,史书无载,找不到。


但从大量外援封侯的结果来看,这个比例应该不低。


大量的“匈奸导游”也从大数据汇总上基本上杜绝了上述“失道”的三个可能(丢了,使坏,不相信)。


但这也对霍去病的统帅能力,也再次有了上一个台阶的要求!


上一章中,我对匈奴人面对中原战术升级的无解药现状中提到过关键的一点:中原军制。


汉人的杀伤力大,是因为团结就是力量的中原军阵的一整套练兵及冲锋系统。


这是草原民族学不来的。


一旦草原民族也开始组成中原军阵,开始“汉化”成组织,战斗力马上大上台阶。(五胡乱华时代)


但这套汉化的体制和整合能力,太难了,这也再次回到我们“马邑阴谋”那章中的草原民族习性问题了。


后面四百年,但直到五胡乱华为止,唯一曾经用好外国人的汉人是谁呢?


曹操曹老板。


曹操曾经走绝路死狗般的征乌桓,后面我们会讲到有多惨,但就那德行的衰兵,不耽误张辽斩蹋顿(牛哄哄的乌桓最高领导)。


随后乌桓骑兵被曹老板中原整编后,迅速闪闪放光芒。(三国时期我们会细讲)


霍去病是咋练兵,咋整合匈奴外援,咋带兵打仗,史书找不到,我也不敢随便说。


太史公评论霍去病“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也”,确实不假,但这个人的厉害,超越那些光环和情怀外,很多牛在了我们看不到的地方。





只能说回开篇的那个词:“天选之子”!





人家绝对当得起!


话说回来,跑了两千多公里的霍去病,面对已经严重跑偏的作战计划,豪气大生,当机立断由偷袭部队变为主战部队,指挥部队绕道匈奴侧背后方突然发动攻击。





匈奴军大大意外,因为汉军从未有过一年内连续出击两次的情况。


每次的汉军出击,往往都要进行前期的大量准备,武帝要攒一大堆钱才能上牌桌与匈奴赌一回,但这次武帝玩了一把阴的,先前的霍去病一次河西之战,战略目的仅仅是试探,只不过霍去病天纵英才,仅仅一万人就将试探打成了团灭战。


匈奴人没有想到,霍去病在获得更大实力的帮助下大杀四方,场面很快就变成了一边倒,霍去病大杀四方。


战后清算战果:


擒获匈奴单桓、酋涂、稽且、遨濮、呼子耆五王。


王母、单于阏氏、王子五十九人。


相国、将军、当户、都尉等高官六十三人。


相国都尉临阵率众投降降者,二千五百人。


斩首数三万二百级!


这是有史以来,中原政权对游牧民族的歼灭之最!


如此动人的战果下,成本上汉军仅仅损失了百分之三十的部队!(师大率减什三)


霍去病扬威大漠,这个19岁的小伙子,将不畏艰险,不怕强敌,有困难上,有大困难可劲上的精神发扬到了极致!


每次作战,都是率领先头部队杀入敌阵,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整个汉军为之动容,每每必效死力,在这种身先士卒的英雄主义催动下,汉军创下了惊人的战果,并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先来说眼前的影响,伊稚斜对于河西走廊的两次大败异常恼怒,下令召见河西之地的主要领导人浑邪王与休屠王。


这哥俩一合计,去了就是个死啊,于是展开密谋,决定投降大汉。


这要得益于霍去病的一战河西之时,“降者无所戮”的仁义举动,也得益于汉军展现出的强大威慑能力。


这地儿眼睁睁就呆不下去了,来了这么个煞星,隔三差五的就打你一家伙,而且每次就杀你几万,自己这点家底儿再来两次就打光了。


除此之外,武帝先前宽厚的投降政策也起到了很大的政策保障,来了宽大处理,高官厚禄能封侯,三者权衡下,二王将想法付诸于了行动,派使者前来约降。


两王即将投降的消息传到了武帝处,武帝大喜,但又害怕有诈,毕竟几万武装过来了,投诚与偷袭往往在一念之间,他万一过来砸你一下子咋办?


于是武帝再次派出河西二王的一生苦主霍去病前去武装受降。


二王投降途中,休屠王忽然反悔,发现自己实力受损并不严重,我手里还一大把筹码你让我下牌桌哪行?


但突然琢磨明白的休屠王却被浑邪王暗算杀害。


浑邪王损伤惨重,属于没有了后路的铁心投降派,休屠部众也被忽悠,一同被浑邪王裹挟着继续往两国边境前进。


休屠王虽然被杀了,但他的部众却并没有停止脚步。


前面我们分析过,匈奴这个民族,别的部落的领导是指挥不动的。


尤其你浑邪王都快被打成叫花子了,你敢来硬的吗?


唯一的原因,是因为所有人都认为,此时投奔汉朝,未来的生活会比提心吊胆的今天更美好。


这也确实是“休屠”部明智的百年大计。


这次内附,使得“休屠”部成为了弃暗投明的先驱者,其部落也在整个两汉乃至三国的四百年间历经起起伏伏并历经沧桑不倒!


甚至,“休屠”这个名字,比“汉”这个政权的存活期还长!(后音译成屠各,但本质部落名字没变)


而且更为讽刺意味的是,后来中华大地的第一次千年未遇的大变局中,一个休屠部的后裔奇男子,居然打起了兴复汉朝的大旗,并神奇的在中原大地建立起了第一个胡人皇帝政权!


古今兴亡多少事,真是尽付笑谈中。


接受招安的霍去病大军渡过黄河后,与浑邪王军队终于接上了头。


不知是匈奴人被打出了“恐霍症”,还是群龙无首的休屠部被这阵势吓哆嗦了跟老领导一样又变主意了,现场突然出现了大量的不愿投降者,众多的匈奴兵开始呼呼的往回跑,局势极其混乱。


在这个紧要关头,霍去病再次展示了极其冷静果敢的过人素质,先是派精锐突入匈奴军中,控制住了浑邪王,与此同时,两路骑兵进行包抄,斩杀了8000多名力战欲逃之人,稳定了局势。





事后浑邪王被护送到长安,被封为万户侯,4万多匈奴移民被武帝下令各郡县出动的大车3万辆分别安置到了陇西、北地、上郡、朔方、云中五郡之中。


一场突发的军变被妥善的处理,使这四万多匈奴降军没有再次逃回河西之地,霍去病的雷霆手段使得整个河西走廊从这一刻,真正的被大汉攥到了手中!


此次河西之战,使汉匈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严格意义上,匈奴彻底失去了所有富庶之地。


然后基建狂魔刘彻先生迅速巩固了河西走廊这条中原民族的外交生命线。





这条长城一建,河西走廊从此就成为了中原民族的稳固边疆,原因详见前面咱们对长城的详细分析。(赞已经破23K了,大家抬爱捧场了)


河套平原丢失后,匈奴人再也无法见到黄河以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的壮丽美景。


河西地区作为最为肥美的优质牧场之一,后面成为了中原政权的重要马源地。



山丹军马场


阴山南北丢失后,匈奴人过阴山无不哭嚎。


河西走廊失去后,匈奴人哀歌:“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位我妇女无颜色。”


匈奴的高产出地区的全部丢失以及连年征战的大量人马消耗和武帝年年春天的绝收计划损失使得匈奴一方面人口基数锐减,一方面产出又上不去。


匈奴开始走向短期内不可逆的衰落。


此消彼长,汉朝在扛过最初的经济,战争,边患等不利局面后开始走向大局面上的正循环。





随着河西匈奴势力的消灭,再加上“河南地”被多年巩固,使得大汉帝国的整个西北边陲的人民得到了难得的喘息。


河西之战后的同年,武帝下沼将陇西、北地、上郡的边防军裁减了一半,汉之西北松了一大口气,武帝得以继续浓缩力量去死磕匈奴的本部及从未受到打击的左贤王。


霍去病以此役之功,增封五千四百户;其从属诸将,赵破奴封从票侯;高不识封宜冠侯;仆多封辉渠侯;其他校尉从者,皆赐爵左庶长。


公孙敖由于迷路,按律当斩,后交钱赎罪回家反省。




通河西的两年后,也就是公元前119年,此战迷路的张骞起复,干回了老本行,第二次奉派出使西域。

不过此时的张大使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了,大汉帝国已经完全控制了整个河西走廊,张骞率领300人组成的庞大使团,每人备两匹马,带牛羊万头,金帛货物价值“数千巨万”展开了西行外交。


影响世界整整两千年的丝绸之路至此正式通车。





到了乌孙,张骞以此为联络部游说乌孙国王举族返,大夸汉族人民友好热情,但没有成功,随后他又分遣副使持节到了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国进行各种外交友好访问。


四年后,公元前115年,张骞带着大量成果归国,乌孙国派出了几十个使者的代表团随同张骞对大汉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流回访。


在此之后,汉朝派出的使者还到过安息(波斯)、身毒(印度)、条支(安息属国)等国家,大汉的使者团队在安息(波斯)还受到过当地政府专门组织的两万人“欢迎欢迎,热烈欢迎的”的盛大恭迎仪式。


这种仪仗队规模,直到两千一百多年后的今天领导人外事访问才开始再次看到。


西域诸国的使者也开始不断来长安访问和贸易,在时间的不断见证下,这条道路渐渐的清晰起来,成为了中华文明与整个世界的连通要道。


从西汉的敦煌,出玉门关,进入新疆,再从新疆连接中亚西亚的一条横贯东西的通道,从此畅通无阻。





在这条通道中,由于世界与中国的联系要通过狭长的河西走廊,渐渐的衍生出了改变世界的重大事件!


丝绸之路的路况其实非常差,连接陕西高原和新疆的那段,实际就是一条狭长的处于戈壁滩边缘的通道。


在跨出玉门关(西行与东进的总咽喉)再往西走的通道更是险象环生,无论是经过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还是跨越天山山脉与帕米尔高原,都必须穿涉险要地带,昼夜温差极大,每一个绿洲之间的穿越都显得蔚为艰难。


不过即便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中国与世界的连接渐渐的并没有局限于官方的各种代表团,各种各样的商队开始不远万里的来到这片古老而神秘的东方古国。





商人是逐利的动物,茫茫大漠并不可怕,因为古老的中国有一种伟大的产品,它自带中国专利,无法模仿,价格昂贵,耐用易存,只要能够运回去,就不愁不被瞬间抢空。


这种商品,就是丝绸。





丝绸有三个特点,导致了它在当时世界贸易上是独一无二的“尖货”。


一,重量非常轻,即便漫长的陆运仍然值得。


二,比较容易保存,不烂不坏质量保证。


三,价值非常高,同等重量的丝绸要黄金还贵。


在此时的汉朝,非比寻常的丝绸已经渐渐的显示出了它的另一个属性:货币。


当时丝绸已经可以与钱币、粮食一样可以用作支付军饷了,而且,丝绸的保值与通用效果,要远远的超出那两个。


钱币问题可在这个回答中找到。


武帝将通货膨胀的手法简直用成了强取豪夺,武帝一朝,钱币更像是个屁,根本就谈不上什么信用。


不仅在汉代,历朝历代在王朝末期都是贬值严重,直到一千六百年后,哥伦布发现美洲,白银被大量的挖掘并流向了中国,才算基本解决了实体货币的贬值问题(但又带来了非自主能控制的通贷紧缩危险)。


粮食并不能抵御时间的侵蚀,放时间长了就都烂了,而且死沉死沉的,所以并不适合作为交易的媒介。


丝绸,在那个时代,担当并传承起了千年的“另类货币”使命。


它并不仅仅意味着奢侈品,还意味着四海皆认的货币价值,从此成为了一种国际货币。


这也使它成为了整个世界历史上,唯三的非金属类的通用货币,另两个后面也会出场,都是咱中国出品的,我们同样很熟悉,瓷器和茶叶。


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先祖们,用他们勤劳且智慧的双手,创造出了一件件美轮美奂的艺术品,并通过他们,影响并改变了整个世界。





自霍去病打通河西走廊后,古老的东方文明承担起了世界上的一项重担:遥远的中国自此成为了全世界的奢侈品及“货币”产地。


他们勤劳勇敢,他们爱好和平,他们古老神秘,他们的东西无可挑剔!





不同于今天,上千年来,中国制造都代表着全世界的最高艺术与质量标准!


膜拜伟大的祖先的同时,我们今天同样有理由相信并在一天天见证,中国制造的质量与艺术水准正在重回时代之巅!


这条堪称世界上最伟大的文明通道,既拉近又阻隔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拉进,在于有了它的存在,中国与世界得以连接,东西方的文明得以贯通,整个世界都感受到了来自东方的默默善意及大大实惠。


阻隔,在于它崎岖狭长,戈壁峻岭,再加上新疆各个不连续的绿洲小世界阻隔了好战的西方世界,使中华文明得以安祥发展,绵绵不绝。


后面我们还会细讲,丝绸之路对于整个世界的巨大影响力,由于中亚的小绿洲的特殊地理结构,使得巨大文明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无法对中亚进行吞并,只能搞城邦自治,这也就使得各种文明在中亚进入了神奇的炼丹炉。


各种各样的文明,宗教,技术在这个大熔炉中淬炼,融合,又都在合适的时候去反哺曾经输入进来的文明。


没有河西四郡,后来的儒家文明在五胡乱华和东晋玄化时就将岌岌可危。


没有中亚的文明枢纽效果和河西走廊的汉化融合,佛教不会顺利传入中国,西方更加不会文明复兴。


这条通道,千年来一直承载着极其厚重的历史使命,直到后来的地理大发现,新航道开辟出来,丝绸之路才开始沦落为次要的贸易文明通道。


但丝绸之路的影响力,到了今天,开始再续前缘。


2013年,强大的中国提出“一带一路”计划,亚洲屋脊上的交流网络正在被悄然编织,重新建立起来,丝绸之路正在一个强大的中国的主导下,再次成为整个世界的焦点。





整个世界的巨大的影响,都源于在2100多年前,有一个千古一遇的皇帝,派了一个千古一遇的19岁小将,彻底改变历史走向的那一战!


不光是这条丝绸之路,武帝与霍去病还为中华文明首次的拽过来了整个文明无可或缺的西部屏障与能源中心——美丽的新疆!


这片神奇的土地无论是地理气候还是习俗风貌全都与中原文明相异,新疆从理论上讲,其实更有可能是被中亚的某些国家随着后世的不断推演所争取走的!


这片土地之所以到了今天仍然能够成为我们国家西北的璀璨珍珠,这两千多年要感谢很多人。


尤其一头一尾。


大汉和大清,都功莫大焉!


大胜归来后,武帝赏给霍去病一座豪宅以显军功及恩宠,霍去病豪迈的说出了那一句千古豪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伊稚斜在漠北,感受着凛冽的寒风,慨叹道:大匈奴到了我这辈儿,咋就完了呢?


在两个赌圣的操盘下,武帝在越来越大的赌局中一次次大胜,越赌瘾越大的武帝将眼光望向了遥远的漠北。





伊稚斜!


嘿,喊你了!


别琢磨了,该梭哈了!


自公元前121年霍去病打通河西走廊后,武帝老实了两年,这两年中,他把所有的家底全归拢到一堆,他要打一次超级大牌了。


几乎是不打算过了的状态,武帝要摊上全部的家底,出动帝国的全部骑兵力量,远赴两千里,去灭掉藏进了漠北的所有匈奴主力。


为此武帝出动了什么样的家底呢?


精锐骑兵十万,后勤的步兵,民夫数十万,所有官方的军马以及从民间所有能征调上来的十几万民用马匹,还有无法计数的粮草给养。


孙子兵法中的成本金句“日费千金”,在此已经远远无法适用,成本达到了惊人的日费数十万金。


远赴两千里灭国,这听上去就不靠谱。


但不靠谱的事碰到了不靠谱的人再加上海量的家底往往就会擦出奇妙的火花。


武帝毅然决然的就做了。


他之所以要毕其功于一役,因为他有着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位帝王都流口水的帝国双璧,卫青和霍去病。


这对中国历史上最传奇的外甥与舅舅,成为了整个匈奴的民族梦魇。


卫青此前六战全胜,为大汉夺回了河南地与阴山南北。


霍去病三战三捷,为大汉以及整个世界打通了传奇的丝绸之路。


但这仍然有一个小小的遗憾,就是骑兵部队的巨大消耗使得国家无法支撑两个伟大将军的同时出击。


明明有两个影帝,却每次只能唱独角戏,多么的遗憾。


这次武帝作为金牌投资人各种敛财榨取,为这场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骑兵远征筹足了所有军需。


这场战役之后,历代中原政权再无如此规模如此距离的骑兵远征,步兵再次成为了战争的主旋律。


因为钱不好凑,马不好凑,骑兵更不好凑。


武帝此次扔出了所有家底,十万帝国骑军,并且对这十万人进行了挑选。


五万骑兵中的精锐,武帝给到了霍去病,并且给了他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彻底歼灭匈奴本部主力。


剩下的五万,武帝给到了卫青,他的任务,是彻底歼灭还未受过重大打击的匈奴左贤王势力。


从这也可以看出来,武帝还是更偏爱自己的门徒。


两路大军,从两个方向,同时北伐。


武帝战前的原计划,是由霍去病出定襄,卫青出代郡。


不过在即将出兵之前,从俘虏处得知伊稚斜已经率主力东去,于是改变计划,令霍去病出代郡,卫青出定襄。


这次大战,也成为了许多传奇将领的最后一战,比如壮年的卫青,比如年纪轻轻的霍去病。


公元前119年春,以郎中令李广为前将军、太仆公孙贺为中将军、主爵赵食其为右将军、平阳侯曹襄为后将军,由大将军卫青带领,兵出定襄。


骠骑将军霍去病属下未配备任何副将,所率皆是骁勇敢战之兵以及大量匈奴降将,宛如一个特大的特种兵冲锋队一样,兵出代郡。


齐装满员的汉精锐卫青部,宛如古代坦克集团军出征。





统御着汉制胡人的骁勇神将霍去病,莫种意义上,更像是铁木真提前一千三百年降临到了这片土地上。





这一战,诸将终将不朽。





两路大军出征千里后,卫青与霍去病均得到了一个消息,先前得到的情报不靠谱,伊稚斜的本部主力依然在漠北,左贤王的主力汇合了右贤王的残部盘踞在了东部。


阴差阳错下,卫青成为了剿灭本部的那一队,而寄予厚望的霍去病则成为了剪去匈奴羽翼的那一支。


虽然有变化,但已经无法更改了,卫青此次深入大漠决战,采取的是步步为营的策略,行军中逐步推进,沿途捕获匈奴俘虏后得知伊稚斜驻地后,命令前将军李广与右将军赵食其两部合并,从东路绕道出击匈奴军侧背,自率主力推进前行。


匈奴那边,赵信的构想终于实现了,汉军果然翻越大漠前来了,伊稚斜将部众辎重转移到更远的北方,集结了全部的精兵静候于漠北边缘,等待着疲惫的汉军。





卫青大军出定襄一千多里后,穿过了大沙漠,终于在大漠的尽头,看到了此次的目标:匈奴的本部主力。


令伊稚斜意外的是,他所看到的汉军,并非面无人色,东倒西歪,而是军容严整,杀气腾腾。


不对啊!穿越了没有补给的沙漠戈壁,行进了如此远的距离,你们不应该还能保持战斗力的啊?


伊稚斜不知道,他的一生之敌筹措了多少的物资来应对这场远征。


数百万人力将海量的军需物资运到了定襄前线,几十万步兵与役夫再带着这些军需北上随军。


目的,就是为了伺候好这五万骑兵和几十万的马匹!


草原雄师很遗憾的碰到了更可怕的庞然大物!





赵信的策略是对的,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可以进行如此难度的远征跋涉!


但他遇到了千年才出一个的汉武大帝!


他聚敛四海,压榨万民,就是为了大炮打蚊子来的!


汉军,在那条千年神龙的炙热火焰下,朝他们杀过来了。




步步为营的四万多骑兵(有几千人李广领走了)远远的看到匈奴人后,卫青下令,用武刚车(四周及车顶以厚革皮覆盖的战车)环绕为营,扎站住阵脚,随即以5千骑兵向匈奴发起试探性的冲击,伊稚斜也令一万骑兵出动应战。


战至黄昏时分,突然出现了西游记中的场面。


一时间大风突起,飞沙走石,举首不见旁人。





你说不信国运行吗?


大汉的国运总是和神乎其神的大风有着玄之又玄的巨大关系。


一百四十年后,又是一场狂暴神风,为后汉的再续前缘扭转时代乾坤!


大汉的国运此时就是昌隆,在如此重要的大战上,再次莫名其妙的刮起了如此大风。


在风神彭城救刘邦,未央灭诸吕后,大风再次成为大汉的关键助力!


为啥说刮大风是大汉的关键优势呢?


按说大风起兮沙飞扬,两军谁都看不见谁,那就乱着打呗,谁能比谁强?


还是要回到几章前我们说过的那次军改。



匈奴人是“骑射”,汉骑兵是“突刺”。


大风一来,伊稚斜此次以逸待劳,严阵以待,精心布置的箭阵也就失去了意义。


但汉军那边却依然无论风里雨里大戟搁那玩命扎你。


起风后,卫青急令大军从左右两翼迅速包抄。


总决赛的赛点到了!


此时不总攻,更待何时!

此时此刻,风神呼啸的最关键意义出现了!


杀人诛心!


漫天黄沙之中,伊稚斜的心理防线崩塌了!


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此时再次笼罩在匈奴人的心里,伊稚斜感到危险在不断向他袭来,汉军如屠杀动物一样将自己的本部主力突突的人仰马翻。


主场优势已经不再,还是跑吧,再不跑就该交代在这了。


伊稚斜率领精骑数百,从西北方向突围逃走。


日暮将至,狂风渐止,汉军左校捕到俘虏,得知伊稚斜已经逃脱,急报卫青。


与此同时,残存的匈奴军发现群龙无首,阵脚大乱。


匈奴主力开始溃散,败像彻底出现,汉军开始总追击。


卫青得知伊稚斜逃跑后立即遣轻骑连夜追击,自己率主力随后推进掩杀。


至天明,汉军前锋部队追出200余里,未能追上伊稚斜,主力沿途歼敌万余人,进至寘颜山(今蒙古纳柱特山)赵信城(赵信所建),缴获了匈奴的全部辎重。


在休整补充一日后,卫青烧毁了赵信城与伊稚斜的辎重物资,率军南归。


战后清点,此战卫青军歼敌19000人。


杀伤的人数其实并不算啥,最可怕的其实是烧城毁物资。


等待匈奴民族的,将是漠北最可怕的饥饿长夜。



轮到霍去病这路,武帝为霍去病耗巨资准备的各种军需他压根都没用,而是携带少量给养,直接展开了千里奔袭。


在他的思维中:我可以吃匈奴人的嘛!


“因粮于敌”是每个名将的重要素质,但这个有前提。


你得找得着,你得打的赢。


这两点对于霍去病来讲,根本就不叫个事!


因为他带领的部队中,就有一群专业的汉制“匈奸”。


用来反攻祖国,疗效不要太精准。


匈奴人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上百年只有自己是他人的灾难。


大匈奴武运立国,谁知道最可怕的那个暗夜之王却最终出现在了对面的那个民族!





更想不到的是,屠杀自己的主力居然是这个夜王率领的自己同胞们。





霍去病率军出代郡后,北进一千余里,越过大沙漠,与匈奴左、右贤王部遭遇。


霍去病没有像他舅舅那样,又是战车当道,又是前锋试探,直接就率领五万精锐向匈奴军发动猛攻。


战斗过程再次一边倒,汉精锐和匈奸部在汉编制的突骑战法和高科技武器下把左右贤王打的丢盔弃甲,惨到根本没法看。


霍去病一路追杀,不断扩大战果,几乎在东路完成了全歼。


此一战,俘获屯头王、韩王等3人。


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高官83人。


共歼敌70443人,左右贤王的所有筹码几乎损失殆尽,仅仅逃走了十之一二。


霍去病挥军两千余里,一直追杀至狼居胥山(今蒙古乌兰巴托东肯特山),在山上祭天,又在姑衍山祭地后,方才得胜而回。





这个造型就相当于匈奴人一路杀到了黄河边上,干死我们几百万人,还在我们的泰山上封了个禅一样。


这家伙给他嘚瑟的。


汉军凯旋后,武帝加封卫青、霍去病同为大司马,从此两人各号大司马大将军与大司马骠骑将军。


汉武帝对门徒霍去病的战功尤为欣喜,不仅令骠骑将军的官阶与大将军平起平坐,而且再以五千八百户加封霍去病,其随行出征部下也多人封侯受赏。


卫青则因为未能完全剿灭匈奴本部主力,其本人与随行诸将未获封赏。


漠北决战,是汉匈双方,多年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仗。


不仅空前,而且绝后。


这一战,匈奴被奸9万多人,除了本部还保留少数火种之外,匈奴的所有分支几乎全部被剿灭。


在战争中,匈奴两个主力部分的几乎所有物资辎重分别被卫青和霍去病全部烧毁,精壮的大量战死,牲畜的直接损失和贫瘠的草原都使得匈奴的恢复能力被无限期推迟!


此战后,彻彻底底的漠南再无王庭!


汉军这边伤亡近3万人,战损率并不高,但重要的战略物资马匹却损失了十多万,再加上这一战是空囯而来,整个国家的各方面器官都透支了太多的元气,所以从硬件上,短时间内也失去了再次远征的可能。


此一战,不仅彻底残了匈奴,也是大汉由盛转衰的关键转折点。


刚刚我们说到了,此战是诸多传奇将领的谢幕演出,李广已经走了,两年后,大漠夜王霍去病,也猝然离世。


病因不详。


不过几乎可以肯定的是,绝对不是什么过于辛苦的远征透支了他的身体。


他又不是老领导。


二十出头的特种军司令,又没个媳妇,透支个屁!


可以推测的死因,应该是受伤细菌感染和瘟疫。


其实直到上个世纪中叶,青霉素被发明出来后,人类才从对生命的无常状态中渐渐走出来。


那个时代,致命细菌和病毒的感染,往往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


尤其你一个武将,哪怕不打仗,平时训练时受伤的几率都是非常高的。


只要受伤,就难免感染,活的久的真都是大造化。


霍去病这一生,几乎干成了别人几辈子才能完成的大功业。


他似乎就是上天派下来收匈奴这个民族的。


关于他的死,除了透支论外有很多种说法,有说他受了匈奴的水源诅咒的,有说他被李广一家索命的(李广之子李敢迁怒文青让他爹迷路而打了卫青,他为了给卫青出气,射杀了李敢)等等。


但绝大多数的推测都离不开四个字:杀戾太重。


他的爸爸,那个当年的平阳小吏霍仲孺,根本不会想到,自己这么胡搞一通,居然搞出了这么一个灭绝他人种族的儿子。


他同样更不会想到,他踏踏实实搞出来的另一个儿子,会比他的这个私生子,更加的青史留名。


霍去病长大后知道了他的父亲,漠北决战出征时顺路到了平阳,霍去病便命下属将老爹霍仲孺请到休息的旅舍,跪拜道:“去病早先不知道自己是大人子。”


没有尽过一天抚养义务的霍仲孺愧不敢应,颤栗叩头说:“老臣得托将军,此天力也。”


霍去病后来为霍仲孺置办田宅奴婢,并在领军回朝后将同父异母的弟弟带回了长安栽培。


这个弟弟,名叫霍光。


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年仅23岁的霍去病过世,陪葬武帝的茂陵,谥封"景桓侯",取《谥法》“并武与广地”,彰显其克敌服远、英勇作战、扩充疆土之意。





这个亦臣亦子的孩子的过早离世使得武帝异常悲伤。


这颗绚烂的流星,那样耀眼,那样壮丽,那样令人扼腕叹息。





刘彻调来铁甲军,列阵沿长安一直排到茂陵东的霍去病墓为他送葬,他还下令将霍去病的坟墓要修成祁连山的模样,彰显他打通河西走廊的千古功勋。


去病死,无人再配冠军侯。


霍去病是最后一战,同样卫青也是最后一战。


漠北决战后,由于再无悍勇强敌,大将军卫青一直作为战神符号震慑四方。


王牌飞行员最终的归途都是金牌教练,谁也舍不得再让你上天。


十一年后,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大司马大将军卫青去世,谥号“烈侯”,取《谥法》“有功安民曰烈;以武立功秉德尊业曰烈”之意。


汉武帝命人在自己的茂陵东侧1000米处特地为卫青修建了阴山形状的墓冢,以象征卫青将匈奴驱逐阴山,漠南无王庭的旷世功勋。


同年,汉武帝自登基之初第二次下《求贤诏》。


深谙政治信号的武帝寓意十分明显:我想我小舅子了。





卫青一死,朝中无贤!


在座的都是垃圾。


自公元前140年继位,至公元前119年漠北决战,汉武帝刘彻用了21年,彻底的获得了汉匈双方的绝对优势。


在他的手中,彻底的打垮了另一个凶悍,强盛的民族。


这个民族在后来的四百年中不断地王小二过年般循环着。


后来给咱当过晚辈,做过藩属,变成过工具,多肉麻的话(汉家长)都说出来过。


这其实是个伟大的民族。


但最终并没有在今天留下号。


而是融入在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


幸,亦不幸。


但无论怎样,这都是历史的选择。


历史安排了一个千古一帝,和两个千古无二的将军,在这个时间点,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在他们的通力协作下。


一句极有力量的话,通天彻地的响亮着!


犯强汉者!


虽强必戮!


虽远必诛!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渤海小吏的封建脉络百战


user avatar   Linsina 网友的相关建议: 
      

霍去病的早逝,是不幸也是幸运,他过早逝世,不仅仅是个人的不幸,对整个大汉帝国而言,也留下了太多遗憾,比如帝国后来对匈奴的旷日持久的战争,空耗国力的痛苦,比如汉军出师大宛死伤惨重的败笔。

但另一方面反而成就了他自己,如果卫青是抗击匈奴的传奇,那么霍去病就是神话。

他就像中国传统绘画里面的留白,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他像灿烂的流星,拖着无限长的痕迹,无数人追问,假如上天再给他二十年,世界会怎么样?

1.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在中国古代所有将军中,最受女孩子欢迎的就是骠骑将军霍去病,霍去病吧里面,女孩子们都怀着对霍去病的无限情怀和憧憬,以写文写诗的形式来纪念这位少年英雄。

一个电视节目里,一个年轻的女孩说他一直爱慕霍去病,因为在少女时代曾经做过一个梦,长亭外飘着雪花漫天,嫖姚校尉霍去病和她分别,出师朔方。

嘉宾很不理解,“可是,霍去病,这是个古代的人诶?”

那个女孩说,“可是在我心中,他始终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男孩,在我心中他始终那么年轻。”

是啊,十七岁就一战成名得封冠军侯艳羡无数人,二十岁纵横河西走廊,打开中国丝绸之路的大门,二十二岁漠北决战决定帝国命运的走向,他一生如此辉煌,却又在辉煌的顶峰,二十三岁,随风而逝。

霍去病的形象定格在他二十岁纵马高呼那一刻,始终那么年轻,他没有英雄迟暮廉颇老矣的悲哀,也不会成为大腹便便的中年将军,不像他舅舅卫青,留在人们记忆中的是一个谨小慎微的中年男人,不像后世的戚继光,会被社会打磨成圆滑世故的交际人。

其实他们也曾经年少过,飞扬过,卫青龙城之战成名的时候也很年轻,戚继光年轻的时候也说过“一年三百六十天,多是横戈马上行”。那时他们少年英雄,意气风发,但那些都只是曾经了,淡漠地,留在人们记忆里的不是这些,甚至连他们自己都忘了。

而霍去病,因为过早离开,他始终是那个飞扬的少年,这对他而言又是何等幸运

因为过早离开,他的历史形象永远是个英俊的少年,翩翩的名将,他的一生只留下无与伦比的青春,勇气和奇迹,而没有政治倾轧,官场凶险和中年失意英雄迟暮。

他是如此幸运,因为年轻,那份桀骜不驯和英气勃勃从不消逝,那句铮铮誓言从未被遗忘。

“皇上,只要有一天未曾消灭匈奴,我绝不成亲,绝不喝这酒。”

“匈奴未灭,无以家为!”

2.顶配高富帅?

用高富帅标准来看霍去病,高和富不仅仅满足,而且是远远达标的顶配。

霍去病到底帅不帅?其实这个话题很有争议,据我读史书的经验,如果是陈寿来写《史记》那么就有理有据了,陈寿爱八卦,连大乔小乔这些人的事,他都兴致勃勃地记上一笔,引起后世无限遐想。

而帅不帅,则很好推断,《三国志》里面,周瑜孙策是真帅哥,形容词都是“美姿颜”“容貌昳丽”“美周郎”“壮有姿貌”,可想见两兄弟那是翩翩美少年,真正的帅哥,刘备刘表诸葛亮等二十多人,统一形容词“伟”,“身形甚伟”“其伟也”,那么这些人还是高大健壮,有不错的容貌,而老曹和孙权就比较那个了,估计是真不怎么样。

但司马迁不爱八卦,后世那么多迷恋霍少的迷妹想从故纸堆里看出霍少的生活,依然徒劳,司马迁不会记录这些和历史长河无关的小事,在历史里,霍去病的长相和感情经历都是迷雾。

但想来,姨妈卫子夫温婉秀丽,舅舅卫青,甚至弟弟霍光都是仪表风流,而他自己也从小甚得自己姨夫汉武帝的宠爱,估计是长得很讨喜的。习武之人,体格匀称一身肌肉,霍去病的长相,几乎不可能差。


霍去病和卫青不同,卫青小时候生活艰苦,而霍去病生下来就是皇亲国戚,这种烙印体现在他自己身上,霍去病是天生的高富帅,这也是很多人喜欢或者不喜欢霍去病的缘故,那种高贵是无法模仿的。

尽管有人指责霍去病太喜欢奢华的生活,军中带庖厨,米粮肉食随意丢弃。

但这一切放到其他的官二代头上,是纨绔子弟扰乱军营,但放到霍去病头上,在他的赫赫战功面前,这一切小事不值一提,也就是汉武帝和群臣茶余饭后一个用来打趣的笑谈而已。

皇族出生贵气逼人,高大英俊,又战功赫赫威震天下的少年英雄,二十岁,仅仅二十岁几乎做到了一个男人想做到的一切,名留青史千古瞻仰。

他的人生实在太过完美,完美得像逆天的穿越者,所以他的早逝让他的人生有了一些不完美,有那句成语正是说霍去病,叫做天妒英才。

3.如果,只是如果

卫青一生只打过一次败仗,漠南之战苏建全军覆没赵信叛变,虽不是惨烈,但也惨淡收场,而与卫青并称帝国双璧的霍去病,则是从无败绩,一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每一战均是孤军深入,孤立无援,每一战都是斩获无数,大胜而归。

霍去病的无敌,有一部分源于他军事生涯的短暂,短短六年时间里,他改变了王朝命运,但也因为短暂,他没有机会去失败就匆匆离开,他以最完美的姿态定格在历史长河中。

一次漠南之战,两次河西之战,一次漠北决战,一生四战全胜,但仅有四战,这或许也是一种幸运。

如果,霍去病真的失败了,后世的人还会那么喜欢这个曾经封狼居胥,曾经不可一世的天之骄子吗?对于霍去病自己而言,他就像千古神勇无二的项羽,自杀于乌江边,霍去病的骄傲和一生荣耀,能接受自己的失败吗?

这真是千古难解的谜。


如果,穿越两千年时光,如果真的能把后世人对他的景仰传达过去,那又是怎样一种惊艳?我多么想,汉军能高歌那首“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

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

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

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

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

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

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

胡无人,汉道昌。

陛下之寿三千霜。

但歌大风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李白的《胡无人》,如果,他能看到这首诗,那多好。

在漠北决战出征的仪式上,那首歌响彻了整个汉军军营,那首烽火激荡的《胡无人》,霍去病留下背影,汉武大帝遥遥望着远去的将士,那是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汉武帝多么渴望长生,渴望陛下之寿三千霜,但即使是他也敌不过岁月,他没有看到后世丝绸之路的繁荣,也没有最终看到匈奴称臣那一天,歌唱起大风却是铿锵有力,“但歌大风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4.冠军侯的传承

那年,十七岁的霍去病走向汉武帝的大殿,在群臣的朝贺声中,在李广程不识两位终身未封侯的白发苍苍老将的注视下,在舅舅卫青的赞许中,接过皇帝封赏,那个少年是如此的天选之子,在十七岁就已经封侯,接过的封号是如此璀璨夺目,冠军侯。

或许那个年代的汉语,冠军二字还没有今日的含义,刘彻那一刻所代表的意义只是彰显自己这个侄子勇冠三军的勇气。

但他不知道,因为霍去病,这个名号本身也会成为一种传奇,在后世的千年里,因为河西走廊那个身影,因为霍去病的勇冠三军的勇气,因为漠北的纵横无敌,因为封狼居胥祭天的冠军侯身影。在封狼居胥成为武将无上的荣耀之后,冠军二字逐渐代表着竞赛中的最强者,代表第一,代表胜利,代表青春与奇迹。

汉朝名将辈出,

淮阴侯韩信,虏魏、破代、平赵、下燕、定齐 ,潍水杀龙且,垓下破项羽。

长平侯卫青,汉武时代另一位帝国双璧,成名于龙城之战,数次与匈奴作战,让匈奴单于也为之震撼。

新息侯马援,东汉名将,伏波将军,西破羌人,南征交趾,誓言马革裹尸。

他们无一不是人中之龙,是决定帝国命运的顶尖的名将。

但最后让名号也成为传奇的,却独冠军侯一份。

在霍去病封狼居胥几百年后,另一位冠军侯登上历史舞台。

这位东汉名将,登燕然山刻石记功,史称燕然勒石,与霍去病封狼居胥同样成为中国古代武将两大标志性荣耀。

而他对历史的贡献,仿佛冥冥中要继承霍去病曾经的事业,对那时候实力尚存的匈奴帝国完成了最后一击,汉终灭匈。

5.为了忘却的纪念

2000多年后,几位老文化工作者在挖掘酒泉的来历时,居然淘出了“霍去病西征匈奴,大胜后皇帝赐御酒犒赏,将军以为功在众将士,御酒应由大家分享,但人多酒少,不足分配,乃将御酒倾入泉中,众将士欢呼共饮,酒泉因此得名。”的一段佳话,并且迅速流传开来。

这个故事后来被《汉武大帝》采纳,由最经典的李乐版霍去病演绎,深入人心。

后来更有那句诗,“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倾入江河中,赠饮天下人”。也是借用了霍去病倾酒入泉的意思。

也有人质疑,说酒泉的地理志明明白白写着“其泉若酒”,霍去病的浪漫传说,美则美矣,却无史料记载。

无论真实的历史是怎样的面目,都丝毫影响不了酒泉人对这位少年英雄的热爱和崇敬之情,并趁着发展旅游业的机遇把泉湖公园改建成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西汉酒泉胜迹”,在传说霍去病"倾酒入泉”的古泉北侧矗立起大型群雕”出征”“鏖战”“庆功”3组场景,准确而艺术地再现了霍去病将军河西大捷的历史功绩和酒泉的来历。

这一举措,更令为数众多的酒泉人及外地游人宁可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酒泉的文化工作者还把“倾酒入泉”这一传说或搬上舞台或吟诗赋词,来颂扬这位少年名将的丰功伟绩。



2003年,胡玫执导的电视剧《汉武大帝》,李乐饰演的青春飞扬的霍去病成为一代人心中的经典。

2015年,中国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河西走廊》,再现了一代名将霍去病风采,高度评价了他打通河西走廊,开启丝绸之路的功绩。

至今在甘肃和陕西,还能找到霍去病当年的遗迹,而霍去病这个名字,也如同传奇,如同神话,从未被人忘记。

两千年过去了,那段青春跃马的岁月,那则华夏史上最壮丽的诗篇,那个千里征战的英雄背影,那个飞扬少年的英姿,永远那么明晰。

结语

前前后后,花了不少工夫才写完这篇文章,从第八名,排到了第三名,后来升到第二,现在终于后来居上成为了第一,真的感谢为我点赞的朋友们。

也感谢很多人,因为这篇文章很多灵感来自于他们,某种意义上带着化用创作的意思,我读过很多网络上关于霍去病的文章,在这篇文章里进行了深思熟虑和编织,比如那句“卫青是传奇,霍去病就是神话”,再比如顶配高富帅这个设想,再比如那句霍去病能不能接受失败,这样一颗耀眼的天之骄子会不会在失败后和项羽一样。


在回答里,都是对霍去病的一片赞扬之声,他是一个代表着奇迹的符号,也有人提出质疑,说评价一个人,全是赞扬并不客观。

霍去病是射杀了李敢,但在那个时代,李敢刺杀大司马大将军,类似于枪击国防部长,本身双方都有过错,而那个时代,人权,还没有这说法,法律公平性还没有深入人心,用现在的法律理念审视那个时代的人并不公平,从李广到刘彻,霍去病,卫青,李敢,甚至一切将军高官权贵,都有越过法制的嫌疑。

霍去病很少和士兵同甘共苦,但那个年代愿意追随冠军侯的却如过江之鲫,霍去病用胜利和奖赏激励士气,士卒愿意追随,愿意效命就是最好的证明。

而且那时候霍去病也不过20岁,怎么能要求一个年轻人把人情世故都做得非常完美呢?一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感动汉武帝,即使是李广程不识这些老将也远远不如这个年轻人,他的一腔热血荡气回肠,这已经足够。

“八百里外阳关似在眼前,看那边,玉雕银砌,皑皑祁连,起伏奔腾,叠嶂重峦,红装素裹,无比妖娆。更有那,晚霞浓抹嘉峪关,给中华大地添风采,这般壮丽山河,招徕远方游子,众口同夸酒泉好。”

“两千年前往事忆上心头,想当年,金戈铁马,翩翩勇将,少年英俊,风华正茂,奏捷河西,气宇轩猷,谈笑间,美酒倾杯碧玉流,与十万健儿同饮唱,如此高风统帅,赢得军民嘉尚,无人不赞霍将军。”


user avatar   sa-sa-li-an-3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国有史可查里,第一个搞大规模骑兵奔袭做作的军事家。


user avatar   SiobhanChristine 网友的相关建议: 
      

霍去病是真的牛逼,牛逼到他的好多行为都有点儿不合常理。

就比如打仗吧,我们从小接收到的信息就是,你想要士兵为你卖命,那你就要跟他们打成一片,同吃同住啊,不搞特殊化啊,爱兵如子之类的。

不只是我党这么干,自古以来大部分名将都这么干,比如岳飞啦,比如戚继光啦。

然而霍去病就比较牛逼,他从来不这么干,不但不这么干,连样子都不愿意做,而且还要强行搞特殊化。

比如冬天大雪,士卒冷得受不了,他必须要穿纯白纯黑的狐皮大氅,还有帐篷里炭火不能熄,无论他在不在。然后T恤短裤的在里面踢球玩儿。

还有比如军粮,他不但不跟手下一块儿吃,而且还必须要吃好的,精细的东西,牛肉必须要切细。

自己出门打仗,先带十几车零食。零食没吃完,就打赢回来了,然后这些零食就直接扔路边,完全不在意手下人都饿的不行了。

而且他基本上不对部下喊话,也很少打鸡血,就是一副你们智商太低,我懒得跟你解释的表情。

他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同僚兄弟情义,也完全不在乎什么狗屁心腹大将。李敢这么牛逼的人,还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完全是私家班底的人,就因为得罪了他舅舅,他就随手一箭给射死了。

就看了上面这几条事迹,给我的感觉就是,这人别说打仗了,就能活到现在就算运气好了。这样的人能带兵?怕不是刚出城门就要哗变?

然而,霍去病小同志就是这么带兵的,而且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沙漠行军几百公里去弄死别人干起来跟玩儿似的。


尼玛,估计在他眼里,所有手下都是工具人,拴俩贴锅巴狗都能干。

就实在是弄不懂,他是怎么办到的。就感觉他不是在打仗,而是在打星际……

50块两条狗,100块一个堂口兄弟,鼠标随便划拉,喝着冰阔落叼着烟卷儿,F2A就赢了……

他估计心里也嘀咕,对面这都是什么菜鸡?

我身边的这些又都是什么菜鸡?

我是在打简单电脑么?


user avatar   shi-zun-de-miao-jian-l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17岁带兵一路杀入匈奴腹地,让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封狼居胥,相当于什么呢?

相当于17岁男孩带人一路杀到东京,火烧靖国神社,让天皇直接跑路了,这等绝伦卓然的功绩,难道还不够精彩不够好看吗?




     

相关话题

  你在读历史时读到过哪些关于政治的大实话? 
  为什么名士们不愿意侍奉新的朝代? 
  为什么中国王朝那么短命? 
  西安到底是几朝古都? 
  粟裕为什么落选元帅? 
  刘秀近乎完美,为何在历史中存在感不高? 
  为什么明朝粉丝日趋增多? 
  为什么说元、清是我国历史上的朝代? 
  为什么都说曹丕篡汉,却没人说刘邦篡秦? 
  如何评价电视剧《汉武大帝》? 

前一个讨论
中国足协为什么搞不好青训?
下一个讨论
五卅惨案的全过程到底是怎么样的?





© 2024-11-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