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万亿之后大家逍遥的都快忘了自己姓啥了,18年开始银行、信托的口袋一缩紧,才回想起“活下去”的重要性。
从大趋势看,今年不论是碧万恒还是小房企日子都比往年难过一些,所以就要搞点新动作了,这个新动作的学名叫“开源节流”。
恒大用“恒房通”把上万名员工背上了指标,被逼成了“源头”;碧桂园则用“成就共享计划”带出了一个拿到上亿奖金的刘森锋来激励各位区总、项目总,本质上也是“开源”。
而老大哥万科就比较厉害了,既开源又节流。
用降基本工资来节流,原本稳拿的一部分基本工资变成了绩效,万科的相抵们必须必原来加倍玩命才能拿到跟以前一样的工资,万科一分钱没多花效益到提升不少。看来郁亮高喊活下去已经不够用了,需要各位一起上了。
这就让人想起去年东哥出事之后,京东采取人员优化,说是优化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是要裁员,但有位耿直的京东兄弟问了这样一句话“他闯的祸,凭什么让我背锅?”。
地产圈的兄弟们也有个问题,怎么开源和节流都能落在我头上?
别问,问就是“活下去”。
说简单通俗一点,减少底薪增加绩效比例,就是为了月度,季度,年度等各种考核的时候方便扣钱,基数越大扣的钱越多,对于公司而言节约的人力成本就越多。市场环境不好的时候,各种进度,各种指标都不能达到预定要求,那么绩效系数必然低,所以加大绩效比例就是显而易见的扣钱。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万科好歹也算是曾经住宅地产的标杆,此薪资调整一出,其他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一定会跟风效仿,荒年要求开源节流,开源做不到那么就在节流上想办法,老大哥都拉下脸面调薪了,作为行业后进那还有什么顾虑?
所以目前各大地产的人力总估计正要求下属加班加点的做各自家门的调薪方案PPT, 然后在年底的时候向董事会汇报邀功,年底裁一波,年后调薪一波,得过且过混一年。
目前是整个行业的寒冬,从万科离职又能去哪里呢?
有意思的是薪酬体系由28级调整到50级,精细化管理?细分等级后原来四舍五入变成只有舍没有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