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职场中,哪些话题属于「聊天禁区」? 第1页

  

user avatar   janiom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看了眼 @王瑞恩 写的回答,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刻。

回国以后,在工作环境中经常感觉聊天尺度「大」的惊人。

巧合的是,我也有一个室友从美国回来,日常和她聊天的时候会发现,她在国外养成了和国内完全不一样的沟通习惯,比如:

  1. 不熟的时候,客气是真客气;
  2. 不该说的东西绝对不会说,尺度和尺寸的界限很明显。

下面开始分析在职场中,什么不该说。

PS:以下分析仅适合正常职场关系,如果你和对方已经不仅仅是普通同事关系,比如进阶到非常深厚的革命友谊,那可以酌情选择尺度。


这么多年最深和的的一点感受是,很多人不知道「聊天禁区」的含义,包括但不限于职场上。不是没教养,是没人教。因为很多人从小就没人告诉他,什么时候应该说什么样的话,甚至于在我的家乡有一些人会把这种懂分寸、知进退的方式叫做「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工作以后越发感觉这种学习和矫正的重要性,很多时候「祸从口出」不是闹着玩的。虽然国内大环境里总有一句「对事儿不对人」和「有话直说快速解决问题」,但是我觉得这并不等于开绿灯,什么都能聊。

那么回归题目本身,什么是「聊天禁区」呢?根据我自己工作中踩过的坑、炸过的雷,总结了下,应该是以下几个类型:

  1. 隐私型:聊别人不希望你知道的,还包括你知道了一点儿但不希望你追根问底的;
  2. 保密型:聊别人不应该知道的,还包括只有你知道但是你不能告诉别人的;
  3. 八卦型:聊你自己就不应该知道的,比如你无意中得知了但是不应该再扩散的;
  4. 不给面子型:聊别人不喜欢的人/事儿,还包括中伤她喜欢的人/事儿;
  5. 敏感型:聊本应该是亲密朋友才能聊的区域,比如那些让人敏感的范围。


隐私型禁区:我不想你知道,你还一直问

「我有故事,你有酒吗?」我想进入社会以后谁身上都难免有那么些不好的过去和故事,可能是一个让你遍体鳞伤的前任、可能是不那么开心的原生家庭、甚至可能是职场上的灰色过往。这些都不适合在一般的同事聊天中追根问底。以下有几个常见的 case 供参考:

  • 现代社会很多人都会把自己的心酸隐私放在社交媒体上。如果你无意中扒到同事的某博某音甚至是某书,发现了 Ta 一些不好的事情,请不要在日常聊天中和 Ta 或者其他同事去聊这些事情,尤其是 Ta 已经委婉的点破了你的追问和好奇心以后。
  • 某一次聊天中 Ta 有意/无意中说起了自己的事情,但是不管对方是不是主动往下倒这些瓜,尽量不要去主动挖瓜,安安静静的倾听更合适

保密型禁区:这个事情只有你有权限

职场上有很多事情是分各种权限的,虽然不像 Eva 或者其他动漫里那种不同级别的权限卡那样复杂,但也是会有自己的受众范围的,不论是项目、薪酬福利还是其他机密,告诉你是因为你有这个权限,而不是授予你公开传播的权限,比如:

  • 你接手了一个重要的核心项目,在未被评估可以公开传播项目的时候,是不能和同事们当成饭后瓜点吃掉的。
  • 你被升职加薪了,或者你操作给谁谁谁升职加薪了,是绝对不能够再向第三个人传播这些敏感信息的。

八卦型禁区:道听途说不要三人成虎

工作这么些年里见过的最反感的聊天禁区,我总能从别的员工嘴里听到各种「我听说」的传言,这些传言,说不对也猜中了一些事儿,说对也的确不准确。问题点不是在于这些内容本身,而是在于传播以后带来的各种负面效应。当这些各种负面效应变成绝大多数人收到的「噪音」,事实的真相哪怕再放出来,也会像《沉默的螺旋》一样被孤立成为不可信源,就像:

  • 1、2 里那些不适合传播的消息,经过各种猜测揣摩,变成不可预估的「大老虎」。
  • 各种无中生有出来的猜测,经过加工变成板上钉钉的「真事儿」。

不给面子型禁区:你这人就不会说话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 G 点」,包括但不限于:自己眼中容不得诋毁的事物、自己很在意的个人标签、自己非常讨厌但又无法摆脱的个人形象。尤其是在一次两人甚至是多人的聊天环境中,每个人希望收获的都不是负向的反馈甚至是「噪音」(我们不希望听到从别人嘴里说出来的话),这些信息会因为这样的场合被扭曲解读成为负向反馈。如果你有意/无意去讲,可能你本意并非如此,但是作用还是会适得其反。

要知道,有些事情适合讲出来,而有些事情适合放在心里:

  • 同事很在意自己的形象,比如发型、身材、面容,你却每次都拿这件事点 Ta,甚至是以此为笑点去开玩笑。
  • 同事很喜欢的精神寄托/物质产品,比如爱豆、偶像、游戏机,你如果不喜欢可以不聊,但是不要当着对方的面去诋毁和泼冷水。

隐私型禁区:我不想你知道,你还一直问

这种常见于异性之间的聊天话题,甚至离开职场外也是很常见的问题。很多人不能分清「开玩笑」的尺度到底是什么,什么是可以聊的,什么是不能聊的。

如果实在无法分清,建议:适合和朋友聊的话题,比如情感、良性、家庭、财产,就尽量不和同事去聊,或者不作为主要的话题发起者。八卦,不是职场的加分项。


讲了这么多条条框框,肯定也有看官觉得,我就来上个班,干的开心就干,干不开心就走,想说什么说什么呗,怎么来了你这么多屁事。

事实上,我们无法选择在别人眼里是什么样的存在。很可能你觉得很正确的事情,在别人眼里就是冒犯。职场礼貌是很严肃的一个话题,也是很高深的一门学问,希望你我共勉,都能做一个有分寸感的大人,起码不给别人添麻烦。


以上。


user avatar   wang-rui-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回国以后,在工作环境中经常感觉聊天尺度「大」的惊人。

在美国,有几个话题是绝对的禁忌,包括对同事的外貌,性取向,种族等因素品头论足等 - 尤其是对于异性同事。这类言论如果对他人造成冒犯,不仅可能会导致公司人力资源部门介入,而且可能会引发法律后果。

例如,加利福尼亚州法院在 Holmes v. Petrovich Development Co. 191 Cal.App.4th 1047(2011) 一案中,就将引发「具有敌意的工作环境」的言论在法律上认定为「性骚扰」的一种形式。

对于这点,我之前的同事曾经建议过:无论如何,评价男生的领带总是安全的。有段时间,我和一位同事就日常每天早上花十分钟赞美对方的领带。但这一说法没有明确法律依据。

在国内,职场性骚扰仍然是一个法律上较为模糊的地区,但不代表就可以口无遮拦。互联网上,管理人员对于异性的不当言论、公司活动中不体面的「游戏」,都有可能在网络引发关注。对此,我有一个简单的判断标准:如果一段话,被截图发到网上,可能给整个公司的形象造成严重损失,那这句话就不应该被发出来。

还有一条重要的判断标准,如此简单,但不时发现有的企业高管犯错:如果一件事情不合法,那就不要说出来。

您可能觉得,哪有人会这么蠢?还真有:就在不久前,一家公司的高管就在年会上宣布采取 996 工作制,还落在了文字上:

有人可能觉得,哪有这么多条条框框,大家在一起多「融洽」,别被「政治正确」弄得畏首畏尾。然而,有的人眼中活跃气氛的言论,可能是他人严重的骚扰和冒犯;有的「政治正确」,可能是因为背后本来就有值得追求的价值导向。

至于不和其他员工讨论薪资,不说别人坏话,不炫耀自己「上头有人」之类的,是作为职场人非常基本的要求了,不再赘述。




  

相关话题

  在工作汇报中,应先汇报结果,还是汇报工作过程? 
  如何提高亲和力? 
  如何打造职场中的个人品牌? 
  员工不愿意加班,老板该怎么办? 
  机械专业的本科生,想了解一下在机械行业工作怎样才能月薪过万? 
  如何看待公司要求员工签奋斗者协议,包括「自愿加班,放弃带薪休假、加班费,能力不足接受公司淘汰」等内容? 
  被领导差别对待是一种什么感觉? 
  当你在带的新人非常「学生气」时,你通常会采用哪些方式来引导 TA 改变? 
  离职被领导为难怎么办? 
  在一线城市辛苦打拼却毫无积累的年轻人,到了中老年该怎么办?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玄皓战记》?
下一个讨论
2019 春节后,互联网公司的裁员潮还会持续吗?





© 2024-11-2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