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恒星可以重元素聚变吗? 第1页

  

user avatar   lu-chao-15-5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天文学上将除了氢和氦以外的元素都叫做重元素,我们以此为前提讨论哦。

我们的太阳在宇宙中算是一颗“屌丝”恒星,一般来说,它们通过3α过程,将氦“燃烧”成碳,就变成一颗白矮星,慢慢结束自己的生命。



而锂极其容易和氢核反应结合生成两个氦原子,这种核反应只需要240万度就可以发生,而这是很多恒星都可以轻易达到的温度。所以锂一般不参与更重元素的核反应。

铍和硼都不在主流核反应路线上,我们这里也不用考虑了。

----华丽分割,前菜结束,正文来袭----

在恒星内部,α粒子非常活跃,不仅参与“3α过程”,当恒心中心的碳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还会继续和高级原子核发生反应,和碳生成氧。再一路反应下去,生成氖20、镁24、硅28、硫32、氩36、钙40、钛44、铬48、铁52和镍56。相当于不断向原子核中“塞”阿尔法粒子。这个过程叫做“α过程”,也叫作“α阶梯”。上面提到的这些偶数原子序数的元素也叫作“α元素”!

这条线路在镍56这里走到了头,但镍56并不稳定,发生电子俘获会衰变成铁56。一般认为铁56是最稳定的同位素,其实不然,镍62才是比结合能最高的同位素。但一方面镍62不在这条反应路线上,另一方面由于“光致蜕变”作用,高能伽马射线会切断原子核,所以宇宙中镍的丰度远远少于铁。

“α过程”在恒星内部发生的几率很低,且主要以生成氧、氖为主,对恒星的能量产生没有显著的贡献。由于强大的库伦势垒,氖以后的反应更不容易发生。

和太阳质量差不多的普通恒星走到“3α过程”就到头了,而当一颗恒星的质量超过8个太阳,其中心温度超过5亿度,密度超过300万吨/立方米,就会继续开启“碳燃烧”路线。两个碳原子核聚变生成氖20、钠23、镁23、镁24和氧16。其中,前三者是主反应。这个过程中,虽然氧的产出很少,但氧坐观“小弟”碳的“燃烧”,而最大限度保留了自己,所以“碳燃烧”的最终结果是产生一个氧,氖,钠和镁的内核。

你可能以为,这种燃烧的条件如此苛刻,应该持续很长时间吧?

其实不然!

基本上是越重的恒星反应速度越快,对一颗25倍太阳质量的恒星来说,仅仅600年,就足够“碳燃烧”殆尽了!

然后呢?

你可能以为,按照座次,应该轮到“氧燃烧”了吧?

其实不然!氖元素说:“氧小弟别急,先等等,我先上!”

当“碳燃烧”结束形成一个氧,氖,钠和镁的内核后,恒星中心的温度和压力继续升高,达到12亿度,密度超过400万吨/立方米后,就会启动“氖燃烧”,这个条件并不比“碳燃烧”难很多。

和之前的核聚变反应不一样,“氖燃烧”并非氖核和氖核的反应,而是在强烈的伽马射线辐射下的“光致蜕变”反应,氖核在受伽马射线激发后,变成氧16和一个α粒子;也有一部分氖核继续发生α阶梯反应,和α粒子结合变成镁24。因此“氖燃烧”的结果是生成更多的氧和镁,你开始理解为什么氧比碳多了吧?

“氖燃烧”的另一个结果是:镁是宇宙中最多的金属元素。

“氖燃烧”大约持续数年,留下了一个氧和镁的内核,如果恒星足够大,让中心的温度达到15-26亿度以上,密度达到260-670万吨/立方米的时候,氧元素:“终于等到要出场了吗?我要燃烧!”

氧燃烧是两个氧原子发生聚变,生成硅28(34%),磷31(56%),硫32,硫31,硅30和磷30。根据不同恒星的大小,这一过程最长持续5年,最短3天就结束了。

氧燃烧完以后,留下一个硅和硫的内核,如果恒星足够重,中心温度达到27-35亿度,就会启动恒星的终极燃烧——“硅燃烧”。一个个α粒子被“塞”进原子核,依次生成硫、氩、钙、钛、铬、铁、镍。这个过程很快,一天就结束了,这时候,恒星的中心已经达到了50亿度。由于没有额外的热能可以通过新的聚变反应产生,恒星只能以崩溃的方式结束,发生壮丽的超新星爆炸,恒星的中心部分现在要么被压成中子星,要么变成黑洞。恒星外层被喷射出,在中子流中产生铁以后的重元素。


超新星爆炸和双中子星合并的时候,伴随着高密度的中子流,每秒每立方厘米高达100万亿亿个中子。在如此之多的中子碰撞下,较轻的原子核如同沐浴在中子的“沙尘暴”里,各种各样的富中子原子核被制造出来,而又迅速发生β衰变,最终变成较稳定的原子核。铱、锇、铂等贵金属、其他重元素以至放射性元素都可以通过“快中子俘获”制造出。


是不是所有重元素都来自超新星或双中子星合并呢?也不尽然,在恒星内部,也有一条持续稳定的路径,让比铁重的元素逐一生成,这就是“慢中子俘获”。

第一代超新星爆炸出一些重元素的碎屑,有些飘荡在宇宙空间,凝结成行星,也有些被其他恒星吸引过去,成为进一步核反应的母核。在恒星内部,有着各种各样的辐射,其中就有中子辐射。偶然的机会,“贪吃蛇”母核将中子俘获过去,“吃”进肚里,变成更大的原子核。这个过程很漫长,可能要一年,甚至十年,才会发生一起俘获事件,所以称为“慢中子俘获”。这些原子核就如同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大。然而雪球毕竟是有限度的,吃胀肚子的不稳定原子核会发生β衰变,吐出电子和中微子,变成了原子序数+1、原子量相同的其他元素。

比如银109“吃”掉一个中子,变成不稳定的银110,立刻衰变成镉110。镉元素比较能“吃”,连吃五个中子一直吃到镉115,才衰变成铟115,然后是铟116,又衰变成锡116。偶数位的锡也是个“吃货”,接连吃掉五个中子,到了锡121才撑不住,衰变成锑121。

原子核就是这样通过“慢中子俘获”过程,如同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最终到了铊元素,遇到了问题。

铊的稳定同位素铊203“吃”下一个中子,又衰变成铅204,和它的小弟“锡”一样,铅也是个大吃货,它继续吃中子到铅209,这是一种不稳定的同位素,它迅速衰变成铋209。铋209吃掉一个中子就撑不住,衰变成钋210。到了这里,偌大的原子核终于吃中子吃到吐,于是发生α衰变,直接吐出一个氦核(α粒子),原子序数-2,原子量-4。

不信你看,铋以后的元素全都是放射性元素,钋210的半衰期只有136天,发生α衰变,直接掉到铅206。就这样,从铅206,到铅207,铅208,铅209,铋209,铋210,钋210,再回到铅206,恰好组成了一个循环。“慢中子俘获”滚雪球的游戏玩不下去了,重元素一步一步向上爬格子,最终撞到了天花板——铅。

正是如此,虽然铅“重”达82号,在地壳里却比很多轻元素——如碘、溴甚至五金之一的锡——都要多,是重元素里最多的一个存在。




  

相关话题

  为什么福岛核电站核泄漏问题貌似远不及切尔诺贝利严重? 
  在印第安人跨越白令海峡抵达美洲前,美洲有原始人类或古猿存在么? 
  迁徙路程最长的动物? 
  玩游戏能帮助科学研究么? 
  可控核聚变的商业化会对人类社会形态产生怎样的影响??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如果不尊儒术,那人们要读什么书呢?中国的自然科学就能发展起来吗? 
  恒星理论上可以有多大呢? 
  为什么水的密度刚好是 1.0×10³ 千克/米³?它是怎么规定的? 
  鲸鱼是怎么拉屎的? 
  如何看待豺狼座(Lupus)恒星「消失」现象? 

前一个讨论
英法不是希望祸水东引吗?那么为什么要为了波兰和德国开战?
下一个讨论
核电站为什么不设置空气冷却塔作为备用冷源?





© 2024-11-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