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可以。
太阳辐射到地球的能量高达173000TW,而人类2019年年平均能源消耗功率只有5.1TW。哪怕人类使用的能源增加100倍,释放的热量本身也不会对气温造成显著影响。真正影响气候的,是工业活动中额外排出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可控核聚变意味着工业能源变得极其廉价,很多问题都可以用极其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
短期来看,火力电站关停,电动汽车使用成本再降一个台阶,碳排会急遽下降。
抽水浇灌的成本也会大幅降低,更多干旱地区将被植物覆盖。
碳捕捉技术可以很快落地——这跟海水淡化一样,廉价能源的前提下,没有任何难度。
长期来看(千万年到亿年尺度),太阳光度在不断增加,降低温室效应也终有极限。而廉价的工业能源意味着,即使使用低效的化学火箭,太空发射成本也可以降低到勉强可接受的程度。
人类可以考虑将上百万数量的航天器发射到地日之间的拉格朗日点偏向太阳的区域,展开大面积太阳帆遮挡部分阳光能量,并借助太阳风和光压稳定自身位置,从根本上解决恒星周围的宜居带不断外移的问题。
这还是可控聚变完全利用现有技术实现,没有任何其他重大突破的前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