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请就位》节目把郭敬明弄来真的是赚到,才播出三期已经贡献不少话题和热搜,而与李少红导演的暗自较劲也是看点。
两人不仅次次都意见相左,郭敬明点评完选手李少红导演还会冷笑一下,更是在台上气的直呼郭敬明“那个谁”,让观众是吃足了娱乐圈大导演的瓜。
第1期节目老前辈李成儒怼郭敬明的畅销书《悲伤逆流成河》,直言是让年轻人只看高中生谈恋爱没有家国情怀、忠人义士的故事熏陶,当时节目特意给了李少红导演一个特写,面带微笑的样子完全就是心里真实写照,至此两人大战就埋下了种子。
第2期节目争议则到了明面上,李少红导演组的演员郑薇、徐阳表演了一段《致青春》的片段,郭敬明点评时痛批男演员太着急,不是哭点非要硬哭使表演的节奏混乱。
李少红导演无视发言撇了一眼后直接开怼“不同意那个谁的看法,我反而觉得他演得很准确”,不知是否出于赌气还是专业考虑,最后还选择了郭敬明认为表现不好的那个男演员进组,而一旁的郭敬明脸色也是非常难看,简直就是如坐针毡。
第3期节目就更精彩了,女演员郭月在表演《大明宫词》时不小心把眼睛里美瞳哭出来,挂在脸上十分出戏,对于这个细节李少红导演觉得是自己组演员真的在情感投入。
但郭敬明马上犀利点评“我不太喜欢这段表演,既然是古装戏如果是近视眼,戴隐形眼镜都是我的底线了。但是戴美瞳找不到任何的支撑我的立场“。
《演员请就位》作为演技类真人秀请的四位导师,风格个性迥异又明显。在郭敬明和李少红针锋相对、暗自较劲时,陈凯歌和赵薇并不发表过多意见去参战,多少有点自保的意味。
同时轮到他们点评时也是以鼓励为主,尤其双商高的赵薇几乎不带个人情绪,陈凯歌导演虽然一针见血,对于年轻演员也更多的循循善诱。
那另外两位导师分歧这么大,一是小四比较敢说,二是李少红导演很少参加真人秀不会隐藏自己,这样火星撞地球自然是话题不断。
也有网友说郭敬明做导演资历和咖位都不够,写了几本书点评言辞就这么尖锐,还跟大导演叫板,我想这也是节目组邀请他的初衷吧,效果也确实达到了,作为观众很是期待接下来几期节目还会有怎样的精彩内容发生。
关于郭敬明,有几个「名场面」。
第一次是2005年,刚成名的他伴随抄袭的争议出现在央视的《文化访谈录》里,当时关于他的抄袭问题仍未得到判决,郭敬明在马东的质问下急得去洗手间整理情绪。
第二次是2013年,当时他宣传电影《小时代》,出现在《锵锵三人行》里,面对的是绵里藏针、嬉笑怒骂的许子东和窦文涛。面对国民阅读调查中读者最喜欢的作家排名比曹雪芹前,他说「我自己很喜欢曹雪芹,但时代不同,不可能每个时代所有人都看一本书,每个时代都有新的补充,但经典就是经典。」
很政治正确,但又什么都没说。
第三次是2016年在《爵迹》的上海路演现场。彼时《爵迹》票房不及预期,他崩溃大哭:「是不是因为我叫郭敬明,所以做什么都是错的?是不是只有我死了,你们才不会骂《爵迹》?」
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郭敬明导演的微博封面首页至今仍是和《小时代》四位女主角的自拍合照。那大概是他近十年来的高光时刻。
马东在《文化访谈录》访问郭敬明
2005年的郭敬明
郭敬明做客《锵锵三人行》
郭敬明在路演现场崩溃大哭
郭敬明有个久远的笔名,叫做「第四维」,他用这名字在古早的文学网站「榕树下」发表过大量作品。零维为点,一维为线,二维为平面,三维为体空间,四维加入了时间概念,为时空。因为总写和青春有关的作品,他给自己取了个网名,「第四维」。
《梦里花落知多少》中的男一死于车祸,《夏至未至》富二代男二成为流浪汉,《悲伤逆流成河》全书三分之一是一个又一个角色的死去,而《小时代》里,绝大部分角色死于上海的一场大火。
《夏至未至》
对书中的角色无情,为虐而虐,很长一段时间,他被读者们称为「后妈」。他的故事狗血浮夸。在早期的《梦里》里,主角们只是京圈孩子的打闹,而到了《小时代》,已是一堆「提着LV包包、踩着Gucci小短靴」的金领狗血故事。
《小时代》
在十多年前和马东的辩论里,郭敬明表达过创作理念:「我们这一代不像前辈那样,生活有那么丰富,我们更多的就是去看去听去感受,看电视剧,听音乐,或是看别人写的东西,或是道听途说听来的故事,但是只要你有那种感受,去加工就可以做到这一点(进行创作)。」
我们常说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对郭敬明来讲不是的。创造是源于想象,高于生活。郭小四的青春故事里,充斥着流血、死亡、堕胎、犯罪、背叛,因为他的创作来源是道听途说、极端的故事,如果是平静而真实的生活琐碎,郭小四是看不上的。
他的受众,多是没经世事的中学生。可能每个坐在教室里过着日复一日平淡生活的学生,都有拥抱狗血故事的渴望。
于是这种「青春伤痕系列」的文学聚集了大批的受众,和郭敬明风格相近的,还有饶雪漫,「青春是道明媚的忧伤」,大概是每个80、90后都记得的词语。
《悲伤逆流成河》是作家郭敬明创作的长篇小说
得知郭敬明要拍《小时代》,很多读者是兴奋的。这批读者称为了最有利的消费者,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这部被影评人、文化人普遍唱衰电影,仍收获了4.88亿票房,排在当年中国总票房第十名,而当年的第一名是周星驰的《西游降魔篇》,累计票房刚破12亿元。
这仿佛是热血青春剧一般的展开:一部电影的主演,几乎都被或多或少被贴上过负面的标签:流量的杨幂、脸瘫的陈学冬、扮丑的谢依霖,还有一个陷入抄袭风波的导演郭敬明。虽全世界都不看好,他们却看似万众一心,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务,在粉丝的帮助下在票房上吐气扬眉。
《小时代》剧照
在粉丝经济刚刚崛起的2013年,郭敬明一下子登上了《人物》《Vista看天下》《博客天下》的封面,一位作家以成功商人的身份,仿佛站在了权力之巅。
在郭敬明最红的时候,赵薇主动上传了一张和郭敬明的合照,「快乐的相逢,知道什么叫一见如故了」。那是2013年,郭敬明的《小时代》和赵薇的《致青春》为后来的大陆青春电影拉开序幕,分别收了近5亿和7亿票房,在那年的的排行排在第10和第3位。
但潮水的退去也是迅速的。2019年,当两人再次在《演员请就位》的综艺里相逢,郭敬明上传了和赵薇的拥抱GIF图,却没再得到赵薇热情的回应。在微博,能不能@,是要讲求咖位的,郭敬明已经不是2013年的郭敬明了。
在《小时代》系列后,他尝试将粉丝经济发挥到淋漓尽致。筹备的电影《爵迹》,打着中国第一部CG电影的名号,将范冰冰、吴亦凡、陈学冬、陈伟霆、郭采洁、林允、杨幂、王源等最热的明星全部囊括。
电影的个人海报就有二十多张。而这么个中国第一CG电影的头衔,最后仅收了3.5亿,而基本投资已经2亿,算上宣传发行,盈利无望。这就是他喊出「是不是我死了,你们才不会骂《爵迹》?」的背景。这被视为郭敬明「大溃败」的第一波。
之后《爵迹2》箭在弦上,却因为主演范冰冰的原因至今无法定档。而他也沉寂许久。
2017年,郭敬明又伴随着爆炸新闻重回大众视野:曾经签约他麾下的作家李枫控诉郭敬明「性侵」。「性侵」和「同性」两个词包含着核弹般巨大的信息量,在微博上炸开了。后来在举证困难的前提下,事件也不了了之。
而讽刺的是,在百度指数上,「郭敬明」作为关键词的搜索峰值分别最高分别是2013年和2017年,分别对应着《小时代》的上映和疑似性侵事件的发酵。这意味着,以粉丝经济崛起的他,正慢慢被粉丝所淡忘。
郭敬明本人形象和作品是高度关联的。
早期的《梦里》,封面是他的剪影照,那时他是个被上海香樟树所包围的文艺青年。之后在《小时代》电影里,他是纸醉金迷的总裁,「郭敬明」的标签比任何一位大牌明星都要浓厚。郭敬明说过多次,「商人和作家身份是不冲突的」。
但矛盾的是,作家要实现持续的创作,需要深刻的感悟或大量的阅读,大量的时间投入不一定有产出,很多作家因而是不善于公众交流的,他们大部分时间需要和自己对话,对外交流对他们而言是一种损耗。
而商人则需要追求效益的最大化,要求时间必须转化为效益。郭敬明多年前就将作品定义为「商品」,每本书都有「定价」。为了销量,他并不排斥和自己的作品高度捆绑,不介意抛头露面式的宣传,即使那意味着对自身的消耗。
最近被推上风口浪尖的郭敬明「诡辩式辩论」
同时,商人郭敬明也学会了大数据理念下的「精准投放」,他找到了最红的明星演最俗烂的故事,《小时代》成了。但商人郭敬明忘了,商品的价值还在「商品」本身。当《小时代》系列精致又狗血的PPT式剧情一次次地刺痛了粉丝,他的作品口碑也快速下降。即使《爵迹》是中国电影的所谓全新尝试,也没人买账。
「是不是只有我死了,你们才不会骂《爵迹》?」是的。
即使被反噬,但我想我们是不需要同情郭敬明的。毕竟他自身有强大的逻辑去为自己的行为论证。就像最近的评论一样,郭敬明不愧为「最佳辩手」,他能够八面玲珑地反驳一切诋毁,并可将反驳上升到道德高度。
他的反驳和绝对是政治正确的,但同时,也是毫无信息含量的。看似崇高,实则狡猾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