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孤陋寡闻」里的「孤」是什么意思? 第1页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孔鲤 @李超字子越 @叶微香

“孤陋寡闻”一词原出《礼记·学记》篇“大学之法”章。

原文俱如左: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

考虑到先引证古注,不如先求证今解,结果王师文锦的《礼记译解》是这么翻译的:

出处:王文锦《礼记译解》(中华书局·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本)(图版1)

这么“信雅达”的翻译!(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给王师跪了!ORZ)

显然,王师文锦并没有在明处给我们什么帮助。

于是,稽考了朱彬的《礼记训纂》

出处:《礼记训纂》(中华书局 清人十三经注疏本)

仅根据《礼记训纂》所辑用的 郑注、孔疏、朱注。只有孔疏对其作出了解释:

则学识孤偏鄙陋,寡有所闻也

这代表了解释该句的一种比较广泛的意见。

=================(以下一家之见)=================================

分析这句话,个人认为,不应该单独分析一句话,而是要综合文本,放在段落中、篇章中去看待。我们来看此章是怎么描述的: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

分析文本,我们可以列出如下的相对应的关系:

四兴 四废(六废中前四者)

  1. 禁于未发之谓豫 → 发然后禁
  2. 当其可之谓时 → 时过然后学
  3. 不陵节而施之谓孙 → 杂施而不孙
  4. 相观而善之谓摩 → 独学而无友

显然,在第4兴中,为了和“相观”相比较,作者用了“独学”一词,并且为了突出对比论证的效果,特意强调出“独学”的后果是“孤陋而寡闻”。(1)

另外分析文本,我们可以对比如下四句话:

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
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我们先来参照王师文锦的《礼记译解》(下省称《译解》)的翻译(图版1)。在《译解》中,王师将“扞格而不胜”翻译为“格格不入,不能战胜邪恶”,将“勤苦而难成”翻译为“相当劳苦而难有成就”,将“坏乱而不休”翻译“破坏了知识的系统性而不可收拾”,将“孤陋而寡闻”翻译为“孤陋寡闻”。依王师的翻译,该四个“而”字,前三者其作用一一为“递进”、“转折”、“递进”;最后一个“而”由于王师采用不译,所以我们暂时存疑。

通检王师所说,比较四句话,个人认为,这个“而”也应该是表“递进”的关系。分析前三句话来说,前者(扞格、勤苦、坏乱)与后者的关系,都为“顺承”,“递进”是正的顺承,而“转折”是逆的顺承。因此,依据文例,此处的“而”不当有异,也应该是“顺承”关系,那么是哪种呢?显然,依照行文逻辑,不可能为“转折”,那么,应该作为“顺承”来考量。(2)

通过上文的(1)、(2)两点,个人这么理解:“孤”是对上文“独学”之“独”的再进,也是对下文“寡闻”的铺垫。

所以,根据《译解》及个人理解,当解做:

“独有己见,不闻众人谓之孤,偏执俗说,不信大雅谓之陋,夫不闻众人,不信大雅者,以其无师友之交,故,寡于闻见也。”(A)

当然,这个是通过文法分析得出的结论,能不能找到训诂依据呢?

关于训诂依据:

出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孤的解释

康熙字典明文以“孑处”解释学记的“孤”,似乎确证我的文本分析是错的,然而,假如我们代入行文,却不甚妥帖,因此,这里应该是“孑处”(一个人单独学习)的引申义“只有己见”。所以,从训诂上来说,这是可证的。(B)

综合A.B两点,据此提出个人看法如下:

“独有己见,不闻众人谓之孤,偏执俗说,不信大雅谓之陋,夫不闻众人,不信大雅者,以其无师友之交,故寡于闻见也”

参考阅读:

《礼记译解》 王文锦 中华书局 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

《礼记训纂》朱彬 中华书局 清人十三经注疏

《礼记注疏》孔颖达等疏 中华书局 十三经注疏

《礼记集解》孙希旦 中华书局 清人十三经注疏

《说文解字注》 段玉裁 中华书局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孤的解释

《汉语语法学》

以上,谢邀!




  

相关话题

  为什么郭敬明和韩寒起点一致,却相差越来越远? 
  华语在新加坡还能存活多久? 
  为什么其他国家大多用拼音文字? 
  作为韩国最具代表性的K-POP文化已经走向世界,那么它有实力成为世界主流文化吗? 
  为什么克苏鲁容易被读作克鲁苏? 
  怎么看待陈小春倡保卫广东话「唐诗宋词大多是用粤语写的」? 
  什么是民系?广东有哪些民系? 
  文学作品有因国别、题材或体裁而导致的「落后」与「先进」之分吗? 
  评判文学作品的深度和思想力是以什么为标准的,而有资格给这些定论性评价的又应是些什么人? 
  既然古印度人崇拜象征生殖力和美的女神,那为何当时妇女的地位如此低微? 

前一个讨论
在武汉十一中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
下一个讨论
精通历史是一种什么感觉?





© 2025-0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