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成年人就要学着理解世界的复杂。
先说说“二选一”这件事,王帅这番话有两个背景:
其一涉及京东与阿里的2015年的“二选一”旧案。但在2017年的时候,京东市场部门和法务部门似乎就脱节了。
其实早在京东进军图书市场的时候,当当就让出版商“二选一”,后来当当想搞3c,京东也让商家二选一。可以说,京东与阿里一样,都难以将自身与“二选一”的行为切割开。
其二是四月份发生的拼多多与三只松鼠事件。(护肤品牌韩后也发布了类似文章。)
10月初,三只松鼠在其官方微博上发文称在拼多多平台上销售的三只松鼠的产品并非官方渠道,并强调自己从未在拼多多上开设店铺,也没有授权任何经销商在拼多多上开店和销售。因此从拼多多购买的三只松鼠无法提供售后服务,无法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此外,三只松鼠还措辞强烈的强调将对拼多多的侵权行为进行法律维权。
对于三只松鼠的自控,拼多多没有提是否授权的问题,而是将方向引导到了电商“二选一”的焦点问题。但拼多多也和京东一样,一边控诉“二选一”另一边又拿着“二选一”去打压更弱的对手——如今已经濒临破产的淘集集。
看完应该不难得出结论,“二选一”正在成为电商平台明争暗斗的武器。不管是主动和被动,不管是对商家施压,还是两面三刀的公关战,“二选一”的肯定不是如今吃瓜群众眼里“恶霸与良善”这个简单粗暴的逻辑。
这也是正是拼多多公关的厉害之处。为什么要给拼多多公关鼓掌呢?那要提四月份另一个与三只松鼠相同遭遇的网红服装店。
简单来说就是淘宝网红店赵大喜发文“请停止你们的盗窃行为”,说自己的店铺惨遭拼多多盗版,山寨,还出现过违规印制100万个吊牌的事件。
拼多多方面的回应很有意思,不是官方,而是只有一个落款拼多多小二的小号出来(微博号:PDD乐福,到目前为止仅仅发了一条微博):
第一:先打感情牌
第二:转移火力到“二选一”
第三:用发件地址论证拼多多也是赵大喜的。
其实拼多多上面本来就充斥着所谓的无货源店群(一个人开几十上百家网店,占领细分品类,地毯式覆盖用户搜索结果),抓取功能复制某家超火的店铺或者爆款,一键代发加价倒手,相当于电商时代的倒爷。因此拼多多回应里的发货地址一样并不能说明赵大喜店没有被偷,反而拼多多不官方回应,也不直接承认存在盗店侵权的行为实在可疑。
但赵大喜和三只松鼠的事情,拼多多公关都成功转移了对于自身侵权的焦点,实在是厉害!
其实电商这些年,除了假货之外,也诞生过很多其他黑产,无货源店群就是一个行走在法律边缘的物种。消费者在搜某个爆款的时候往往会发现无数同样的商品,很多时候就是这些店群在操作。他们通过垄断一个小分类来走量获益,因此寻找爆款就成为了必然的手段。赵大喜这样拥有一定粉丝量与曝光度,还能搭淘宝宣传便车的商家自然就成为了复制的最好对象。
店群是中小卖家中一个存在度非常高的存在,往往一个人能运营七八家网店,自然也谈不上什么管理售后,只是赚倒手钱。门槛低、成本低的店群背后又由中介、辅导等一系列相关“智商税”产业。淘宝、京东、天猫等等都经历过店群肆虐的时期,但目前开店门槛、管理手段最低,漏洞最大的拼多多是无货源店群最肆虐的地方。
其实平台发展也需要这些捕捉爆款的店群存在,可以积聚人气、提高热度、吸引流量,初期的默许和平台红利补贴更是给了无货源店群发展的空间,但长期下去肯定是要伤害正规商家最后让市场滑坡。所以随着审核越来越严格、平台红利期消失,淘宝京东上的无货源店群产业就会转战其他地方,比如拼多多、淘集集。
对于平台来说,培育一个品牌店的确如王帅所说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开发技术,建立制度去宣传、保护权益,平台与电商品牌店是共生关系。比如耐克、阿迪这些强势品牌完全不虚“二选一”,恰恰是那些需要平台投入资源扶持的商家会面临二选一。
作为中介,平台“二选一”行为永远只能作用于不上不下那么一批依赖平台资源的商家,后者也是平台的竞争优势所在。
品牌一旦足够强势也能反向选择平台,难以变成平台单方面垄断的局面。
对于电商平台而言,如果没有这层共生关系,没有培育品牌的能力而任由山寨店、复制店横行,拼多多永远只会是现在拼多多。
拼多多之所以要用“二选一”打压淘集集,也是因为他也需要需要投入资源进行品牌化升级,需要摆脱依附于补贴存在的山寨店阶段。如此,拼多多这样一边玩着悲情,一边又拿起二选一大棒的“分裂”也就并不奇怪了,甚至可以说是大势所趋。
从这个角度来看“二选一”这种貌似传统意义上垄断的行为,在互联网双向选择的时代并不能用传统对待垄断的观点来判断,甚至可以说不可避免。
对于“二选一”经济效益的研究也在学术界开始进行。
互联网由于技术的特性(创造难而复制容易),很容易出现一拥而上的“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加之电商真正诞生不过三十年,而传统商业已经存在数千年,很多监管制度与管理理念还远远跟不上,加剧了侵权事件的发生。
如果平台独家服务协议(二选一、三选一)被完全禁止,后果就是平台间的同质化,谁都抵抗不了,也没用动力去整顿山寨、侵权等等乱象,商家也只能随波逐流,疲于应付,不愿升级产品。这也就是王帅所说的“劣币驱逐良币”。
作为消费者要明白,“二选一”这样独家服务的存在更多地加剧了互联网电商间的竞争而不是抑制,形成了消费者、商家、平台三方博弈的格局,否则后两者就会混在一起。
最后想说的是,只要没规定手机里消费者手里只能装一个淘宝或是拼多多,那么电商平台与商户的“二选一”就不会是一个简简单单、黑白分明的“垄断问题”。
大体上,看不出什么逻辑,也看不出什么公关,更看不出想表达什么……
二选一当然是市场行为。
贩毒卖军火也是市场行为。
走私洗钱也是市场行为。
使用童工也是市场行为。
那么,“市场行为”就是对的嘛?
不是,“合法的市场行为”才是对的。
衡量是非的尺度底线在于是不是“合法行为”?二选一是否合法?这才是阿里公关部门需要回答的。
阿里是一家伟大的公司,伟大就伟大在有容裕养一个专门制造公关需求的公关部门,伟大就伟大在创始人张口就敢对公众说“不要跟我谈法律”而毫发无损。
但是一个伟大的中国有必要督促伟大的阿里成长得更伟大一点,比如,认真对待法律。
克劳备忘录也好,凯南电报也好,有两大共同点。首先,都是以现实主义的眼光去分析双方的关系。然后,给出的建议都是阳谋,并不是什么不可告人的阴谋,执行起来需要的不是鸡鸣狗盗的小聪明,而是惊人的意志力。
而美国现在战略界现实主义被边缘化,我推测,布热津斯基,基辛格那帮人应该写过不少。不过没所谓,美国能执行大战略的时代过去了。现在这一代精英上半年能管下半年就已经很了不起了。一个需要两代人以上持之以恒去完成的大战略,搞出来他们也执行不了。
冷战时期,从杜鲁门艾森豪威尔到肯尼迪尼克松,最后到李根老布什,个人性格和政治偏好差距不要太大,但是都忠实地完成了他们历史任务,沿着围堵政策做下去。这种战略定力和延续性,世间少见。在中国领导集团上能看见一些相似的东西,但是我们离得距离太近,反而看不清。但在美国精英层身上完全看不到这一点。
个人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