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甘地的优点,魅力是什么? 第1页

  

user avatar   feng-da-67-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知乎有个好习惯,就是先问是不是,再问有没有。

比如说这里,题主匿名提问,提到:“一个人一定有优点有缺点,尤其是一个影响力这么大的人,一定有他的魅力所在。”

然后现有的四个回答之中,只有一个支持题主观点的、而且也是匿名的。

一般来说,如果不是回答的内容确实非主流,或者内容过于激烈,或者考虑到避免暴露自己的隐私,或者企图隐藏自己的真实观点,是不必在这个问题下匿名的。

先谈一谈这个问题所问的内容。

一个人一定有优点和缺点,这是一个没有太大价值的废话。比如说吧,希特勒有一个显著的优点,就是他能够正确的吃饭并消化掉食物,现实中大部分人都能做到这一点,但也有一些人连饭也吃不好,比如说很多婴幼儿和老人。这个优点就没有什么价值。希特勒还有一个显著的优点,比如说善于演讲。希特勒的这个优点就能符合题主“一定有他的魅力所在”的问题。

然而,怎么样才能认识一个人呢?

认识一个人,就要了解他的性质。

事物的主要性质由其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对于希特勒来说,他的主要性质,就是极端反动、反人类的法西斯头目。

在这样的性质定义之下,他的穿衣品味吃饭风格乃至演讲能力,都是次要性质。甚至于,要这些优点服务于他的罪恶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片面的真相有时就是谎言。看待一个人物,显然不能断章取义、片面看待,那样很容易产生错误的认识。题主这个问题却首先就撇掉了全面看待人物的可能,上手就要断章取义、片面看待人物,这样的话,很明显是不能正确看待人物的。直白地说,这样的提问应该就属于典型的低质问题。

对于甘地,他是有一些优点的。

作为一个宗教性质的政治运动领袖人物,他通过特立独行的方式赢得了很多名声。比如说给后辈年轻女性同床共枕。比如说建议蒋介石让日本侵略者敞开了杀中国人。比如说建议英国印度殖民地通过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争取权利。这种特立独行的方式乍看上去都是很稀奇的,但如果去掉这些细节,进行方法论的概括,那么不过就是“炒作”罢了。

用比较简单的话讲就是“哗众取宠”。

这种事情并不是什么稀罕事。

比如说东汉时代,孔融在家里让了大梨给哥哥吃,就被炒作得满世界都知道。还有个黄香,据说连夏天给父亲打扇子都吹成了至孝,结果飞黄腾达,后代甚至做到了三公之一的太尉。拿这些事情强行炒成名士,说实话其实都很勉强。别的不说,能给父母帮忙的小孩子多了去了,按照东汉时代的标准,都给他们个太守干干?这一看就知道实在是没什么可吹的了,只要找个大部分人都做的事来吹。

比如说90年代末00年代初,一度炒作出了很多年轻的“才子”、“才女”。一批年纪不大、高中毕业乃至高中肄业的男女作家甚至思想家突然崛起,引起了社会对“神童”的广泛关注。后来经过反复争论,后来发现这些神童有一些干脆就是拿父辈的资源在充数。

最近,一些博士研究生就提到,他们最害怕的事情就是导师的子弟突然跑进研究室转悠,因为一旦有什么好项目被“公子”看到了,就会“看到眼里拔不出来”,被导师的宝贝疙瘩拿去发表,自己的一作就这么没了……甚至网友疑惑地提问,为什么一方面理工科吐槽导师的那么多而文史类吐槽得非常少,另一方面理工科出的成果又显然比文史类更多更强。其实也很简单,就是理工科的成果有比较明确的实验数据做支撑,打脸权威更容易,文史类就更容易被前辈砸饭碗,不得不闭嘴。我也见过一些文史类的权威出错,结果整个圈子没有一个后辈敢说话的,都寄希望于“人类记忆能力中十分重要的遗忘功能”。

今年也出过一个疑似炒作的例子。一开始发生了一个不是炒作的真事儿,接着发生了一个被认为是模仿这件真事儿的、疑似炒作事件。先说真事儿。2019年6月中旬,一名小学二年级的8岁小学生质疑说,在小学课本后羿射日的故事里,先说十个太阳将江河里的水蒸干了,又说后羿为了帮助人们,“蹚过九十九条大河,来到东海边”,既然江河的水蒸干了,后羿又怎么需要趟过大河呢?前后是矛盾的。这个质疑发表出来以后,人民教育出版社马上道歉认错,表示确实写错了,很多地方都已经反映了这个问题,他们将在今后出版的教材里改正这个错误。这件事挺不错的,8岁小学生注意到了课文里的逻辑矛盾,出版社端正态度认错并积极改正,大家表现都很好。紧接着,6月下旬,被网络上认为是跟风炒作的事情发生了。一个11岁的五年级小学生对“鹬蚌相争”的寓言故事表示质疑。质疑说,既然蚌肉被鸟嘴夹住、蚌壳又把鸟嘴夹住,它们是怎么对话的呢?网友立即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质疑鹬蚌相争一事明显是模仿前者,而且有蹭热度的嫌疑:

各位可以自己百度,后羿射日的新闻报道其实寥寥无几,百度搜索只有一页;鹬蚌相争的新闻报道铺天盖地全网都是,百度首页形成热搜专题,官媒转发的也都是鹬蚌相争而非后羿射日。8岁的孩子真正做到了修改课文,却被11岁孩子摘了果子。(全部分析过程见注释)。[1]

我觉得,对后者过分苛刻其实也无必要。也许他们也是看到8岁小学生质疑课文的事情才想到了自己也有同样的事情可以报道。然后做了集中报道的工作。并且,鹬蚌相争的寓言本身也是更注重说理而不是描述事实的故事,存有缺陷,令11岁小学生提出质疑也可以理解。但是,不论怎么说,后来这件事情,确实有比较明显的跟风炒作嫌疑。炒作被发现了,让人批判,于情于理都对,那也谈不上什么冤屈了。说起来,他们也就是炒作技巧不高明,不是专业炒作的,所以不知道炒作忌讳什么。所以,我觉得单从这一件事上来说,后者这一批人未必是什么坏人。因此,希望他们去做好人,不要因为这个事情走上歧途。

甘地所做,不过就是一种印度殖民地版本的炒作行为罢了。

要说优点,就是炒作得挺成功。

尤其是他的“非暴力”主张,很适合英国的殖民统治。英国殖民者曾经将甘地逮捕入狱,后来发现了一个“统计学规律”:甘地在狱中,则印度的暴力斗争明显增强;甘地被放出去,则印度的暴力斗争明显被压制。英国殖民者一看这对自己的统治很有理,于是就对甘地保持了战略配合,甚至极力促成了甘地与国大党的合流。

这样一来,甘地就在影响较大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影响,成为题主心目中“一个影响力这么大的人”。

知道影响怎么来的,就知道导致这影响力的优点是什么了。

就好像《水浒传》。

“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

甘地也是一样的。

甘地这个人,好就好在不抵抗——哦,好像,大概,也许,可能,说错了,是“非暴力”。

参考

  1. ^作者:蓝爸爸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31380775/answer/72811125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根据评论区提供的线索,我找到了后羿射日的新闻事件,然后做了下对比,鹬蚌相争的主人公,就是对后羿射日事件的拙劣模仿。人教社回应小学生质疑教材后羿射日有漏洞:“蹚”字不当将修改​new.qq.com语文课本又错了?小学生质疑“鹬蚌相争”,出版社这样回应!​www.thepaper.cn后羿射日在前,鹬蚌相争在后。同样是小学生,一个8岁,一个11岁。时间一个是六月中旬,一个是六月下旬,相差大概有十天左右。8岁小学生质疑的问题是,既然天上有十个太阳,把大地都烤干了,后羿还怎么蹚过99条大河?质疑的问题点是有逻辑关系在内的,课文用字不当也好,前后文不一致也好,发现了常人不曾注意的细节。11岁小学生质疑的问题是,嘴都被夹住了,怎么说话?难怪被人说是杠精附体,毫无任何道理。首先这是一则寓言,其次才是嘴被夹住了怎么说话的问题。8岁小学生应该是读二年级,质疑问题有理有据,聪慧过人。质疑的结果是出版社承认错误,明年就修改课文。11岁小学生应该是读五年级,质疑问题强词夺理,混沌糊涂。质疑结果是骂声一片。不能怪网友啊,8岁的小学生都懂得什么叫做前后文不一致,11岁的小学生居然不理解寓言。下面来看后羿射日和鹬蚌相争的新闻传播路径。后羿射日的新闻,有清晰的事件发酵过程,先是家长发朋友圈引起小范围关注,事件步步升级,得到出版社回应,然后才形成新闻事件。鹬蚌相争的新闻,没有任何发酵过程,上来就是一篇通稿全网发布,直接挂热搜榜。事情已经很清楚了,所谓鹬蚌相争,背后有人策划,8岁小学生质疑后羿射日的新闻之后,依样画葫芦,重新演绎事件,借题炒作。鹬蚌相争的新闻,恶劣在哪里呢?不是这个孩子怎么样,也不仅仅是这个孩子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恶劣的地方在于,掐准了时间节点,抢了原本属于后羿射日的孩子的风头,截胡。抄同学作业无不背着家长老师偷偷摸摸战战兢兢,鹬蚌相争厉害啊,孩子伙同家长,把老师和出版社当道具耍,原样复刻一次质疑课文事件,导致很多人抱怨现在的小学生怎么都这样了,动不动就质疑课文。殊不知,8岁小学生发现课文纰漏是偶然,11岁小学生所谓质疑是炒作,一下子把水搅浑了,连带8岁小学生一起被骂杠精,从这个角度而言,8岁小学生是不是很冤屈呢?各位可以自己百度,后羿射日的新闻报道其实寥寥无几,百度搜索只有一页;鹬蚌相争的新闻报道铺天盖地全网都是,百度首页形成热搜专题,官媒转发的也都是鹬蚌相争而非后羿射日。8岁的孩子真正做到了修改课文,却被11岁孩子摘了果子。后羿射日的8岁孩子,自始至终没有露相,鹬蚌相争11岁孩子的通稿上配有精心准备的照片。所以不要说我为什么挂未成年儿童的照片,那是他们自己的配图,就是发出来给人看的。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31380775/answer/728111259



  

相关话题

  侵华战争时的日本是真心想建设中国东北吗?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外交事件? 
  真实的印度真的像媒体所说的那样不堪么? 
  甲午战争海战若胜能挽回陆战颓势吗? 
  中华文明的未来将会怎样? 
  为什么说“拿破仑远征埃及”对埃及今天至高无上的地位有很大促进作用? 
  为何在布匿战争时期几近血不流干死不休战的罗马人在赢得胜利后的不到半个世纪就腐化的如此之快? 
  英法德意日美韩七个国家中好像只有韩国没有侵略过其他国家,韩国的富裕过程是否和大多数发达国家有极大不同? 
  如何看待印度派出 9 艘军舰全球运氧?为何选用军舰运送? 
  历史上,中国的属国/朝贡国,现在为什么这么讨厌中国? 

前一个讨论
人民币上的人物头像为什么不用著名文化人物的头像?
下一个讨论
怎么评价圣雄甘地所说的“从一个民族对待动物的态度,可以看出这个民族的道德高度”这句话?





© 2024-11-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