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人是喜欢清汤的。
九十年代重庆就有一个著名的清汤火锅品牌“武*山珍”用黔江武陵山特产菌类熬制的清汤锅。火爆了10多年,后来就没落了。主要原因是野生菌类越来越少,使用人工种植的菌类,达不到野生菌类的品质,慢慢淡出市场。好像个别地方还有,但已经没什么名气了。
重庆人很会做火锅,但是市场营销一般普通,所以现在最大的火锅品牌是“海*捞”以前的成都品牌现在的新加坡品牌。
重庆人对于清汤锅底太讲究了,清汤一直是上流社会大资本家大地主的专用。
都晓得啥“开水白菜”白菜平平无奇,但是这个汤底就了不得了。工艺繁复,精工细作,国宴佳品。
抗战时期,重庆还有个著名的“丘三鸡丝面”丘三的意思是丘八退了伍,只剩下丘三了。鸡丝面就是普通的碱水面。关键在于熬这个鸡汤底,清清亮亮,没什么油花。汤碗里细面缠绕堆叠,鸡丝游弋其间,上面点缀着青翠的葱花,吃的就一个字“鲜”。这家馆子每天很晚才开门,专做夜游神的生意,那些跳舞看戏晚归的达官贵人吃夜宵。
平常家居生活,有老人小孩吃饭,一般也搞点清汤来吃。
清汤不是什么妖魔鬼怪,也不是稀奇玩意,吃一吃也不是难事。
问题出在火锅馆。
外地人到重庆,无非各家馆子吃一吃,看见各色宣传,就有点讶异了,重庆人莫非对鸳鸯锅有意见。
馆子做清汤,说好做也好做,说难做也难做。
何谓难做?
清汤是要堆料的,材料太过于讲究。现在的猪是白猪,养殖期半年左右出栏;鸡是肉鸡,喂饲料的鸡,肉多,但是汤鲜味不足;中药附片品质不好,可能枸杞大枣好一点,但总的来说不容易堆出一锅好汤。要用上好的材料搞出来,这个价格,又有几人受得了。汤底是看不见材料的,做再好,大多数食客是不信的。
要说好做,秘籍就是鸡精味精,加料。炖点片片骨加汤,其他材料胡乱一放,就可以上桌了。这种东西,也就哄哄嘴巴。有些外地人说他们家乡的清汤如何,我也不好说,你若是笃信全是上等材料熬制,那也由得你。
红汤是重庆人的信仰,爱的就是这股子麻辣劲,吃起来爽。这东西一般也不上席,在重庆就是地方特色。保持住本地风味,拒绝妥协,也是重庆人骨子里的倔强,生意做不好无所谓,火锅就是这个样子的。
重庆人对于鸳鸯锅没什么看法,有老人小孩在,一般都会点。一些外地人对于鸳鸯锅的看法,才是这个问题的由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