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在中国,飞虎队队长陈纳德没有美国记者斯诺出名? 第1页

  

user avatar   liu-kai-94-14-8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更新:很侥幸找到了当初我写的那篇报道,但是照片无从找到。

原文和链接都放到这里。

龙城上空 那群沉默的“达瓦里希”
2015-07-22 |

今报记者刘凯

卢沟桥事件爆发后,欧美列强纷纷“保持中立”,停止了对中国的武器出口。而此时,只有苏联政府雪中送炭,除了资金和物资援助,他们还派来了大量精锐飞行员,组成苏联志愿航空队前往中国。

此时的柳州,由于笕桥中央航校的南迁,与广西航空学校合并,使柳州成为中国抗战的空中前哨。而这群来自异国的达瓦里希(俄语,即同志)从柳州起飞,和中国军人一道血战长空,写下一卷抗日空战史上的壮丽篇章。

【血战长空】

“柳州空战”彪炳史册

这是一次战史中有详细记载的空战。

1939年12月30日午后,日军18架“九六式”驱逐机飞到柳州索战。

听闻敌机来袭,中国军队柳四大队的17架I-15驱逐机、苏联航空志愿队的16架I-15驱逐机及9架I-16驱逐机,共42架起飞迎敌。

这一次,日军的突袭使中国军队一开始就处于劣势。由于当时情报有所迟滞,日军经宾阳到柳州后,飞行高度已爬升至4500米左右。而中国军队接报迎敌时,只能爬升到3300米高度。日军可以居高临下俯冲攻击,占尽天时地利。

按照俄军相关战史资料显示,由于I-15战机操控性较差,为了适应中国战局,苏联的技术人员对此进行了大量修改。同时,制定了一套和I-16战机配合的战法:I-15在低空吸引敌机注意力,再利用I-16的高速爬升优势迅速升到高空,突然对敌机俯冲攻击。

此时的中苏两国的飞行员们有了高度的磨合,再加上数量优势,此战共打下6架(一说8架)敌机,分别坠于大龙潭和拉堡等地,中苏两国飞行员均安全返航。

史上把这次空战称为“柳州空战”,这只是苏联航空志愿队很多空战中的其中一次。

【恶战不断】

贡献不输飞虎队

从1939年10月苏联航空志愿队入驻柳州以来,就一直恶战不断。

据本土学者陈佚生撰文介绍:当年10月18日,有10余架日本飞机出现在柳州西南上空,苏联航空志愿队与驻柳中国空军迅速起飞,夹击入侵日机。有两架日机被志愿队击中后,带伤向鹅山南面逃窜,又被我地面防空炮火击中坠落。其余日机分散向柳州西南方向逃窜。

这也是在柳州上空第一次击落敌机。

当年12月4日,昆仑关战役打响。

12月22日,又有9架日机入侵柳州,被苏军志愿队击落1架,其余作鸟兽散。

12月25至27日,苏军志愿队同中国空军共出动了12批、100余架次,从柳州机场出发飞临昆仑关上空,轰炸日军阵地。

1940年1月10日,日军出动27架攻击机、24架战斗机、2架侦察机分批袭击桂林。驻柳苏联空军闻讯立即起飞赶去增援,击落日机数架。苏军联队机长柯基纳基在击落1架敌机后,遭到数架日机围攻,在座机受伤后仍滑翔安全着陆;可另一名叫李辛克的飞行员却在这次空战中牺牲。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闪击苏联,苏联航空志愿队人员才开始分批回国投入卫国战争,飞机和装备则留给中国空军。

从1937年10月到1941年底,苏联总共派出3665人来华,其中飞行员1000多名,机械师、工程师等航空辅助人员2000余名。据国民政府统计,苏联航空志愿队与中国空军并肩战斗4年多,击落、炸毁飞机539架。国内很多军事专家都认为,苏联航空志愿队在抗战初期与日军精锐对抗,无论从战斗的艰苦程度还是对战局的贡献,均不在声名赫赫的“飞虎队”之下。

【低调神秘】

秘密来华不事张扬

根据本土学者陈佚生和刘汉忠的考证,战功赫赫的苏联航空志愿队不仅在今天鲜为人知,即使在抗战期间也少有人知。

“柳州空战”胜利以后,媒体在柳州采访空战英雄时,作为功臣的苏联航空志愿队成员竟无一参加。当时的媒体报道战绩时,也大多对这支部队只字未提。

在武汉空战中,一些航空志愿队的飞行员被击落逃生后,竟被当成敌军,被村民误会打伤。

其实这一切的低调神秘都是有原因的。

公开资料显示:早在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国空军可以应战的空军力量仅30多架飞机,飞行员600余人,完全无法与日寇抗衡。此时,列强均以“严守中立”为由拒绝向中国提供武器物资。苏联也迫于国际环境,只能以“志愿队”的形式秘密支援抗战,因而在正式的文件中,大多回避了这支神秘的部队。

据介绍,所有的航空志愿队飞机,均是从苏联用卡车秘密运到中国,和中国空军一样漆上青天白日徽。

同时,苏联派来的援华人员,有着严格的保密纪律。即使用俄语开会时,当有外人进入,也要立刻转换话题,因而他们和当时中国人的接触也相当有限,所以后来中国人的回忆文章中,涉及他们的也相当少。

这种情况给日后的历史研究带来了重重障碍。学者刘汉忠坦言,关于苏联航空志愿队的权威资料主要都在俄罗斯,国内官方资料极少,而现有的很多资料又存在各种错漏。所以要考证苏联航空志愿队在柳州的细节,确实非常困难。

【踪迹难觅】

空中前哨难寻实物

本土学者刘汉忠曾撰文介绍,1938年,随着侵华日军步步紧逼,中国空军的核心力量——位于杭州的笕桥中央航校一部分南迁至柳州,与柳州本地的广西航空学校合并,改为“中央航空分校”,使柳州成为抗战的空中前哨。

柳州机场的修建和广西航空学校的设立,其初衷是新桂系为割据而建立。抗战爆发后,原本的洛阳航空学校、广州中央航空分校也纷纷合并入“中央航空分校”,使规模越来越大。除了作战需要,柳州基地主要训练初级飞行员,学员来自全国各地。据本土学者刘汉忠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仅1938年就有200多名飞行学员从柳州的“中央航空分校”毕业。

作为苏联志愿航空队主要的活动场域,旧机场一带能寻到与苏联航空志愿队有关的实物文物已经基本消失,曾经辉煌的礼堂等“中央航空分校”建筑如今已荡然无存,空地上只留下一块用于文物保护的石碑为记。

据刘汉忠考证,当年苏联航空志愿队牺牲的将士主要安葬在位于羊角山的“柳州空军坟场”。

据了解,上世纪60年代,该坟场被夷为平地,仅有黄旭初题写的“柳州空军坟场”石碑留存。这也就是说,除了故事,这群沉默的达瓦里希基本上没有在柳州留下任何实物。

【史实考据】

唯一留影的达瓦里希?

刘汉忠近期搜集到的一批老照片告诉我们,早在1939年振奋全国的“柳州空战”发生前,苏联航空志愿队的教官就已经来到柳州,而且很有可能留下了图片资料。

那时,有照片显示,1938年航校内已经出现了“柳州航空分校外籍教官宿室”,此外,一张“中央航空分校化装游行”的照片也清晰显示出与当时中国军人着装完全不同的外籍军人。

军事专家马峥介绍,这张照片中使用的船型帽是苏联红军1935年以后的典型装束。中国军人一直到抗战后期,开始接受大量美援后,才装备这种帽子。

虽然照片并不清晰,但基本可以判定照片中出现的正是苏联志愿航空队的教官。

如果这个考据成立,那么这也许是苏联航空志愿队留在柳州唯一的图片资料。

军事专家马峥同时还介绍,1985年苏联曾出版过一本《在中国的天空——中国志愿飞行员回忆录》,他认为如果能找到这本书,并翻译成中文,也许能还能找到更多关于苏联航空志愿队在柳州的记录。




既然说到你的家乡柳州,你可能还没知道家乡柳州曾经整版报道过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吧。

嗯,那个报道就是我写的,不过真没那兴致去找了。

这群默默无闻志愿者的没有像陈纳德那样耀武扬威,甚至没留下一张像样的照片。

但是,他们的战绩完全在飞虎队之上,而且是完全的义务劳动,没有收柳州人民一分钱。

相对来说,陈纳德在中国抗战最激烈的时候带着雇佣兵过来助战,还是有区别的。

飞虎队的功劳是有的,但那只是抗战中的浪花一朵。

斯诺是第一个向世界讲述共产党人的记者。

陈纳德是美国援华雇佣兵头目。

不明白两者有什么可比性。


user avatar   zhu-wei-zhi-zhong-qu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为什么果粉总是出来碰瓷?


飞虎队就是国民政府花真金白银的外汇买来的,苏联志愿援华航空队,题主知道吗?

武汉还是哪里,有一座人民纪念碑,刻着苏联飞行员的名字,各位有空可以去买瓶白酒献花。

卢沟桥事变后不久,苏联外长李维诺夫接见中国驻苏大使蒋廷黻,表示“苏联愿助中国”。

斯大林在接见国民党代表孙科时也表示,面对不稳定的欧洲形势,苏联不能卷入远东的战争。但是,苏联愿意尽最大努力以物质力量援助中国。

志愿援华航空队,是不收费的,你们几个知道?

蒋介石在给斯大林的电报中表示:“我国实无外汇现金可资拨付”,希望苏联能同意中国以货物抵运,“庶不致影响外汇,而经济得以维持,战事也可顺利进行”。

考虑到中国的实际困难,斯大林和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伏罗希洛夫于5月10日复电表示:“吾人完全理解中国金融财政之困难情况……因之,对武器之偿价,并不要求中国付给现金和外币。然吾人愿得中国之商品,如茶、羊毛、生皮、锡、锑等等。”后来,苏联政府同意,中国1938年10月以前交付苏联的货物,约630万美元,移作1940~1941年应偿付贷款的货物,并允照年息3厘算还赢得之利息。

我并不是尬吹苏联,这些贡献是不应该忘记的。

苏联的易货贷款所规定的利息是3%,而美国在此期间的援华贷款利息一般都是4%~5%。相对而言,苏联贷款是低利息。但苏联卡比察著的《1931~1945年的中苏关系》一书说“苏联的贷款是不要利息的”,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彭明著《中苏友谊史》一书说,苏联援华贷款,中国完全用农副产品偿还,也与事实不符。


中国军事代表团的专家鉴定,苏联提供的轰炸机的飞行速度,“较吾人所预定者为高”。苏联向中国提供的CB式飞机为性能先进的轰炸机,航程1000公里以上,最高时速达420公里,载弹量为600公斤,可载250公斤1枚之炸弹。日本当时的九五式、九六式驱逐机,速度都不如苏联轰炸机,因而难以拦截。所以,当苏联飞机来华后,中国在空战中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战果,取得了主动。

为了使中国能更有效地打击敌人,全面抗战爆发初期,斯大林曾提出由苏联帮助中国建造飞机制造厂,中苏合营。斯大林指出:“飞机由外供给,既不经济又不能如期办到……中国所缺者为飞机发动机,苏联愿无限供给,但机体可派专家来华制造,每月可生产出50架。飞机在作战时期3到4个月即须更换,故机体不必用轻金属,用木制也可,因其效用相同而又经济。”

1939年8月11日,中苏双方签订了建立飞机装配厂的议定书,厂址设在迪化(今乌鲁木齐)市郊40公里处。为保密起见,对外叫农业机械厂。厂长由著名苏联航空工程师B.C.叶西科夫担任。工厂计划年产И-16歼击机300架。飞机零部件由苏方提供,产品由中国包销。协议期限为10年。期满后,中国可购买苏联股份,将工厂转为己有。工厂自1939年底破土动工,到1940年9月完成了第一期工程,10月开始部分生产,到1942年6月其年生产能力就达450架,并可开发装配新的歼击机型。飞机装配厂的开办和投产,使抗战初期中国空军的力量得到了充实和加强。当时苏联专家还帮助中国在伊犁、兰州、绥宁、成都等地建立了一批航校,仅伊犁航校到1940年,在苏联教练的指导下培训了328名中国飞行员。


摆出事实就是精苏,就是黄俄,苏联和美国人干的事谁不知道啊?难道中国人民就不能感谢一下,伟大的共产主义者苏联科学家,纪念一下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吗?

难道中国不能感谢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吗?白求恩跟加拿大政府,苏联科学家跟苏联政府,傻傻分不清楚?


user avatar   yu-peng-3-53 网友的相关建议: 
      

陈纳德与斯诺,两个人在中国的出名程度是分时间的。

在1980年以前,斯诺是比陈纳德出名;1990-2000年左右,陈纳德的名气远在斯诺之上,斯诺反而没什么人知道了。考虑到最近中国官方没有再对两人进行刻意宣传,陈纳德的名气还是比斯诺要大一些,毕竟距离上次宣传还不是很远嘛。

中国官方宣传这两个人的年代,知乎上绝大部分人都还没出生呢~


user avatar   ding-yi-43-92 网友的相关建议: 
      

80年代苏联在中蒙边境布置了2个摩托化师,号称24小时进京,为什么不宣传苏联志愿援华航空队,心里没点数吗?

不要用苏联志愿援华航空队去否定飞虎队,反过来一样。

飞虎队是国民党政府跟Tom and Jerry签订的合同,苏联志愿援华航空队是国民党政府跟苏联政府签订的合同。合同签订的方式不一样,所以也不要用兜里的钱去衡量,要论钱国民政府都支付了。

在与苏联签订的合同中,军火的运输费,所有人员派遣,杂项费用都计价在合同中去了。在苏联第四批援助中,苏联飞行志愿兵顾问派遣和服装费用总共是81万美元出头。

援助的清单收费很详细,产生的费用,最少如下673美元,都罗列出来了。

问题就应该抓大放小,论黑点谁不是一大堆。

迪化飞机制造场苏联43年就搬走了80%的机械,国民政府在44年5月以总价值420万美元(其中290万用活牛羊代替)将剩下的剩下的20%购买。

44年不甘心撤退出新疆的苏联公然出动飞机阻挠国民政府平乱,对军队进行轰炸,这帐要不要算?


user avatar   shen-lin-31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过《西行漫记》的人对于斯诺都不会陌生。

斯诺开始进入延安苏区的时候,他是抱着一种戏谑的眼光看待一切的,但是从一开始就被苏区人民昂扬向上的生命力和革命奋斗精神所感染。

这本书的另一个名字更能说你这本书在世界上的地位,红星照耀中国。

第一, 《西行漫记》打破了当时国民党对中国共产党的负面形象建构,客观描述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的正面形象和人格魅力。

长期以来,国民党反动派通过所掌控的媒体机构对中国共产党进行抹黑,称共产党人为“匪徒”,并把这一形象无限放大,散布到世界各地。可是在《西行漫记》描写的“红色中国”里,中国共产党人受到百姓的热烈拥护与爱戴,与国民党的反动宣传截然不同。斯诺也正是通过“红色中国”的所见所闻,看到了中国的希望,认为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国的进步力量。

在《西行漫记》中,斯诺这样描写毛泽东:“我到后不久,就会见了毛泽东,他是一位瘦弱的颇有些林肯式的人物,身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儿弯曲,披着一头很长的浓厚的乌发,睁着一双巨大而敏锐的眼睛,还有高鼻梁和突出的颧骨。我在一霎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机智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在斯诺眼中,毛泽东还是“一个极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的战略家”。斯诺让世界人民看到,毛泽东不是“野蛮凶残的匪徒”而是非常有亲和力的知识分子和极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斯诺将毛泽东比作林肯,赋予毛泽东在民族苦难和战争危机中担当大任的民族领袖形象,同时辅以生动图像:著名的“八角帽照片”抓住了毛泽东侧面凝眸的深邃眼神,让世界首次领略到这位中共领袖睿智而坚毅的气质,并让毛泽东的庄严形象格外突出。正是这样的文学白描,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群体的正面形象第一次被全面文本化和视觉化地推向世界广为传播。

第二, 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针、革命理念和外交思想。

抗日战争开始后,中国共产党大力开展国际宣传和外事工作。毛泽东与斯诺接触后,非常重视通过斯诺来开展国际宣传工作,与斯诺进行了多次深度会谈,交流了各方面的意见,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活动与外交工作、个人生平和红军长征的故事、对日作战的方针政策、同共产国际和苏联的关系以及如何建立联合战线等。通过这一系列谈话,毛泽东向斯诺系统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针、革命理念和外交思想,并将其通过斯诺很快传播到了全世界。《每日先驱报》《纽约太阳报》《大美晚报》《生活画报》等美国主流报刊相继刊载了斯诺的一系列通讯报道和采访照,这些系列报道便是后来《西行漫记》的雏形。1937年10月,英文本《西行漫记》由伦敦维克多·戈兰茨公司出版;1938年1月,美国兰登书屋出版该书,成为美国出版的远东题材非小说作品中最畅销的书。罗斯福总统对《西行漫记》产生极大兴趣,曾三次邀请斯诺一起讨论中国问题,还通过美国驻华外交官谢伟思和情报官卡尔逊等人了解中国共产党的真实情况,并因此一度调整了对华政策,由“扶蒋”改为“扶蒋联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针、革命理念和外交思想,通过《西行漫记》在国外得到了广泛认可,甚至影响到了美国对于中国的政策,可以想见《西行漫记》所展示出的中国共产党人积极进取、奋发图强的形象特质,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注入了力量和信心。

第三, 最早发现和传播体现中国共产党人坚毅品质的延安精神。

在《西行漫记》中,斯诺没有使用“延安精神”词汇,但他生动地记录和描述了这种精神。他写道:“深入苏区以后,我就会在这些脸颊红彤彤的‘红小鬼’的身上发现一种令人惊异的青年运动所表现的生气勃勃的精神”;在周恩来身上,“我发现了具有耐劳忍苦的无上的能力,绝对忠于思想,始终不屈不挠的精神”。

通过描述红色苏区人民在极其艰苦条件下创建工业,斯诺向世人展示了红色中国在生活上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场境,并歌颂了吴起镇的工人们“一种健康的,自由的,尊贵而且富于希望”的幸福生活,所有这些都让我们看到了“延安精神”的雏形。在1938年《西行漫记》的译本序言中,斯诺饱含情感地说:“毛泽东、彭德怀等人所作的长篇谈话,用春水一般清澈的言辞,解释中国革命的原因和目的。还有几十篇和无名的红色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所作的对话,从这些对话里面,读者可以约略窥知使他们成为不可征服的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那种热情。”斯诺这里要读者“窥知”的“不可征服的那种精神”,正是后来被我们长久颂扬的延安精神。以《西行漫记》为载体,斯诺怀着极大热忱向世界传播这种精神,展示中国共产党人的坚毅品质及其领导下红色中国的生机和朝气,塑造了在贫瘠土地上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强灵魂和精神气质,构筑了最深厚最鲜亮的红色中国形象。

第四, 促进了反法西斯和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提升了中国共产党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中的形象和地位。

组成最广泛的反法西斯和抗日民主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期间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斯诺及其《西行漫记》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法西斯和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共产党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中的形象和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也为后来新中国得到世界的广泛认可埋下了伏笔。

《西行漫记》实事求是地向世界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真实形象,不仅吸引了大批爱国青年奔赴延安走上革命道路,也吸引了白求恩、柯棣华等许多国际反法西斯战士,不远万里到中国来支持中国人民反抗日本的侵略。斯诺除了自己正面报道中国共产党外,还尽力帮助其他外国记者宣传中国共产党。如英国记者贝特兰就是由斯诺推荐和介绍,得以访问西安、延安,并出版了《中国的危机——西安兵变真相》《华北前线》等著作,颂扬中国共产党和根据地军民坚韧不拔的抗战精神,极大鼓舞了亚洲各国人民抗击日军侵略的斗志,也增强了世界其他国家人民战胜德、意法西斯的信心。美国作家拉奇曼概括了这本书的反法西斯意义:“《西行漫记》首次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红军英勇的长征,首次刻画了共产党的重要人物,首次描述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信念和目的。斯诺对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事业给予了充分报道,这一事业对于本世纪三十年代那些惧怕抗击法西斯的人们,是个强有力的鼓舞。”

八十多年过去了,《西行漫记》是今天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的绝佳范本。回望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建构的艰难和光辉历程,《西行漫记》给予我们的深刻启示是,对中国共产党自身红色革命历程的朴实写作与红色思想资源的细心挖掘,让被“堵”“压”在那里的红色故事释放出了解救中国于危难之际的巨大能量,可以想见优秀的文化、光荣的事迹、先进的思想需要传播、理应传播、必须传播,一旦传播开来就将影响未来和整个世界。

掌握对先进文化、先进理念、先进思想的传播主动性,就是掌握建构健康、积极向上的社会发展主动权,就是掌握国家未来发展的主动力。从这一意义上看,持续挖掘红色文化思想资源为当今中国思想舆论场提供先进思想文化刻不容缓,努力建构并创造、创新主流话语传播方式,始终把握主流舆论传播主动权对于党和国家发展大局具有重要关键作用。为此,除了要不断深入挖掘中国红色思想文化资源外,还应立足现代,让主流媒体借助移动传播等现代通信传播手段,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持续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继续提高正面宣传质量和水平,我们就能牢牢掌握舆论场主动权和主导权,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

作者单位:国防科技大学文理学院 作者:王祥兵


user avatar   jin-wan-da-lao-hu-27-4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果粉最擅长的是什么?

1,树靶子自己打。

2,无中生有。

3,碰瓷儿。

陈纳德飞虎队少给你宣传了?陈纳德遗孀还被请来参加抗战70周年纪念活动,但凡上过初中,你教科书里都有陈纳德和飞虎队。但凡关注一点军事,陈纳德和飞虎队那都是浓墨重彩的描写。

然而你都没看到。

埃德加斯诺,不关注党史和政治,其实知道的人并没有那么多,人家写了《西行漫记》,几个人看过?

人家无非是一个有良心的美国记着,凭着自己的亲身经历说了中共的好话,你们就记成了账,认为一定是他昧着良心说了这些话,所以中共才会宣传他。

说白了,题主是恨我国,恨我党,所以觉得斯诺不配,自己立了一个靶子打。




天可怜见,大家自己看看这是一个什么水平的人,对我们国家究竟什么心态,在回头看看这个问题。

我一直有一个倡议,对于这些莫名其妙的问题,先看提问者再回答,也许人家不是想问问题,只是想含沙射影。

亏那么多大V还一本整的回答一个根本不存在的问题。


user avatar   shuo-shu-44-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陈纳德,帮助“国民党反动派”打仗。能宣传他吗?斯诺,《红星照耀XX(这词本来很正常,但写出来帖就没了,号也没了)》书里尽说延安好,能不宣传他吗?

另外请你们搜索“两航事件”。你们看到的资料,大多是“我方大胜”。但是如果有些资料提到陈纳德在“两航事件”中的作用,你们就可以看出“我方”跟陈纳德多大仇了。

这跟“旧社会”的文人一样,当时的文学泰斗,只要不是左翼的,都不宣传。只要是左翼的,都是大力宣传。冰心长得难看,鲁迅教书升不到教授,在“旧社会”的文坛,其实只是些边角料罢了。但是没关系,只要他们左,就一定要大力宣传。


user avatar   hui-sheng-ji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二十年前看舰船知识,介绍国外军舰各种高大上,介绍国内翻来覆去的112、113、167,还有四艘破现代,实在是找不到其他可以撑门面的军舰了。

说多了都是泪,真的不容易啊。

当年6000吨就是神州第一舰,如今4万吨小平顶下水竟然可以悄无声息,想都不敢想。

海军的发展真的太快了!


user avatar   zhou-zhi-62-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湘潭老人家如果自称NO2,无人敢称NO1




  

相关话题

  这是真的还是仿的,怎么看出来的? 
  为什么都在讨论元清“是否”是中国,就没有人想到“只有”元清才是中国呢? 
  古代的外族入侵和近代外族入侵有什么区别? 
  苏联对中国工业化的帮助,能否补偿在东北洗劫的损失? 
  如何看待 2021 美大学入学考试成绩出炉,亚裔综合成绩全美第一? 
  布鲁诺是因为支持日心说捍卫科学而死的吗? 
  网传「美国内华达民兵起义」事件真相是怎样的? 
  1937年南京保卫战,如果唐生智不下后来的那个补充命名,而是按原计划,大部队从正面突围。结果会如何? 
  为什么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能连续的传承下去? 
  如果美国及其盟友停止制裁俄罗斯,俄罗斯是否会复兴? 

前一个讨论
家长应该支持儿童不切实际的梦想吗?
下一个讨论
一直在玩的孩子和不停上培训班的孩子以后会有什么不同?





© 2024-11-0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0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