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偷偷给贫困生打钱,大数据精准帮助贫困生是否值得推广? 第1页

  

user avatar   wang-rui-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转移支出难免伴随着浪费,就好比用有裂缝的桶来运水一样,运一次漏一点。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做法,从制度设计上堵住了很多漏洞,值得赞许。

这一做法本质并不复杂:通过学生在食堂消费的行为,判断其经济状况,给有需要的同学每月充几百元的饭卡。

首先,这一设计增大了伪装贫困生骗取补助的成本

如果采用提交家庭收入等方式让学生自行申请补助,那么家庭收入中非工资性收入占比较大的非贫困家庭就有可能从中获益(但从工资流水来看,包租婆应当属于赤贫)。

但行为不会骗人,类似的例子是勤工俭学项目。来自殷实家庭的同学,可能会有激励去填几张表格,编几段故事,但不太可能会为了骗取补助,假装贫困生去参与勤工俭学,在教学楼下每天花两小时摆放乱停的自行车。同理,也不太可能为了骗取补助,坚持在食堂不吃贵的菜,月月如此。

(其实当时我们学校也有这样的机制,一段时间内饭卡消费金额不足,就会收到短信提示,介绍申请补助的方式。但这个系统比较糙,我们寝室当时因为吃外卖吃得多,收到过这样的短信,是一个「精准扶贫」的 bad case.)

其次,补助发放的方式压缩了二次交易的空间,能避免通过转售而获利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发放的补助不是现金,而是专门用于在食堂消费的饭卡充值额度。这一做法,其实在很多国家社会保障机制中普遍存在,比如发放专门用于购买食物和生活必须品的「食物券」,其目的就是为了加大「薅羊毛」难度。诚然,食物券和饭卡也能通过非官方许可的手段,在「地下市场」中兑换成现金,但这毕竟伴随着额外的成本,这一「黑产」会因此得到遏制。

最后,这种扶助贫困生的方式,也维护了受助者的自尊

贫困生补助发放时的公示,对于维护程序公开透明而言很有必要,但也很伤人。这种做法,不再是机械地在大广场上对贫困生大喊一声「嗟,来食!」,而是悄悄地在背后推了一把,这种做法很体贴。

鼓掌!


user avatar   warmwin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好。

牛逼。

威武。

有希望了。

真正能促进消费,能把红包输送到需要的老百姓手里的方式方法。

别整天整些有的没的,多想想这些招,卡那么大,看见没?往里打钱。

隐形不隐形不重要,勤劳又勇敢的穷人理应获得更多的钱。

授人以渔个屁,他们需要鱼。

蛋糕的分配端有问题,渔没了,那就把鱼塞需要的人手里。

降准降息有什么用?就好像食堂,嘴上说扶贫,天天加补贴降低餐厅价格有什么用?

降来降去,占便宜的都是本来就有钱大吃大喝的,穷人还是不舍得吃。

要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打钱,直接打,打钱是真的有用。


user avatar   zhi-neng-shou-h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棒呀,身为数据科学学习者,当我们天天担心大数据侵犯个人隐私,看到这种新闻还是比较暖心的,这种”侵犯隐私”我觉得可以有。

因为很多时候,为了一斗米折腰,才是最惨的

很多人真的是穷死在这几百一千手上,当你觉得很多大数据侵犯隐私,你可以想象为什么有人愿意为了几百块去裸贷,把自己的裸照给陌生人,隐私其实对很多人来说一文不值的。

你们知道有些姿色平平的女孩,可以为了一两千去出卖色相吗?这时候你觉得哪个更重要。

我认为既然是市场经济,有时候就尽量多考虑效率,而不是道德标准,很多人之所以为了几百一千去裸贷,不就是社会小额资金流动肯定有问题,他只能走这个歪门邪道,如果社会运行正常,哪怕高利贷他也不可能裸贷啊(或者他认为高利贷的成本高于了裸照道德损失成本)

归根结底是一部分人吃的太饱,一部份人吃的太少。互相无法理解。

中国的很多规则制度可能出发点都是好的,但是往往因为制度设计,规则不人性化,而酿成了惨剧,有时候,也是技术原因造成的,技术达不到,就会产生诸如“你怎么证明你是王小明”这种问题,如果王小明从出生就有指纹虹膜生物信息,一查便知,也不存在,证明你是你,证明你妈是你妈这种蠢事了。

很多制度设计,囿于组织稳定性和降低风险,会变得繁琐僵化,比如如果按照正常的流程,我怎么知道你是一个【需要饮食补助的学生】?

很难,因为我既不太可能知道你到底是不是吃不起饭(难道我每个学生都跟着他生活),也不太可能知道你会把钱花到哪(难道我还能跟着你逛超市),如果我用嘴问你,你怎么保证你不会撒谎?(你的舍友和家人都可能会撒谎)

但是数据不太会撒谎。或者说,数据造假的成本其实很高,而且你跑不赢数据处理模型的。

所以大组织为了稳定性肯定只能加长审批流程,一层层担保背书,你家长要签字,甚至当面来说明,来说明你得带户口本吧?证明你妈是你妈,但是户口本也可能是假的,所以你还得再开证明,证明你现在的证明是真的。来证明你需要钱得有工资证明吧?或者当地政府开具的各种,本质上是为了担保和背书的证明(降低风险)。

这就是传统社会或者组织的问题,而现在【大数据】就能够用一种新的方式,曲线救国来解决。我根本没必要知道你家赚多少钱,因为很多家庭哪怕是做生意的,万一欠款一千万,虽然住着别墅,只能吃咸菜,你说他算是穷还是富?

我原来一个同学,家里生意出了问题,虽然坐拥上千万家产,但是怕到时候还不起钱没敢卖,只能节衣缩食,渡过这个难关,这几年内,他的消费能力可能真的和穷孩子一样,你说他需不需要帮助?

这个,在过去,是一个道德抉择,而道德抉择就是无尽的扯皮和自说自话,

现在,大数据之下,没有需不需要,只有你是不是出现在我模型的result里。

如果不巧你有钱被认为了没钱,那也只是我的系统误差,可以接受,总比天天道德审判强吧?

而且你要明白,道德审查也是要花钱的哦,不比大数据模型误差损失的钱少的

我现在,只要统计一下你的行为模式,比如你天天去食堂,一次只买五块钱,这么断断续续,80%的用餐模式都是这样,那我还说啥?

一个富二代,天天为了骗一年几百块补助,80%的时间内都专门去食堂(而不是在宿舍美滋滋点外卖),去吃那五块钱的寒酸饭?

那你TMD还真是个人才,这几百你拿了不亏。

如果他这样,这不正是我们要找的目标学生吗!

如果现在的model不够好,我不断用实际数据训练呗,这不是都是小事,你这才多大数据量,才多大的复杂度,就这点,我给你两年你就不能归纳出一个合理的模型吗?显然可以。

你根本不用户口本,贫困证明,大数据能够分析你消费习惯来提供商业价值(比如淘宝推送),也可以对你进行侧写,帮助政府和学校,提供最高效率的服务。

而且相信我,【贫困证明】才是最侮辱人格的玩意。

再做个思想实验,假设,我是学校领导,我想找谁需要补助。

我能够得到学生们的拼多多消费数据,比如我观察这些人两年,然后发现很多孩子这两年一直在买很劣质的比如化妆品吧或者护肤品,那我是不是更有证据证明你是穷孩子需要帮助呢?毕竟一个人不太可能为了骗钱,平时就“坚持购买劣质护肤品”,就为了骗学校。当然有这个可能性,但是有几个人会这么做?到时候让辅导员问问他舍友问一些小细节,看看这孩子的宿舍环境,是不是比较节约,两方面一验证,差不多就可以了。这总比让他回家开贫困证明方便(关键是很多人还真的就去造假),或者让学生自己说自己多惨比谁更惨给谁钱要靠谱。因为人总是很难为了骗那点钱,去刻意降低生活标准的。这也算是心理学+技术的结合。

或者再一个思路,我观察你的【打折券消费习惯】,如果你特别喜欢用打折券,还总是买便宜货,还总是凑到购物节去嫖折扣,而不是想买啥立马就买。你肯定更很有可能是贫困生。

反过来讲,我直接调你的腾讯网易数据,一旦发现你一年在有游戏上消费高于1000,取消你贫困生资格,可不可以?这个标准也许可以商榷更改,但是这个思路总比那种“你都有笔记本电脑了,你怎么有资格当贫困生”要更人性化。

这就是大数据的好的方面呀,不再拘泥于你的道德审查,因为道德容易造假。而是只看你的行为,你的行为很难造假,特别是大数据,你一次可以行为造假,你造假一千次?你也是奇葩。

这种实践也是非常有启发性,而且收益巨大的,既能减少公共服务的成本,减少被无良人士揩油风险,也能够精准到位,你需要啥我给你啥,

也不会出现给你五千助学金,你去买个游戏本的事情了。如果把这个助学金,拆分成话费券,食堂券,学费券,限制他的消费范围,就解决了啊,也不会去用各种道德标准,来质疑人家到底是不是真的穷。

技术有时候是隐性的,你看不出来它有多伟大,比如如果没有“购物卡”这种技术发明,你怎么限制学生把食堂补助只花在食堂?

这个在以前肯定是非常严肃的问题,而现在一张食堂卡就解决了。


user avatar   tiancaome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暖心的行为。

强调一下高校贫困生筛选并不是简单的设置阈值筛选(这个阈值怎么设才能服众?),不过也没有很多人想象中那么难,这目前被定义为一个相似度匹配/分类问题。

高校精准补助

扶贫是一个典型的供求双方信息都不对称的场景。在高校里,校方往往不能充分了解贫困学生的真实情况,而贫困学生有时候碍于面子,也不一定能了解现行政策。这就造成了类似校方委托辅导员、辅导员查询贫困生认定、贫困生认定由地方政府开具这种上下级不对称的“委托-代理”机制[1]但是委托-代理机制上下级信息依然不透明。部分学生伪造贫困证明,骗取贫困补助也屡见不鲜[2];甚至可以给上级带来相当多的权利寻租空间。

信息化和网络化的社会环境(以智慧校园为例)、加上关联数据分析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不过问题是贫困人群甚至有很多用不起手机和网络,也就没有数据分析的可能。高校(智慧校园)正是精准扶贫最佳的实验场景,高校贫困生精准资助[3]就是现行产物

其实所谓的大数据分析,主要分析的是高校学生的生活轨迹信息,主要来源是生活中的一卡通信息和、缴费信息、上网信息和图书馆信息;其它的选课、成绩等辅助;目的是发现隐藏贫困生、和找到假装的贫困生。

在以前,评价学生是否是贫困生的标注主要是家庭注册信息和类似政府贫困生认定等基础信息,再以学生日常生活作为辅助,比如辅导员查访或者同学评价,主观性很强。数据分析这种方式正好反过来,以学生日常生活来验证学生基础信息里的贫困生认定,这样更加客观。

相似度匹配[3]

以重邮的研究为例。

如果我们用特困生、贫困生和非贫困生来定义学生,那么首先可以从学生的贫困生认证得到一些可信的结果信息,来定义贫困生训练集。

然后在对学生一卡通数据的分析过程中,假如选择用餐数据作为分析标准,那么可以得到该学生与训练集中贫困生的相似度,如果相似度很大,那么这名学生大概率是一名隐藏的贫困生,如果相似度很小,那么该学生可能是冒牌的。

具体的做法就仁者见仁,这是一个典型的分类问题,既可以归一化后求解欧氏距离,也可以用神经网络。

最后我们还可以得到类似这种的贫困生符合度:

看2000人中发现了200多疑似隐藏贫困生 (给你发钱呢别捉迷藏了 :

还能得到总体贫困生指标,19000人中大约有2000左右贫困生。

至于能不能用到其他地方,要看其他地方的贫困人群生活中是否依赖网络。以及,他们用不用网络和手机。

大概这样。

参考

  1. ^代理问题 https://zh.wikipedia.org/zh-hans/%E4%BB%A3%E7%90%86%E5%95%8F%E9%A1%8C
  2. ^如何看待某些大学生伪造贫困证明取得助学金的行为?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874891
  3. ^ a b 吴朝文, 代劲, 孙延楠. 大数据环境下高校贫困生精准资助模式初探[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6 (12): 41-44.



  

相关话题

  L3级别的自动驾驶什么时候能普及,会对目前的交通情况带来什么帮助? 
  一直很热闹的数据库领域,有哪些事情让你感觉眼前一亮? 
  被美国驻军的国家不会感到屈辱吗? 
  为什么苹果做芯片研发,在几年时间内就能进展迅速,有望摆脱英特尔? 
  网传百度正在为成立芯片公司筹款,百度在芯片方面有哪些优势吗?前景如何? 
  如何看待淘宝发布「新365行职业图鉴」,新职业涌现是否拓宽了年轻人的就业版图? 
  传 iPhone 15 将首次全部搭载苹果自研芯片,对此你有哪些期待? 
  马斯克和王传福的产业为什么有很多重合? 
  本人高一,想在大学毕业后去华为芯片设计部门,是考上海交大还是西安电科大? 
  欧洲国家是否有墙? 

前一个讨论
怎样区分美国人和加拿大人?
下一个讨论
有哪些几乎是中国人特有的生理疾病?





© 2024-11-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