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现代技术装备的制造周期时间变长了,但舰艇的必需建造技术周期在各类技术装备制造中算是周期增长最小的了。并且,如果参考冷战后期的一系列技术装备制造,我们可以认为,实际上大部分技术装备也许变得昂贵了很多,但其制造周期并没有显著变长。
当然,航空技术装备的制造周期是显著变长了(相对二战时期)。这主要是因为二战时期的作战飞机还较为简单-实际上,不会比现代的民用汽车复杂太多。
回到题主在题目里特别提及的军用舰艇来说明这个问题。
企业号(cvn-65)作为同样和福特号一样有重大技术突破(第一艘核动力航母)的战舰,58年2月份开工,60年下水,61年底入役,全周期约3年大半(确切的说3年又九个月)。这个周期并不比20世纪初的战列舰建造周期长,也并不长于二战期间的航空母舰(中途岛号43年开工,46年服役)。
埃塞克斯级建造则比中途岛快的多,大部分可以在龙骨铺设后36个月内竣工,快的可以在两年多时间就完工。
但这是由于埃塞克斯属于急造舰艇,设计总体可说是选择了短平快的方案,其设计周期短的多(基本上就是解除条约吨位上限的约克城级),而中途岛属于新一代产品,更大型装甲航母,因而不能简单进行比较。
总的来说,由于战后只有美国人在大量建造大型舰队航母,水面舰艇建造周期的延长更多的是美国造船业自身因素的影响居多。而其他建造航母的国家多只建造少量航母,少量舰艇的建造不可与批量建造进行直接比较。
如果我们比较其他类似吨位的战舰建造周期的话:(下取一些有代表性的战舰进行比较)
(排水量约10000吨)
1930-40s:
战前:
威奇塔号(威奇塔级):35.10-39.2
贝尔法斯特号(城级第三批次):36.12-39.8
战中:
斐济号(斐济级/crown colony级):38.3-40.5
巴尔的摩号(巴尔的摩级):41.5-43.4
对比同国家类似战舰的建造周期,可看出战时造舰确实会变快。
1950s:
此时美国主要的大型舰艇主要由二战老式战舰改装而来,比如荒野(×)黄铜七镖客,新建的如长滩号太大了,不予比较。
1960s:
格里德利号(莱希级):60.7-63.5
1970s:
密西西比号(弗吉尼亚级/核动力):75.2-78.8
1980s:
提康德罗加(提康德罗加级/倾斜发射):80.1-83.1
碉堡山(提康德罗加/垂直发射):84.1-86.9
1990s:
妙高(金刚级):93.4-96.3
2000——
迈克尔·墨菲(阿利伯克F2A):10.6-12.10
托马斯·哈德纳(阿利伯克F2A技术升级型)15.11-18.12
综上,我认为此类舰艇的建造周期从二战到现在并无本质变化;
另:不比较苏联舰艇建造周期是比如1164型在内的舰艇建造周期非常令人疑惑的偏长;
不比较PLAN舰艇建造周期是由于PLAN舰艇难以确定确切开工时间。